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泰勒 编辑

美国现代理论物理学家

爱德华·泰勒爱德华·泰勒

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原匈牙利名:Teller Ede,1908年1月15日—2003年9月9日),出生于奥匈帝国布达佩斯,理论物理学家,氢弹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生前是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名誉主任。爱德华·泰勒于1928年从卡尔斯鲁厄大学毕业,之后前往慕尼黑大学学习物理学;1929年转到莱比锡大学;1930年获得莱比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前往哥廷根大学;1933年离开了德国前往英国,之后搬到哥本哈根;1935年至1941年出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物理学教授;1941年加入美国国籍;1942年受邀参加曼哈顿计划,并加入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理论物理学部;1946年离开洛斯阿拉莫斯回到芝加哥大学任教;1954年在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安全调查听证会上作供指证奥本海默;1950年回到洛斯阿拉莫斯进行氢弹研究;1951年11月1日第一项使用泰勒-乌拉姆构型的热核武器常春藤“迈克”被引爆;1952年离开洛斯阿拉莫斯,与欧内斯特·劳伦斯共同创建了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1958年至1960年担任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主管;1959年主持建立了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1963年建立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应用科学系及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1975年退休后被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任命为名誉主任,以及被胡佛研究所任命为高级研究员;2003年9月9日在美国斯坦福去世,享年95岁。爱德华·泰勒主要从事核物理学、分子物理学、光谱学和表面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爱德华·泰勒

外文名:Edward TellerTeller Ede(原匈牙利名)

国籍:美国

民族:犹太人

出生地:奥匈帝国布达佩斯

出生日期:1908年1月15日

逝世日期:2003年9月9日

毕业院校:莱比锡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氢弹之父194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5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学历:博士研究生

人物经历

编辑

爱德华·泰勒爱德华·泰勒

1908年1月15日,爱德华·泰勒出生于奥匈帝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年少时匈牙利所处于的政治趋势和改革,使他对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有了恨意。

1926年,离开了匈牙利前往德国,部份原因是霍尔蒂·米克洛什统治时所实施的大学学额限制。

1926年—1928年,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学习数学和化学,并获得了化学工程理学学士学位。

1928年7月,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师从阿诺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学习物理学。

1929年,转到莱比锡大学。

1930年,在沃纳·海森堡的指导下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涉及到氢分子离子最早的一次准确量子力学论述。博士毕业后前往哥廷根大学 。

爱德华·泰勒爱德华·泰勒

1933年,在犹太人援助委员会的帮助下离开了德国,在英国待了一阵子后就搬到哥本哈根住了一年,在尼尔斯·玻尔的指导下工作。

1935年,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邀请出任物理学教授一职,直至1941年,期间与乔治·伽莫夫共事。

1941年,加入美国国籍 。

1942年,受邀加入罗伯特·奥本海默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夏季研讨会,计划开展曼哈顿计划,也就是同盟国研发第一批核武器的主力。在战时加入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部。

1946年,离开洛斯阿拉莫斯回到芝加哥大学任教。

194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泰勒荣登《时代》封面人物(1957年)泰勒荣登《时代》封面人物(1957年)

1954年,在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安全调查听证会上作供指证身为洛斯阿拉莫斯前主管兼原子能委员会会员的奥本海默,他的证词导致奥本海默威望扫地,并且使他的安全准许证被吊销 。

1950年,回到洛斯阿拉莫斯进行氢弹研究。

1951年,占有了乌拉姆的一个创新构想,并将其开发成第一个可行的百万吨级氢弹设计,成了后来的泰勒-乌拉姆设计方案;11月1日,第一项使用泰勒-乌拉姆设计方案的热核武器常春藤“迈克”被引爆,爱德华·泰勒没有出席核试,而在柏克莱一栋大楼的地下室看地震仪的结果。

1952年,离开洛斯阿拉莫斯;同年,与欧内斯特·劳伦斯共同创建了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195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58年—1960年,担任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主管,卸任主任后继续出任助理主管 。

1959年,主持建立了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同时,出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

1963年,建立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应用科学系及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该大学有以泰勒命名的资助教席 。

1975年,退休后被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任命为名誉主任,以及被胡佛研究所任命为高级研究员。

晚年的爱德华·泰勒晚年的爱德华·泰勒

1979年,在三哩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女演员简·方达(Jane Fonda)在推广她的新片《危机》(The China Syndrome)时宣扬反核能,爱德华·泰勒对此作出回应,游说各界支持核能,为其安全性及可靠性作证,并在这样的一阵活动后心脏病发。

1980年代,发起一个后来被称为战略防御计划(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的运动,由于内容包括使用激光或卫星摧毁来犯的苏联洲际弹道导弹,故被评论家称为“星球大战计划” 。

2003年9月9日,在美国斯坦福去世,享年九十五岁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1937年,爱德华·泰勒对姜-泰勒效应进行说明,其中描述了电子云在某些情况下的几何扭曲;在描述金属的化学反应时有作用,尤其是跟某几种金属染料一起时 。

