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备竞赛 编辑

和平时期敌对国家在军事装备方面的竞赛

军备竞赛军备竞赛

军备竞赛(Arms race)是指和平时期敌对国家或潜在敌对国家互为假想敌、在军事装备方面展开的质量和数量上的竞赛。各国之间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竞相扩充军备,增强军事实力,是一种预防式的军事对抗。近代比较著名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年中欧洲列强之间开展的军备竞赛(如“无畏舰”建造竞赛,详情请参阅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军备竞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苏联解体前展开的长期军备竞赛。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军备竞赛

外文名:arms race

应用领域:军事

对象:国家之间或者国家集团之间

竞赛介绍

编辑
军事大国为了实行对外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增加、提高军事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并向高技术领域发展的特有过程。

历史进程

编辑
二战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在英国和德国之间进行海军竞赛。

二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在美、苏两国之间进行,可分为下列几个阶段:

①常规武器竞赛。

战后美、苏在冷战中大规模加强常规军备。在陆军方面,双方都致力于坦克的换型和性能的提高,以及反坦克作战能力的提高。在海军方面美国优势逐渐衰落,70、80年代苏联建造了700多艘各型军舰,美国在同一时期只建造了377艘;苏联的远洋航行能力亦大大加强,但美军保持了强大的海军航空兵力量。在空军方面,美军在飞机性能、载荷量、航程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及电子对抗能力等方面占优势。80年代期间,苏联以平均每年750架的速度更新现役飞机,飞行性能大有改进。美苏研制发展新式武器进行更新换代的间隔不断缩短。突出的是美苏竞相提高通讯(communication)、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情报(information)的电子技术,即C3I系统,美国居领先地位。

②核武器竞赛。进入70年代,美、苏双方在核武器方面展开激烈竞赛。到1987年底,美国拥有2.6万个核弹头,爆炸总当量为47.41亿吨TNT;苏联拥有2.2万个核弹头,爆炸总当量为75.25亿吨TNT。美、苏共拥有世界核弹头库存总数的97%,总爆炸当量相当于投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的100万倍,可以摧毁地球数十次。同时双方在核武器运载工具、多弹头分导、潜艇发射战略核武器等高技术领域的研制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③太空武器竞赛。空间技术从开始就与军事紧密联系,80年代科技发展使美苏军备竞赛转向太空和其他高技术领域。太空武器主要包括反弹道导弹和反卫星定向能武器,如高能激光、粒子束以及用于军事目的的太空站等。1983年3月美国总统R.W.里根提出“战略防御倡议”,亦称“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是建立以卫星为基地,以激光、粒子束为武器,分阶段拦截、摧毁敌方来袭导弹的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苏联也在加紧研制粒子束武器,太空站的军事应用则早已开始。

军事预算的迅速增长、武器质量性能优势的争夺以及军事战略的不断变化,是美、苏军备竞赛的主要特点。1983年世界军费约为8000亿美元,1985年高达9700亿美元,美、苏两国各占1/3。70年代美、苏核武库相继饱和,进而转向在提高性能质量方面争夺优势。80年代以空间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使军事战略由确保摧毁转为确保生存。

90年代世界经济不断国际化、各国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加强,以及由于美、苏政治战略的调整,带来了国际局势的缓和,使军备竞赛的势头趋缓。在实现实质性裁军的同时,美、苏的竞争更多地转向了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方面。但美国依旧发展了如隐形飞机等的新式武器装备。1991年苏联解体,持续40多年的美、苏军备竞赛结束。但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军备竞赛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地区间的中小国家为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大力加强军备,造成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成为影响国际和平的一个因素。

军备竞赛的主要根在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主张制止军备竞赛,争取全面彻底裁军,以确保世界和平。

2022年1月3日,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下一篇 阿富汗战争

上一篇 布拉格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