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学会 编辑

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皇家学会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全称“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又称“英国皇家科学院”,成立于1660年,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其职权相当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它在英国起着全国科学院的作用。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1663年、1669年领到皇家的各种特许证,英国国王是学会的保护人。该学会的宗旨是认可、促进和支持科学的发展,并鼓励科学的发展和使用,造福人类。学会的院士名字后缀会加上FRS勋衔。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英国皇家学会

外文名:The Royal Society

成立时间:1660年

总部地点:英国伦敦

机构类型: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

学会宗旨:认可、促进和支持科学的发展

别名:英国皇家科学院

基本介绍

编辑

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皇家学会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是英国最具名望的科学学术机构,其成员在尖端科学方面饶有贡献。该学会多方面支持不少英国的年轻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人才。该学会对科学政策的制定起着一定作用,而且也就科学事务问题参与公众讨论。英国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享有慈善机构特权的组织,有1400名院士及外国成员。学会的院士都是来自英国及英联邦的著名科学家、工程师和科技人员。

徽标

英国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自治的社团,在制定自己的章程、任命自己的院士时,无需取得任何形式的政府批准,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密切的,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学会没有设立自己的科研实体,此外,学会还有确认优秀的科学学识与研究、奖励和促进国际科学交流、组织并推动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致力科学史工作等任务。

国际地位

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国家科学院,在国内、国际上代表英国科学界。许多年来,学会已和很多国内及世界各地的科学组织建立了互利的合作关系。学会是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并一直在欧洲科学基金会中(ESF)发挥积极作用。皇家学会还与无数的其它国际组织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为推进世界科学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著名学者

英国皇家学会最知名的院士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达尔文、牛顿等科学家,以及数学及物理学家霍金、胚胎移植及肝细胞研究权威安妮·麦克莱伦、互联网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等。

发展历史

编辑

前期孕育

英国皇家学会驻地英国皇家学会驻地

英国皇家学会一开始是一个约12名科学家的小团体,当时称作无形学院。他们会在许多地方聚会,包括成员们的住所以及格雷沙姆学院。其中知名的成员有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乔纳森·戈达德(Jonathan Goddard)、罗伯特·胡克、克里斯多佛·雷恩、威廉·配第和罗伯特·波义耳。

约1645年之时,他们曾聚在一起探讨弗兰西斯·培根在《新亚特兰提斯》中所提出的新科学。最初这个团体并没有立下任何规定,目的只是集合大家一起研究实验并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团体随着时间改变,在1638年由于旅行距离上的因素分裂成了两个社群:伦敦学会与牛津学会。 因为许多学院人士住在牛津,牛津学会相较之下较为活跃。一度成立了“牛津哲学学会”,并明订了许多规则,如今这些规则纪录仍保存在博德利图书馆。

伦敦学会依然于格雷沙姆学院聚会讨论。与会成员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增加。在护国主克伦威尔时期的军事独裁下,1658年学会被迫解散。在查理二世复辟后,学会才继续于格雷沙姆学院重新运作。普遍认为,这个团体鼓舞了后来皇家学会的建立。

诞生时期

皇家学会博物馆皇家学会博物馆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以后,伦敦重新成为英国科学活动的主要中心。此时,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数大大增加,人们觉得应当在英国成立一个正式的科学机构。因此伦敦的科学家于公元1660年11月某日在格雷山姆学院克里斯托弗·雷恩一次讲课后,召集了一个会,正式提出成立一个促进物理-数学实验知识的学院。约翰·威尔金斯被推选为主席,并起草了一个“被认为愿意并适合参加这个规划”的四十一个人的名单。

不久,罗伯特·莫雷带来了国王的口谕,同意成立“学院”,莫雷就被推为这个集会的会长。两年后查理二世在许可证上盖了印,正式批准成立“以促进自然知识为宗旨的皇家学会”,布隆克尔勋爵当上皇家学会的第一任会长,第一任的两个学会秘书是约翰·威尔金斯和亨利·奥尔登伯格。

皇家学会的会员在1660年创立时约为100人,到七十年代时就增加到二百人以上,但是在17世纪快要终了时,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开始下降了,所以在1700年时只剩下一百二十五位会员。这以后会员人数又增加起来,到1800年达到五百人,但是五百人中真正谈得上是科学家的还不到一半,其余都是名誉会员。

