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 编辑

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6日在位)。

1744年,被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后即位。她主张开明专制,统治期间,俄罗斯向西南扩张,在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中取得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部分地区,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与克里米亚和库尔兰部分地区,又企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 她的扩张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激起了劳苦大众的不满,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 ,激起了普加乔夫起义等50余次农民起义 与土尔扈特东归事件,又大肆剥削农奴讨好贵族,导致俄国的农奴制达到顶峰,对后世铲除农奴制痼疾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阻碍了俄国工业革命进程。

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治国有方、功绩显赫,使当时的俄罗斯成为了欧洲强国。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英主。 然而她对人民残酷剥削与压榨,私生活混乱以及夺权血腥,独断专横、拒谏饰非 、奢华铺张 、敌视人民起义,也被视为专横跋扈的暴君。

(概述图参考资料:叶卡捷琳娜晚年画像,藏于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夫

别名:叶卡捷琳娜二世(英译:Catherine II;港澳台译:凯瑟琳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Великая;英语:Catherine the Great)、索菲娅·奥古斯塔·弗雷德里卡

所处时代: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

民族族群:日耳曼人

出生地:普鲁士王国-波美拉尼亚-斯德丁(今什切青)

出生日期:1729年5月2日

逝世日期:1796年11月17日

在位时间:1762年7月9日 至 1796年11月6日

前任:彼得三世

继任:保罗一世

主要成就:主张开明专制击败奥斯曼帝国,打通黑海出海口 三次瓜分波兰,扩大俄罗斯疆域

外文名: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

信仰:基督教路德宗→东正教

人物生平

编辑

年少时期

少女叶卡捷琳娜二世少女叶卡捷琳娜二世

1729年4月21日(俄历5月2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出生于普鲁士斯德丁(今波兰什切青市) 。她的父亲克里斯蒂安·奥古斯都是普鲁士王国安哈尔特王族的成员,曾先后统治安哈尔特-多恩堡与安哈尔特-泽布斯特地区。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时期,他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并晋升为步兵团团长,驻防斯德丁。母亲是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公国的约翰娜·伊丽莎白公主。

她受洗时,家人为了纪念她的三位姑姑,给她取名为索菲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但是大家都叫她菲辛或者菲格辛(正字法),是对索菲亚的爱称,她成天同附近的孩子们在斯德丁的街道上玩耍。她的学习由一名法国女家庭教师负责。

索菲娅的父亲在军队服役,兢兢业业,不太顾家,所以她自小就在母亲管束下成长。可是母亲生性刻薄挑剔,做事情没有耐心,很难与人相处,又常年住在巴黎,这样索菲娅自幼就不太受父母限制,在没人管她的时候,也会跑到街上去找同龄的孩子们玩。使得索菲娅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甚至有些淘气,胆子也很大,经常闯祸。少年索菲娅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经常给孟德斯鸠写信,并保持书信往来。

联姻俄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彼得三世

1742年,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安排下,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带着索菲来到了柏林,觐见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对索菲娅公主感到满意,认为她可以成为俄罗斯皇储的妻子,于是请来了最好的法国画师,为索菲娅公主画了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这幅肖像送到了圣彼得堡,供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过目。

安哈尔特公爵一家等待了足足一年。在这一年里,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宫廷里反复研究了各种联姻方案,最终选择了索菲娅·奥古斯特。

1744年1月,来自圣彼得堡的信使带来了伊丽莎白女皇的一份信,邀请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前往俄罗斯做客,同时带来的还有一张为数一万卢布的支票,作为公爵母女俩人在路上的开销。 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出发时正是寒冬一月,她们一路颠簸,风餐露宿,甚至沿途曾数次在普通农户家留宿,饮食也时常粗糙生冷,母女俩差点病倒。等到车队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条件马上大为改善,俄罗斯各地对公爵夫人、公主二人的接待周到有加。

1744年2月9日,索菲娅公主抵达莫斯科。伊丽莎白女皇对安哈尔特公爵夫人母女给予热情招待,皇储彼得,当时已经接受了东正教洗礼并起了俄文名字的远方表兄也对索菲娅公主彬彬有礼。

索菲娅很快就明白了:她在俄罗斯站住脚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俄罗斯人。为此她请求伊丽莎白女皇为她找来了最好的老师,苦学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索菲娅公主勤奋地学习俄语,甚至在夜深人静,周围侍从都已经睡下,索菲娅还在抱着书苦读。

