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二级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中大医学院”,于1981年招收首批医科学士学生,以提供优质医学教育、提升临床服务和促进健康科学而贡献社会。学院下设19个教学学系/学院/单位,开办7个学士学位课程及多项研究院课程,学生可以接受全面的医学科学训练。为切合21世纪发展所需,培养医术与医德兼备的医生,学院的内外全科医学士课程自2001年起,采用以人体系统为本的综合医学课程,着重早期临床经验和小组教学。学院亦为医学院、护理学院和药剂学院的同学在其教学医院─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提供实习形式的临床授课。2022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卢煜明教授获颁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在2022年度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医学位列全球第29及亚洲第2,护理学位列全球第16及亚洲第1,两者均居全港第1;在2023年度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临床医学位列全球第16,护理学位列全球第2;在2024年度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医学位列全球第28,护理学位列全球第8。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外文名: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简称:中大医学院

创办时间:1981年

现任领导:赵伟仁(院长)

主要奖项:2022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院系设置

编辑
麻醉及深切治疗学系

病理解剖及细胞学系

生物医学学院

化学病理学系

中医学院

肿瘤学系

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

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

微生物学系

那打素护理学院

妇产科学系

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

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

儿科学系

药剂学院

精神科学系

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

外科学系

基础设施

编辑
2012年8月29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一幢综合生物医学大楼举行开幕典礼。这座以捐款方命名的罗桂祥综合生物医学大楼于2010年举行奠基典礼,并在2012年首季落成。楼高九层,建筑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是中大北部三十九区枢纽的第一座建筑,设有开放式实验室、研讨室、行政办公室等。据介绍,大楼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设计和标准建造,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施,供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人类各种常见疾病的基本原理及发病机理。

罗桂祥综合生物医学大楼罗桂祥综合生物医学大楼

合作交流

编辑
1996年,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校长王德炳、台湾阳明大学校长张心湜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李川军促成三地院校代表成立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在长江三峡游轮上举办了第一届研讨会,随后每年进行研讨会 。协会在翌年9月注册为香港法定社团,秘书处设立在香港中文大学。

2016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率团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并签署《北京协和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

2024年5月28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约仪式在复旦大学逸夫楼举行。两校将共同推动医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在医学教育、科研及公共卫生领域携手开启深度合作的新篇章。

研究成果

编辑
2017年12月,《新英伦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7年度内刊登的所有论文中选出10篇对全球医疗及病人护理方面最具意义的研究文章,其中两项研究由亚洲学府的学者所领导,均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第一篇当选的研究文章是由莫树锦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题为《Osimertinib or Platinum–Pemetrexed in EGFR T790M–Positive Lung Cancer》。该研究开创了针对肺癌基因突变的新治疗模式,同时也标志着“个人化治疗”的新里程。另一篇研究文章则是由陈君赐教授及卢煜明教授领导的《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这个划时代的研究项目为逾20,000人进行检测,证实了透过分析血浆内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DNA,可在未有病征前便有效地及早诊断出鼻咽癌。

2022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卢煜明教授获颁“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以表扬卢教授凭借血浆DNA诊断技术,开创“无创产前诊断”方法的革命性贡献,并为分子诊断学的发展奠下重要基石。

2022年11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发布消息称,港中大医学院领导的国际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系统,只需通过分析“眼底相”(视网膜图像)便能够侦测阿兹海默症,准确度逾80%。

2023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全球首证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可预防儿童近视,研究详情已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

2024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一种名为“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的细菌可引致胃癌。于君教授与她的研究团队观察到胃癌病人的胃黏膜中存在大量咽峡炎链球菌,并利用实验小鼠确立其致癌机制,证实此细菌透过诱发胃部产生炎症及胃萎缩,促使胃肿瘤生长。他们还揭示了咽峡炎链球菌定植在胃部的机制,有助日后研究临床干预措施。研究结果已于生物学国际期刊《细胞》上发表。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标志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标志

社会评价

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于2022年度国际高等教育评级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全球医学院排名再创历年新高,跃升至第29位,首次晋身全球30大,不但成为全港之冠,亦在亚洲区位列第二。

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临床医学位列全球第16、护理学位列全球第2。

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医学位列全球第28、护理学位列全球第8。

2024年6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杂志公布全球最佳大学榜单,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肠胃及肝脏科连续两届荣膺全球第三,与内分泌及代谢科同位列亚洲之冠。另有三个学科位列亚洲三甲,分别是临床医学科,放射学、核子医学和医学影像科,以及外科。

<p>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学科排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学科排名

现任领导

编辑
院长:赵伟仁教授

校友事务副院长:国伟教授

发展副院长:赵慧君教授

教育副院长:黄仰山教授

外务副院长:陈君赐教授

医疗系统副院长:胡志远教授

内地事务副院长:容树恒教授

研究副院长:卢煜明教授

学生事务副院长:吴兆文教授

(截至2024年2月)

历任院长

编辑
创院院长:蔡永业教授(1977-1986)

第二任院长:李川军教授(1986-1989)

第三任院长:胡德佑教授(1989-1992)

第四任院长:李国章教授(1992-1996)

第五任院长:李川军教授(1996-1999)

第六任院长:钟尚志教授(1999-2004)

第七任院长:霍泰辉教授(2004-2012)

第八任院长:陈家亮教授(2013-2024)

第九任院长:赵伟仁教授(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