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 编辑

新加坡公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简称“新国大”,位于新加坡共和国,归教育部管辖,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是亚洲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Universitas21等组织的成员学校。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1912年,该校改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成为新加坡第一所高等学府;1928年成立了莱佛士学院,提供艺术和科学的高等教育,开办文理科大专文凭课程;1949年,两所学校合并为马来亚大学,属于新加坡和马来亚联邦的第一所大学;1955年,新加坡华人社团组织创立了南洋大学;1962年,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与南洋大学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第25名;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第8名。截至2024年6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共有16个学院,50多个专业,分布在新加坡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3大校区。并在全球设立3个海外分校、15个海外学院,另外还有3个教学中心。学校有学生总数43100人,其中本科生30300人,研究生12800人,教学人员2500人,研究人员4200人,行政与专业人员4400人,其他员工1500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新加坡国立大学

外文名: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简称:NUS、新国大、国大

创办时间:1980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综合类

学校特色:亚洲大学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成员Universitas21成员国际大学气候联盟成员展开

学校特色
亚洲大学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成员Universitas21成员国际大学气候联盟成员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成员

收起

主管部门:新加坡教育部

现任领导:陈永财(校长)、谢福华(校董会主席)

院系设置:本科学院12个,研究生院4个(截至2024年6月)

校训:A leading global university shaping the future

地址:21 Lower Kent Ridge Rd, 119077肯得岗校区:新加坡西南部,毗邻皇后镇的肯特岭分区武吉知马校区:武吉知马路469号欧南校区:学院路8号

知名校友:作栋、陈庆炎、哈莉玛·雅各布、李光耀、杜进才、倪亦靖

知名教师:康斯坦丁·克斯特亚·诺沃塞洛夫

学校官网:http://www.nus.edu.sg/

占地面积:170 公顷(肯特岗校区 截至2024年5月)

学生人数:43100人(截至2024年6月)

教职员:12600人(截至2024年6月)

历史沿革

编辑

学校前身

  • 爱德华七世医学院

    1905年,一所培训助理外科医生的学校——海峡殖民地和马来联邦政府医学院成立。1912年该校更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院,成为新加坡第一所高等学府。1916年该校颁发的医学和外科证书得到大不列颠普通医学协会的承认。1920年,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医校再更名为“爱德华七世医学院”(King Edward VII College of Medicine),学术地位升格为大学,提供医学专业培训,也增聘了解剖学、医学、助产及妇科、临床外科及外科教授。

    爱德华七世医学院爱德华七世医学院

  • 莱佛士学院

    1823年,英国人斯坦福·莱佛士在新加坡建立起一所能提供教育和研究设施的学院。这个建议,使新加坡出现高等学府的雏形——莱佛士学院。1929年,医学院牙科系招收首批学生,并于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开设公共诊所;1942年后,日本入侵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被日军占领,用作军事司令部。直到1946,校舍才被归还。至此以后,学校飞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莱佛士学院莱佛士学院

  • 马来亚大学

    1947年,马来亚议会建议将莱佛士学院和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合并,成立马来亚大学,1949年10月,大学成立,1955年,新马华人社群捐款集资,兴办南洋大学,简称南大。

    马来亚大学马来亚大学

  • 新加坡大学

    1960年马来亚联邦政府认为,马来亚大学吉隆坡分校应成为独立自主的国立大学。同时,新加坡政府也表明新加坡分校应成为独立的新加坡大学。于是,1962年1月,新加坡大学正式成立。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大学

    合并重组

  • 新加坡国立大学

    1978年,通过与南洋大学讨论,新加坡大学决定在武吉知马设立联合分校,加强两所大学间的关系,并帮助南洋大学实现用英语教学的目标。1979年10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丹顿应新加坡政府邀请,来到新加坡大学考察,并提出在新加坡肯特岗设立一所独立的、大规模的大学。1980年4月,新加坡政府作出《关于合并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决定》。5月20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表“栽培有教养的新加坡人”的讲话。1980年8月8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式成为合法机构。

    1997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被评选为亚太地区十大顶尖大学之一,并在新闻刊物Asia Week一项针对亚洲和澳洲50所顶尖大学进行的调查问卷中排名第四。2003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被亚洲商业杂志Asia Inc.评为亚太地区15所顶尖全日制商学院之一,在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一。

