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吕克·戈达尔 编辑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1930年12月3日-2022年9月13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导演、编剧、制作人,毕业于索邦大学。1960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精疲力尽》,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而他也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1962年,凭借剧情片《随心所欲》获得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1965年,执导犯罪片《狂人皮埃罗》,该片获得第3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1969年,执导爱情片《爱情与愤怒》。1972年,执导剧情片《万事快调》。1980年,执导剧情片《人人为己》,该片获得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83年,执导爱情喜剧片《芳名卡门》,该片获得第4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1987年,执导音乐喜剧片《华丽的咏叹》,该片获得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93年,执导剧情片《悲哀于我》。1998年,获得第2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荣誉凯撒奖。2001年,执导爱情片《爱情研究院》,该片获得第54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2004年,执导战争片《我们的音乐》。2010年,执导剧情片《社会主义》,该片参加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展映。2014年,执导剧情片《再见语言》,该片获得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当地时间2022年9月13日,让-吕克·戈达尔去世,终年91岁。
中文名:让·吕克·戈达尔
外文名:Jean-Luc Godard
别名:高达
国籍:法国兼瑞士藉
出生地:法国巴黎
出生日期:1930年12月3日
逝世日期:2022年9月13日
星座:射手座
血型:A型
身高:174 cm
毕业院校:索邦大学
职业:导演、编剧
代表作品:精疲力尽、芳名卡门、随心所欲、狂人皮埃罗、阿尔伐城
主要成就: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欧洲电影奖终身成就奖展开
- 主要成就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欧洲电影奖终身成就奖法国凯撒奖终身成就奖收起
性别:男
其他
让-吕克·戈达尔的双亲拥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父亲是医生,母亲是瑞士银行家之女。让-吕克·戈达尔早年居住在瑞士,在瑞士的尼翁接受教育,18岁时回到巴黎,在法国念高中,他开始接触电影,参加在巴黎市内拉丁区的电影放映会,在电影会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写真
1950年,让-吕克·戈达尔与埃里克·罗梅尔、雅克·里维特联合创办刊物《电影公报》,该刊物一共出版了五期。同年,开始用笔名Hans Lucas发表影评 。1952年,让-吕克·戈达尔开始为巴赞等人创办《电影手册》 。同年,在瑞士大百水坝工作,他用赚来的钱买了生平第一部35毫米摄影机,拍摄了一部20分钟短片《混凝土工程》 。10月,让-吕克·戈达尔暂停了影评活动,回到瑞士。
1955年,让-吕克·戈达尔在日内瓦拍摄了短片《一个风骚女人》 。1957年,拍摄短片《所有的男人都叫帕特里克》 。
1960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精疲力尽》,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而他也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该片没有脚本,让-吕克·戈达尔连夜准备对白,并在排练中进行修改 。
1961年,执导爱情喜剧片《女人就是女人》,该片讲述的是舞女安吉拉和男友埃米尔,以及另一个男人之间的故事,获得第1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
1962年,执导由安娜·卡里娜、萨迪·里伯特合作主演的剧情片《随心所欲》,让-吕克·戈达尔凭借该片获得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
1963年,执导战争片《小兵》,该片故事涉及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导致此片在法国禁映三年 。同年,执导由杰克·帕兰斯、米歇尔·皮寇利合作主演的剧情片《轻蔑》,该片是让-吕克·戈达尔个人第一部有好莱坞参与投资的影片 。
1964年,拍摄犯罪片《法外之徒》,该片是对美式流行文化以及好莱圬警匪通俗剧的讽刺与批评 。同年,执导由维罗妮卡·杜瓦尔、伯纳德·诺埃尔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已婚妇人》,该片获得第2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 。
1965年,执导由让-保罗·贝尔蒙多等主演的犯罪片《狂人皮埃罗》,该片拍摄时没有剧本,标志着让-吕克·戈达尔事业的转折点,获得第3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同年,执导以“沉默,逻辑,安全,谨慎”为生活背景的科幻片《阿尔伐城》 。
