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哥里·叶夫谢也维奇·季诺维也夫 编辑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一任主席

格里哥里·叶夫谢也维奇·季诺维也夫格里哥里·叶夫谢也维奇·季诺维也夫

格里哥里·叶夫谢也维奇·季诺维也夫(1883年9月—1936年8月),俄罗斯工人运动和布尔什维克党早期的活动家和领导人,担任过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等职。共产国际前期的领导人,后来成为联共(布)党内托季联盟的重要代表。1936年8月和加米涅夫一起被处决。苏联最高法院于1988年6月宣布撤消了1936年对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的判决,并为其恢复名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格里哥里·叶夫谢也维奇·季诺维也夫

外文名:Grigori ZinovievPигорий Евсеевич Зиновьев

民族:犹太人

出生地:乌克兰

出生日期:1883年9月

逝世日期:1936年8月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季诺维也夫,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季诺维也夫,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

季诺维也夫1883年9月11日生于乌克兰厄利格萨勒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未曾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15岁时外出谋生。1901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2 年至1905年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学习法律和化学课程。

1902年在柏林、巴黎、伯尔尼等地从事国际工人运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为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两派,季诺维也夫与列宁相识,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开始了他和列宁的长期合作。1906年他被选为彼得堡委员会委员。次年代表彼得堡党组织出席了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他被选为党中央委员。1905—1907年革命失败后,季诺维也夫主要从事党中央机关刊物《社会民主党人报》的编辑工作。1908年被捕,但不久因病获释。后侨居法国、奥地利和瑞士。

在国外期间,他在列宁的领导下,参加了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无产者报》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的工作。此外,季诺维也夫还参与了《真理报》等报刊的工作。

1910年,季诺维也夫作为党的代表,同列宁一起参加了第二国际的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在大会期间,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进行了使各国党的"左"派在第二国际内部联合起来的最初尝试。

1914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季诺维也夫在列宁之后移居瑞士伯尔尼。当时,第二国际大多数党的领袖背叛了巴塞尔宣言,转到沙文主义立场上。这样,导致了第二国际的破产。在这样的形势下,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14年11月1日恢复了《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出版。列宁和季诺维也夫以《社会民主党人报》为主要阵地,揭露了第二国际的破产及其原因,深刻批判了第二国际各国党领袖们的背叛行为,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和争取建立第三国际的任务。

1915年9月,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参加了在瑞士齐美尔瓦尔德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人代表会议。在会上,“中派”分子占了多数。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组织了齐美尔瓦尔德左派集团,对“中派”考茨基主义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会议产生的国际社会党委员会中,考茨基主义者占了多数。为此,列宁又另外组成了一个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常务局,并决定出版自己的机关刊物《先驱》(德文)。季诺维也夫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代表参加了国际社会党委员会,并同列宁一起被选进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常务局。季诺维也夫还参加了《先驱》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1916年4月,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参加了第二次齐美尔瓦尔德会议,即昆塔尔会议。这时,左派力量有了进一步的增长。这次会议进一步推进了建立第三国际的事业。会后,左派几乎在欧洲所有国家中都形成了固定的小组,而这些小组又成为未来的第三国际的核心。

俄国革命

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经德国和瑞典,返回俄国。从到达俄国之日起,季诺维也夫就在列宁领导下,参加了党和广大劳动群众准备十月革命的工作。1917年4月,季诺维也夫主持了彼得格勒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1917年5月(俄历4月),季诺维也夫参加了四月代表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论述了准备社会主义革命中的最重要的问题。在这两次会议上,列宁关于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取得了胜利,布尔什维克党基本上统一到列宁的观点上。

在这个时期,季诺维也夫担任了《真理报》副总编的职务,直到“七月事件”各报纸被查封为止。他几乎每天都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这些文章阐述了战争问题、交战国双方士兵的联欢问题、农民和土地问题,等等。与此同时,季诺维也夫还参加了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工作,主要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工人部中工作。1917年6月3日,苏维埃工人部通过了由季诺维也夫起草的关于把政权转归苏维埃的决议。