    200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同亚、澳、欧、美四大洲的9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签署协议,成立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IARU),同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中国上海设立办事处,位于上海市中心徐家汇区。200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与上海复旦大学及韩国高丽大学合作,共同成立了“上海、首尔、新加坡大学联盟”(取三座城市英文名,简称“S3大学联盟”)。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202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入选英国政府“高潜力人才签证计划”。 同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在中国广州的知识城落地建设,将通过十年时间培养近3000名高层次人才,并打造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中国最大的综合型旗舰项目。 202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

  •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开设本科学院12个,研究生院4个,共计专业60余个,分布在新加坡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3大校区,并在全球超过15个城市设有海外学院,另外还有3个教学中心。

    各大学院及学科(部分)

    类别

    院系

    专业

    本科学院

    文学暨社会科学院

    汉语、汉学研究、传播及新媒体、经济、英语、英文文学、欧洲研究、地理、历史、日本研究、马来社会文化研究、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社会学、南亚研究、东南亚研究、戏剧研究

    本科学院

    商学院

    商业管理、商业管理(会计)、房地产

    本科学院

    持续与终身教育学院

    -

    本科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

    -

    本科学院

    计算机/电脑学院

    传播及新媒体、计算生物学、电脑工程、电脑科学、电子商务、资讯系统

    本科学院

    牙科学院

    牙科学

    本科学院

    设计与工程学院

    建筑、建筑环境、生物医学工程、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土木与环境工程、电机与电脑工程、工业设计、工业系统工程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本科学院

    法学院

    法律

    本科学院

    杨潞龄医学院

    医学、护理学

    本科学院

    杨秀桃音乐学院

    表演(管弦乐器/钢琴)、创作

    本科学院

    理学院

    生物学、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数学、药剂、物理、定量金融学

    本科学院

    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

    -

    研究生院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国际事务、公共政策、公共行政、以及以中文授课的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

    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

    -

    研究生院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

    综合生物学和医学、临床和转化科学、定量生物学和医学

    研究生院

    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

    教学中心

    教学与学习发展中心

    -

    教学中心

    英文交流教学中心

    -

    教学中心

    系统科学院

    -

    参考资料 截至2024年6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12,600人。其中教学人员2500人,研究人员4200人,行政与专业人员4400人,其他员工1500人。 另外,新加坡国立大学还有多位教授获得国际荣誉,如王庚武教授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

    师资力量(部分)

    姓名

    简介

    柯成兴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兼李嘉诚经济学讲座教授,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以及马来西亚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成员

    顾清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学位项目主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硕士

    李泽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助理教授,耶鲁大学MacMillan中心政治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和讲师

    夏星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经济学助理教授

    参考资料: 截至2024年6月

    教学建设

    新加坡国立大学致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采取跨科系跨领域的教学模式。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还重视体验式教学,通过提供海外发展及学习机会,助学生开拓视野、积累海外经验。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内文化艺术与体育活动种类多样,无论国内外都积极投入社会服务与社区项目,借此提供适当平台,让学生拓展社交圈子与文化视野,同时学习如何担当社会责任。大学城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新落成的教育中枢,体现学校对创建良好校园生态系统的愿景。同时大学城内的学习社区,通过小班化、个人化的设计特色,以及寄宿型学院,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与教授课堂内外的互动交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还开展海外课程和其他创新教育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全球视野。针对专业人士的需求,还会开办一系列专属高管人员的精选课程,其中有些以中文授课。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高管人员教育课程主要有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亚太EMBA硕士学位课程。

    <p>UNIVERSITY HALL

    UNIVERSITY%20HALL

    教育资中心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

    体育中心

    体育中心

    合作交流

    学生交换计划(SEP)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最大的全球性计划。通过发展和管理与全球大学的战略和可持续合作伙伴关系,全球关系办公室(GRO)努力确保为所有即将毕业和即将入学的学生提供优质的交流体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可以从40多个国家的300多所合作大学中选择他们的SEP课程。在2017至2018学年度,大约有2000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参加了SEP,同时有近2000名来自合作大学的新生入学。同时学校还有国际夏季/冬季项目(i-SP),学生可以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关系办公室(GRO)推荐的主办大学列表中选择相应活动。

    录取方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方式是申请制,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的申请有不同的要求。

  • 本科申请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本科申请,对于具有国际资格的国际学生,需要满足申请当年的7月之前完成或即将完成高中,并且至少接受过12年的通识教育,对于可以接受的高中学历而后相应的入学需要满足不同的要求,成功申请者将在学期开始时被要求验证其提交的文件。当申请人抵达新加坡注册新加坡国立大学时,他们必须携带他们的身份证明、高中成绩和其他证明他们为支持申请而提交的物质文件的原件。大学保留开除未能到场核实文件或提供所需文件的学生的权利。 比如符合A-LEVEL(AQA、剑桥、爱德思、伦敦、OCR、牛津国际AQA、WJEC)的学生,已完成高中期末考试的申请人需要满足的最低申请是需要至少三门“高级”科目的良好通过才能提交申请,对于提交了四个或更多“高级”科目的良好及格可供申请审核方考虑;对于在申请截止日期后完成高中期末考试的申请人必须附上高级附属水平考试成绩且填写标准化考试(大学先修课程、ACT与写作、SAT、SAT科目考试)成绩。

