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μ子 编辑
μ子(Muon),又称渺子、缪子,是一种轻子,它带有-1的基本电荷及1/2的自旋。缪子是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之一,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以实现大型目标物的无接触、深穿透和无损成像,与常规人工射线装置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基于缪子成像技术,中国研发出成套的高精度设备,可以较为精确地对规模较大的文物古迹进行安全的内部探测,助力文物古迹的考古与保护。
中文名:M子
外文名:Muon
别名:渺子、缪子
符号:μ-
由于μ介子实际上并不是原来含义下的介子,它被称为介子乃是历史的误会。因此后来就统一称之为μ子而不再称它为μ介子,μ子也是不稳定粒子,自由μ子的平均寿命是2.197微秒,是中子平均寿命的四亿分之一。在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不稳定的粒子中,μ子是除中子外平均寿命最长的粒子。μ子衰变时转化为一个电子、一个中微子和一个反中微子。
2023年8月,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发现新证据,表明缪子(μ子,一种亚原子粒子)的摆动程度远远超过了应有的程度,他们认为应有一种未知的力在推动它。
虽然μ子不是介子,但它有时会称作“μ介子”。(参见历史)
它的质量为电子的 207 倍(约 105.6 MeV)。故渺子可看成超重版的电子。
μ子和宇宙中的π介子衰变时产生。它在生成的2.2微秒后便会衰变成一粒电子、反电子中微子和渺子中微子。由于渺子的速度很高,故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令渺子衰变时间延长,使渺子有机会到达地球表面。
μ子是在1936年由卡尔·安德森发现的。安德森研究宇宙射线时发现有一种粒子在穿过磁场时弯曲的形态与已知的粒子不同,它的弯曲度比电子小,却比质子大。
安德森推断这种粒子有与电子相同的电荷,而质量则在电子和质子之间。故他命名此等粒子为“Mesotron”,意为“中间的粒子”。不久,有电子和质子质量之间的粒子陆续被发现,而这些粒子统称作“介子”。Mesotron 改名为“μ介子”。
可是μ介子与其他介子十分不同,例如它衰变时会放出一中微子和反中微子,而非如其他介子般放出二者其一。这显出μ介子并不是介子,而此名亦遭废弃,后改称作“μ子”。
发现时间: 1936年
发现者: 卡尔·安德森
基本性质
质量: 105.6 MeV/c2
电荷: -1
自旋: 1/2
受作用力: 引力、电磁力、弱核力
半衰期: 2.2 µs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