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 编辑

学科名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或五年,授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包括数理化、天地生多学科交叉的各种自然科学及社会人文科学相关的必要基础知识,基于环境问题识别及解决能力培养的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决策及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基于环境介质的相关专业研究方法与手段,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规划与决策管理的基本技能。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环境科学

外文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专业代码:082503

专业层次:本科

学科门类:工学或理学

专业类别: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发展历程

编辑
1989年4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简介:理工、农林、医药》中,设置环境科学专业,专业代码设为理科另14。

1993年7月,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1993年7月颁布)》中,将原环境化学(理科0304)、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理科0409)、环境生物学(理科另13)、环境地学(理科试10)、环境科学(理科另14)、环境保护(理科另15)合并为环境学专业,专业代码为071401,属环境科学类。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年颁布)》,将原环境学(专业代码071401)与环境规划与管理(部分)(专业代码081103)合并为环境科学专业,专业代码使用原环境学专业代码071401,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属环境科学类。

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将原环境科学(专业代码071401)与地球环境科学(专业代码071404S)合并为环境科学专业,为工科门类,专业代码变更为082503,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属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环境科学专业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2503,属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或五年。

培养目标

编辑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专业的专门知识,能够在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编辑
  •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或5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参考总学分:140~180学分,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学分

  •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2、业务方面

  • 1.

    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相关专业的专门知识。

  • 2.

    了解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了解中国国内外环境问题和环保思想的发展历史,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

  • 3.

    具有认识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和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总结、提炼、归纳能力,一定的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 4.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书面和口语表达、交流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 5.

    热爱环保事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具备科研素养、职业伦理、法律观念、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6.

    掌握1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体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 课程体系

    编辑

    总体框架

    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和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课程体系设计应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核心知识领域的知识单元组合成核心课程,将这些核心课程根据学科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形成的规律组织编排,并适当增加自己学校研究或应用特色内容,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15%,专业类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30%;实践类课程和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

    理论课程

  • 通识类知识

    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外语、人文社会科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知识,涉及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具体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 学科基础知识

    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应覆盖数学、物理学、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态学、环境学、地质学、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或生物学)等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方法,具体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 专业知识

    教学内容应涵盖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领域的主要内容。

    环境自然科学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主要包括生态过程与效应、环境化学过程与效应、环境生物过程与效应、环境物理过程与效应;其他知识单元包括环境地学过程与效应、环境模拟等。

    环境技术科学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基本原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其他知识单元包括物理性污染控制、生物污染防治、区域污染调控和生态修复原理等。

    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环境法律、环境经济和环境规划;其他知识单元包括环境伦理和全球环境问题及对策等。

    具体教学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但应涵盖上述核心知识单元的主要内容。

  • 专业核心课程示例

    (括号内数字为学分数)

    核心课程示例一

    环境问题(3)、环境科学(4)、环境工程学(4)、环境管理学(4)、环境化学(3)、环境监测(3)、环境数据分析方法(2)、环境经济学(3)、环境法学(2)、环境规划学(2)、环境与发展(2)。

    核心课程示例二

    环境化学(2)、环境监测(2.5)、环境生物学(2)、环境工程原理(2.5)、环境规划与管理(4)、环境影响评价(3)、水污染控制工程(3.5)、环境学(2)。

    核心课程示例三

    环境学基础(1.5)、环境地学基础(3)、环境微生物学(3)、环境分析化学(4)、环境生物学(3)、环境监测(3.5)、环境工程学(4)、环境规划学(2)、环境管理学(3)、资与环境经济学(2)、环境系统分析(3)。

    专业实验示例

    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生物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等。

    其他实践类教学环节示例

    环境学实习、环境地学实习、环境监测实习、环境污染控制实习、环境管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实践教学

    应加强实践类教学环节,通过顶层设计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实验技能、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

    实验:学科基础和专业课程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应设置实验环节。实验课程应涵盖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各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及实验/实习教学目的与要求,开展实验教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实验不得少于5学分或160实验学时,并应涵盖专业主干课程的核心知识单元。

    实习:应与企业或行业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结合专业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分析问题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 教学条件

    编辑

    教师队伍

  •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1、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专业的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生师比不高于20:1。新开设专业专任教师应不少于10名;在校本科生超过120名时,每增加20名学生,至少增加1名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不低于90%,40岁以下授课教师应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

    专任教师能独立承担8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担任主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30%以上主要专业课程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讲授。

    2、助理教学岗位设置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人数,配置适量的助理教学教师,协助主讲教师指导作业、讨论、实验、实习和答疑。

  •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1、教师职业素质

    教师应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积极从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注重教学效果,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科研能力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能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参与学术交流。

