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劳斯·冯·克利钦 编辑
克劳斯·冯·克利钦(Klaus Von Klitzing),1943年6月28日出生于德国波森省(今波兰施洛达),德国国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宗座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克劳斯·冯·克利钦于1969年3月毕业于布伦瑞克工业大学;1972年获得维尔茨堡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11月—1984年12月任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当选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月起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为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当选为宗座科学院院士和奥地利科学院院士。克劳斯·冯·克利钦主要从事低维电子体系方面的研究。
中文名:克劳斯·冯·克利钦
外文名:Klaus Von Klitzing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波森省
出生日期:1943年6月28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5年当选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为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展开
- 主要成就
- 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5年当选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为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当选为宗座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院士收起
Klaus Von Klitzing
1943年6月28日,克劳斯·冯·克利钦(Klaus Von Klitzing)出生于德国波森省(今波兰施洛达),1962年2月,毕业于夸肯布鲁克高中(Quakenbruck)。
1962年4月—1969年3月,就读于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1972年,获得维尔茨堡大学博士学位。
1975年—1976年,在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1979年—1980年,在格勒诺布尔高磁场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1980年11月—1984年12月,任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
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当选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月起,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
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Klaus Von Klitzing
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为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
20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宗座科学院院士和奥地利科学院院士。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克劳斯·冯·克利钦在研究中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该项发现对计量学意义重大,不仅因其充当了电阻计量标准,更因其与建立新的以基本物理常量为基础的国际单位制密切相关。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维电子系统中的量子输运等。
学术论著
Klaus Von Klitzing
截至2017年12月,克劳斯·冯·克利钦已发表论文500余篇 ,其主要论著有《New Method for High-Accuracy Determination of th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Based on Quantized Hall Resistance》《Electron Spin Resonance on GaAs-AlGaAs Heterostructures》《Effect of Repulsive and Attractive Scattering Centers on the Magneto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Exchange Enhancement of the Spin Splitting in a GaAs-GaxAl1-xAs- Heterojunction》《Electrical Detec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GaAs-AlxGa1-x Heterostructures》《Novel Magnetoresistance Oscillations in a Periodically Modulated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Experiments on Scaling in AlGaAs/GaAs-Heterostructures under Quantum Hall Conditions》《Quantum Hall Effect in the Absence of Edge Currents》《Collective Response in the Microwave Photoconductivity of Hall Bar Structures》《Time-Resolved Measurements of Transport in Edge Channels》《Electrons in a Periodic Magnetic Field Induced by a Regular Array of Micromagnets》《Acoustic Edge Modes of the Degenerate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Studied by Time-Resolved Magnetotransport Measurements》等。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19年 | 第69届林道诺贝尔奖得主大会 | 德国 |
2019年8月 | 中德计量合作研讨会 | 北京 |
2020年12月 | 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科学前沿论坛 | 线上 |
2021年12月 | 第三届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科学国际前沿论坛 |
人才培养
寄语学生
Klaus Von Klitzing
2018年6月,克劳斯·冯·克利钦在清华大学第23期“巅峰对话”学术讲座中鼓励现场同学:“做学问的时候要追根究底,保持批判性思维,将好奇心转化为持之以恒的动力,用乐观的心态及坚定的信念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培养成果
克劳斯·冯·克利钦培养的学生有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张定等。
讲学讲座
时间 | 讲座名称 | 合作院校 |
---|---|---|
2008年6月 | 黄昆半导体科学技术论坛“量子霍尔效应(news from the quantum Hall effect)”学术报告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2011年4月 | “The Quantum Leap from Micro- to Nanoelectronics”学术报告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2013年5月 | “My life with high magnetic fields”讲座报告 | 华中科技大学 |
2015年5月 | “A New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in 2018?How my Nobel Prize Contributed to this Development”专题讲座 | 复旦大学 |
2018年6月 | “2019重新定义一千克:法国大革命以来最大的计量学革命”主题演讲 | 清华大学 |
2019年8月 | “From Basic Research on MOSFETs to New Resist Standard”学术报告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82年 | 惠普奖(Hewlett Packard Prize) | 欧洲物理学会 |
1985年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诺贝尔基金会 |
1985年 | 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 巴伐利亚科学院 |
1988年 | 狄拉克奖章(Dirac Medal) |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
1990年 | 菲利普·莫里斯奖(Philipp Morris Preis) | |
1990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美国国家科学院 |
1994年 |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 俄罗斯科学院 |
1996年 | 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 | 德国自然科学院 |
1998年 |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 |
2000年 | 德国物理学会荣誉会士 | 德国物理学会 |
2003年 | 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 英国皇家学会 |
2006年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中国科学院 |
2007年 | 宗座科学院院士 | 宗座科学院 |
2007年 | 奥地利科学院院士 | 奥地利科学院 |
俄罗斯计量学会荣誉会士 | 俄罗斯计量学会 | |
沃尔特·肖特利奖(Walter-Schottley Prize) | 德国物理学会 | |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高级院士 | 香港城市大学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5年 | 斯图加特大学名誉教授 |
2008年6月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荣誉教授 |
2011年4月 | 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
2012年7月 | 华中科技大学名誉教授 |
复旦大学荣誉教授 | |
上海大学荣誉教授 |
家世背景
Klaus Von Klitzing
克劳斯·冯·克利钦出生于德国和波兰边境附近一个古老的勃兰登堡贵族家庭。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随家人在各地迁徙,后定居于德国。克劳斯·冯·克利钦的父亲的名字是博吉斯拉夫·冯·克里钦(Bogislav von Klitzing),母亲的名字是安妮·乌尔布里希(Anny Ulbrich)。Klaus Von Klitzing
“克劳斯·冯·克利钦在物理学的新分支——低维凝聚态物理方面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上海科技报》评)“克劳斯·冯·克利钦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顶级专家。”(《长江商报》评)
讲座命名
Klaus Von Klitzing
2013年5月,首届“冯·克利钦”讲座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开讲。常数命名
1990年,国际计量标准化组织使用量子霍尔电阻作为电阻的国际标准,并以克劳斯·冯·克利钦的名字命名为“冯·克利钦常数(von Klitzing constant)”。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