1966年,拍摄由碧姬·芭铎、让-皮埃尔·利奥德参加演出的剧情片《男性女性》,该片讲述了巴黎有一群不羁青年如何投身革命的故事,获得第1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同年,拍摄由让-皮埃尔·利奥德主演的悬疑犯罪片《美国制造》,该片讲述记者保拉为了追查杀害男友里沙尔的真正凶手过程中的惊险之旅 。
1967年,执导由让-皮埃尔·利奥德主演的剧情片《中国姑娘》,该片讲述了维络尼卡在一处住宅里,召开会议,宣布支部正式成立的故事,获得第3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同年,执导由米蕾叶·达尔克、让·雅南、琼·皮尔里·卡尔弗恩联合主演的喜剧片《周末》,该片获得第1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 。此外,还执导由玛丽那·维拉迪主演的剧情片《我略知她一二》 。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让-吕克·戈达尔与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声称他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理论,要用影片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并称他们所拍摄的电影为“电影传单” 。
1969年,让-吕克·戈达尔与马可·贝罗奇奥、帕索里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和卡罗里扎尼联合执导短片集《爱情与愤怒》,该片通过5段不同的故事表达出5位导演对政局的看法,获得第1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1970年,执导抽象和形式主义的剧情片《东风》 。
1972年,执导由伊夫·蒙当、简·方达、维托里奥·卡布里奥利联合主演剧情片《万事快调》 。1976年,与吉加·维尔托夫、安-玛莉·米耶维勒联合执导纪录片《此处与彼处》。
1979年,让-吕克·戈达尔启用刚刚出道的伊莎贝尔·于贝尔、纳塔丽·贝伊合作拍摄了剧情片《挽救生活》。1980年,执导围绕三个分别处在各自生命转折点的人物的剧情片《人人为己》,该片获得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
1982年,执导由伊莎贝尔·于佩尔、汉娜·许古拉联合主演的剧情片《受难记》,该片获得第3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同年,获得第3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1983年,执导剧情片《向玛利亚致敬》,获得第3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推广奖-荣誉提及 。同年,执导由玛鲁施卡·迪特马斯、贾克·鲍那非合作主演的爱情喜剧片《芳名卡门》,获得第4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
1985年,执导推理片《侦探》,该片获得第3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1987年,执导由简·伯金、雅克·维列雷等合作主演的喜剧片《导演的坚持》,该片讲述了一个勉强糊口的电影制作人,受一名股票经纪人的委托拍摄相关影片的故事,获得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东京电影节大奖提名。同年,执导由伍迪·艾伦、莱奥·卡拉克斯等主演的剧情片《李尔王》 。此外,还执导由泰莉莎·拉塞尔主演的音乐喜剧片《华丽的咏叹》,获得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
1990年,执导剧情片《新浪潮》,获得第4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93年,执导剧情片《悲哀于我》,该片被评为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之一,获得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
1995年,获得第4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荣誉金豹奖。1996年,执导由两个故事线索组成的纪录片《永远的莫扎特》,该片获得第5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 。
1998年,获得第2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荣誉凯撒奖。2001年,执导爱情片《爱情研究院》,该片获得第54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
2002年,执导采用印度教《毗湿奴书》中的选段作为题记的爱情科幻片《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2004年,执导由莎拉·埃德勒主演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战争片《我们的音乐》 。
2010年,执导由帕蒂·史密斯主演的剧情片《社会主义》,该片参加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展映 。同年,美国电影与艺术学院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给让-吕克·戈达尔,但让-吕克·戈达尔以年事已高不愿远行为由,拒绝参加颁奖礼 。
2013年,与彼得·格林纳威、埃德加·佩拉联合执导喜剧片《3D铁三角》 。2014年,执导由克里斯蒂安·格雷戈里、杰西卡·埃里克森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再见语言》,该片讲述了一对男女突然不再说同一种语言,而他们的狗却意外开口说话了的凌乱故事,获得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