    2、专业背景和工程背景

    从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中,至少有一个学历应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或相关专业。

    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本科毕业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或相关专业的教师比例不低于50%。

  • 教师发展环境

    拥有良好的学科发展基础,为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提供基本的条件、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学生指导、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设备资源

  • 教学设施

    1、实验室

    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室面积及仪器设备要达到教育部相关规定的要求。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覆盖面要达到一定规模,种类和台套数应满足开设最低要求实验课程的需要;实验室符合国家安全规范,面积满足实验课开设要求。

    2、实习基地

    针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特点,按照不同实习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满足教学要求的实习基地,鼓励各高校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或实现资源共享。

  • 信息资源

    院系自建图书资料室或学校图书馆中应有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图书、期刊、标准、规范及其他资料,并具有数字化资源及信息检索工具。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投入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且稳步增长。

    新办专业应保证充足的专业开办经费,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应满足教学要求。已办专业除正常教学运行经费外,应有稳定的经费投入,满足实验室维护更新、图书资料购置、实习基地建设等需求。

    质量保障

  •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实验课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主要教学环节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 培养模式

    编辑
  • 积极践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

    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借鉴研究生导师制的管理方式来指导本科生的人才培养。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培养方式而言具有以下优点:可以较好的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协助本科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规划及自己发展规划;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创新实践能力等。

  • 积极推进和践行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其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社会生活中总结、提出、解决科学问题。其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环境科学是以环境问题为驱导而形成的学科,因此在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授课中应多围绕环境问题展开教学,使其授课内容、方法等与研究型教学相契合。此外有条件的教师,要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创新项目和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的创新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下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

  • 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

    在大部分学生已有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科学教学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科学性教学,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随时处于一种互动状态。互动性的提高可以减小知识死角,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等能力提高。同时,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增加新异性知识和趣味性知识,以激发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以时事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养成。此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学生学习全过程考核,并且给学生自由发问的空间,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及疑问的解决,除此之外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 积极从事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学生的思考能力、再创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环境科学专业主要以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因此在开始实验课时,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和基本操作的培训,以导师制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上实验课的操作应用方案时,首先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问题,以问题为思想碰撞的火花点,点燃学生的学习、讨论的热情,讨论结束要以书面的形式把讨论的结果表示出来。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指导学生形成合理的操作应用方案。学生严格按照操作应用方案进行实际的操作,操作过程是现实学生操作应用方案的过程,该过程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动手能力,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 积极利用实习推进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

    环境科学涉及化学、土壤、大气、水利等多个学科,其综合性、交叉性较其他专业较高,因此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具有较多的要求。限于学生人数、教学资金等问题,专业实习大多数是走马观花形式的,因此需要开展短期生态环境野外见习、短期企业见习和较长期企业跟班运行实习、社团活动等为主的专业实习,从源头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 综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导师制改革可以提前使学生进入自己毕业论文的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来提高论文的质量,并有效地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以期刊论文形式、专利形式等呈现。同时由于经费来源多元可以扩大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经费来源,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如在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学和环境化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实现需设置数据处理软件实训课,如Excel 2010、SPSS 17.0、Origin 9.0 等,通过实训提高学生对数据处理转化能力,实验方案设计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 发展前景

    编辑

    人才需求

    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的环境科学基础和较全面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事业及有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考研方向

    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就业方向

    在校生期望从业方向:环境评价工程师、环境监测工程师、环保技术工程师、水处理工程师、生态治理/规划、公务员 、事业单位人员

    已毕业人员从业方向:公务员 、事业单位人员、环境评价工程师、环保技术工程师、水处理工程师、环境监测工程师、助理/秘书/文员

    已毕业学生创业方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

    开设院校

    编辑

    地区

    院校

    北京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

    天津农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重庆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大学

    河北

    华北理工大学

    华北科技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河南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郑州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城建学院

    新乡工程学院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青岛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聊城大学

    山东大学

    齐鲁理工学院

    山西

    山西农业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安徽

    安徽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黄山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江西

    宜春学院

    景德镇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

    上饶师范学院

    江苏

    南京大学

    河海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盐城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盐城工学院

    昆山杜克大学

    浙江

    温州理工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江万里学院

    湖北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民族大学

    湖北工程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

    湖南大学

    湖南文理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嘉应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

    南宁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大理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贵州

    凯里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四川

    四川农业大学

    内江师范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陕西

    长安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青海

    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宁夏

    宁夏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东北大学

    西藏

    西藏农牧学院

    西藏大学

    新疆

    伊犁师范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大学

    内蒙

    内蒙古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海南

    海南医学院

    海南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泉州师范学院

    闽南科技学院

    甘肃

    兰州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下一篇 泰勒环境成就奖

    上一篇 类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