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 编辑

中日韩学术交流合作计划

亚洲大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英文:Collective Action of Mobility Progra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sia),简称“亚洲校园”(CAMPUS Asia),是由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实施,旨在促进中日韩大学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学生间学术交流的合作项目。其由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日本文部科学省联合制定。 首批10个试点项目涉及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以及韩国首尔大学、成均馆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等26所知名高校。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

外文名:Collective Action of Mobility Progra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sia

简称:“亚洲校园”计划、CAMPUS Asia

成立时间:2010年4月16日

历史沿革

编辑

2009年

2009年10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议时提出了关于加强三国大学交流合作的设想。为落实此共识,中日韩三国教育部门经过多次磋商,决定成立由政府部门、大学、评估机构、产业界代表参加的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研究推进大学交流、学分互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等问题。

2010年

历程历程

2010年4月16日,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就推动中日韩大学交流与合作达成以下共识:三国将联合开展大学交流项目,该项目被命名为“CAMPUS Asia”;为此项目的开展设立两个工作组:大学交流工作组和质量保障工作组。2010年12月10日,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原则通过了《中日韩有质量保障的大学交流合作指导意见》和《中日韩大学交流“亚洲校园”计划框架》,两个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政府、评估机构、大学、产业界等在大学交流项目中的职责任务,同时会议就试点项目的实施达成了一致共识。

2011年

2011年5月17日,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韩国济州岛举行。 会议就实施“亚洲校园”试点项目相关具体细节进行了充分讨论,明确了试点项目参与院校范围、交流小组及学生数量、试点项目实施期限、政府及大学对项目给予的支持等事宜。会议一致决定,10月底确定参加试点项目的院校,并自2012年4月起正式开始学生交流。2012年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田佳彦共同启动了旨在增进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的“亚洲校园”项目。

在2011年5月《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和2012年5月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表示,要进一步推动三国教育合作,并扩大该项目的规模和范围,为亚洲地区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2013年

2013年8月6日,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东京举行,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一、“亚洲校园”的扩大,委员会共同确认了“亚洲校园”在亚洲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开放性及发展潜力。为贯彻2012年5月中国北京召开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的精神,委员会确认,未来将在试点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亚洲校园”发展,从而进一步扩大该项目的规模和范围,为本地区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二、“亚洲校园”试点项目的监控活动,委员会共同认可了目前进行的试点项目质量监控的意义和重要性,监控促进了“亚洲校园”的质量保障,并将形成一套对于项目扩大及未来持续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准。委员会对监控活动的基本体系及进度安排确认如下:1. 监控活动由三国质量保障机构认定大学质量保障活动,并按教育质量从中选取优秀案例予以推广。2. 三国质量保障机构通过两轮监控活动,旨在比较、分析三国质量保障活动,形成面向质量保障机构的、关于教育国际合作质量保障的共同指导方针。

三、下一次中日韩会议,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于2014年秋季在中国上海举办。

2016年

“亚洲校园”项目从2016年度起延长5年,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和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首尔国立大学自由专攻学部一同提出申请,获得批准。至2020年度,通过与北京大学和首尔国立大学的联合授课、暑期及冬季项目、东亚学生会议等,培育出具有对东亚地区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跨学科和国际合作,去和其他人一同携手解决全球化问题的协同创新型人才。

本项目将在中日韩三国以素质教育为教育核心的三所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设置以高度的素质教育为基础的三所大学共通的辅修专业“亚洲协同创新辅修课程” (英语名称: Asian regional experts sub-major),并且通过推进以保证和提升三所大学的素质教育品质为目的的活动,致力于在各自大学充实高度的素质教育和共同培育人才。本项目的目的是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具有合作创新能力的人才,既对以中日韩三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理解,又能跨越研究领域及地域的边界,理解不同的知识,和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们携手工作,致力于解决全球化问题。

2024年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7日,《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提到:“我们认识到,教育领域合作对促进新世代交流的重要性,对2011年启动的大学间交流项目“亚洲校园”发挥示范作用,并已扩大到东盟成员国高等院校表示赞赏。我们注意到,已有1.5万名大学生参与该项目,我们将积极支持该项目,争取到2030年底将参与学生数量增至3万名。”

高校名单

编辑

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高校名单

国家

第一批(2011)

第二批新增(2016)

中国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日本

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一桥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九州大学、神户大学、冈山大学、立命馆大学、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

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海洋大学、东京学艺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千叶大学、长崎大学

韩国

首尔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成均馆大学、高丽大学、釜山大学、浦项科技大学、韩国东西大学、韩国发展研究院

延世大学、首尔教育大学、韩国海洋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大学

试点项目

编辑
首批10个试点项目涉及中日韩三国共26所知名高校:

  • 1.

    “BEST(北京-首尔-东京)商学院联盟-亚洲商业领袖项目”(中国北京大学、日本一桥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 2.

    “国际关系及公共政策双硕士学位项目”(中国北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 3.

    “东北亚政策研究联合会项目”(中国清华大学、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韩国发展研究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 4.

    “TKT亚洲校园项目”(中国清华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

  • 5.

    “核心人才培养项目:东亚地区共同利益的实现及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吉林大学、日本冈山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

  • 6.

    “培养东亚地区具有法律政治理念共识,能够推动东亚共同体法制形成与发展的人才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和首尔国立大学)

  • 7.

    “可持续社会的亚洲教育合作门户项目—扩展化学、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前沿”(中国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和东北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和浦项科技大学)

  • 8.

    “中日韩能与环境领域研究生教育合作计划”(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日本九州大学、韩国釜山国立大学)

  • 9.

    “东亚地区公共危机管理人才联合培养计划”(中国复旦大学、日本神户大学、韩国高丽大学)

  • 10.

    “中日韩三方联合培养东亚地区跨世代人文精英之流动校园工程”(中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韩国东西大学)

  • 下一篇 普利兹克家族

    上一篇 教学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