“七月事件“后,由于俄国临时政府的追捕,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转人地下活动。在此期间,季诺维也夫继续给《无产者报》和《工人报》写文章,并从8月底开始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工作。

1917年10月23日(即俄历10月10日),在布尔什维克中央举行的会议上,季诺维也夫被选进负责组织起义的中央政治局。但是,在讨论武装起义问题时,季诺维也夫和列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反对列宁关于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当10月10日会议以10票对2票通过列宁起草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依然固执己见。会后,他们俩人给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党组织写了一封《论时局》的信,申述了反对立即举行起义的理由。

在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扩大会议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继续反对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指责这是一种“密谋策略”。鉴于会上多数人支持立即发动武装起义的情况,他们采取了拖延起义时间的策略。季诺维也夫在自己提出的决议案中写道:“不停止侦察和准备行动,同时认为,在同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磋商之前,决不容许任何发动。”会议否决了季诺维也夫的决议案,通过了列宁关于加紧准备武装起义的提案。

表决之后,季诺维也夫仍然不同意中央的决议,反而要求“立即通电召开中央全会”,重新讨论这一问题。加米涅夫则提出辞去中央委员职务的声明,并于10月31日在高尔基主办的《新生活报》上发表了《尤·加米涅夫论“发动”》一文。加米涅夫此举实际上向敌人证实了布尔什维克党正在准备起义这一事实。列宁看到声明后极为愤慨,接连写了《给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的信》和《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信》,把加米涅夫的声明斥为"彻头彻尾的工贼行为"。要求把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两人开除出党。

以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革命风暴中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季诺维也夫参加了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在11月7日的《工人之路报》上刊登的《迎接苏维埃代表大会》一文中,季诺维也夫做了某种自我批评。他写道:“和平消除危机的最后希望已经消失了。很遗憾,本文作者直到最后几天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和平的最后希望,但是这种希望被生活粉碎了。”正因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承认并在实际工作中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没有再坚持召开中央全会讨论他们的问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季诺维也夫先在彼得格勒工作。他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全俄农民代表大会、彼得格勒苏维埃会议等活动。1917年11月11日,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操纵的全俄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提出建立所谓"清一色社会主义政府"的主张。季诺维也夫表示支持这一主张。因而,他再次受到党中央和列宁的严厉批评。11月中、下旬,季诺维也夫受中央委托赴乌克兰组织反对乌克兰拉达的斗争。12月上旬,季诺维也夫返回彼得格勒,并于12月13日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1918年2月,季诺维也夫当选为彼得格勒劳动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同年4月,季诺维也夫出任俄国北方区域公社联盟人民委员会主席。他积极参加了保卫和建设苏维埃国家的活动。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季诺维也夫同列宁站在一起,对"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共产国际

1919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共产国际。季诺维也夫被选进执行委员会及其执行局,并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此后,季诺维也夫除继续担任俄共(布)和彼得格勒党和苏维埃的领导职务外,主要从事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参与了共产国际的各项重大决策。在共产国际第二、三、四、五次代表大会和前六次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全会上,季诺维也夫都是会议的主要报告人。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共同起草了《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季诺维也夫还起草了《关于工人统一战线、关于对待参加第二国际、第二半国际和阿姆斯特丹工会国际的工人、关于对待支持无政府工团主义组织的工人的态度》的提纲(即《工人统一战线策略提纲》)、《关于共产国际所属各国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等重要文件。从1919年至1926年,季诺维也夫一直担任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的主编,他在《共产国际》杂志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和信件。季诺维也夫直接参与了共产国际和所属的重要支部的最重要的决策。季诺维也夫还亲自主持了1920年9月在巴库召开的东方民族代表大会,主持了1922年1月在彼得格勒召开的远东劳动人民代表大会,季诺维也夫对共产国际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季诺维也夫还是共产国际中最早关注民族殖民地斗争的领导人之一。