发展转型

起初,学会的院士都是选举产生的,但是规则模糊,大部分的院士都不是专业科学家。1731年定立了规矩,所有院士候选人都必须获得书面推举,并需要得到支持者的签名。到了1847年,学会决定将来院士的获选提名必须根据他们的科学成就来取决。

这个决定让皇家学会从一个“会社”摇身变为实际上的科学家学会。英国政府在1850年发给学会一千英镑的资助,以帮助科学家进行研究和添置器材。政府资助制度从此成立,学会与政府的关系也从此开始。

1857年,学会再度搬迁到皮卡迪里(Piccadilly)的Burlington House,有职员两人。

1967年,学会搬迁到Carlton House Terrace的地点,有职员120人。

组织结构

编辑

运作模式

霍金霍金

英国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社团,不对政府任何部门负正式责任,不必经过政府批准。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密切的,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

150年以前,国会第一次投票同意给学会拨款,用以资助科学研究。当时的拨款是1000英镑,到1876年,拨款数升至5000英镑。如今政府拨款数额已达到2500万英镑,占其每年年度开支的79%。剩余的21%来自多种渠道,如学会的投资、遗产及个人的捐赠、出版物收入、工业界的研究合同收入等。学会发起的“科学工程”活动就是要每年能够筹集到约2至3百万英镑的额外款项,以使皇家学会能扩大其独立活动范围。

学会没有自己的科研实体,它的科学研究、咨询等职能主要通过指定研究项目、资助研究、制订研究计划、通过院士与工业界联系及开展研讨会等实现。

院士选拔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候选人必须由至少6名责任院士提名和推荐。英国皇家学会每年的11月30日召开学会年会,每年3月第三个星期三召开选举年会。皇家学会在每年三月份选举,根据章程,每年提名的“外国院士”人数不得超过4人。

英国皇家学会共分两大学科领域,即物质学科领域(包括数学,通称A类)和生物学科领域(通称B类),下边又分设12个学部委员会。学会成员分为皇家院士、英籍院士、外籍院士3类。皇家院士只产生于皇族,不定期选举;英籍院士每年至多选出40名;外籍院士每年至多选出4名。院士有极高的社会荣誉。

领导选举

英国皇家学会的事务由理事会负责处理。理事会由21名成员组成,其中五位学会领导,其中四位领导相当于副会长理事会成员,对学会的某些使命负有法律责任。理事会通过年会选举产生,每年要改选其中的10名,除五位学会领导外,任何人均不得连续任职两年以上,学会会长及外事秘书任期不得超过五年。

自1915年以来,皇家学会的历任会长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现任会长是保罗纳斯爵士。他从2010年12月起担任会长一职。

主要功能

编辑
英国皇家学会负有双重职责:一是在国内和国际上作为英国的科学院,二是作为科学组织服务的提供者。

国内资助

英国皇家学会通过组织计划和科研,对科研机构、个人、访问学者和奖学金人员以及学术会议、出版物和学术报告活动等进行资助。

还对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科研经费和人事任免等事项给政府提供咨询服务;资助科学考察和调查,组织与国外高级科技人员的交往;举办科学会议,出版科学刊物;授予称号,出资举办讲座以及颁发奖金、奖章等。

海外服务

此外同英国国内科学基金组织一样,英国皇家学会面向海外,鼓励国内外的各种活动,如:鼓励科学研究和应用;确认评议优秀的科学研究;促进国际间的学术合作交流,为科学家交往提供便利条件;代表并支持科学团体;提高公共科学教育,增强公共科学意识;从事科普活动;支持科学发展史的研究。

历任会长

编辑
1660-1662 Robert Moray

1662-1677 The Viscount Brouncker

1677-1680 Sir Joseph Williamson

1680-1682 Sir Christopher Wren

1682-1683 Sir John Hoskyns

1683-1684 Cyril Wyche

1684-1686 Samuel Pepys

1686-1689 The Earl of Carbery

1689-1690 The Earl of Pembroke

1690-1695 Sir Robert Southwell

1695-1698 The Earl of Halifax

1698-1703 The Lord Somers

1703-1727 Sir Isaac Newton

1727-1741 Sir Hans Sloane

1741-1752 Martin Folkes

1752-1764 The Earl of Macclesfield

1764-1768 The Earl of Morton

1768-1768 James Burrow

1768-1772 James West

1772-1772 James Burrow

1772-1778 Sir John Pringle

1778-1820 Sir Joseph Banks

1820-1820 William Hyde Wollaston

1820-1827 Sir Humphry Davy

1827-1830 Davies Gilbert

1830-1838 HRH The Duke of Sussex

1838-1848 The Marquess of Northampton

1848-1854 The Earl of Rosse

1854-1858 The Lord Wrottesley

1858-1861 Sir Benjamin Collins Brodie, Bart.

