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 编辑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为一方的同盟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英语:East line of World War I;德语:Ostlinie des Ersten Weltkrieges;俄语:линия восток)是指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为一方的同盟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战争,是一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

外文名:East Front of World War I

参战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

发生时间:1914年—1918年

1914年

编辑
1914年7月28日,在塞尔维亚拒绝奥匈的最后通牒后,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罗斯帝国站在塞尔维亚一方加入了战争,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从而开启了一战的东线战场。

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长900千米。在北面,德军和俄军交战,而在南边,俄军和奥军交战。

于德军主力集中在西线,越过比利时边境发动进攻,而在东线德国则选择防守。因此,俄军决定以西北方面军进攻东普鲁士,以西南方面军进攻加利西亚,后者为主攻方向。

8月17日,俄军两个集团军越过边界线进入东普鲁士,一开始取得胜利,夺取了贡宾嫩,但在8月29~30日的坦嫩贝格(坦能堡战役) 战役中遭德军重创。德军成功切断了俄国第一第二集团军的联系,集中力量消灭了第二集团军,俄第二集团军司令员萨姆索诺夫兵败自杀。9月2日,俄军退出德国边境,尾随而来的德军在9月10日突破了俄军防线,打开通向贡宾嫩的道路,但未能消灭俄国第一集团军(马祖里湖战役)。

在南边,8月18日,俄国西南方面军向奥军发起进攻,奥军发动的反冲击被击退,随后得到增援的俄军大败奥军,9月3日占领利沃夫,随后占领要塞城市普热梅希尔。 (加利西亚战役)。加利西亚战役后,奥匈丧失了其在喀尔巴阡山脉东北的地域,不得不凭借山脉地形和德军增援继续战争。

9月中旬,德奥联军向维斯瓦河方向发动进攻,随即爆发华沙-伊万哥罗德战役,俄军击溃了奥军,迫使侧翼暴露的德军撤退。10月,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开启高加索战线。11月的罗兹战役,德俄双方将目光重新移回北方,进行大规模的运动迂回战后,双方均未达成既定目标。

1915年

编辑
年初,俄军于1月23日向奥军进攻,企图夺取喀尔巴阡山脉山口,兵临维也纳和布达佩斯而将奥匈逐出战争。在喀尔巴阡战役当中德奥联军阻止了俄军的攻势。4月,俄军的攻势刚刚告一段落,德奥军的反击随机拉开。在德军占据优势的炮兵面前,素质不高的俄军步兵承受了巨大打击,第三集团军基本丧失了战斗力。(戈利采-塔诺夫战役,对戈尔利采的突破)

6月3日,德奥军发动第二轮攻势,22日,奥军夺回了利沃夫,到了8月4日,德军攻占了华沙。至此,奥匈已经夺回了1914年战争中丢失的领土,而德军也彻底解除了俄军威胁西里西亚和波兹南的可能性。7月14日,德军发动里加—沙夫利战役,一直推进到维尔纽斯城郊。

10月14日,在得到同盟国许诺马其顿的保证之后,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一方参战,从侧后给了塞尔维亚致命一击。奥匈进攻一年的巴尔干战线在六周内土崩瓦解了。门的内格罗投降,11月,巴尔干半岛上同盟国成员已经通过铁路联系起来了,弹药奇缺的奥斯曼土耳其得到了大量德国的弹药输血。

1916年

编辑
2月21日,德军向法国的凡尔登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西线吃紧的情况下,法国再次要求俄国在东线发动进攻。尽管弹药不足,3月18日俄军以立陶宛地区的那拉奇湖进攻来应付法国人,但是再次遭受惨重的失败。此后,奥军也向意军发动了进攻。

6月4日,布鲁西洛夫突破在西乌克兰打响 。四天后俄军夺取了陆斯克,还留在交通枢纽以东的奥军无法撤退,成批成批被俘虏,足足有二十万人之多。德国不得不削弱凡尔登的战力来补充东线,奥军也调回了在意大利战场上的一部分士兵。到了7月中旬,德奥军队阻止了俄军的推进。

罗马尼亚为了收回奥匈占领的特兰西瓦尼亚,在8月24日,罗马尼亚对奥匈宣战。 但是罗马尼亚军队缺乏大炮和机关枪,而宣战又十分保密,俄军没有来得及制定支援罗马尼亚的计划,来自英法的援助更是少得可怜。

罗马尼亚在特兰西瓦尼亚采取攻势,而在南边采取守势,起初攻势一切顺利,但是9月6日,图特拉坎要塞被保加利亚军攻克,罗马尼亚一下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不得不收缩兵力确保首都。同盟国很快通力协作,11月24日,法肯森渡过多瑙河,12月6日同盟国联军攻克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政府逃往雅西。12月底,战线在罗马尼亚东北部稳定下来。

1917年

编辑
年初,德军攻占了维尔纽斯,随后向拉脱维亚方向发动进攻。3月8日,二月革命爆发,沙皇退位,罗曼诺夫王朝结束。尽管俄国资产阶级政府上台,但是新政府仍然继续与同盟国的战争。布尔什维克希望俄国能够退出战争,于是在3月15日发出命令,剥夺了军官的军事管理权。命令一下,大批不愿意继续作战的底层士兵逃离军队投入了赤卫队这边来。临时政府惧怕更多的军人投向布尔什维克,因此一方面下达了严厉的命令处死逃兵,一方面由克伦斯基组织,发动了俄军在一战中的最后一次攻势,克伦斯基攻势。

6月,俄军在加利西亚和西乌克兰开始进攻,但在初期的胜利后,俄军陷入缺乏补给的困境。7月1日到7日,德军开始反击,不但逐回了嵌入防线的俄军,同时包围了一部分俄军。俄军损失近十万人,德军前进了一百公里,乌克兰的大门已经对德军打开。

9月,科尔尼洛夫从前线返回,随后发动政变,要求临时政府下台,并且组织了向彼得格勒的进军。临时政府不得不和布尔什维克一起反对科尔尼洛夫。德军抓住俄国内讧的时机,于9月1日发动里加战役,随后攻占里加,通过爱沙尼亚直接威胁彼得格勒。

10月,德军在乌克兰和白罗斯向东推进的同时,临时政府与布尔什维克的矛盾进一步激化。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建立了苏俄,并且开始准备与同盟国进行停战谈判。12月3日,谈判开始。

1918年

编辑
德国的要求过于苛刻,引起苏俄党内极大的分歧,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德国随后下达最后通牒,以打逼和,2月中旬,德军占领了基辅。在这种情况下,苏俄不得不于2月24日重启谈判并接受了苛刻的条件。3月3日,俄德双方签订布列斯特合约,苏俄割让波兰和库尔兰地区给德国,巴统地区给奥斯曼土耳其,同时从芬兰,白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和乌克兰撤出军队,允许以上地区独立。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在合约签署后,逃往俄国的罗马尼亚政府也宣布投降,并在丧失大量领土的情况下与同盟国签订了合约。至此,一战东线战事完结。

9月份,在保加利亚向协约国投降之后,罗马尼亚重新复国并对同盟国再次宣战。11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投降,苏俄立即废除了布列斯特合约并且开始向西进军。东欧和原俄国境内的大规模内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