虽是冬天,但房间里很热,索菲娅就光着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是俄罗斯的冬天比在普鲁士要严酷得多,她最终患上了肺炎,因此病倒。索菲娅曾接连十几天处于高烧状态,昏迷不醒。众人以为她已处于弥留之际,已经开始安排后事。安哈尔特公爵夫人特意找来了一个路德宗牧师为她做临终祈祷,但索菲娅公主却请求把教她东正教礼仪的神父老师找来。这件事很快就流传开来,俄罗斯宫廷上下对索菲娅公主的好感倍增。过了一个月,索菲娅奇迹般地病愈,这样索菲娅公主与皇储彼得的婚姻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皈依东正

叶卡捷琳娜二世 骑马图叶卡捷琳娜二世 骑马图

1744年6月28日,索菲娅公主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受洗仪式是叶卡捷琳娜在俄罗斯的首次公开活动,她用俄语对答问话,谈吐得体,吐字清晰,再次博得了宫廷上下的好感。次日,皇储彼得与叶卡捷琳娜订婚。

1745年8月21日,俄罗斯宫廷为二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叶卡捷琳娜受封为大公夫人。婚后的日子对于叶卡捷琳娜来说,是一段灰色的时光。丈夫彼得根本就不爱她,另寻新欢,两人结婚五年,实际处于分居状态,叶卡捷琳娜一直是处女。叶卡捷琳娜整日幽处深宫,只好靠读书排遣寂寞。起初她开始漫无目的地读小说,后来无意中读到了伏尔泰的作品,自此开始对政治哲学类书籍感兴趣。叶卡捷琳娜找来了厚厚的十卷本德国史,坚持每八天必须读完一卷,又通读了四卷本哲学史,还有大量的俄文书籍。一段时间以后,叶卡捷琳娜具备的知识深度,竟然让她读懂了孟德斯鸠艰深的《论法的精神》一书。

不幸婚姻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结婚五年之后,二人尚未生育,这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恼火。女皇把皇储的宫廷女侍卫长召来,说叶卡捷琳娜喜欢骑马,导致不孕,这是侍卫长的过错。女侍卫长明知骑马和不怀孕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大公夫人喜欢骑马也无人能够禁止,而且皇储和大公夫人各有情人也是众所周知,于是只好委婉辩解说,怀孕生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可是皇储与叶卡捷琳娜二人之间都没有“原因”,她也没有办法。伊丽莎白女皇怒曰:找不出“原因”,帝国没有继承人,就是失职。女侍卫长只好依照伊丽莎白女皇的命令,私下里提示叶卡捷琳娜,要她无论如何要为伊丽莎白女皇生下一个帝国继承人,不然她的位子不会坐稳。叶卡捷琳娜幡然醒悟,终于在1754年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保罗。

叶卡捷琳娜生下皇孙保罗之后,并没有母以子贵,相反处境更加艰难。叶卡捷琳娜后来在日记中写道,生下保罗后,所有的人,以女皇伊丽莎白为首的宫廷上下都围着保罗转,孩子刚生下就被抱到女皇的宫中,而叶卡捷琳娜一个人躺在产床上三个多小时,也无人照料,最后她醒过来后,只好忍痛,独自慢慢走回自己的寝宫。

1758年,叶卡捷琳娜再次怀孕,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安娜。彼得公开对人讲:不知道叶卡捷琳娜是怎么怀孕的,不知道这个女儿是谁的。彼得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也日益蛮横无礼。

叶卡捷琳娜在日记里写道,她当时反复考虑,只看到了三条出路:一是继续当彼得的妻子,最后和彼得一起共存亡;二是逆来顺受,被彼得抓起来或者被废黜,送进修道院;三是主动采取行动,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但当时她对未来的想象还很模糊,不清楚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况且伊丽莎白女皇在世,任何人都不得轻举妄动。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开始寻求支持,首先是得到了内阁总理大臣别斯图热夫的支持。别斯图热夫作为一个成熟有经验的政治家,马上就明确了行动目标:当女皇过世之后,必须让叶卡捷琳娜登基继位,否则彼得掌权,大家都不会有好结果。叶卡捷琳娜仍然模糊地想象不出,采取什么手段才能登上皇位,甚至是否需要这样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她基本是被人推着走的。很快,别斯图热夫被忠于女皇的两名重臣,舒瓦洛夫和沃伦佐夫告发。刑讯结果表明,叶卡捷琳娜试图利用别斯图热夫,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她还和失宠入狱的阿普拉克辛元帅保持着秘密通信。这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震怒,结果别斯图热夫被流放,波尼亚托夫斯基被迫远离圣彼得堡,切尔内绍夫和萨尔特科夫也纷纷去了国外。