  • 研究生项目申请

    国际申请者必须提交托福(英语作为外语考试)或雅思学术(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的考试成绩,并且必须达到要求的最低分数:托福考试94分、雅思学术类考试7.0分。所有申请人必须提交GRE®普通考试的考试成绩,并达到所需的最低分数:语言推理和定量推理合计320个、3.5分析性写作,但在知名大学拥有优秀学术成绩的申请人可以申请豁免此要求。

    如果申请理学硕士(MSc),申请人在相关学科中取得良好荣誉学士学位(至少二等)或同等学历,或MBSS或其同等学历或牙科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申请哲学博士(PhD),需要在相关学科的良好硕士学位或在相关学科中取得良好荣誉学士学位(至少二等)或同等学历,或MBBS或其同等学历或牙科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根据202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显示,国家研究基金会和教育部于2007年建立了卓越研究中心(RCES),以促进当地大学的卓越研究。新加坡国立大学是四个rce的所在地,分别专注于量子技术、癌症、机械生物学和功能、智能材料,并且是另外两个rce的合作伙伴,特别是新加坡环境生命科学中心(SCELSE)和数字分子分析与科学研究所(IDMXS)。

    学校设有37个大学一级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亚洲和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还设有数个企业实验室和国家级技术联合体,并得到新加坡政府支持。

    卓越研究中心(RCES)(4所)

    英文名

    中文名

    Cancer Science Institute of Singapore

    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

    Centre for Quantum Technologies

    量子技术中心

    Mechanobiology Research Centre of Excellence

    卓越机械生物学研究中心

    Singapore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s Engineer

    新加坡环境生命科学工程中心

    参考资料

    部分大学研究机构/中心(28所)

    英文名

    中文名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亚洲研究院

    BIGHEART

    全球卫生健康及生物医药科技研究院

    Centre for Advanced 2D Materials

    先进2D材料中心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中心

    Centre for Maritime Studies

    海洋研究中心

    Centre for Healthcare Innovation and Medical Engineering

    医疗创新与医学工程中心

    Centre for Remote Imaging, Sensing and Processing

    遥感成像与处理中心

    East Asian Institute

    东亚研究院

    Energy Studies Institute

    能源研究院

    Institute for Applied Learning Sciences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学习科学与教育科技应用研究所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

    数学科学研究院

    Institute of Real Estate Studies

    不动产研究院

    Institute of South Asian Studies

    南亚研究院

    Interactive & Digital Media Institute

    交互与数字媒体研究院

    Life Sciences Institute

    生命科学研究院

    Middle East Institute

    中东研究院

    NU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研究院

    NUS Global Asia Institute

    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亚洲研究院

    NUS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

    新加坡国立大学纳米科学与科技研究院

    NUS Guangzhou Research Translation and Innovation Institute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

    NUS (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新加坡国立苏州研究院

    NUS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

    Risk Management Institute

    风险管理研究院

    Singapore Institute for Neurotechnology

    新加坡神经技术研究院

    Singapore Nuclear Research and Safety Initiative

    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院

    Singapore Synchrotron Light Source

    新加坡同步辐射光源

    Solar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gapore

    新加坡太阳能研究院

    Temasek Laboratories

    淡马锡实验室

    The Logistics Institute - Asia Pacific

    亚太物流研究院

    Tropical Marine Science Institute

    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

    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 科研概况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科研方面采取跨领域整合式战略,与业界、政府和学界均建立伙伴关系,研究探讨与亚洲乃至世界相关的重大且复杂课题。汇聚了多领域科研人才,以跨领域综合性方式在科研方面取得卓越成绩。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创建八大综合研究集群。分别是:医疗创新,人口老化,能源、环境与城市可持续性,风险管理及金融体系,智慧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海事研究,以及亚洲研究。

  • 最新科研项目

    特异性T细胞:2020年7月17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在部分不曾感染新冠病毒的健康人体内发现了针对这种病毒的特异性T细胞,对新冠病毒具备一定的免疫力。

