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经武 编辑
朱经武,1941年12月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籍广东台山,美籍华裔超导体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台湾综合大学系统首届系统总校长。1948年朱经武随父母迁移至台湾;1962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1965年获得福坦莫大学硕士学位;1968年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毕业后进入贝尔实验室从事工业研究工作;1970年进入克利夫兰州立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79年进入休斯敦大学任教;1986年担任美国航空航天局太空真空外延中心主任;1987年出任美国休斯敦大学德州超导中心首位主任;1988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同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与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7月1日出任香港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2005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2008年8月7日入选美国休斯顿布朗大会名人堂;2012年担任台湾综合大学系统首届系统总校长;2015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朱经武主要从事高温超导基础及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1987年朱经武等人首次宣布得到了90K以上电阻消失的超导体。
中文名:朱经武
外文名:Paul Ching-Wu Chu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1941年12月2日
毕业院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8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8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9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展开
- 主要成就
- 1988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8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9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2005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08年入选美国休斯顿布朗大会名人堂2012年担任台湾综合大学系统首届系统总校长2015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收起
性别:男
朱经武
1948年,随父母迁移至台湾省台中县清水镇,高中就读于台中县的国立清水高中。1962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
1965年,毕业于纽约福坦莫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1968年,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毕业后,进入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从事工业研究工作,担任技术人员(-1970年)。
1970年,进入克利夫兰州立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1970年-1973年)、副教授(1973年-1975年)、教授(1975年-1979年)。
1979年,进入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MD安德森物理学教授(1987年-1989年)。
朱经武
1986年,担任美国宇航局太空真空外延中心主任(-1988年)。同年出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固态物理项目主任。1987年,朱经武等人首次宣布得到了90K以上电阻消失的超导体。同年出任由美国德州及联邦政府资助,全球规模最大的美国休斯敦大学德州超导中心首位主任(-2001年)。
1988年,当选为第17届中央研究院院士,隶属于数理科学组 。
1990年,获《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推选为美国最优秀的研究员。
1996年,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高级氧化物及相关材料研究科学与工程中心主任(-1997年)。
1999年,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2001年7月,接替吴家玮出任香港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
2005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学院院士。
2006年5月,受聘担任嘉兴学院名誉院长。同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高级研究学院创始董事。
2008年8月7日,入选美国休斯顿布朗大会名人堂。
2009年9月,卸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职务,并担任荣誉退休校长及大学名誉教授。
2011年,担任休斯敦大学德州超导中心创始主任兼首席科学家 。
2012年,台湾综合大学系统正式成立,担任首届系统总校长。
2013年,担任美国国家发明学会章程研究员。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一共邀请侨界嘉宾1779人参加纪念活动,朱经武与谢国民、陈永栽、梁有成、惠京仔5位德高望重、声誉卓著的侨胞代表应邀登天安门城楼观礼并出席招待会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7年1月,朱经武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发现93K(-180 °C)新超导材料,第一次超过液氮温度,开创了高温超导研究和应用的新纪元。在随后的实验中不断发现新材料并刷新超导转变温度的记录,并于1993年将超导转变温度提高到164K(-109 °C)。2000年,朱经武获白宫邀请参加“二十世纪重大发明的新纪元时间锦囊”计划,又被《世纪动力》选为本世纪在气电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人士之一 。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朱经武已出版论文著作逾660篇,并合编多部著作,为百科全书及科学年报撰写科普文章,代表论文如下:
时间 | 论文名称 | 作者 | 期刊信息 |
---|---|---|---|
2016 | Interface-induced superconductivity at ~ 25 K at ambient pressure in undoped CaFe2As2 single crystals | K. Zhao, B. Lv, L. Z. Deng, S. Y. Huyan, Y. Y. Xue and C. W. Chu,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113, 12968 |
2004 | Field-Induced Re-Entrant Novel Phase and a Ferroelectric-Magnetic Order Coupling in HoMnO3 | B. Lorenz, A. P. Litvinchuk, M. M. Gospodinov and C. W. Chu | Phys. Rev. Lett. 92, 087204 |
1997 | Superconductivity up to 126 Kelvin in Interstitially Doped Ba2Can-1CunOx | C. W. Chu, Y. Y. Xue, Z. L. Du, Y. Y. Sun, L. Gao, N. L. Wu, Y. Cao, I. Rusakova and K. Ross | Science 277, 1081 |
1994 | Superconductivity up to 164 K in HgBa2Cam-1CumO2m+2+δ (m = 1, 2, and 3) Under Quasihydrostatic Pressures | L. Gao, Y. Y. Xue, F. Chen, Q. Xiong, R. L. Meng, D. Ramirez, C. W. Chu, J. H. Eggert and H. K. Mao | Phys. Rev. B, “Rapid Communications” 50, 4260 |
1987 | Superconductivity at 93 K in a New Mixed-Phase Y-Ba-Cu-O Compound System at Ambient Pressure | M. K. Wu, J. R. Ashburn, C. J. Torng, P. H. Hor, R. L. Meng, L. Gao, Z. J. Huang, Y. Q. Wang and C. W. Chu | Phys. Rev. Lett. 58, 908 |
人才培养
对通识教育,朱经武认为:文科生多了解一些理科知识,理科生增加一些文学素养,都是很有必要的。他表示,文科生多学些理科知识,就能对科学发展多一些理解,也可以锻炼理性思维,何况科学发展迅速,多学些技术性的东西,对于日常的工作、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理科生学习文科知识,一方面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另一方面在与人交流中、做研究中都很有帮助。所以朱经武在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期间一直强调大学分专业要晚一点,低年级的时候要接受尽可能全面的教育,等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再分专业,接受某一方面的专门教育。
对出国留学,朱经武表示:留学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国能够自己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完全靠办“人才班”、“大师班”,这种模式在最开始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当各个方面条件都具备了,就要摒弃这种方法,因为教育应该是公平的,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平等的教育 。
此外,朱经武还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勉励青年人走出学校,多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同时鼓励青年人加强分析能力、提升科研素养,勇于挑战科学高峰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7年 | Leroy Randall Grumman奖章 |
1988年 | 康斯托克奖 |
1988年 |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1988年 | 第17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
1989年 | 国际新材料奖 |
1989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1989年 |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 |
1990年 | 德州仪器创始人奖 |
1994年 | Bernd Matthias材料奖 |
1996年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01年 | 自由基金会国家奖 |
2004年 | 德克萨斯医学,工程和科学院院士 |
2005年 |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
2008年 | Ettore Majorana-Erice-和平奖科学奖 |
2010年 | Phi Kappa Phi荣誉学会会员 |
2010年 | 香港工程师学会名人堂奖 |
2011年 | 香港科学院院士 |
2014年 | IEEE超级电导委员会Max Swerdlow为应用超导社区提供持续服务奖 |
2014年 | 国际领导力基金会励志奖 |
2015年 | 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
参考资料来源: |
朱经武为应用超导社区提供持续的领导和卓越的服务,特别是他在努力建立和推广由美国和国际联邦机构资助的应用超导性重大计划,通过组织和鼓励研讨会,会议和委员会来推动美国和国际领域的合作,成为应用超导性的有力支持者,他担任休斯敦大学德克萨斯超导中心的创始董事和首席科学家期间,在那里他建立了一个超导学的优秀多学科学术研究中心,其活动涵盖基础材料研究,潜在应用材料优化,以及这些材料最终在各种小型和大型应用中的使用 。(2014年IEEE超导委员会Max Swerdlow奖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