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诺德·索末菲 编辑
阿诺德·索末菲(全名:阿诺德·约翰内斯·威廉·索末菲,Arnold Johannes Wilhelm Sommerfeld,1868年12月5日—1951年4月26日),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生前是慕尼黑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阿诺德·索末菲于1891年获得柯尼斯堡大学博士学位 ,之后在哥廷根大学担任助教;1897年担任克劳斯塔尔矿业学校数学教授;1900年担任亚琛技术学院技术工程教授;1906年至1931年担任慕尼黑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51年4月26日因车祸逝世,享年82岁。阿诺德·索末菲主要从事量子力学与原子物理学研究。
中文名:阿诺德·索末菲
外文名:Arnold Sommerfeld
国籍:德国
出生地:东普鲁士柯尼斯堡
出生日期:1868年12月5日
逝世日期:1951年4月26日
毕业院校:柯尼斯堡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2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2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阿诺德·索末菲
1868年12月5日,阿诺德·索末菲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1875年,进入柯尼斯堡老中学(Altstädtisches Gymnasium, Königsberg)就读。
1886年,进入柯尼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Königsberg)主修数学。
1891年,从柯尼斯堡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在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öttingen)担任助教。
1897年,担任克劳斯塔尔矿业学校(Mining Academy, Clausthal)数学教授。
1900年,担任亚琛技术学院(University of Aachen)技术工程教授。
1906年—1931年,接替了路德维希·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在慕尼黑大学的职务,担任慕尼黑大学(University of Munich)理论物理学教授。
1951年4月26日,与两个孙子外出时被一辆汽车撞倒后不治而逝世,享年82岁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与玻尔
阿诺德·索末菲的主要兴趣在X射线和γ射线方面,劳厄对X射线的研究是在他的带动下进行的。1916年,他对玻尔的理论提出修正,即引入了电子的椭圆轨道,在作这样的修正时,他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应用于高速运动的电子,这样,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都在这种原子模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们往往把这种原子模型叫作玻尔-索末菲原子模型。在慕尼黑大学工作期间他做了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提出用椭圆轨道代替玻尔原子的圆轨道,引入轨道的空间量子化等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和重元素 X 射线谱的精细结构以及正常塞曼效应(见索末菲椭圆轨道理论)。他的金属电子论,对温差电和金属导电的研究很有价值。阿诺德·索末菲对陀螺的运动、电磁波的传播识别在衍射力以及金属的电子论也有一定成就。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阿诺德·索末菲一生指导的博士生中有四位获得诺贝尔奖,博士后中三位获得诺贝尔奖,其他学生中也有多位具体包括:
姓名 | 荣誉表彰 | 备注 |
---|---|---|
沃纳·卡尔·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 | 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博士生 |
彼得·德拜(Peter Debye,1884年3月24日—1966年11月2日) | 193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 | 博士生 |
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1900年4月25日—1958年12月15日) | 194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博士生 |
汉斯·贝特(Hans Bethe,1906年7月2日—2005年3月6日) | 196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博士生 |
马克斯·冯·劳厄(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 | 19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博士后 |
莱纳斯·卡尔·鲍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 | 195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6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博士后 |
伊西多·艾萨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1898年7月29日—1988年1月11日) | 194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博士后 |
威廉·楞次(Wilhelm Lenz,1888年2月8日—1957年4月30日) | 发明伊辛模型 | 博士生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24年 | 马泰乌奇奖章(Matteucci Medal) | 意大利科学院 |
1926年 |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ellow) |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
1929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International Member) | 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1931年 | 马克斯·普朗克奖章(Max-Planck Medal) | - |
1933年 | 詹姆斯·斯科特奖(James Scott Prize) | |
1939年 | 洛仑兹奖章(Lorentz Medal) | |
1949年 | 奥斯特奖章(Oersted Medal) | |
- |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 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意大利科学院院士 | 意大利科学院(Accademia dei Lincei) | |
参考资料来源: |
家世背景
索莫菲
阿诺德·索末菲的父亲弗朗茨·索末菲(Franz Sommerfeld),母亲凯西尔·马蒂亚斯(Cäcile Matthias) 。婚姻家庭
阿诺德·索末菲与妻子约翰娜·霍夫纳(Johanna Höpfner)婚后育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
索末菲理论物理中心
2004年,为了纪念阿诺德·索末菲对于理论物理的贡献,慕尼黑大学新成立的理论物理中心命名为索末菲理论物理中心(The Arnold Sommerfeld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