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桑格 编辑

1958年、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弗雷德里克·桑格弗雷德里克·桑格

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生物化学家,两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58年及1980年),生前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蛋白质化学实验室负责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弗雷德里克·桑格

外文名:Frederick Sanger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国格洛斯特郡

出生日期:1918年8月13日

逝世日期:2013年11月19日

毕业院校: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69年获得皇家勋章198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人物经历

编辑
1918年8月13日,弗雷德里克·桑格出生于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一个小村庄伦德科姆(Rendcomb) 。

1927年,进入唐斯学校(Downs School)就读。

1932年,进入布莱恩斯顿学校(Bryanston School)。

1935年,被派往德国南部的萨勒姆王宫中学(Schule Schloss Salem)进行交流。

1936年,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St.John's College,Cambridge)学习自然科学。

1939年,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获得自然科学文学士学位;同年,在德文郡斯派兰兹的贵格会中心接受了社会救济工作的培训,并短暂地担任了医院秩序员。

1940年10月,在诺曼·皮里(Norman Pirie)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一个多月后,诺曼·皮里离开了该校,阿尔伯特·纽伯格(Albert Neuberger)担任他的指导老师。

1943年,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查理斯·齐布纳尔(Charles Chibnall)教授实验室工作。

1951年,担任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外部工作人员。

195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62年,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弗雷德里克·桑格负责这个实验室中蛋白质化学实验室的工作。

198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第四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以及第一位获得两次化学奖的人。

1983年,退休,回到了位于剑桥郊外斯瓦弗姆布尔贝克的家中。

1986年,获得英国最高荣誉“功绩勋章”,但他拒绝封爵,因为不喜欢别人称自己为“爵士”( Sir)。

1993年,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成立了桑格中心(Sanger Centre)。

2013年11月19日,在剑桥一家医院去世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弗雷德里克·桑格弗雷德里克·桑格

    1955年,弗雷德里克·桑格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完整地定序出来,同时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他利用自己新发现的桑格试剂,也就是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将胰岛素降解成小片段,并与专门水解蛋白质的胰蛋白酶混合在一起。再将一部分混合物的样本置放于滤纸的一面,并利用一种色层分析方法来做进一步的实验,首先他将一种溶剂从单一方向通过滤纸,同时又让电流以相反向通过。由于不同的蛋白质片段有不同的溶解度与电荷,因此在电泳后,这些片段最后会各自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特定的图案。桑格将此图案称为“指纹”;不同的蛋白质拥有不同的图案,成为可供辨识且可重现的特征。之后桑格又将小片段重新组合成氨基酸长链,进而推导出完整的胰岛素结构。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胰岛素具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这项研究使他单独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1975年时,弗雷德里克·桑格发展出一种称为链终止法(chain termination method)的技术来测定DNA序列,这种方法也称作“双去氧终止法”(Dideoxy termination method)或是“桑格法”。两年之后,他利用此技术成功定序出Φ-X174噬菌体(Phage Φ-X174)的基因组序列。这也是首次完整的基因组定序工作。他所发明的技术比起当时其他方法使用了较不具毒性的材料。主要是先进行DNA 合成,利用DNA引子和DNA聚合酶使DNA链得以展开复制,再利用双去氧核苷酸(dideoxynucleotides)来终止DNA链的合成。实验会使不同序列的DNA带有不同长度,使其得以经由电泳来做分析。这项研究后来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研究得以展开的关键之一,并使桑格于1980年再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与桑格合作研究的沃特·吉尔伯特,以及另一团队的保罗·伯格也一同获奖 。

    人才培养

  • 指导学生

    截止到2013年11月,弗雷德里克·桑格指导了十多名博士生,他的第一个研究生是罗德尼·罗伯特·波特(Rodney Porter)于1947年加入研究小组,并于197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于1971年至1974年间在弗雷德里克·桑格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51年

    科黛-摩根奖章(Corday–Morgan Medal)

    ——

    1954年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ellow)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1958年

    诺贝尔化学奖(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

    1963年

    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

    1969年

    皇家勋章(Royal Medal)

    ——

    1971年

    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Gairdner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

    ——

    1976年

    威廉·贝特·哈迪奖(William Bate Hardy Prize)

    ——

    1977年

    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

    ——

    1978年

    G.W.惠兰奖(G.W. Wheland Award)

    ——

    1979年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1979年

    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Albert Lasker Award fo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

    1980年

    诺贝尔化学奖(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

    1981年

    名誉勋位(Member of the 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

    ——

    1982年

    通讯院士(Corresponding Member)

    澳大利亚科学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1986年

    功绩勋章(Member of the Order of Merit)

    ——

    1994年

    生物分子资设施协会奖(Association of Biomolecular Resource Facilities Award)

    ——

    2000年

    金盘奖(Golden Plate Award)

    美国成就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chievement)

    参考资料来源:

  • 个人生活

    编辑
  • 家世背景

    弗雷德里克·桑格的父亲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是一位全科医生,母亲西塞莉·桑格(Cicely Sanger)是一个棉花制造商的女儿。他是家中次子,有一个哥哥西奥多(Theodore)和一个妹妹梅(May)。他的父亲曾在中国担任圣公会医疗传教士,但因健康不佳而返回英国。他的父母在他剑桥大学上学的头两年都死于癌症 。

  • 婚姻家庭

    弗雷德里克·桑格参与剑桥科学家反战小组期间,遇到了玛格丽特·琼·豪(Margaret Joan Howe),此时她在纽纳姆学院学习经济学,1940年12月毕业后两人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