-
生物浓缩 编辑
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现象。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物质有三种方式:藻类植物、原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主要靠体表直接吸收;高等植物主要靠根系吸收;大多数动物主要靠吞食进行吸收。前两种属于直接从环境中摄取,后一种则需要通过食物链进行摄取。污染物也可能在生物体内富集。污染物是否沿着食物链积累,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即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是比较稳定的,污染物必须是生物能够吸收的,污染物是不易在生物代谢过程中被分解的。
中文名:生物浓缩
外文名:biological concentrations/bioconcentration
含义: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积聚现象
相关:生物积累
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的程度,都用来自环境的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缩系数表示,但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生物浓缩是生物机体内某种物质的浓度和环境中的浓度相比;
生物积累是同一生物个体在不同代谢活跃阶段机体内的浓度相比;
生物放大是同一食物链上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机体内某种物质的浓度相比。
物质或元素的价态,以及在介质中的溶解度等,对浓缩系数也都有直接影响。
生物种类不同,代谢机能不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种物质的浓缩系数也会不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同样条件下,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骨骼对137铯的浓缩系数为11.02,而石鲽(Plati-chthуs bicoloralus)骨骼对137铯的浓缩系数则为8.95。生物的不同器官对同一种物质的浓缩能力也往往不同。含脂肪较多的器官的浓缩能力一般高于含脂肪较少的器官。
生物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生理特性等对浓缩能力也有直接影响。多数木本植物的幼叶对二氧化硫的浓缩能力低于成熟叶。
水生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对浓缩系数的影响很大,例如,纯培养的栅藻培养液中细胞数增多时,浓缩系数降低。
各种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pH值、风向、风速、水流方向、水流速度、土壤的组成和结构等对环境中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价态、浓度以及在环境中的停留时间等会产生影响,因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种生物对同一种物质的浓缩系数也可能不同。
已浓缩大量污染物的生物,脱离污染环境时,体内蓄积的污染物会经过代谢作用逐渐排出体外,体内残留量逐渐减少。残留量降低至原蓄积量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称为生物半减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