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维 编辑
黄维,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92年1月,黄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6月,担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2012年7月,担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2017年4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20年12月,不再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科技大学客座教授2021年7月,连任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黄维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材料与技术和有机电子与器件等。
中文名:黄维
性别: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唐山市
出生日期:1963年5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务: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 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202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1992年1月,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师、党委副书记。
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后研究。
1995年4月起,参与创建新加坡材料研究院。(主持建设了纳米材料与技术和有机电子与器件等领域的实验基地和科研团队,其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在新加坡工作期间,参与创建“国际信息显示学会”新加坡-马来西亚分会并担任共同主席。)
2001年9月,受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2002年2月,创建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2006年6月,担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10年2月,获批建设“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实验室培育基地”。
2011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7月,担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5年7月,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院士获颁谢菲尔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是首位华人获该荣誉。
2016年5月,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院士获俄罗斯科学院名誉博士学位。
2016年10月28日,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6月,任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委员、党委常委。
2015年6月14日,当选为江苏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8年1月,任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8年7月,当选为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8年12月30日,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21年7月15日,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第29届全体大会在线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柔性电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在会上成功连任FEIAP主席 。
2024年4月,陕西省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誉会长。
2024年6月,受聘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黄维院士是国际上最早从事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显示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有机光电子学的知名学者之一。从九十年代初开始致力于跨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起来的有机光电子学这一国际前沿学科的研究,在构建有机光电子学科的理论体系框架、实现有机半导体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是中国有机光电子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在有机光电子学、柔性电子学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黄维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材料与技术和有机电子与器件等。
黄维院士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亦有跨界尝试,他关注高等教育、管理科学、人才科学、创新管理、经济发展等方向,在社会服务中躬耕践行。
2022年,黄维院士和南京邮电大陈润锋教授和陶冶教授课题组研制得到了蓝色到红色甚至是白光发光的全彩聚合物长余辉材料,其寿命和效率分别最高可达4.2 s和36%。此类聚合物材料具有无定形、易加工、可水溶、余辉发光性能优异、余辉颜色可调等优点,可将它们作为多彩高级防伪墨水,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制备出了颜色、图像以及文本信息丰富的图案,成功开拓了此类材料在全彩显示以及高级安全打印等领域的应用。
2024年,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柔性电子国家基础(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和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教授王建浦(现任常州大学副校长)领衔的创新团队,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加快辐射复合速率,显著提高荧光量子效率,使钙钛矿LED外量子效率突破30%大关,接近实现产业化水平。相关研究成果的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黄维" alt="
黄维"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c6eddc451da81cbb014fc225466d0160824316a?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黄维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2014年1月,黄维承担的项目《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4年10月,黄维荣获201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6年12月,黄维承担的项目《基于“高效钙钛矿发光器件研究”》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9年1月,黄维率领的研究团队完成的“金属有机半导体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与光电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黄维还曾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3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200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年)、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大会论文一等奖等奖励。
论文著作&授权专利
黄维编写了《有机电子学》、《生物光电子学》等学术专著,《大学问——南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初探》等书籍,在《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新华日报》等媒体上发表系列文章。
截至2016年7月,黄维在SCI索引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同行引用逾13000余次(h因子:59),在ISI公布的论文被引用数排名中位于材料、化学和信息学科世界1‰顶尖科学家之列。 黄维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授权或已公开PCT(美国、新加坡等)和中国发明专利200余项。
人才培养
截至2011年12月,黄维在中国国内外培养了包括5名中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中国“973”首席科学家、4名中国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12名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在内的100余位博士、硕士和博士后。
荣誉表彰
2009年,荣获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2010年,荣获中国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2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2013年,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黄维院士在做实验
黄维是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的名誉、客座或兼职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常委、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欧美同学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六届常务理事、江苏省侨联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青联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南京市欧美同学会(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会长、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江苏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等。黄维也是Advanced Materials、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中国科学》、《物理化学学报》、《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学报》、《影像科学学报》、《中国邮电科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顾问)编委。
有机电子学
作者名称 黄维
作品时间2011-1-1
《有机电子学》是201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维,密保秀,高志强。
国人获诺奖将成常态
“十年之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重要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在文学奖之后,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奖项将陆续被中国人斩获,没有任何悬念……”2013年09月29日,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黄维在迎接该校6900名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语出惊人。
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
科技创新本就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颠覆性科技创新更为艰难,既需要皓首穷经的耐心,也需要光彩夺目的天分,可谓“九死一生”,可遇而不可急求,唯有久久为功并取得关键性突破,才有可能柳暗花明、渐臻堂奥,实现“从0到1”的跨越,成就创新发展之辉煌。
古往今来,正是永不停步的“变革和创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历史才是人类真正的历史。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