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 编辑
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教研公理有先有钻研而后有教研和教研促进钻研。教研可以从三个角度探索,分别是知识管理、社会学、心理学。
中文名:教研
实质:教育研究
依据:教育理论
相关词:教研室
教研公理1:先有钻研而后有教研。
教研者必须是钻研者。教研是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钻研者之间的,教研时,进行成果的交流、分享。
教研者可以是有分工的钻研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以把不同内容根据钻研者所长进行分工,教研时,进行成果的整合。有学校通过教学观察发现,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好的内容往往与学生学习成绩成正相关,学校以此作为钻研内容分工的依据之一,取得了明显的教研成效。
本公理对教研活动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即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必须首先是钻研者,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许多教研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没有要求参与者在活动前做相关准备,导致教研效果不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准备的教研者如何能与其他教研者对话起来!
应该意识到,与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并不是水本身的属性一样,较高水平的钻研者与较低水平的钻研者并不会自动发生教研。
政府投资教师知识流通,实现“慧通天下”。
教研公理1反映的是钻研者成果的传播与整合,指向教研的前提。
教研公理2:教研促进钻研。
本公理反映的是教研中钻研者成果的提升,指向教研的螺旋上升发展过程。
钻研者的分工或钻研者水平的参差不齐产生教研的动力。教研就是不同分工或不同水平钻研者的互动过程。教研时,或是不同分工的钻研者成果整合成为集体的、系统的教研成果,或是较高水平的钻研成果被教研者认识直至吸纳。这两个过程对教研者二和教研者三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至于教研者一的收益则不仅仅限于教育教学本身,还可获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较高层次需求(归属感,来自他人的尊敬及自我实现等)的满足。
知识管理视角
教研是PCK(TPACK)的转化、传播与利用。孟子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这段话与教研定义“钻研者之间成果的传播、整合与提升”真可谓异曲同工!做教研就是要掘井及泉,教研者不是聚在一起交流掘井的体会,而是来分享甘洌的“清泉”——钻研成果。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社会学视角
教研是通心力与和而不同。通心力由厘清自己、换位体验及相互影响三个渐进过程得以发挥。
厘清自己:空杯心态,明确目标。
换位体验: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对方的情绪与状态。
相互影响:影响的结果是双方或多方都不处在能量级别 低的情绪中(如羞愧-内疚-冷淡-悲伤-恐惧-欲望-愤怒-骄傲),到达了能量级别高的情绪(勇气-淡定-主动-宽容-明智-爱-喜悦-平和-开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说的是个体的学习和实践,独乐乐是比较容易的。
第二句说的是和远方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没有功名利禄之争,他乡遇故知,众乐乐也是比较容易的。
这第三句是最难做到的。一旦有了功名利禄之争,而现实社会中资源总是稀缺的。评优秀、评先进、评职称往往都有指标限制,团队中总不能人人都上吧?怎么办?只好投票吧。本以为自己付出很多,功劳很大,平时关系也不错,应该可以得高票,但一投票,票数比别人低,评不上了!这时,团队中最容易出现裂缝!今年一点裂缝,明年一点裂缝,不用多少年,团队也就貌合神离了。正因如此,孔子说,人们不了解我,我还能做到不生气,这才是君子啊!不过,最糟的情形不是生气做不了君子的问题,而是大家都不生气都做“君子”,但从此出工不出力,团队瓦解于富贵难共享之中!
