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佐湟 编辑
陈佐湟,生于中国上海,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同年夏,应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Seiji Ozawa)先生之邀,陈佐湟赴美国著名的坦格乌德音乐中心(Tanglewood Music Centre)及密西根(Michigan)大学音乐学院学习,1982年获音乐硕士学位。1985年获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颁发的第一个乐队指挥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个音乐艺术博士。概述图片来源:
本名:陈佐湟
外文名:Zuohuang Chen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47年4月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复活》、《咏雪》、斯拉夫舞曲、《欢乐颂》
主要成就:重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为中国交响乐事业奋斗终生组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贵阳交响乐团
职业:指挥家
1987年,陈佐湟担任中国中央乐团指挥,并带领乐团赴美国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二十四个城市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演出;乐团的音乐会获得了成功,并引起轰动,受到美国听众及乐评家们的一致赞赏。此后,他又带领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及布达佩斯爱乐乐团、汉堡青年交响乐团等在欧洲、美洲和亚洲成功地进行了十多次巡演。
1990年至2000年,陈佐湟被聘为美国威切塔交响乐团(the Witchita Symphony Orchestra)音乐总监及指挥。1992年至1996年,陈佐湟又兼任美国罗德岛州爱乐乐团(the Rhode Island Philharmonic Orchestra)音乐总监和指挥;其间,陈多次获得堪萨斯州和罗德岛(Rhode Island)州州长艺术奖和嘉奖令,深受乐队音乐家们和听众的赞赏和敬重。
陈佐湟多年来应邀赴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担任音乐团体的指挥,包括布达佩斯爱乐乐团、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古本江乐团、冰岛交响乐团、科罗拉多交响乐团、弗吉尼亚交响乐团、太平洋交响乐团、哈拉帕交响乐团、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the Zurich Tonhalle Orchestra)、温哥华交响乐团(Vancouver Symphony Orchestra)、墨西哥国家交响乐团(Mexico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美国坦格乌德音乐节乐队(Tanglewood Music Festival Orchestra)、德国汉堡青年交响乐团(Hamburg Youth Orchestra)、俄罗斯爱乐乐团(the Russia Phiharmonic Orchestra)、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Slovzk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以色列海法交响乐团(Haifa Symphony Orchestra)、香港管弦乐团(the 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韩国釜山交响乐团(the Pus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台北市立交响乐团(the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新加坡交响乐团等三十多个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陈佐湟的指挥艺术受到听众及乐评家的赞誉,被称为“一位有才华的音乐家”,“他的指挥艺术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陈佐湟还多次应邀担任国际音乐比赛评委。
自80年代始,陈佐湟曾出任中央乐团交响乐队指挥;美国威切塔乐团音乐总监(1990年-2000年);美国罗德岛爱乐乐团音乐总监(1992年-1996年)。
陈佐湟
1996年,陈佐湟辞去部份国外职务,回到中国,参加了在原中央乐团基础上组建中国交响乐团的工作, 并出任该团首任艺术总监(1996年—2000年)。中国交响乐团实行了国际上职业乐团通用的音乐季演出制,几年中邀请了上百位国际上优秀的音乐家来团合作,演出了大量中外交响乐作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交响音乐事业的发展。陈佐湟带领乐团在国内许多城市及西欧三国,日本和墨西哥的访问演出获得了听众和乐评家的一致称赞。
2002至2006年陈佐湟还担任墨西哥UNAM爱乐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04-2008任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2006-2010任韩国仁川爱乐乐团音乐总监,2007年经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先生推荐,被任命为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2009年组建国内第一家民营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并担任乐团艺术指导,2010-2012组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并担任首席指挥一职,2010-2015出任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相继率团完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加坡等地的巡回演出,获好评。 2013年12月底指挥贵阳交响乐团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完成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贵州省的首演,使这首世界名曲成为贵阳新年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陈佐湟现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及管弦乐团桂冠指挥,同时也以贵阳交响乐团终身荣誉总监的身份定期与乐团合作演出。
如今,身为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的陈佐湟在海内外都有着好的口碑,国外的乐评家给出的评价是——“他无疑拥有站在任何一个乐团面前的
千人共奏和谐之声