1759年,刚刚诞生几个月的女儿安娜夭折,叶卡捷琳娜的母亲安哈尔特公爵夫人也在巴黎病逝,叶卡捷琳娜和皇储彼得的关系转为公开的敌对。同年春,在曹恩多夫战役中被俘的普鲁士国王的副官被押解到圣彼得堡,押送军官中有一名叫作格里高利·奥尔洛夫,奥尔洛夫本人没什么文化,但身材魁梧,英俊高大,而且无论骑马作战,还是打牌喝酒,跳舞打架,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奥尔洛夫很受圣彼得堡上流社会女性的崇拜。这一切自然不会逃过叶卡捷琳娜的眼睛,她对奥尔洛夫稍加暗示,奥尔洛夫就开始了对叶卡捷琳娜的热切追求,经常做出近乎疯狂的举动,向叶卡捷琳娜示爱。

夺位登基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1月5日、俄历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史称彼得三世。

1762年4月,叶卡捷琳娜生下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是奥尔洛夫。孩子降生后几个月后,彼得方才闻讯,马上大发雷霆,下令将叶卡捷琳娜逮捕。但彼得的副官犹豫不决,最后众人一起劝说,彼得临时改变了逮捕叶卡捷琳娜的命令。此后在庆祝同普鲁士签订和约的国宴上,彼得面对诸多国内外来宾,口出粗话,公开侮辱了叶卡捷琳娜。二人的关系势同水火。与此同时,奥尔洛夫兄弟加紧了在近卫军中的串联活动,暗中形成了一个数百人的军官集团,准备策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支持叶卡捷琳娜登上皇位。

1762年6月底,形势一时万分危急,一名参与策划政变的近卫军军官被捕,政变阴谋暴露。6月28日,叶卡捷琳娜和奥尔洛夫兄弟在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皇在世时的宠臣拉祖莫夫斯基、沃尔康斯基公爵和帝师潘宁的支持后,提前发动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登基称帝,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帝国有史以来的第四位女皇。

从彼得大帝规定的皇位继承法来看,叶卡捷琳娜的做法无疑是谋反篡位,在法律上站不住脚,于是叶卡捷琳娜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昭告天下,解释她获得政权的合法性。叶卡捷琳娜二世知道无法从法律角度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于是就在道义和政治层面上做文章。她先后两次签署宣言,痛陈彼得三世的倒行逆施,把彼得三世的许多行为描述成国家层面上对俄罗斯的背叛和犯罪,所以发动政变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叶卡捷琳娜在宣言中把她的登基加冕称作是“俄罗斯人民的选择”。

总之叶卡捷琳娜的不流血政变是由近卫军和心腹近臣策划推动的,政变之际即未遭到阻力,登基之后更被广为认可,故而叶卡捷琳娜在掌握帝国大权之后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富国强兵上。

施政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身穿男士胸甲叶卡捷琳娜二世身穿男士胸甲

叶卡捷琳娜接手时的俄罗斯虽不是千疮百孔,但也危机四伏。她在日记中写道:“国库空虚,军中已三月无饷。商贸日益凋敝,多有囤积垄断之现象。国政松弛,军机各部亦有欠款之举,海政疲惫,几近崩溃。司法沦为铢两悉称,律令之行惟强者是瞻。”鉴于这种情况,叶卡捷琳娜二世提出了一系列施政目标,旨在强调恢复国家行政秩序,强化国家机器,促进商贸繁荣,增加国库收入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施政目标中,叶卡捷琳娜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如果俄罗斯想要获得自身民众和周围邻国的尊重,俄罗斯就必须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强权国家。

在政变活动中,有一名叫波将金的年轻骑兵军官表现较为积极突出,受到了叶卡捷琳娜的注意。政变成功后,叶卡捷琳娜重赏所有参与政变的人员,在请功表上,亲手把原来拟定给波将金授予的骑兵少尉军衔改为上尉。从此叶卡捷琳娜对波将金给予了非同寻常的关注。

