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解剖 编辑

医学术语

尸体解剖尸体解剖

尸体解剖(autopsy),指限于医学院校和其它有关教学,科研单位的人体学科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时施行。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尸体解剖

外文名:autopsy

分类:普通解剖、法医解剖、病理解剖

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等

限用行业:医学院校和其它有关教学,科研单位

注意方面:实施对象、实施主体、实施步骤

解刨概述

编辑
尸体解剖分为: 普通解剖、法医解剖、病理解剖。

(一)普通解剖:限于医学院校和其它有关教学,科研单位的人体学科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时施行。下列尸体可收集作普通解剖之用:(1)死者生前有遗嘱或家属自愿供解剖者;(2)无主认领的尸体。

(二)法医解剖:限于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以及医学院校设置的法医科(室)施行,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法医尸体解剖:(1)涉及刑事案,必须经过尸体解剖始能判明死因的尸体和无名尸体需要查明死因及性质者;(2)急死或突然死亡,有他杀或自杀嫌疑者;(3)因工、农业中毒或烈性传染病死亡涉及法律问题的尸体。

(三)病理解剖:限于教学,医疗,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预防机构的病理科(室)施行。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因进行病理解剖:(1)死因不清楚者;(2)有科学研究价值者;(3)死者生前有遗嘱或家属愿供解剖者;(4)疑似职业中毒,烈性传染病或集体中毒死亡者。

上述两项的尸体,一般应先征得家属或负责人的同意。但对享受国家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并在国家医疗卫生机构认为有必要明确死因和诊断时 ,原则上应当进行病理解剖,各有关单位应积极协助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家属工作。

目的

编辑
◎ 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

◎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程序

编辑
尸体解剖程序是指为确保尸体解剖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有关尸体检验各方权利义务的实施,制定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步骤、方法。

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对象。只能对涉及刑事案件、涉及法律问题的尸体进行解剖检验。

二、实施主体。限于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以及医学院校设置的法医科施行。

三、实施步骤。先进行体表检查,再进行常规术式,解剖完毕后必须进行恢复外观。

规则

编辑
【1979年9月10日 (79)卫教字第1329号】

第一条 为便利教学,提高诊疗质量,促进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参照我国社会风俗习惯,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尸体解剖分为下列三种:

(一)普通解剖:限于医学院校和其它有关教学,科研单位的人体学科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时施行。下列尸体可收集作普通解剖之用:(1)死者生前有遗嘱或家属自愿供解剖者;(2)无主认领的尸体。

(二)法医解剖:限于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以及医学院校设置的法医科(室)施行,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法医尸体解剖:(1)涉及刑事案,必须经过尸体解剖始能判明死因的尸体和无名尸体需要查明死因及性质者;(2)急死或突然死亡,有他杀或自杀嫌疑者;(3)因工、农业中毒或烈性传染病死亡涉及法律问题的尸体。

(三)病理解剖:限于教学,医疗,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预防机构的病理科(室)施行。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因进行病理解剖:(1)死因不清楚者;(2)有科学研究价值者;(3)死者生前有遗嘱或家属愿供解剖者;(4)疑似职业中毒,烈性传染病或集体中毒死亡者。

上述两项的尸体,一般应先征得家属或负责人的同意。但对享受国家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并在国家医疗卫生机构认为有必要明确死因和诊断时 ,原则上应当进行病理解剖,各有关单位应积极协助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家属工作。

第三条 解剖尸体必须经过医师进行死亡鉴定,签署死亡证明后,方可进行。

第四条 供普通解剖用的无主尸体,应保存一月后方可使用。在此一月内,如发现姓名及通信地点时,应及时通知尸主,在限期内前来认领。逾期不领者,在呈报主管机关和公安部门批准后,即可解剖。

第五条 病理解剖科(室)只接受医疗、预防、科研、卫生行政机构和其它有关国家机关的委托进行尸体解剖。

第六条 在实行病理解剖时,如发现有他杀或自杀可疑时,病理解剖单位应报请公安局派法医进行解剖或由法医与病理师共同进行解剖。

第七条 凡病理解剖或法医解剖的尸体,可以留取部分组织或器官作为诊断及研究之用。但应以尽量保持外形完整为原则。如有损坏外形的必要时,应征得家属或死者生前所在单位的同意。

第八条 病理解剖或法医解剖,一般应在一月内向委托单位发出诊断报告。如发现其死因为烈性传染病者,应于确定诊断后十二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主管部门。

第九条 病理解剖应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要积极宣传病理解剖的科学意义,提倡移风易俗。

第十条 死者生前有遗嘱或家属自愿供解剖者,如系自费医疗,医院可酌情补助火葬费(每例不超过四十元为限)。

第十一条 凡开展病理解剖和法医解剖的单位,应建立解剖薄,登记下列事项:

(1)尸体编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等

(2)尸体来历

(3)附解剖原因

(4)临床诊断

(5)解剖年、月、日

(6)解剖人姓名

(7)解剖后诊断

(8)解剖报告日期

(9)备注

如无法知其姓名,籍贯者,第1项可仅列编号,性别以及估计年龄,其余可填未详字样。

第十二条 施行病理解剖和法医解剖的单位,应将解剖尸体的情况(包括尸体解剖诊断),每年至少向其主管部门书面汇报一次。

第十三条 自本规则发布之日起,凡与本规则有抵触的过去的有关规定一律停止实行。

事项

编辑
一、实施对象。只能对涉及刑事案件、涉及法律问题的尸体进行解剖检验。

二、实施主体。限于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以及医学院校设置的法医科施行。

三、实施步骤。先进行体表检查,再进行常规术式,解剖完毕后必须进行恢复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