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里茨·泽尔尼克 编辑
弗里茨·塞尔尼克(荷兰语:Frits Zernike,1888年7月16日-1966年3月10日),荷兰物理学家,1953年因相衬显微技术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5 年,他进入阿姆斯特丹大学学习化学,辅修物理和数学。他早期对数学的兴趣源于一篇关于概率的获奖论文,1908 年他因此获得了格罗宁根大学的金牌。
1912 年,哈勒姆荷兰科学协会也奖励了他关于临界乳光的更详尽的研究,该协会的评审团由当时的杰出科学家组成:洛伦兹、范德华和哈加。当被要求在金牌和金钱之间做出选择时,他回信说他更喜欢金钱,因为他已经享受过获得金牌的特权。这篇获奖论文后来成为他博士论文 (1915) 的基础。在论文的理论部分,他应用了吉布斯的统计力学,这成为他与在同一领域工作的 L.S. 奥恩斯坦多年富有成效的合作的起点。
1913 年,格罗宁根大学著名的天文学教授卡普坦邀请他担任助手。 1915 年,他获得了第一份大学教职,不是化学,也不是天文学,而是作为奥恩斯坦的继任者,在格罗宁根担任数学物理讲师,1920 年他成为格罗宁根的全职教授。他在统计学方面的论文包括与 J.A. Prins 合著的一篇论文,介绍了液体中两个分子位置相关性的 g 函数,一篇发表在盖革和谢尔手册中的长篇文章,以及有序无序问题中的近似方法 (1940)。在他的实验工作中,由代尔夫特的 Kipp and Sons 自 1923 年以来制造的灵敏检流计是众所周知的。
从 1930 年起,他转向光学,开发了相位对比,撰写了关于凹面光栅成像误差和部分相干性的文章。在学生的合作下,他解决了透镜像差对焦点处衍射图案的影响问题(1938-1948 年)。有趣的是,1930 年的一个晚上,他在自己全黑的光学实验室中发现了相差现象,这一伟大发现并没有立即得到应有的关注。举世闻名的耶拿蔡司工厂完全低估了他的相差显微镜的价值。直到德国国防军对所有可能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发明进行盘点,才最终在1941 年)生产出第一台相差显微镜。
光线在穿过非真空介质时,会与介质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幅度和相位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介质的性质相关。幅度的变化通常是由于介质对光的吸收,变化程度与波长也就是光的颜色相关,而介质的厚度、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光线相位的改变。人的眼睛仅能测量到达视网膜的光线的能量强度,而很难观察到相位的改变,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法检测相位的改变。然而相位的变化通常也会携带相当多的信息,但是在对光线进行测量的时候这部分信息就全部丢弃了。为了使相位变化的信息可以被观察到,就需要将穿过样品的光线与参考光源相结合,相干的结果可以显示出样品的相位结构。
相衬显微镜观察样品时不需要进行染色,在观察细胞的时候也就不会对细胞标本产生伤害,因此这种显微镜可以用来研究细胞周期。
光学显微镜观察的许多对象如原生动物、细菌、精子的尾等等细胞结构在染色以前都是透明的。染色是一个非常困难和耗时的过程,而且有时还会对标本产生伤害。然而,观察对象的密度和成分不同经常会使光线在穿过它们的时候产生不同的相移,因此他们有时候也被称为相位物体。使用相衬技术可以使这些结构显示出来,同时允许对活体标本进行研究。
相衬技术是显微技术中的一个重大进步,它的发明人泽尔尼克因此荣获195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在大多数高级光学显微镜中都使用了相衬技术或提供可选的相衬套件,而它也被广泛应用于为透明标本如活体细胞和小的器官组织提供对比度图像。
如果要使相衬显微镜清晰成像,需要将这两个部件准确的放置在一起,中心也需要对准。在调整的过程中,使用相位对中望远镜暂时的取代一个目镜,让物体的像聚焦在相位板上,然后通过望远镜观察将匹配环和相位板对应的环调整到同心位置。
曾经有过一种有趣的相衬设计的变种,在这个设计中,匹配环被一个十字形的传输缝代替,而位于物镜共轭平面的相位环被一个十字形的相位板代替。这个设计的优点是在所有的相位物体的放大过程中只需要一个缝状光圈,而十字的形状使得重新对齐中心和旋转对齐非常容易,因此调整不再需要使用对中望远镜了。
一些型号的显微镜在出厂前已经预先校准聚光镜系统,并不需要用户进行相衬对中操作。此外,相衬物镜也可以用于明场观察,只需将环形相衬光阑移出聚光镜的光路,切换为明场照明即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