波将金一直在前线带兵作战,直到12年后的1774年,波将金接到了叶卡捷琳娜的亲笔信,召唤他回圣彼得堡。波将金想都没有想,立刻打了报告,离开驻地,动身回圣彼得堡觐见叶卡捷琳娜。此后波将金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最著名,也是权势最大的情人。波将金几乎就成了叶卡捷琳娜的左右手,所有军国大政,几乎全部出自叶卡捷琳娜和波将金二人之手。直至逝世,波将金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二号人物,而他对叶卡捷琳娜也始终一往情深,挚爱如初。

被迫迁都

1762年—1772年间,在俄国中部和彼得堡省爆发的起义就不下五十次之多。沙皇政府已无时不预感到“所有农奴都参加的一场大风暴将接踵而至”。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不胜恐惧:“在帝国境内几乎所有工场和教会农民,都公然表示对当局的违抗,地主农奴也开始和他们联合起来”。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疆域及普加乔夫起义范围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疆域及普加乔夫起义范围

在即将到来的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打击下,叶卡捷琳娜二世不得不把宫廷从彼得堡迁往里加,以避其锋。

由于叶卡捷琳娜二世治下的俄国贵族对农民的压迫日益沉重,普加乔夫便决定带领他们奋起反抗。1773年9月17日,普加乔夫与80余名哥萨克人一起,在顿河一带发动起义,宣称要给予人民土地和自由,把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给人民。正是这些口号,使得这次起义具有了极强的号召力。在起义途中,不断有农民、流亡士兵、各民族受压迫者以及一些工人参加起义,起义军队伍逐渐壮大。由于没有重火力武器,普加乔夫决定先放弃攻打雅伊克城堡,转而进军军事要塞奥伦堡。途中很多军事重镇主动向普加乔夫投降,并献出大量火器,使得起义军实力大增。10月7日,普加乔夫率领起义军开始攻打奥伦堡,但久攻不下。于是普加乔夫改变策略,采用围点打援的方法,开始围困奥伦堡。围困期间,普加乔夫大力开展起义宣传工作,号召人们参加起义,对抗暴政。于是,附近的各族人民闻风前来,纷纷加人起义队伍。起义军规模暴涨,很快就发展到了3万多人。

叶卡捷琳娜二世闻听消息后暴跳如雷,急忙调派军队进行镇压。她共派出三路大军。第一路军由卡尔·费奥多罗维奇·托利率领,约两万人。卡尔高傲自大,看不起起义军,认为他们不堪一击,便未加重视。11月7日,卡尔所率部队到达尤泽耶瓦村。突然,炮声四起,他们中了普加乔夫的埋伏。卡尔的军队四散逃跑,溃不成军。当士兵们回头找将军时,卡尔早已扔下部队,独自逃跑了。第二路军由本尔内舍夫上校率领,在行军到一条河的时候,本尔内舍夫加了些小心,在确定周围没有埋伏后,他命令部队开始渡河。此时河上已经结冰了,士兵们小心翼翼地走在冰面上。走到一半的时候,起义军从不远处的山头上冲了下来。许多人不战而降,举起双手站在冰面上。本尔内舍夫本人则化装成了一名车夫,打算趁乱逃跑,但是没有成功,被当场处决。第三路军听说另两路被击败的消息后,不敢再去攻击普加乔夫,而是绕道进了奥伦堡。

第一轮的镇压失败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又派遣大都督比比科夫率大军进行镇压,此时的起义军已经发展到5万多人。政府军在击败一些分散的小部起义军后,于1774年3月22日,在塔季谢瓦要塞附近和起义军主力展开了激战,最后起义军失败。这次作战使起义军损失了6000多人和一部分兵器。3月24日,起义军的另一支部队又被击败。4月1日,起义军在萨马拉再次战败,并有几名将领被俘。同月,普加乔夫在巴什基尔地区又招募了大量起义军,准备在5月份重新发动起义。5月5日,普加乔夫率部队占领了要塞马格尼特纳亚,之后又沿河而上,打下了特罗伊茨克。5月21日,起义军遭遇政府军,受到重创。之后起义军陆续遭到失败,损失十分惨重。普加乔夫最终战败被俘,于1775年1月10日被斩首示众,普加乔夫起义宣告结束。

盛大巡游

1787年,波将金为叶卡捷琳娜组织了一场盛大巡游,是俄罗斯有史以来最奢华铺张的巡游。按计划这个巡游历时四年,行程1600千米。在女皇将经过的路上,波将金专门开发了新的土地,砍伐了成百上千棵树,搭建波将金村,以显示农民的伪幸福生活。而波将金村也成为了“弄虚作假、装潢门面”的代名词。