1961年,让-吕克·戈达尔与安娜·卡里娜结为夫妻。1964年,两人离婚,不过之后二人仍保持在电影上合作的关系。
1971年6月,让-吕克·戈达尔遭遇车祸,几乎死亡,在医院休养半年之久,一度中断拍片,伤愈后让-吕克·戈达尔移居瑞士 。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3日,戈达尔选择安乐死,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罗尔家中,在家人环绕中去世。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4年 | 《再见语言》 | 电影 |
2014年 | 《萨拉热窝的桥》 | 电影 |
2013年 | 《3D铁三角》 | 电影 |
2010年 | 《电影社会主义》 | 电影 |
2004年 | 《我们的音乐》 | 电影 |
2002年 |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 电影 |
2002年 | 《自由与故乡》 | 电影 |
2001年 | 《爱的挽歌》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4B 我们中的符号》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4A 控制宇宙》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3B 新浪潮》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3A 绝对的货币》 | 电影 |
1997年 | 《电影史-2B 致命的美丽》 | 电影 |
1996年 | 《永远的莫扎特》 | 电影 |
1993年 | 《悲哀于我》 | 电影 |
1991年 | 《拒绝遗忘》 | 电影 |
1990年 | 《新浪潮》 | 电影 |
1989年 | 《电影史-1B 单独的历史》 | 电影 |
1988年 | 《牛仔和法国人》 | 电视剧 |
1988年 | 《言辞的力量》 | 电影 |
1988年 | 《电影史-1A 所有的历史》 | 电影 |
1987年 | 《李尔王》 | 电影 |
1987年 | 《导演的坚持》 | 电影 |
1987年 | 《华丽的咏叹》 | 电影 |
1985年 | 《软硬兼施》 | 电影 |
1985年 | 《侦探》 | 电影 |
1983年 | 《向玛利亚致敬》 | 电影 |
1983年 | 《芳名卡门》 | 电影 |
1982年 | 《受难记》 | 电影 |
1980年 | 《人人为己》 | 电影 |
1979年 | 《人人为己录影纪事》 | 电影 |
1978年 | 《你还好吗》 | 电影 |
1976年 | 《此处与彼处》 | 电影 |
1972年 | 《万事快调》 | 电影 |
1972年 | 《一部平行电影》 | 电影 |
1971年 | 《斗争在意大利》 | 电影 |
1970年 | 《真理》 | 电影 |
1970年 | 《东风》 | 电影 |
1970年 | 《英伦之声》 | 电影 |
1969年 | 《爱情与愤怒》 | 电影 |
1968年 | 《同情恶魔》 | 电影 |
1967年 | 《周末》 | 电影 |
1967年 | 《中国姑娘》 | 电影 |
1967年 | 《要爱的女人》 | 电影 |
1966年 | 《美国制造》 | 电影 |
1966年 | 《男性女性》 | 电影 |
1965年 | 《狂人皮埃罗》 | 电影 |
1965年 | 《六大导演看巴黎》 | 电影 |
1965年 | 《阿尔伐城》 | 电影 |
1964年 | 《法外之徒》 | 电影 |
1963年 | 《小兵》 | 电影 |
1963年 | 《轻蔑》 | 电影 |
1963年 | 《软奶酪》 | 电影 |
1963年 | 《枪手》 | 电影 |
1962年 | 《随心所欲》 | 电影 |
1962年 | 《七宗罪》 | 电影 |
1961年 | 《女人就是女人》 | 电影 |
1960年 | 《筋疲力尽》 | 电影 |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01年 | 《再见语言》 | 电影 |
2001年 | 《3D铁三角》 | 电影 |
2001年 | 《电影社会主义》 | 电影 |
2002年 | 《自由与故乡》 | 电影 |
2001年 | 《爱的挽歌》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4A 控制宇宙》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3B 新浪潮》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我们中的符号》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绝对的货币》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3A 绝对的货币》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4B 我们中的符号》 | 电影 |
1997年 | 《电影史-2B 致命的美》 | 电影 |
1996年 | 《永远的莫扎特》 | 电影 |
1993年 | 《悲哀于我》 | 电影 |
1991年 | 《新浪潮》 | 电影 |
1989年 | 《电影史-1B 单独的历史》 | 电影 |
1988年 | 《电影史-1A 所有的历史》 | 电影 |
1988年 | 《言辞的力量》 | 电影 |
1987年 | 《导演的坚持》 | 电影 |
1987年 | 《李尔王》 | 电影 |
1985年 | 《向玛丽致敬》 | 电影 |
1985年 | 《侦探》 | 电影 |
1983年 | 《断了气》 | 电影 |
1982年 | 《受难记》 | 电影 |
1980年 | 《人人为己》 | 电影 |
1978年 | 《你还好吗》 | 电影 |
1976年 | 《此处与彼处》 | 电影 |
1972年 | 《万事快调》 | 电影 |
1972年 | 《一部平行电影》 | 电影 |
1971年 | 《斗争在意大利》 | 电影 |
1970年 | 《东风》 | 电影 |