1861-1871 Sir Edward Sabine

1871-1873 Sir George Biddell Airy

1873-1878 Sir Joseph Dalton Hooker

1878-1883 William H Spottiswoode

1883-1885 The Rt. Hon. Thomas Henry Huxley, P.C.

1885-1890 Sir George Gabriel Stokes

1890-1895 The Lord Kelvin

1895-1900 The Lord Lister

1900-1905 Sir William Huggins

1905-1908 The Lord Rayleigh

1908-1913 Sir Archibald Geikie

1913-1915 Sir William Crookes

1915-1920 Sir Joseph John Thomson

1920-1925 Sir Charles Sherrington

1925-1930 The Lord Rutherford of Nelson

1930-1935 Sir Frederick Hopkins

1935-1940 Sir William Henry Bragg

1940-1945 Sir Henry Hallett Dale

1945-1950 Sir Robert Robinson

1950-1955 The Lord Adrian

1955-1960 Sir Cyril Norman Hinshelwood

1960-1965 The Lord Florey

1965-1970 The Lord Blackett

1970-1975 Sir Alan Lloyd Hodgkin

1975-1980 The Lord Todd

1980-1985 Sir Andrew Huxley

1985-1990 Sir George Porter

1990-1995 Sir Michael Atiyah

1995-2000 Sir Aaron Klug

2000-2005 The Lord May of Oxford

2005-2010 The Lord Rees of Ludlow

2010-至今 Sir Paul Nurse

对华关系

编辑
英国皇家学会与中国主要的科学组织签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协议,这些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通常合作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协议学术访问、非协议学术访问、合作研究项目、奖学金等。

学术访问

与英国皇家学会签有协议的两国科学家之间的短期研究访问。英国科学家的出访不得超过3个月也不能少于14天。通常由出访国组织为科学家提供路费,接待国组织提供生活费。

未纳入协议的两国科学家之间学术访问。此种情况下,皇家学会将资助出访的英国科学家旅费和生活费及来访科学家的生活费。访问时间与协议学术访问时间相同。

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项目是用来资助中英研究小组之间的为期三年的合作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于1988年正式签定科技合作协议,主要合作方式为双方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其申请办法如下:中英科学家分别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或英国皇家学会提交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书。交给英国皇家学会受理的申请截止日期为每年11月30日,结果将于三个月后做出;交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受理的申请截止日期为每年12月31日。批准的项目开始执行日期不得早于次年5月1日。向英国皇家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时递交的双重申请将不予受理。

中英合作研究项目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许多合作研究项目的中方主持人为有留学背景的中青年科学家,其中不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年7月,陈佳洱主任率代表团访英时,英国皇家学会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的合作研究项目的质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华裔院士

1981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简悦威(第一位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的华人)

1991年:多伦多大学徐立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高锟

2006年:伦敦大学学院杨子恒

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沈华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陶哲轩

2008年:悉尼大学米耀荣

2011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悉尼大学谭秉亮

2018年:爱丁堡大学樊文飞

2020年:牛津大学卢欣

2023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华健

2023年: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

中国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的中国国籍院士包括:

杨振宁(1993年当选,2016年底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

周光召(2012年当选) ;

陈竺(2013年当选) ;

白春礼(2014年当选) ;

李家洋(2015年当选) ;

李静海(2023年当选) ;

潘建伟(2024年当选)

出版刊物

编辑
  • 主要期刊

    《自然科学会报:生物科学》(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Biological Sciences )

    《自然科学会报:数学、物理及工程科学》(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Mathematical, Physical & Engineering Sciences )

    《会志:生物科学》(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会志:数学、物理及工程科学》(Proceedings: Mathematical, Physical & Engineering Sciences )

  • 文献开放

    2011年10月26日,英国皇家学会宣布将其世界知名期刊实行永久性免费在线开放。这意味着皇家学会近70年来的六万份科学论文可以完全被免费公开使用。这些文献中包括牛顿的第一篇科学论文、达尔文年轻时期的科研作品、富兰克林的电学实验报告等。

