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伯 编辑
古汉语词汇
方伯,是春秋时期的古汉语词汇,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出自《礼记·王制》。
中文名:方伯
别名:地方长官
出处:礼记·王制
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一方之长。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礼记·王制》载:“千里之外设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史记·周本纪》:“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郑司农 曰:“长诸侯为方伯。”《史记·秦始皇本纪》:“方伯分职,诸治经易。”《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 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黔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云南巡抚。”
春秋时,天子失权,王纲解纽,周代的最高政治权力出现了真空,诸侯漫无统纪,起而互相兼并,进而发展为大国争霸,形成了取代王权的霸主政治,又称方伯政治。《史记·周本纪》说:“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政治是周代奴隶社会在衰落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历史局面。周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即天子分封诸侯国,诸侯分封卿大夫之家。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春秋时,王权陵替,霸业代兴,可以说正是这种方伯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