因病去世

1792年,叶卡捷琳娜开始患病,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波将金逝世对她的打击很大,此外第三次瓜分波兰和对土耳其的战争使她消耗了大量精力。

1796年9月,叶卡捷琳娜病倒,卧床不起。11月6日凌晨,叶卡捷琳娜二世病逝。长子保罗继位,史称保罗一世。

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前期“开明专制”改革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上台是借助贵族的支持,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即位之初她便对参与政变的贵族大加行赏,给他们赏赐大量的钱财和农奴。此外为了能够继续彼得一世的事业,巩固俄国的国际地位,女皇想通过改革来改变现在所面临的状况,为此进行了前期的“开明专制”改革。

第一,完善国家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皇权统治。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

1763年,女皇对参政院进行了改革,将其分为6个部门,职能严格定义:参议院成为监督机构和最高法院,但它失去了立法倡议;陆军委员会、海军委员会以及外交委员会由女皇亲自主持;此外还设立女皇办公厅(内阁)及其最高宫廷会议,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管理机关;设立总检察官来监督和处理参政院事务,降低参政院的作用,使之权力得以分散,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官僚机关在总体上得到了加强,从而将中央政权牢牢掌握在沙皇一个人的手中。

第二,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1764年取消了乌克兰盖特曼,限制了哥萨克的特权。1765年取消了扎波罗日军,而在顿河实行了通常的省一级机构管理制度,剥夺了哥萨克的残余自治权。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的集中化,统一了管理制度。

第三,成立新法典编纂委员会,颁布《圣谕》。1767年成立法典编纂委员会,旨在编纂新的法律汇编来取代《1649年法典》,其最为体现“开明专制”的就是编纂委员会的组成形式。编纂委员会既类似于古代缙绅会议,又具有欧洲议会的特征。其代表由除地主农民外的各阶层选举产生,共计596人:中央机关28人,贵族189人,市民216人,农民24人,独农户23人。哥萨克45人,非俄罗斯族51人,尽管委员会的大部分代表是贵族和市民,但也几乎涵盖了俄罗斯各个等级。委员会的最终目标是调和各阶层利益,在确保沙皇权力的条件下制定政策。在法典编撰之初,叶卡捷琳娜二世向法典编纂委员会发布《圣谕》,长达22章,655条,其中包括了缓和农奴制的建议,但后来她以俄土战争为由解散了委员会。

后期专制化

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使其认识到了农民力量的可怕性。同时也给叶卡捷琳娜敲响了“警钟”,光靠“开明专制”无法让国家得到真正的稳固。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后,叶卡捷琳娜的改革在政治上开始走向“专制化”。

第一,进行地方行政改革。1775年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简化行政机构,取消省州县三级管理体制,实行省县两级新的管理体制。为了防范农民起义,设置更多的县,以人口作为主要衡量依据,同时设立行省管理局、税务署、社会救济厅和相应的各级司法机关。主要官职由贵族出任,对沙皇负责,进一步加强中央权力。这些改革导致了国家结构的深刻变化,标志着省政府有序建设的开始。

第二,给予贵族特权和城市市民利益,扩大政权基础。1785年颁布《贵族权利、自由和特权诏书》,对贵族在俄国的特权等级地位在法律上加以确认,贵族拥有农奴的支配权、土地资的垄断权、开办工厂的经营权、自由外出的学习权等特权。贵族不能受到体罚,没有审判就不能剥夺贵族荣誉、生命和财产。同时免除了贵族的赋税、徭役等义务,贵族阶层真正成为了“自由”阶层。1785年颁布了《俄罗斯帝国城市权利和利益敕书》给予城市一定的自治权,市民根据从事职业和物质条件分为6个不同等级,每个等级享受不同的政治权利,提高了城市上层在专制国家的政治地位。

第三,从限制农奴制到发展农奴制。176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重申1760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发布的关于农奴的敕令,对农奴的迁徙权进行进一步的限制,规定私自离开的农民,将被剥夺一切动产和不动产。1767年颁布敕令,把农奴对地主的一切控告都定为诬告,诬告者终身流放。1783年取消了乌克兰农奴迁徙的权利,农奴制度在乌克兰得到了法律上的肯定。农奴制的实施范围从本土,推行到新并入土地。这样,俄国农奴制度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发展到了顶点。