    硅兼容反铁磁材料:2024年3月8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教授Ariando及其团队与牛津大学的Hariom Jani博士和Paolo Radaelli教授的团队一起,创建了矿物形式氧化铁(III)α-Fe的超薄晶体膜2O3,也就是俗称的赤铁矿。这是第一次生产出具有所需拓扑纹理的可拆卸AFM材料。这一突破为生产用于计算、数据存储和基于自旋电子学的设备的拓扑AFM纹理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自旋电子学器件领域新突破:助理教授Ahmet Avsar和Barbaros ozylmaz教授领导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小组在自旋电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二维黑磷的高度各向异性自旋输运性质。并将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学术资源

    截至2017年6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馆藏特色书目2354741种,缩微资源26074种。

  • 校园文化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校徽历史 校徽历史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徽是由现代化的盾徽和校名的全称与简称组合合成。校徽整体为盾牌型,盾牌由3个元素组成,分别是一本打开的书(Open Book)、三个相连的圆环(Three Rings)、一只狮子(The Lion)。Open Book的寓意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面向世界的知识窗口。此元素源自1949年成立的马来亚大学校徽。Three Rings象征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三个教学宗旨——“创建、应用和知识的传授”,以及寓指全球大学的三个特点——创造力、创新和创业精神,同时也表现出Ring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大支柱。Lion举起爪子寓意新加坡国立大学人勇于开拓创新,对未来充满向往;尾巴举起象征正直的品质和理想主义。

    学校校标

    NUS LOGONUS LOGO

    NUS LOGONUS LOGO

    精神文化

  • 校歌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歌意在告诉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要铭记母校栽培,不惧未来,勇敢向前,攀登高峰。同时,也体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自信与底气。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歌新加坡国立大学校歌

    社团文化

    根据2024年官网显示,新加坡国立大学有60多个学生组织,以及隶属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中心,由本科生与校友组成的23个文化艺术团体,横跨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及电影制作多个领域,全年不歇地为校内社群与社会大众呈现多元化的文化艺术演出。在体育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每年为学生举办70多项体育竞赛及休闲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在学校、大专学府、海内外等不同层次的体育赛场上发扬新加坡国立大学精神。

    新加坡国立大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积极推动并参与各种社会及社区服务项目,回馈社会。针对不同的志愿活动,学生组织提供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教职团队和学生也经常在国外参加社会服务项目,为弱势群体提供实际帮助。

    环境保护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回馈社会的主要内容。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其他24所全球顶尖大学共同在“可持续性环保校园宪章”作出承诺,领头制定校园节能总计划,实施节约水电、加强废弃物管理等多项“绿色大学”计划,教研团队及学生也都坚守新加坡国立大学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会带头举办了多项绿色活动,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绿色嘉年华”“地球一小时”等,宣扬环境可持续理念。

  • 校区情况

    编辑

    肯得岗校区

    肯得岗校区位于新加坡西南部,毗邻皇后镇的肯特岭分区,占地150公顷。 设计与工程学院、持续与终身教育学院、文学暨社会科学院、计算机/电脑学院、牙科学院、杨秀桃音乐 学院、理学院、杨潞龄医学院、商学院、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学计划、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院在此校区办学。

    武吉知马校区

    武吉知马校区,位于武吉知马路469号,建于1928年。法学院、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在此校区办学。

    欧南校区

    欧南校区,位于学院路8号,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所在地。

    校园环境

    编辑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主校区位于肯特岗山脊,建筑物的布局依山的走势而设,整个校区建筑风格比较现代化。能容纳大部分的学术、研究和行政设施,同时也是一个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提供体育设施、艺术场所和文化活动。

    大学城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新落成的教育中枢,大学城内有多个学习社区,通过小班化、个人化的设计特色,以及新加坡首创的寄宿型学院,希望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与教授课堂内外的互动交流。

  • 图书馆

    截至2024年6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包括7个图书馆:中央图书馆、温宝树中文图书馆、高许志安法律图书馆、韩瑞森纪念图书馆、医学+科学图书馆、音乐图书馆和UTown/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全校馆藏图书(含报刊装订本)200百多万册。图书管理已全部实现电脑化,作为新加坡全国图书自动化服务系统(SILAS)的成员,该校图书电脑系统已和SILAS并网。

  • 博物馆

    截至2024年6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有四个系列场馆(南亚和东南亚系列、海峡中国系列、李金刚系列、吴恩腾收藏系列),共8000多件文物和艺术品,其中2000多件可以通过博物馆藏品在线数据库查看详情。

