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 编辑

以君主制世袭统治时期

封建王朝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历史王朝。在中国存在的具体时间段为前221年至1912年,即从秦朝到清朝。秦灭六国后的王朝,基本上都是封建王朝。例如21世纪中还有许多国家,实行的可能还是封建制度,设置皇帝。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封建王朝

外文名:Dynasty

历史阶段:秦至清

起始时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

结束时间:公元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起始朝代:秦

结束朝代:清

制度:封建制度

沿革

编辑

秦朝秦朝

在历经2000多年的奴隶制社会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诞生了。

秦的诞生对于中国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前255年至前22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末期。当时存在着许多独立的小国,它们之间互相兼并,到后来只剩下比较大的七个国家,称为“七雄”,即秦、齐、楚、魏、燕、韩、赵,七国之中,地处中国西北的秦国因为较早实行军事及农业改革,国力迅速增强。前247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22岁亲政、并开始实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雄伟战略。他广泛搜罗人才,只要有能力的人都能得到任用。比如他曾经重用韩国间谍郑国兴修“郑国渠”,使秦国4万多顷的盐碱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为秦统一中国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从前230年至前221年,不到10年的时间内,嬴政相继消灭了韩 、赵、魏、燕、楚、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历史结束了割据局面,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称始皇帝。

制度

编辑

经济

封建王朝的土地制度为国家所有制,即王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经营制度是土地私有制,由王裂土封疆,土地由领主占有,实行劳役赋税制度。它是历来朝廷制定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根据和法理基础。

春秋时期,诸侯突起,分封制破产,当时天子已经不能控制天下的土地,由天子国所有制变为诸侯国所有制。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变法,相继都取消了裂土封侯,土地所有权为国家所有,土地经营权为私人占有。

秦始皇创建郡县制,并不再裂土侯,真正实现了国家土地所有;老百姓向政府据实登记占有的土地,按亩纳税,使土地经营权私人占有法律化。 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土地制度,大体承袭秦王朝的制度和政策。土地经营制度为地主私人占有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隋年间的土地制度实行的是均田制,国家将闲置的国有土地授予无地的农民来经营,数量按家室的丁男授受。

分为永业与口分田,永业田可以继承,口分田70岁后由国家收回。明清时期的永佃制,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农业经济相对发展的产物,是土地经营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的体现。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地丁合一”、“摊丁入亩”制度而在农村形成了国家、地主、佃主及佃农的三个层次间的土地关系。

这三个层次的经济主体分别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地的经营权、土地的使用权及劳动权。永佃制中佃户在交纳租金的前提下,对土地拥有长久使用权,这是土地经营权与土地使用权相互分离的表现。

就是通常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所有权为国家所有,土地经营权为私人占有。农民可以占有少量土地的经营权,但终身依附土地,没有迁徙等人身自由。

政治

自秦以后,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间是中央集权或君主专制。

官员的产生方式是由皇帝(最高领导人)从中央到地方进行选拔。通常以“皇权独大”为骨架,辅以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来维持“君君臣臣”的等级特权,再就是“麻醉”贫民的愚民方法。

通常都是以“官学”的方式进行灌输,不得有危害皇权和特权阶层的言论。对危害皇权和特权阶层的言论,通常的做法都是大兴“文字狱”,以杀人来灭口.这种文字狱盛行于清代。

封建统治政权每次被摧毁多是农民起义,少数情况是宫廷政变。众所周知,在西方社会也曾经历过封建王朝,却只有短短几百年历史就寿终正寝,分析其原因最根本的有三:

其一、就是分封制度,欧洲的封建社会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封建的王权长期处于软弱的境地,封建主长期处于混战之中,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受到了削弱。

其二、就是严格的贵族制度,贵族世袭,平民也永远是平民,世代不能改变被剥削的命运。整个社会中占人口不到2%的贵族奴役着占人口98%的平民,阶级矛盾十分对立而不可调和。

第三、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又造就了一个足以同封建阶级对抗的平民阶层(也就是资产阶级).很多时候平民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但是却改变不了自己的身份,处处受到贵族的欺压,因为反抗的程度也十分激烈。

特点

编辑

与西方短命封建统治相比较,中国的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也是有其存活下来的理由的,同样原因有三:

其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并不是一直都是分封制的,或者说绝大部分朝代都不是实行分封制的,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诞生,但实行的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秦朝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由皇帝派遣郡守直接管理。至汉代仍承袭这个制度,自此成为日后各朝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从宋朝之后,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除了镇守边疆采用武将,涉及到地方管理的官职更多的启用文官,削弱武将的权利(重文轻武也是那时候宋朝开始)这样就保证了地方和中央的高度统一,

其二、就是科举制度,在西方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可是在东方,科举制度就成了调和的绝佳途径,平民可以通过科举登堂入室,改变自己的身份,这就把平民阶级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愤恨转化成了读书、科考的动力,只要通过科考就能改变身份,鱼跃龙门。以至于从平民到达官都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举贯通了平民和达官,纵观宋后的历史,多少良臣宰相不是出自寒门,寇准、司马光.....本应该对统治阶级痛恨、反抗的平民却升华为加强封建统治的主力军。科举,不得不说是中国人管理学上的一个里程碑。

其三、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重农主义的政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与统治阶级对立情绪相对较轻,更多时候平民愤怒的对象是个别的贪官污吏,而不会上升到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对抗,所以即使发生了暴动,其结果也只是改朝换代,从一个封建王朝走向另一个封建王朝,而不会出现飞跃,例如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争议

编辑

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出现了三论五说 、无奴派 。大批学者并不认同秦统一后是所谓的封建社会。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认为:“‘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封建制的基本内涵是世袭、分权的领主经济、贵族政治,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大体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名,并展开‘封建论’,建议秦至清主要时段社会形态的名目,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更替‘封建社会’;秦至清两千余年可简称‘皇权时代’。” 明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商传认为:“很多说法如封建地主,他就是一地主,封谁了建谁了。”总之,以封建概括帝制时代的王朝确有争议。商传还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封建社会应当是西周。一些学者还认为殷商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时代。

下一篇 雅各宾派

上一篇 单位面积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