剥削农奴,提高贵族待遇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度。

1775年,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

1785年,颁布《御赐贵族特权诏书》和《御赐城市特权诏书》,使贵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经济政治地位。在位期间,她将农奴制度强加给乌克兰人;赐给贵族以大批土地和农奴;先后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农民必须服从地主的诏书,使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

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取悦贵族阶级以维护自己的统治,通过剥削和压迫农奴提高贵族的特权地位,加深了贵族农奴主和农奴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俄罗斯后世铲除农奴制这一痼疾。于是,俄罗斯的农奴制度在她的时代达到顶峰,阻碍了俄罗斯工业革命进程,导致俄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经济

赋予贵族经济特权

叶卡捷琳娜二世丈量了国有土地。为了尽可能满足贵族利益,1765年叶卡捷琳娜颁布敕令,关于伏尔加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大量土地,允许地主自主开发,在向国家缴纳少量现金后,可将土地占为己有。据统计,到十八世纪末,贵族掠夺的土地达5000万俄亩。这一政策为叶卡捷琳娜赢得了贵族的大力赞赏和支持。

鼓励工商业发展

叶卡捷琳娜二世成立了自由经济协会,推行“经济自由主义”政策。自由经济协会的成立旨在普及先进的农艺知识。1775年11月,发布了“工商业自由宣言”,给予企业一定的自由和权力。同年对黑海港口采取了优惠关税,废除了工业和商业垄断。“自由主义”政策扩大出口和改善各个行业,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的非农业行业的发展,让非黑土地区居民开始有了自己的收入,可以通过向地主交纳代役租来减少自己的劳役,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社会矛盾。

此外叶卡捷琳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实行教会地产世俗化的政策,将教会地产转归国家所有,巩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结束了使国家局势不稳的修道院农民的骚动。

加重国民经济负担

虽然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同一时期内,欧洲大陆各国陆续实行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速,而农奴制的生产方式相比之下较为落后,导致横向对比来看,俄罗斯的经济水平在当时的欧洲大陆仍然落后。加之叶卡捷琳娜二世大肆对外进行扩张,对波兰和土耳其的战争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叶卡捷琳娜二世一向缺乏准确的预算,导致军费开支较大,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农奴生活困苦。

军事

为了更好地镇压农民起义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叶卡捷琳娜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大力扶植军工企业。1762年至1796年陆军总数从33万增加到50万,分为步兵、骑兵、工兵兵种,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军队;波罗的海舰队实力大大增强,主力舰达到37艘,新建黑海舰队主力舰达到22艘。军火工业规模大大扩大,兵工厂3座,炮厂15座,弹药厂60座。

叶卡捷琳娜二世铜像叶卡捷琳娜二世铜像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34年,俄罗斯国家的土地面积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击败了俄国的老牌敌人土耳其和瑞典,还和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从而得到波兰46%以上的土地。

侵略土耳其

叶卡捷琳娜二世刚上台,就制定了“在陆地上实行地域性蚕食体制,在水域上夺取出海口”的外交策略,企图控制黑海出海口,蚕食土耳其。她首先利用外交手段,确立反土联盟以孤立土耳其。

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与普鲁士结盟。1766年,又与英国订立商约,拉拢英国。1768年,俄国与丹麦订约,孤立瑞典。一切准备就绪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入侵波兰,并在波土边境积极活动,挑起事端。1768年10月,感到极大不安的土耳其对俄国宣战。

俄土战争爆发后,俄国陆军向土耳其发起进攻,波罗的海舰队进入东地中海活动。俄国在多瑙河流域侵占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后,引起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不满,两国决定对战争进行干涉。“为了取得对土战争的胜利和避免外交上的孤立,巩固反土联盟,沙俄采取由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的手段。”

1772年,三国第一次瓜分了波兰。期间,进攻克里米亚的俄军控制了亚速海,攻占了克里米亚。“在高加索战场,土军也遭受重创,俄军占领库塔伊西等要塞,将土军压迫到黑海沿岸。”俄军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地中海的切斯马湾击毁土耳其舰队,控制了黑海。就在这时,俄国国内爆发了普加乔夫起义,叶卡捷琳娜二世希望结束战争。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

1776年7月16日,双方签订《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尽管第一次战争俄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平息普加乔夫起义后,开始继续推行“南进政策”。