身为艺术总监和指挥的陈佐湟压力不小,这样大规模的音乐盛会在国内可谓空前,艺术家云集,组织工作的难度不言而喻,但陈佐湟相信,凭借着大家对世博会的热情,“千人交响”一定成功!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建成后的第一个演出季也进入了筹备的重要阶段,场次基本排满。
1996年,陈佐湟拒绝了美国两个州级乐团的高薪续聘合约,回到北京,与志同道合者,在原中央乐团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交响乐团,任艺术总监,4年后他离开时,国交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第一、亚洲好的交响乐团。
回到上海担任重组后的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
因过于投入,左手被右手所执的银色指挥棒划开一道口子,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不是正式演出,陈佐湟没有停下的意思,而是示意大家忽略音乐之外的东西,双手又继续强有力地跳跃起来。乐章结束,他的乐谱已被染成了片片红色。
每次带领国内乐团赴海外演出前,陈佐湟总要在选曲上花很大功夫,他希望把中国音乐更好地呈现在国际舞台上。离开国交后,他应邀赴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三十多支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了解世界音乐的最好机会,也让他吸取了各地音乐艺术的精华。他热情、严谨、富有魅力的指挥艺术受到各国听众及音乐家们的赞赏和喜爱,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在音乐普及和向世人推荐中国交响乐新作及新人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租琴踏上求学路
陈佐湟
上海的南昌路,是陈佐湟出生的地方;陈氏家族曾走出过不少名人,陈佐湟的大伯伯是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父亲是爱国作家陈汝惠,哥哥陈佐洱现任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堂哥陈佳洱是前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母亲则是大学俄语教师。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大,走上音乐道路,有很多偶然因素。
小学时,陈佐湟跟随调到厦门大学执教的父母搬到了“钢琴之岛”鼓浪屿,邻家的钢琴声让他驻足。“那时家里没条件买钢琴,母亲就在邻居家租了台旧琴,每天我可以练习一个小时。我还记得那台琴上有两个铜烛台,可想而知,它生产时还没有电灯呢!”但就是在这台长年失调、连音都不准的琴上,陈佐湟开始了他的音乐旅程。陈佐湟听说有个弹钢琴的邻居在跟母亲学俄语,便跟去拜师,后来才知道,这位启蒙老师正是钢琴家殷承宗。不久后,陈佐湟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与现在的琴童比起来,我9岁开始弹琴,起步晚了。看到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我很高兴。不过家长千万不要把音乐变成孩子的负担,毕竟成为职业音乐家的几率是很小的。”虽是题外话,陈佐湟却由此讲到了自己的育儿经:“我女儿小时候我也让她学音乐,但发现她志不在此,我就尊重她的意思,后来她读完MBA,找了一份与音乐无关的工作,仍然很感激小时候学音乐的经历。”
可惜,中学还没念完,“文革”就开始了。在石家庄的郊区,陈佐湟开始了种稻的生活,开荒、插秧、收割,4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真是难熬。对于音乐,那双曾经在键盘上飞舞的手岂肯就此罢休?那沉浸在音符里的思想更不可能放弃追求,相反,被压抑的渴望在陈佐湟的心里埋下了更大的音乐种子。
没有声音的指挥课
在那段特殊时期,他开始偷偷跟以前的老师借乐谱抄写,学配器、编和声,还不定期地坐火车到指挥家郑小瑛那里上课。“为了不让人发现,我事先把总谱背下来,然后到她跟前比画、指挥,完全是在没有声音的地下状态凭记忆和想象进行的,就像打手语一样。郑小瑛是新中国首个女指挥家,对谱子非常熟悉,她会提醒我,这里别忘给黑管,那里得让乐队呼吸。”“可总在纸上配器、对着空气指挥,让我心里很没底,我想接触真正的乐队。当时除了样板团,一般的乐队都已停止工作,只有电视台的纪录片会用到配乐,于是我托朋友尝试接了一项任务,没想到,我的音乐真的在电视里播放了。”就这样,陈佐湟在“文革”期间少数得以继续工作的乐团之一—新闻电影乐团里当起了指挥。其间,他花了200元从“抄家物资处”买了一架德国旧钢琴,辛辛苦苦蹬着三轮车拉回家后,还受到了工宣队的批评,不过和拥有钢琴的兴奋相比,几句批评又算得了什么?
1978年中央音乐学院恢复招生,阔别课堂12年的陈佐湟终于得以重回学校,此时,女儿也到了上学的年龄,父女二人分别坐在大学和小学“一年级”读书。在这个日后对世界古典交响乐坛产生巨大影响的78级精英班里,走出了谭盾、陈其钢等许多名家,年龄加之“北京考区状元”的关系,陈佐湟当选作曲班班长。
音乐艺术博士
“我们同学关系很好。让我为难的是,憋了十年,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晚上谁也不肯按时回去睡觉,而是留在琴房里练琴、学习。开始我还催催他们,但其实我也和大家一样如饥似渴呀,后来,我索性也加入了‘不熄灯一族’的队伍。”
陈佐湟还给我们讲了一件趣事:“有一次我搬家,那帮同学都来帮忙,谭盾、叶小钢他们一口气帮我把那台旧钢琴抬到了三楼,然后由邵恩掌勺在我家撮了一顿。前段时间同学重聚,他们和我开玩笑说:你搬了一次最贵的家!”
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陈佐湟经小泽征尔推荐赴美学习音乐。刚到美国,一句英文也不懂的他深深感到了自己的差距,教授上课列举的有些作品他甚至从没有听说过。但在1985年,他却获得了密歇根大学建校一百多年来颁发的第一个乐队指挥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成了新中国第一个音乐艺术博士,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把自己“锁”在了图书馆。
即便在今天,陈佐湟仍有每天读乐谱的习惯。有人不解:“那些乐章您早已能够背诵了,为什么还要每天读?”他的回答很简单:“不读谱我睡不着觉!”托斯卡尼尼说:如果观众没有感到我的存在而只听到了音乐,那我将十分荣幸。陈佐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如此。这些年来,他总结出了指挥的最高境界:“不把自己当成‘第三人称’向观众讲解作曲家想要说的话,而是把自己融入音乐,与乐队一起站在作曲家的立场上以‘第一人称’打动听众。”
1987年陈佐湟带领中央乐团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华盛顿等24个城市做了访问演出。这次演出被视为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这是中国的演奏家首次在海外大规模亮相。海外听众通过这次巡演重新认识了中国的音乐,“陈佐湟”三个字开始在国际交响乐坛上站稳脚跟。
陈佐湟说,是一个信念使他坚持了下来:“无论中国的音乐家到了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们的根永远都在中国。”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