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诒徵 编辑
柳诒徵(1880年2月5日—1956年2月3日),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字翼谋,号劬堂、知非,又号龙山,江苏镇江人,文学家 ,史学家,教育家 ,历史学家 ,版本学家,书法家,文献学家,目录学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 ,生前是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柳诒徵于1913年—1914年任北京明德大学历史教员、斋务主任;1914年2月获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授;1916年—1925年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部教授;1925年任东北大学教授;1926年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史教授;1927年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1929年任教于中央大学;1938年任教于浙江大学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士 ;1949年任教于复旦大学 ;1949年4月—1956年2月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图书组主任 ;1956年2月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6岁。
柳诒徵一生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研究。
中文名:柳诒徵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1880年2月5日
逝世日期:1956年2月3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
主要成就: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880年2月5日,柳诒徵(zhēng)出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
1902年,任职于南京江楚编译局。
1908年,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
1911年,任镇江中学校长。
1913年—1914年,任北京明德大学历史教员、斋务主任。
1914年2月,获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授。
1916年—1925年,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
1923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部教授。
1925年,任东北大学教授。
1926年,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史教授。
1927年,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
1929年,任教于中央大学。
1938年,任教于浙江大学。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教于复旦大学。
1949年4月—1956年2月,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图书组主任。
1956年2月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6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03年,柳诒徵编写《历代史略》 ,打破纲监的编年形式,从唐虞三代至明末,系统叙述历代史事沿革;另阐明中国文化义理。
柳诒徵认为,儒家经典《诗》 《书》《礼》《乐》,皆史也,皆载前人之经验而表示其得失以为未经验者之先导也;另一面,中国史学通贯儒学,儒学精神是中国古代史学的核心。对孔教正本清源,指出了儒学之於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儒家之根本精神,为解决今世人生问题之要义”“在现代科学昌明的物质状态下”,以孔教拯救现代社会,“不至以物质生活问题之纠纷,妨害精神生活之向上,“此吾侪对於全人类之一大责任也”。
柳诒徵在《国史要义·史识》篇中定义历史哲学:“治史之识,非第欲明撰着之义法,尤须积之以求人群之原则。由历史而求人群之原理,近人谓之历史哲学”。
学术论著
截至1956年2月,柳诒徵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多种 ,其主要专著有《伦理教科书》、《女子修身教课书》 《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中国教育史》 《东亚各国史》《国学图书馆小史》《中国版本概论》等。
人才培养
治学方法
柳诒徵的治学方法有:一、注重证实,贵在会通,即汉宋兼采,无门户之见;二、承续浙东经世史学之传统,讲究经世致用;三、史学与哲学相结合。史学有哲学深切著明具体之事例,哲学有史学疏通知远抽象之原理,彼此互为观照,两者相辅相成。
编著教材
柳诒徵编著的《历代史略》是中国第一部采用章节体形式编写的历史教科书 ;另编著了《东亚各国史》,含《日本史》《朝鲜史》《印度史》《北亚史》《南方诸国史》《南洋群岛史》等一套大学世界史的教材。
讲授课程
柳诒徵在南京思益学堂教授“国文”和“历史”课程;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东亚各国史”等课程 ;在国立东南大学主讲“中国文化史”“中国通史”等课程。
指导学生
柳诒徵指导培养的学生有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张其昀 ,目录学家范希曾,中国科学院院士、桥梁专家茅以升,哲学家、诗人宗白华,地理学家胡焕庸,词学家、文史学家唐圭璋,语言学家陈寅恪,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郑鹤声,语言学家张世禄,史学家、教育家缪凤林 ,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陈训慈,哲学家、教育家景昌极,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家向达,北京图书馆研究员王庸,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震堮 ,历史学家蔡尚思 ,书法家陆维钊,生物学家欧阳翥,翻译家、语言学家盛成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48年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中央研究院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11年 | 镇江临时县议会副议长 |
1911年 | 镇江县教育会会长 |
1926年 | 中国史地学会总干事 |
1929年 | 江苏省通志局编纂委员 |
1929年 | 中华图书馆协会监察委员 |
1933年 | 国民政府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委员 |
1943年 | 中国史学会理事 |
1947年 | 国史馆纂修暨《国史馆馆刊》总辑纂 |
1951年 | 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委员 |
- | 南京市考试院委员 |
- | 江苏省参议员 |
- | 金陵大学兼职教授 |
家世背景
柳诒徵出生于镇江一个贫寒人家。7岁那年,他的父亲撒手人寰。年幼的柳诒徵得到外祖父及两位舅舅的呵护,他学习刻苦,母亲鲍氏督教他日诵经书及古诗文。10岁时,柳诒徵便已读完《诗》《书》《易》三经。家无藏书,柳诒徵就勤奋借阅来抄写。少年时,柳诒徵在篆书上大下苦功,曾以篆书抄写《说文系传》,后又醉心于汉隶《张迁碑》、《史晨碑》等。通过精心临习和纵览经史,他的书艺和学术都大为长进。
家庭成员
柳诒徵的女儿的名字是柳定生 ,其儿子的名字是柳屺生。
“柳诒徵不但精通目录学、版本学,在目录、版本学研究方面卓有建树;而且,词章练达,诗歌自备一格;楷法优美,书道独成一家;他是一个既有系统的版本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版本学家,在图书、文博界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评)
“柳诒徵是中国史学由传统步入现代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学衡派的灵魂人物,是中国近代著名文献学家、教育家、目录学家,中国现代历史学研究的先驱。”(澎湃新闻评)
“柳诒徵是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史学的奠基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谦平评)
“柳诒徵是闪耀在中国文化界的一颗璀璨之星。”(《镇江日报》评)
设立学会
2022年8月4日,江苏省历史学会柳诒徵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镇江南山碧榆园举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