上述不合作导致的零和博弈是可以破解的——一方面建立“让人知”的制度设计:组织者建立记录、反映团队成员工作量(出工)、质(出力)体系的平台,主动呈现成员工作动态和成果;另一方面建立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文化。今年评不上?明年我更努力,做得更好,让更多人知道,人人都如此,团队就充满了向上的正能量,最终形成人人都进取的团队文化。
心理学视角
教研是再生力。支持他人提升和发展的心理能力称为再生力。李开复曾说,我发现,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我越来越相信,当我已经完成了很多梦想之后,我更大的愿望是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圆梦。这将比个人的成功更具有意义,也可以将我个人的力量尽可能地放至最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替别人谋划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东西是否实践过,这三点考虑的都是对他人是否有利,可见,三省吾身提高的就是自己的再生力。
再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研者一、教研者二和教研者三都有再生力,都能支持别人成功。正如老子所言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
上述三个视角的基本结论分别指向教研的内容、教研的条件、教研的效果。
教研的分类
教研的分类
教研可以发生在现实中的某个地方,也可以发生在互联网络空间。因此,根据教研的发生地点把教研划分为实地教研和网络教研。由于实地教研和网络教研不存在谁比谁高级的问题,因此这种划分是教研的分类。教研的分层
教研的分层
教研的组织主体,依次可以为学校、学校联盟、区(县)教研部门。因此,根据教研组织主体,教研可以划分为校本教研、校际教研及区域教研。由于这三种教研的类型存在着范围的等级差别,因此这种划分是教研的分层。教研的分元
教研的分元
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一德四力”,即: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根据教研指向的目标,教研可以划分为职业道德教研、教学设计教研(或称课前教研)、教学实施教研(或称课中教研)、教学评价教研(或称课后教研)及课题教研。由于这样划分的五种教研既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因此是教研的分元。三人行模型
适用于网络教研、区域集备、学科资源建设。
3人行模型
三人行教研模式从上至下分为三层第一层:三人行教研模式的三个具体环节:个人设计、互评与整合、实践与反思。
第二层:模式与教研的发展过程的对应。
第三层:模式的特点,即技术和形式的体现。信息技术平台可为专用的平台,也可以是公众的博客、微博、微信、微课等平台。
第一层的三个具体三个环节具体内容是:
环节1:个人设计。属于外化过程,一般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的落地或信息技术的融合。
3人行细化模型
环节2:互评与整合。一般三至五人为一小组(学校及学校之间均可),经历组内互评、组内优化、组间轮评,构成碰撞生成的三个过程。互评、轮评的支架可以是三点(特色、不足、建议)或PCK的纵横两维(纵向:学生的思维特点及策略、易错概念,横向: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策略)。组内优化遵循教研议事规则,锻炼开放的心态,协商的行动,最后达成共识。其中组内互评是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评价教学设计,组内优化是从小组内整合出一个教学设计,组间轮评是指当存在三个以上的小组(如A、B、C三个小组)时,采取A评价B,B评价C,C评价A的方式。
第三阶段:实践阶段,在实践中对设计方案检验、修正、反思、提升。
根据上述描述,得到三人行教研模式的过程细化模型。
小课题模型
提供一线教师做科研的路线。正如陶行知所言:对于教育问题,用分析的、客观的方法研究。将大问题分解为数十、数百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至少有一人继续研究,如是,大问题也不难解决了。做小课题就如做诗。朱自清说: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越偏向具体的,越有诗意诗味。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这便是诗的具体性 。
小课题研究模型包括问题、课题、主题、选题四个连续发展环节:
1.问题
包括四个步骤。
①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或区教研员从全区质量监控系统数据,对教师的教学优势或劣势进行分析。
②确定要研究的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是与具体教师相关的。
③区学科教研员的组织下,根据研究内容(小问题),确定校际教师之间的关联,形成许多3-5人的研究小组(小团队)。
④区教研员系统考虑本学科众多小课题在教学内容的研究分布、教师的覆盖,有组织、有规划的申报区域小课题研究。
2.课题
小课题研究周期为一个学期,主要是规律、技术、模式、方法在某一教学内容上的运用。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可通过数字故事、博客、MOODLE、微课、视频等技术呈现出来(可视化),以便后续的主题教研和选修。
小课题研究模型
3.主题指主题教研。此环节是对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研究成果作为区域教研活动的内容,由小课题的研究成员进行讲解、展示,目的是在教研活动结束时吸引一至三名新的研究成员加入。4.选题指菜单式主题教研选修课程的形成。此环节将绩效好的小课题研究成果系统积累起来,供全区教师选择、参与,改变区域教研活动吃“大锅饭”状况,成为“自助餐”(选修),“开小灶”。上述四个过程与分形生长一般模型(分形=原形+生成元+迭代)相对照后,发现问题对应于原形,课题对应于生成元,主题及选题对应于迭代过程,从而得出小课题研究模型。
钻研
教师(教研员)独自对课程、教材、教法的实践,是教师(教研员)独自对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探索,是普遍的教育教学原理、教学法与个体的学科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的应用过程。教师应对钻研内容作系列规划。
钻研者
从事钻研的工作者称之为钻研者。
定义
是钻研者之间成果的传播、整合与提升过程。
教研者
参与教研的钻研者。一次活动的教研者按钻研成果水平一分为三,从高到低称为教研者一,教研者二,教研者三。教研者之间的差异形成了教研开展的必要性。政府应投资教师知识流通,实现“慧通天下”。
教研发展过程
由钻研、教研和教研之钻研构成,其中教研之钻研对应于否定之否定环节,是教研的结果,是钻研的飞跃,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