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心 编辑

科学术语

科学中心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其科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科学成果最多,作为科学活动中心的国家或地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科学中心

典型:“汤浅现象

发现:赵红洲

简介

编辑
在 某一个时期,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及科学家人数超过全世界科学家总数的25%,该国就是当时的“科技活动中心”,其持续时间叫做科学兴隆周期。

形成条件

编辑
科学活动中心的形成条件:①教育: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出现在12世纪的意大利;哲学思想à社会思潮à科学家的信念,如意大利出现但丁(人文主义学者),但直到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才出现了另一批著名人文主义教育家之后,才出现伽利略②经济政治;③学术传统、哲学思想;④科技研究规模

转移现象

编辑
科学中心转移现象在科学史上称为“汤浅现象”,它是日本学者汤浅光朝1962年运用统计方法发现的,1974年我国学者赵红洲也独立发现了这一现象。

科学发展的中心转移现象说明,哪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适宜科学的发展,科学就能迅速发展起来,在地球上形成一个中心。相反,科学就会停滞不前。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表面上看是科学发展的外因,但这些外因在对科学的作用中逐渐转化为内在因素,成为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科学的外因和内因是互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科学的社会文化语境用集合可表示为:C={L,P,E,R,S,T,J},其中C=社会文化语境,L=文艺,P=哲学,E=教育,R=社会革命,S=科学,T=技术,J=经济。用逻辑的合取表示为:C=L∩P∩W∩E∩S∩T∩J。

【“汤浅”现象】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平均周期为80年,科学兴隆的平均周期也约为80年。(教育中心在科学中心之前,平均90年)

近代科学中心是不断转移的:意大利à英国à法国à德国à美国

①意大利

70年

达芬奇、伽利略

②英国

70年

牛顿、胡克、波义耳、哈雷

③法国

60多年

伽利略、拉普拉斯

④德国

80年

爱因斯坦、普克、伦琴

⑤美国

80多年

爱因斯坦、霍金

-

-

-

相关分析

编辑
德国成为科学中心的分析:a,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传统;b,开放、吸收人才的传统(爱因斯坦、波恩为犹太人,冯诺曼、朗道、魏格勒曾留学美国);c,哲学的突破和指导作用(康德、黑格尔);d,积极培养和选拔青年(海森堡: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波恩,数学)---哥本哈根(物理,波尔),24岁发现量子力学);e,数学领先(著名的希尔伯特难题)。

衡量

编辑
可从科技人力资、科研机构、科学基础设施、知识创造4个方面进行考察。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本,科技人力资源主要是衡量一个城市科技人才储备水平和供给能力。科研机构是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提供者,其整体实力引领基础科学的前沿方向,提供技术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理论。科学基础设施是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物质载体,其性能、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科研成果产出。而知识创造是指创新主体创造、扩散新知识并将新知识应用于创新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科研成果的产出。

科研人力资源、科研机构和科学基础设施三者紧密结合,共同作用产生出知识创造;知识创造又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影响和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根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评估结果,在科学中心方面,美国城市持续领先,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圣何塞连续三年都位于全球前五的位置,本年度的排名分别为第一名、第三名、第四名。北京首次进入前三甲,以突出的表现获得了全球第二的优异成绩。巴黎、上海首次进入前10强;东京、南京、墨尔本、首尔首次进入前 20 强。

从空间分布来看,欧美的城市(都市圈)依旧保持着相当程度的优势,在前20 强中占据了13个席位,而亚洲的城市(都市圈)在科学中心的建设上则具有活力,共有6个城市(都市圈)跻身前20名。亚洲城市如南京、首尔、东京、上海等科学中心的排名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概念模型——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概念模型——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