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吞并奥地利 编辑

1938年3月12日纳粹德国武装占领并吞并奥地利

德国吞并奥地利德国吞并奥地利

德奥合并(德语:Anschluss),是指1938年3月12日纳粹德国武装占领而后吞并奥地利的事件。凡是企图反对阿道夫·希特勒在奥地利举行公民投票的一切敌对活动,一律禁止。在他的高压胁迫下,99%的投票者都赞成德奥合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德国吞并奥地利

外文名:Anschluss

别名:德奥合并

发生时间:1938年3月12日

发生地点:奥地利

主要人物:阿道夫·希特勒

事件背景

编辑
奥地利和德国都是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国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合并的意图。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严禁德奥合并。20世纪20年代,德国处于战后恢复时期,主客观条件都不允许实现德奥合并。1933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德奥合并再次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奥地利共和国地处欧洲心脏地带,战略地位重要,是阿道夫·希特勒猎取的第一个对象。早在1933年德国间谍就在奥地利活动。希特勒最初企图采用扶植奥地利纳粹党人的办法,利用他们在奥地利内部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1934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纳粹分子突然闯入维也纳总理府,枪杀奥地利总理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另外一些纳粹分子占领了广播电台,并宣布林特伦为总理。政变最终遭到镇压,未获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得不否认与叛乱阴谋有任何关系,暂时收敛起来,等待时机再次实行吞并奥地利的计划。

自1934年以来,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就试图阻止国家社会党人(即纳粹主义者)掌权,但是1936年他的保护伞贝尼托·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联合,许士尼格的统治便开始动摇。

德奥协定

1936年下半年的国际形势,对德国十分有利。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也未受到英、法的干涉。鉴于上述种种情况,新任总理库尔特·冯·许士尼格只得尽力避免德国的干涉,使希特勒容忍现状。1936年7月11日,许士尼格同德国驻奥公使弗朗茨·冯·巴本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和一份供公开发表的公报。在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问题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但秘密协定则要求奥地利按照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来执行自己的外交活动;实行政治性大赦,实即大赦奥地利纳粹党政治犯;任命“奥地利的民族反对派”分担政务。通过德奥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

最后决策

1937年,希特勒认为彻底解决奥地利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11月5日,他召集作战部长、外交部长和三军总司令,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一份备忘录,通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记载,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前途完全决定于如何解决生存空间的需要。解决生存空间,首先要向欧洲发展,而不是到海外去寻找殖民地。德国的第一个目标应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这就不能不动用武力。希特勒估计,英国面临重重困难,不会参与对德战争,而没有英国的支持,法国也不可能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总之,希特勒已下定决心要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绥靖政策

德国如果实现吞并奥地利的计划,实力势必大大增加,这对法国的安全将构成很大的威胁。但是,30年代的法国左右两派的斗争异常激烈,政局不稳,内阁更迭频繁,存在只一个月的有好几届,因此再也无力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无可奈何地走上绥靖的道路。1937年11月8日,法国财政部长博内(后改任外交部长)对路经巴黎的德国驻奥大使巴本说:法国对1936年7月《德奥协定》签订后两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没有任何异议,并同意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应享有广泛自治。随后,法国总理卡米耶·肖当又会见了巴本,说他自己“并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

英国一直谋求全面解决与德国的矛盾,在“总解决”中,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是讨价还价的筹码。1937年11月19日,英国枢密大臣哈利法克斯伯爵在贝希特斯加登拜会希特勒,明确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欧洲秩序的变更问题,亦即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迟早定会发生,英国所关心的只是“这些变更必须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

1938年2月,英国首相阿瑟·尼维尔·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地利不能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方面“完全理解”德国改变欧洲版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

事件过程

编辑
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约见许士尼格,要他签署一份奥地利完全听命于德国的议定书,并命令他在三天之内答复,否则要进军奥地利。奥地利被迫作出了以下让步:释放纳粹罪犯,任命奥地利纳粹分子阿图尔·赛斯-英夸特为内务部长兼保安部长,掌握警察权。但希特勒还不满意。

奥地利的新主人希特勒在维也纳受到热烈欢迎奥地利的新主人希特勒在维也纳受到热烈欢迎

许士尼格从英法那里得不到支持,无可奈何地准备在3月13日让全体公民投票决定国家的前途。希特勒与奥地利的纳粹内政部长赛斯-英夸特取得了联系,命令他取消公民投票。许士尼格企图采取对策,但是当他听说德国军队已经入境,只好作罢。3月11日,许士尼格下台,赛斯-英夸特上台组阁。3月12日,纳粹党徒大肆宣扬“奥政府被共产党暴徒包围”,伪造奥政府请德出兵镇压骚乱的“紧急请求”,接着,德国军队长驱直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

13日,德奥签署《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德国正式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东方省。奥地利的七百多万人民成为希特勒统治的臣民,为希特勒发动大战增加了兵

3月14日,希特勒从他的临时司令部所在地林茨来到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40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坐满军官的警车作后卫,一路上希特勒受到了来自奥地利各地的纳粹分子的欢迎,而过去就是他曾经保证过奥地利的边界是不可侵犯的。在路上大部分时间里,希特勒站在敞篷汽车上,身着棕色的突击队员军服向狂热的支持者们几乎是歇斯底里地挥手致意。他的支持者们许多人挥舞着饰以纳粹标志的旗帜。一些纳粹分子把这个标志缝在奥地利国旗上。

希特勒举行阅兵希特勒举行阅兵

1991年,时任奥地利总理弗拉尼茨基首次公开承认奥地利人在二战中对纳粹罪行扮演同谋角色,成为第一位敢于摆脱“受害者论”的奥地利政要。

事件影响

编辑
对希特勒这一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西方列强仅仅表示抗议。不久,英、法、美等国又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战略地位,更加肆无忌惮地实现它的侵略和战争计划。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宣布德国吞并奥地利无效,决定恢复奥的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奥地利。1955年5月四国同奥签订《奥地利国家条约》,奥地利重新赢得主权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