    <p>中央图书馆

    中央图书馆

    文化中心

    博物馆正门

    博物馆正门

    博物馆藏品

    博物馆藏品

  •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团队(部分)

    职务

    姓名

    校长

    陈永财

    常务副校长(学术事务)兼教务长

    程文耀

    常务副校长(创新与企业)

    陈祖翰

    常务副校长(研究与科技)

    刘斌

    常务副校长(行政)

    郑文辉

    参考资料 截至2024年6月

    历任领导

  • 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

    时期

    在任时间

    姓名

    新加坡国立大学

    2018年至今

    陈永财

    2008年至2018年

    陈祝全

    2000年至2008年

    施春风

    1981年至2000年

    林彬

    1980年至1981年

    陈庆炎

    新加坡大学

    1975年至1980年

    关世强

    1968年至1975年

    杜进才

    1963年至1967年

    林溪茂

    1962年至1963年

    斯里尼瓦森(Baratham Ramaswamy Sreenivasan)

    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分校)

    1961年至1962年

    斯里尼瓦森

    1960年至1961年

    奥本海姆(Alexander Oppenheim)

    1959年至1960年

    桑德山姆(Arthur Anantharaj Sandosham)

    马来亚大学

    1957年至1962年

    奥本海姆

    1952年至1956年

    薛尼肯因(Sydney Caine)

    1949年至1952年

    乔治艾伦(George V Allen)

    莱佛士学院

    1948年至1949年

    乔治艾伦

    1946年至1948年

    戴尔(W E Dyer)

    1938年至1941年

    麦克欧文(George McOwan)

    1937年至1938年

    吉尔(Alexander Keir)

    1935年至1937年

    莫顿(Federick Joseph Morten)

    1932年至1934年

    沃森(James Watson)

    1928年至1931年

    温斯德特(Richard O Winstedt)

    爱德华七世医学院

    1947年至1949年

    法利斯(Desmond William George Faris)

    1929年至1947年

    乔治艾伦

    1918年至1929年

    麦卡利斯特(George Hugh K MacAlister)

    1909年至1918年

    基思(Robert Donald Keith)

    1905年至1909年

    弗瑞尔(Gerald Dudley Freer)

    参考资料

  • 历任名誉校长

    历任名誉校长

    时期

    在任时间

    姓名

    新加坡国立大学

    2017年迄今

    哈莉玛(Halimah Yacob)

    2011年至2017年

    陈庆炎

    1999年至2011年

    塞拉潘·纳丹

    1993年至1999年

    王鼎昌

    1985年至1993年

    黄金辉

    1981年至1985年

    蒂凡那(C V Devan Nair)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1971年至1981年

    薛尔思(Benjamin Henry Sheares)

    1965年至1970年

    尤索夫伊萨(Yusof Bin Ishak)

    1962年至1965年

    李光前

    马来亚大学

    1949年至1961年

    麦唐纳(Malcolm John MacDonald)

    参考资料

  • 知名校友

    编辑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友(部分)

    名单

    毕业时间

    专业

    备注

    李光耀

    1941年

    莱佛士学院初高中部

    “新加坡国父”、新加坡内阁资政

    杜进才

    1946年

    莱佛士学院

    新加坡国父之一,前副总理、政治元老

    马哈蒂尔

    1953年

    爱德华七世医科学院医学学士

    马来西亚第四任总理

    塞拉潘·纳丹

    1954年

    艺术学学士

    新加坡的第六位总统,也是第二位民选总统

    陈庆炎

    1962年

    物理学学士

    新加坡第七任总统、新加坡国立大学前任校长

    吴作栋

    1964年

    艺术学学士

    第二任新加坡总理

    蔡南海

    1965年

    物理学学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何晶

    1976年

    工程学硕士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最大的企业—淡马锡控股的首席执行官

    哈莉玛·雅各布

    1978年

    法学学士

    新加坡共和国第八任总统,也是新加坡首位女总统

    陈冯富珍

    1985年

    公共卫生理学硕士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

    林瑞莲

    1988年

    法学学士

    新加坡工人党主席

    何明华

    2003年

    医学博士

    共青团福建省第十三届委员会书记

    学校排名

    编辑

    世界/亚洲大学排名

    排名机构/排名标题年份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参考资料

    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

    未出

    3

    3

    3

    3

    2

    1

    1

    1

    QS亚洲大学排名

    3

    2

    1

    1

    1

    1

    2

    2

    1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19

    19

    21

    25

    25

    23

    22

    24

    26

    QS世界大学排名

    8

    11

    11

    11

    11

    11

    15

    12

    12

    下一篇 综合性大学

    上一篇 加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