    1937年,与布鲁诺尔及埃米特的合作下,在表面物理和化学方面三人一起发现布鲁诺尔-埃米特-泰勒(BET)等温线 。

    1939年以前,爱德华·泰勒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从事量子、分子和核物理领域的研究 。1941年之后,他的兴趣转到核能量应用方面,包括:裂变和聚变的核能量。爱德华·泰勒作为曼哈顿计划的早期成员,参与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在加州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家及同是匈牙利移民的西奥多·冯·卡门的建议下,爱德华·泰勒跟他的朋友汉斯·贝特合作开发了一套振荡波传播理论,他们为这种波背后的气体表现所作的解释有助于研究导弹返回技术 。

    1945年,提出裂变加速这个概念。

    1953年,与尼古拉斯·梅特罗珀卢斯及马歇尔·劳森布卢夫共同写了一份论文,是为统计力学上蒙特·卡罗方法应用的标准开端 。

    人才培养

  • 指导学生

    根据2023年9月数学谱系项目网站数据,爱德华·泰勒在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先后指导包括杨振宁在内的7名学生,具体信息如下 :

    毕业时间

    姓名

    学校

    1932年

    蒂萨·拉斯洛(Tisza, Laszlo)

    布达佩斯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udapest)

    1947年

    雅各布松·鲍里斯(Jacobsohn, Boris)

    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48年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芝加哥大学

    1949年

    沃尔芬斯泰因·林肯(Wolfenstein, Lincoln)

    芝加哥大学

    1956年

    兰德·西奈半岛(Rand, Sinai)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56年

    杜尔·汉斯-彼得(Dürr, Hans-Peter)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1969年

    拉万德·苏雷什(Lawande, Suresh)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48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Member)

    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54年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Member)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58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 (Albert Einstein Award)

    1961年

    金盘奖(Golden Plate Award)

    美国成就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chievement)

    1962年

    恩利克·费米奖(Enrico Fermi Award)

    美国政府机构原子能委员会

    1975年

    哈维奖(Harvey Prize)

    1978年

    赫茨尔奖(Herzl Prize)

    1980年

    埃林根奖章(Eringen Medal)

    1982年

    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科学奖章委员会

    1986年

    西尔瓦纳斯·塞耶奖(Sylvanus Thayer Award)

    美国军事学院(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1989年

    总统公民奖章(Presidential Citizens Medal)

    1991年

    搞笑诺贝尔和平奖(Ig Nobel Prize)

    2003年

    总统自由勋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乔治·布什(George Bush)

  •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81年

    世界文化理事会创始成

    个人生活

    编辑
  • 健康状况

    爱德华·泰勒在慕尼黑读书时,他乘坐有轨电车赶火车在附近的阿尔卑斯山徒步旅行,在汽车移动时跳下并摔倒,车轮几乎压断了他的右脚,导致他需要配戴一只义肢脚,以及终生都要一拐一拐地走路。由于服用止痛药会干扰了他的思维,所以他决定停止服用,而是利用他的意志力来应对疼痛 。

  • 友谊事业

    1930年,爱德华·泰勒结识了俄罗斯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和列夫·兰道(Lev Landau)。泰勒终身的好友捷克物理学家乔治·普拉切克对于泰勒的科学和哲学的研究非常重要,正是他安排爱德华·泰勒与他一起前往罗马拜访恩里科·费米,从而将他的研究方向定为核物理 。

  • 婚姻家庭

    1934年2月,爱德华·泰勒与朋友的妹妹奥古斯塔·玛丽亚·哈卡尼(Augusta Maria Harkanyi)结婚,由于哈卡尼是加尔文主义基督徒,他们在加尔文主义教堂结婚 。

  • 人物评价

    编辑
    爱德华·泰勒对分子物理学,对恒星能量起的理解,聚变反应的理论和应用,核安全领域,以及持续领导科学和技术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molecular physics,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stellar energy,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fusion reactio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and for his continued leadership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家科学奖章评)

    “爱德华·泰勒是一位科学远见卓识者,他的工作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Edward Teller is a scientific visionary whose work changed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时任加州大学校长理查德·阿特金森评)

    爱德华·泰勒被誉为“氢弹之父”(Edward Teller is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the Hydrogen Bomb”)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评)

    人物影响

    编辑
  • 爱德华·泰勒奖

    1991年,美国核物理学会设立爱德华·泰勒奖(Edward Teller Award),该奖的前身为激光相互作用和相关等离子体现象( Laser Interaction and Related Plasma Phenomenon,LIRPP),1999年被聚变能源司正式认可为该司管理的奖项,并由美国核物理学会聚变能源部全额资助。该奖每两年在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大会上颁发,每次授予两名杰出科学家,奖励他们在运用激光和离子粒子束产生高温高强物质来进行科学研究及可控热能核聚变上的前沿研究和领导力 。

  • 下一篇 氢弹

    上一篇 康普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