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将克里米亚划为俄罗斯边区,正式置于俄国政府管制下。

1785年,俄国在黑海拥有了舰队并设置军事要塞。对土耳其来说,第一次战争的失败使帝国蒙受耻辱,俄国的行动又对土耳其造成了威胁,因此土耳其再次对俄国宣战。这一时期,叶卡捷琳娜二世拉拢奥地利签定了俄奥联盟;英国刚刚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战败;法国正处于大革命前夕的动荡时期,因此国际形势有利于俄国。首战金布恩,俄军“打乱了土耳其的战略计划,为俄国集结主力发动战略进攻争取了时间。”

1788年,奥地利对土耳其宣战。俄奥联军在巴尔干半岛分散了土耳其的兵力,使俄军顺利攻取了战略要地奥恰科夫。正当俄军节节胜利之际,土耳其盟国瑞典对俄宣战,俄国腹背受敌。叶卡捷琳娜二世拉拢丹麦参战,威胁瑞典。

1789年,经过福克沙尼和雷姆尼克会战,俄军彻底打乱了土耳其的作战计划,攻克宾拉杰,夺取阿克尔曼,控制了整个摩尔多瓦。就在俄国面临瑞典和普鲁士的双重压力时,法国爆发大革命,转移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瑞典也退出战争。

1790年,俄军攻克了伊兹梅尔要塞,黑海舰队也在黑海重创土耳其舰队,掌握了制海权。至此,第二次俄土战争全面结束。

1792年1月,俄国与土耳其签订《雅西条约》。根据和约,俄国从土耳其手中获得了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广大地区的永久占有权,巩固了在黑海的势力范围,为深入巴尔干打下了基础。

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还有个小插曲,瑞典“演员国王”古斯塔夫想乘机偷袭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结果大败而归。瑞典、波兰和土耳其一直是俄国在欧洲扩张的三个主要对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取得全胜。

瓜分波兰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

在波兰问题上,叶卡捷琳娜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在1763年操纵波兰选王会议,将她的情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扶上波兰王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波兰政策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时间是1762年—1768年,第二部分时间是1768年以后 。

1768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政策纲领主要是把西部边界推到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力争恢复被天主教徒剥夺的东正教徒的权利,要求停止继续收容俄国大批逃亡者并将他们交还,争取把西部罗斯与俄罗斯国家合并 。

1768年以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波兰政策就比较明确了,吞并波兰成为必然选择。因为俄国的侵略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均势,必然遭到包括英法等大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反对,而奥地利也害怕俄国的扩张会对自己的未来造成巨大的威胁,也准备与土耳其订立盟约反对俄国。普鲁士急欲兼并西普鲁士,使东普鲁士的土地与普鲁士本土相连 。俄国禁止奥地利向土耳其靠近,便许诺把波兰的一部分土地给予它,普鲁士也同样。

1772年,俄国与普鲁士、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得到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波兰爱国人士进行了灭亡前的反抗。

1774年,俄罗斯强迫土耳其签订了凯纳尔基条约,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实际是承认了克里米亚接受俄罗斯的实际控制,此外土耳其还向俄罗斯支付4500万卢布的军费赔款,割让黑海北部沿岸的大片土地,并承认俄国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在获得了这一辉煌胜利后,叶卡捷琳娜二世邀请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前往克里木度假,以示俄罗斯帝国的强盛。

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签署宣言,宣布将克里米亚半岛并入俄罗斯版图。也就在这一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签订条约,信仰东正教的格鲁吉亚接受俄罗斯的保护,以此抵御有可能来自伊斯兰的伊朗和土耳其的威胁。

三次瓜分波兰三次瓜分波兰

1791年,爱国党通过了《五三宪法》,宣布废除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结果遭到俄普两国的联合打压,叶卡捷琳娜的军队攻占华沙,宣布《五三宪法》无效,并与普鲁士一起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议,得到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

1793年,为了继续瓜分波兰,稳住普鲁士,在圣彼得堡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条约,俄国得到了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国军队可以在波兰的土地上任意驻扎。这样就为第三次瓜分波兰打下了伏笔 。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原因与第二次基本一样,这次镇压的是科希丘什科起义 ,波兰的最后一次议会上,在叶卡捷琳娜军队的刺刀下,以“沉默表示同意”的形式通过了这个被宰割的协约。叶卡捷琳娜本来可能想为她的情夫保留一个傀儡王国。