1970年 | 《英伦之声》 | 电影 |
1970年 | 《真理》 | 电影 |
1969年 | 《爱情与愤怒》 | 电影 |
1968年 | 《同情恶魔》 | 电影 |
1967年 | 《中国姑娘》 | 电影 |
1967年 | 《周末》 | 电影 |
1967年 | 《要爱的女人》 | 电影 |
1966年 | 《男性女性》 | 电影 |
1966年 | 《美国制造》 | 电影 |
1965年 | 《狂人皮埃罗》 | 电影 |
1965年 | 《阿尔伐城》 | 电影 |
1965年 | 《六大导演看巴黎》 | 电影 |
1964年 | 《法外之徒》 | 电影 |
1963年 | 《轻蔑》 | 电影 |
1963年 | 《小兵》 | 电影 |
1963年 | 《枪手》 | 电影 |
1963年 | 《软奶酪》 | 电影 |
剪辑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02年 | 《自由与故乡》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4A 控制宇宙》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3B 新浪潮》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我们中的符号》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绝对的货币》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3A 绝对的货币》 | 电影 |
1998年 | 《电影史-4B 我们中的符号》 | 电影 |
1997年 | 《电影史-2B 致命的美》 | 电影 |
1993年 | 《悲哀于我》 | 电影 |
1989年 | 《电影史-1B 单独的历史》 | 电影 |
1988年 | 《电影史-1A 所有的历史》 | 电影 |
1980年 | 《人人为己》 | 电影 |
1971年 | 《斗争在意大利》 | 电影 |
1970年 | 《真理》 | 电影 |
1962年 | 《随心所欲》 | 电影 |
监制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87年 | 《李尔王》 | 电影 |
1980年 | 《人人为己》 | 电影 |
1978年 | 《你还好吗》 | 电影 |
1976年 | 《此处与彼处》 | 电影 |
奥斯卡金像奖 | ||||||||||||||||||||||||||||||||||||||||||||||||||||||||||||||||
| ||||||||||||||||||||||||||||||||||||||||||||||||||||||||||||||||
戛纳国际电影节 | ||||||||||||||||||||||||||||||||||||||||||||||||||||||||||||||||
|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
| ||||||||||||||||||||||||||||||||||||||||||||||||||||||||||||||||
柏林国际电影节 | ||||||||||||||||||||||||||||||||||||||||||||||||||||||||||||||||
| ||||||||||||||||||||||||||||||||||||||||||||||||||||||||||||||||
东京国际电影节 | ||||||||||||||||||||||||||||||||||||||||||||||||||||||||||||||||
| ||||||||||||||||||||||||||||||||||||||||||||||||||||||||||||||||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 ||||||||||||||||||||||||||||||||||||||||||||||||||||||||||||||||
| ||||||||||||||||||||||||||||||||||||||||||||||||||||||||||||||||
欧洲电影奖 | ||||||||||||||||||||||||||||||||||||||||||||||||||||||||||||||||
| ||||||||||||||||||||||||||||||||||||||||||||||||||||||||||||||||
法国电影凯撒奖 | ||||||||||||||||||||||||||||||||||||||||||||||||||||||||||||||||
| ||||||||||||||||||||||||||||||||||||||||||||||||||||||||||||||||
影视类 | ||||||||||||||||||||||||||||||||||||||||||||||||||||||||||||||||
|
生活照
让-吕克·戈达尔是一位思想激进且多产的导演,前期作品表现了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和混乱生活,后期转向对左倾思想的研究 (新浪娱乐评)。他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电影发展史的丰富知识注入他的电影。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经常发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让-吕克·戈达尔所有的电影都有其主观的立场,他不断地出现在旁白中或者直接饰演某个工具的角色,除了《筋疲力尽》还模糊地浮现故事的脉络以外,他的很多电影都会以字幕代替镜头,这种时不时地哲理一下或者颠覆一下有其对当下电影泛情和泛故事化的嘲讽,也是一种诗意化地回到默片时代,让-吕克·戈达尔这向早期电影大师致敬的态度也表现在对共同战斗的同行的近于武断的指责 (网易娱乐评)。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博洛尼亚
上一篇 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