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尔姆斯列夫 编辑
中文名:叶尔姆斯列夫
外文名:Louis Hjelmslev
国籍:丹麦
民族:丹麦
出生日期:1899年10月3日
逝世日期:1965年5月30日
职业:语言学家
出生地:哥本哈根
代表作品:《语言理论导论》
1919年发表关于Oscan语铭文的论文并获大学金质奖。
1923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
1937年起回母校任教,主持比较语言学系。
1926~1927年,叶尔姆斯列夫开始接触索绪尔的理论,在巴黎跟随梅耶研究普通语法学。
1928年,出版第一部重要著作《普通语法学原理》。这本书描写语言的范畴,明显地反映出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符号系统的观点和E.萨丕尔的概念范畴的影响。后来又出版《格的范畴》(2卷,1935~1937)。
1931年,叶尔姆斯列夫发起成立哥本哈根语言学会,自任会长,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
1932年发表题为《波罗的语言研究》的博士论文,主要讨论波罗的语言的历史音位学问题。和H.乌尔达尔(1907~1957)合作,研究语音学和音位学,写出了《音声学原理》,
1935年在第二次国际语音学家大会上提出。
接着,他们把音声学发展成一般性理论,创立语符学,1936年在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上提出。
1943年,叶尔姆斯列夫用丹麦文出版《语言理论基础》一书,这是语符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讲语言的共时研究。
1935年发表了《论格的范畴--普通语法研究之一》。同一年,在伦敦语音学大会上,他和乌尔达尔一起提出了语言"表现"分析的理论,形成了他的"语言理论"的雏形。
1943年,他写成《语言理论导论》(英译本名为Prolegomena to a Theory of Language),完成了他的语言理论建设。这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一本代表作。
1956年,他亲手创建了哥本哈根大学语言学和语音学学院,并担任院长。
1965年5月30日,叶尔姆斯列夫去世,享年65岁。
该学派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语言是价值系统"的论断,主张把语言从物理方面的声音和心理方面的语义抽象出来,并且排除语言对社会的依存和语言历史演变因素的制约,以便集中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叶尔姆斯列夫主张以经验主义原则和演绎法看待语言,一方面认为语言理论要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另一方面又认为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是互补的,可以进行单纯的理论研究。这种语言理论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程序化的方法,以便能够详尽无遗地描写语言事实,也就是全面认识语言事实;语言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篇章(text),理论的目的是提供分析篇章的程序和方法。既然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篇章,那就要对篇章进行连续的切分和分析,最后做出连贯的、详尽的描写,把整篇文章切分成部分,再把部分切分成更小的部分,以此类推,一直切分到不可分割的单位为止。
叶尔姆斯列夫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存在全凭其相互依存关系,整体受其部分之综合所规定,每一部分又受各部分之间、它与整体之间、它与更小部分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综合所规定,也就是说,一个整体不是由许多独立的实体构成,而是由许多关系构成的,不是单个实体有什么科学现实性,而是实体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具有科学现实性。因此,叶尔姆斯列夫在这一点上是与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的论断相一致的。当然,这种依存关系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因此,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语言的内在结构是一个由各级要素共同构成的关系网络,"形式"是结构关系,"实质"是体现形式的语言外的实体(一方面是声音,另一方面是意义)。语言学只研究形式,包括"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内容"和"表达"是他切分的语言成分的两个平面)。这两种形式各有自己的最小要素,叫做"成素"。"表达形式"的成素是音位或音位特征,"内容形式"的成素是语义特征。成素与符号不同,符号是内容和表达结合的双面体,成素只是单面体,它为数有限,但却能构成无数的组合。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的成素通过"转换"能结合成为既有内容又有表达的符号。
"序列"和"系统"
另一方面,叶尔姆斯列夫在语言中切分"序列"和"系统"。序列是词、短语、句子等形式结构,符号的序列包含内容平面和表达平面。序列的成分之间,系统的大类、小类、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关系分为两类:不决定于其他价值的叫"常体",受其他价值制约的叫"变体"。关系则是三种:两个常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相依",一个常体与一个变体之间的关系称为"决定",两个变体之间的关系叫"群集"。这三种类型的关系能够包括语言中的全部关系,认为语言就是一套形式要素的关系的综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