1794年,波兰救亡起义风起云涌,在联合普奥两国镇压了波兰起义后,为免夜长梦多,决定第三次瓜分波兰,使这个国家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三次瓜分波兰,俄国共分得4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阻止土尔扈特东归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

1771年,伏尔加河右岸的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东归,消息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让整个部落从她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由于土尔扈特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来不及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九千名战士和乡亲壮烈牺牲。

东归队伍必经的一个险要山口是奥琴峡谷,为了控制土尔扈特人东归,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派出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了这个山口。面对强敌,渥巴锡镇定指挥:他组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发起进攻,后面派枪队包抄,将哥萨克军队几乎全部歼灭,为牺牲的九千名同胞报了仇。

远东战略,侵略中国

远东政策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远东政策的核心是中国政策,解决中国问题是打开西太平洋、入主东北亚、进入全球争霸的重要一环 。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

远东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中俄恰克图贸易做文章,恰克图贸易是俄国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1760年,俄国的贸易总额大约为1900万卢布,恰克图贸易就已经占到了7.5%, 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收入的支柱。

但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并不懂得经济,她认为经济只是服务于政治的附属品。初期她沿着前任沙皇的政策,继续在西伯利亚侵略扩张,而忽视了恰克图贸易的重要性 ,导致了中俄北京贸易于1762年关闭。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注重到了经济收入的大幅缩减,她指派于1768年与中方代表进行谈判。对《恰克图条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对很多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保持了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

176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不久,就开始着手对中国采取武力进攻,她改变了原有的边界军事体制,授权军事委员会下设的特别军办事处全权处理中国边界事务,同年,叶卡捷琳娜二世还命米勒尔起草了《关于对华战争的意见》 ,该文件宣称黑龙江流域原为俄国所有,为自己的侵略扩张找到合法的外衣 。

1764年,经过了两年多的精心备战,俄国刺探工作发现中国并没有敌意,枢密院提请女皇和平解决中俄边防,女皇鉴于准备对土耳其进行战争,无暇东顾,由于恰克图巨大的收入,暂停了关于中国军事行动,避免了两线同时作战的风险 。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一次讨论“中国问题”的会议上承认: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前,沙俄正要着手解决中国问题,已有六个团作好了准备;“要是不把土耳其人驱逐出欧洲,不把中国的傲慢加以制服,不同印度建立贸易关系,我是死不瞑目的。”最终,由于中国实力强大且北部边防严备同时又赶上俄土战争爆发,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敢冒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危险对中国东北轻举妄动。

土耳其战争结束,叶卡捷琳娜二世又开始制定针对中国的侵略计划。1777年

叶卡捷琳娜宫位于圣彼得堡南三十公里处的普希金市,199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最初是彼得一世为皇后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即叶卡捷琳娜一世)消夏而建, 原名萨丽庄园。伊丽莎白一世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伊凡六世登上皇位后,授权建筑师对这座庄园进行扩建。在持续的大规模工程中,新建了宫殿,扩展了花园,还建起第一批园中建筑,改造后的宫殿长达306米,超过了俄罗斯巴洛克时期的所有建筑。叶卡捷林娜时代,这里成了宫廷举行盛典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重要场所,一度甚至成为俄国的政治中心。

艺术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委内瑞拉小说家罗梅罗·登锡尔(Romero,Denzil)发表于1995年的长篇历史小说《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爱恨情仇》(Amores, pasiones y vicios de la Gran Catalina)将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相结合,展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感情世界。

影视形象

时间

片名

饰演者

1924年

《Forbidden Paradise》(美国)

波拉·尼格丽

1934年

《放荡的女皇》

玛琳·黛德丽

1961年

《狄康卡近乡夜话》

卓雅·瓦西里科娃

1968年

《叶卡捷琳娜大帝》(法国)

珍妮·摩露

1991年

《年轻的叶卡捷琳娜》

朱莉娅·奥蒙德

1995年

《叶卡捷琳娜女皇》

凯瑟琳·泽塔琼斯

2005年

《东归英雄传》(中国)

伊琳娜·茨文斯卡娅

2014年

《叶卡捷琳娜大帝》

玛丽娜·亚历山德洛娃

2015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

尤利娅·斯尼吉尔

2017年

《叶卡捷琳娜大帝:崛起》

玛丽娜·亚历山德洛娃

2019年

《叶卡捷琳娜大帝》

海伦·米伦

2020年

《凯瑟琳大帝》

艾丽·范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