在共产国际的工作中,季诺维也夫也犯过一些严重的错误。例如,在共产国际“三大”召开前,季诺维也夫反对共产国际顺应形势变化而改变策略的必要性;他在执行工人统一战线策略的过程中,对工人统一战线策略的意义和内容作过一些错误的解释;他低估了社会民主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并过分夸大了对社会民主党斗争的意义;他在领导共产国际各国党进行革命发动时犯过"瞎指挥"的错误,等等。这些也曾使共产国际受到过严重的损失。

新反对派

列宁病重和逝世后,季诺维也夫曾经是党的"集体领导"中的最主要成员。在俄共(布)第十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季诺维也夫代表党中央做政治报告。

1925年,在俄共(布)党内逐渐形成了以季诺维也夫为首的“新反对派”。他们不同意党中央的路线,不相信社会主义建设能在苏联一国取得完全的胜利。1925年12月,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作了中央政治报告。“新反对派”和受他们操纵的列宁格勒代表团推举季诺维也夫在会上作副报告。“十四大”批判了“新反对派”的观点,认为这和托洛茨基主义一唱一和,是根本违背列宁主义的。

联共(布)“十四大”以后,季诺维也夫继续反对党的路线和政策。在他的鼓动下,共青团列宁格勒委员会通过了一个拒绝服从“十四大”决议的决议。为此,党中央于1926年1月派莫洛托夫、基洛夫和伏罗希洛夫等去列宁格勒做争取群众的工作,同时撤销了季诺维也夫在列宁格勒的领导职务,任命基洛夫为第一书记。斯大林这时发表了专门写给列宁格勒党组织的有名小册子《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对季诺维也夫和“新反对派”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1926年夏,曾经同托洛茨基主义作过斗争的季诺维也夫反而和托洛茨基结成反党联盟。他们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的党组织中进行派别活动,召开各种秘密会议,散布自己的观点,甚至建立自己的组织,私自征收党费。鉴于这种情况,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讨论了维护党的统一的问题,决定将季诺维也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同年10月21日,季诺维也夫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提出辞呈,要求解除“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的职务以及目前在共产国际中担任的一切工作。”10月2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接受了季诺维也夫的辞呈。

10月26日至11月3日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再一次通过决议,“解除季诺维也夫在共产国际中的工作”。12月,季诺维也夫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上作了长篇辩护性发言。在发言中,季诺维也夫仍然坚持他关于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国内取得完全胜利的理论。

党内斗争

1927年夏,托季反对派联盟发表了所谓《八十三人政纲》,反对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因此,1927年10月23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决定将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开除出党中央委员会,同时决定把《八十三人政纲》发给全党公开讨论。在全党讨论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党员表示支持中央的方针政策。1927年11月7日,反对派趁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之际,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行示威游行,这一举动遭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申斥和唾弃。11月14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决定把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开除出党。同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这个决定。1928年,季诺维也夫向党中央写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要和托洛茨基划清界线。在此之后,季诺维也夫被恢复了党籍。在1928年至1932年期间,季诺维也夫先在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社理事会和教育人民委员会中工作。由于季诺维也夫回到党的队伍后继续进行派别活动,中央监察委员会于1932年10月9日决定,第二次将季诺维也夫开除出党。1933年5月,季诺维也夫又一次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反党罪行,于是,季诺维也夫再次被恢复党籍。

1934年12月,基洛夫被暗杀。据苏联公布的材料说,凶手曾供认是受季诺维也夫等人的指使。于是,季诺维也夫被逮捕。1935年1月,苏联最高法院把他作为“地下反革命小组的主要组织者和最积极的领导人”而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36年,苏联最高法院再次审理了这个案件,以“卖身投靠法西斯间谍机关”和领导“暗藏的白卫组织”等罪名判处季诺维也夫死刑。同年8月25日,季诺维也夫被枪决。

恢复名誉

编辑
1988年6月13日,苏联最高法院撤消了1936年对季诺维也夫等人的判决,宣布他们在法律、国家和人民面前是无罪的,但对他们在党内争论中的是非问题未作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