  • 学会院士

    编辑

    ▪乔治·比德尔·艾里

    迈克尔·阿蒂亚

    ▪戴维·阿滕伯勒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查尔斯·巴里

    约瑟琳·贝尔·伯奈尔

    ▪查尔斯·巴贝奇

    ▪约翰·巴丁

    ▪哈罗德·巴洛

    伊萨克·巴罗

    ▪贝尔

    ▪蒂姆·伯纳斯·李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

    ▪亨利·贝塞麦

    汉斯·贝特

    ▪毕晓普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威廉·亨利·布拉格

    路易·德布罗意

    温斯顿·丘吉尔

    ▪戴维·科克斯

    ▪威廉·克鲁克斯

    保罗·狄拉克

    ▪乔治·达尔文

    ▪理查德·多尔

    ▪汉弗里·戴维

    ▪德金

    ▪西蒙·唐纳森

    弗里曼·戴森

    ▪亚瑟·爱丁顿

    ▪罗伯特·爱德华兹

    ▪格特鲁德·B·埃利恩

    亚历山大·弗莱明

    ▪法捷耶夫

    ▪华伦海特

    ▪迈克尔·法拉第

    弗洛里

    傅科

    ▪傅立叶

    拉尔夫·福勒

    ▪本杰明·富兰克林

    ▪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

    ▪法兰西斯·高尔顿

    安德烈·海姆

    ▪乔治·戈申

    埃德蒙多·哈雷

    ▪昆汀·霍格

    ▪约翰·赫歇尔

    ▪戈弗雷·哈罗德·哈代

    斯蒂芬·威廉·霍金

    沃纳·海森堡

    ▪霍尔

    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罗伯特·胡克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

    ▪卢克·霍华德

    大卫·休伯尔

    ▪威廉·哈金斯

    亚历山大·冯·洪堡

    ▪约翰·哈钦松

    ▪朱利安·赫胥黎

    爱德华·詹纳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

    ▪雅可比

    ▪皮埃尔·让森

    安德雷·柯尔莫哥洛夫

    彼得·卡皮查

    ▪威廉·汤姆森

    阿龙·克卢格

    ▪哈罗德·克罗托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艾尔默·伯克·兰伯特

    约瑟夫·拉格朗日

    ▪欧文·兰米尔

    ▪约翰·莱瑟姆

    ▪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

    ▪卡尔·林奈

    ▪约瑟夫·李斯

    詹姆斯·洛夫洛克

    ▪唐纳德·林登贝尔

    ▪玛莉·里昂

    约翰·洛克

    ▪莫特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托马斯·派克

    ▪万巴德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彼得·曼斯菲尔德

    ▪曼特尔

    恩斯特·迈尔

    ▪色萨·米尔斯坦

    ▪艾萨克·牛顿

    厄温·内尔

    ▪伊万·巴甫洛夫

    ▪珀金

    ▪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乔治·波特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

    欧文·理查森

    ▪约翰·蓝道尔

    ▪萨尔曼·鲁西迪

    ▪欧内斯特·卢瑟福

    ▪伯特兰·罗素

    ▪奥托·斯特鲁维

    ▪拉希德·苏尼亚耶夫

    ▪瓦西里·雅可夫列维奇·斯特鲁维

    ▪莱曼·史匹哲

    伯特·萨克曼

    ▪本格特·萨米尔松

    ▪弗雷德里克·桑格

    ▪亚当·斯密

    ▪乔治·加布里埃尔·斯托克斯

    约翰·威廉·斯特拉特

    ▪泰勒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

    ▪亚历山大·罗伯兹·托德

    莱斯利·瓦利安特

    哈罗德·瓦慕斯

    莫里斯·威尔克斯

    ▪莫里斯·威尔金斯

    詹姆斯·哈迪·威尔金森

    ▪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

    哈罗德·威尔逊

    ▪约翰·图佐·威尔逊

    爱德华·威滕

    ▪克里斯多佛·雷恩

    ▪雅可夫·泽尔多维奇

    ▪亨利·弗雷德里克·贝克

    ▪塞缪尔·皮普斯

    ▪穆雷·巴尔

    ▪约瑟夫·拉弗森

    潘建伟

    下一篇 法兰西学院

    上一篇 路易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