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莱修 编辑

诗人和哲学家

卢克莱修卢克莱修

卢克莱修全名是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Titus Lucretius Carus,约前99年~约前55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诗人和哲学家,以哲理长诗《物性论》(De Rerum Natura)著称于世。他继承古代原子学说,特别是阐述并发展了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认为物质的存在是永恒的,提出了“无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的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神创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有其自然发展的过程,人们只要懂得了自然现象发生的真正原因,宗教偏见便可消失。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为感觉是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是一切认识的基础和来,驳斥了怀疑论。认为幸福在于摆脱对神和死亡的恐惧,得到精神的安宁和心情的恬静。著有哲学长诗《物性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卢克莱修

外文名:Titus Lucretius Carus

别名: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

国籍:罗马共和国

出生日期:约 公元前 98年

逝世日期:约 公元前 55年10月15日

职业:诗人和哲学家

生活时期:约前99年~约前55年

人物经历

编辑
卢克莱修历史资料

关于卢克莱修的生平事迹几乎无人知晓,他几乎从不出现于罗马的政治舞台上与同代作家的文章里,只有西塞罗在公元前54年写给兄弟Quintus的一封信中提到过他的名字(AdQuintum fratrem 2,9,3) ,在此信中西塞罗表示非常欣赏卢克莱修的物性论。

他写道 “Lucreti poemata, ut scribis, ita sunt, multis luminibus ingeni, multae tamenartis.”

“从卢克莱修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才华横溢并且写作技艺高超。”

并且很有可能西塞罗在卢克莱修生后帮他发行了《物性论》。虽不被同代人所记载,但他经常出现于后代罗马作家的文章中,如卢修斯·阿奈乌斯·塞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马尔库斯·克尔内琉斯·弗郎托(Marcus Cornelius Fronto)、马克·奥勒留(Marcus Aurelius)、马库斯·法比尤斯·昆提利安(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遗憾的是这些作家对于卢克莱修的生平事迹都未能够给出新的信息。

另一个历史参考资料是距诗人五个世纪后哲罗姆的《历史记》,其中记载卢克莱修生于约公元前94年,自尽于公元前50年,但是这个日期并不被埃利乌斯·多纳图斯(Aelius Donatus),也就是哲罗姆的老师所认同,因为他认为卢克莱修死于当维吉尔(PubliusVergilius Maro)(公元前70年生)十七岁穿上成人托加长袍的那一年,这一年的执政官是第二次当选的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和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如果由这个日期推断那么卢克莱修应该生于公元前98年,四十三岁死于公元前55年。而这些是仅有的历史留下的有关于卢克莱修生平的资料。

关于卢克莱修的出生地也无人知晓,有些人认为他出生在坎帕尼亚的庞贝或者埃尔克拉诺,因为在这个地方存在过一个被称作“伊比鸠鲁花园”的学校,尤其是学家们在研究过古拉丁作者的碑文后得出在坎帕尼亚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Carus”这个姓,由此认为卢克莱修的出生地在坎帕尼亚。他的政治党派非常模糊,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作品《物性论》是献给迈密乌斯(Gaius Memmius)的,他是一个文雅并且热爱希腊文化的作家,同时也是贵族派的一员。

事实上除了卢克莱修,许多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里都表达了对罗马和平的渴望,尤其是在这个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内战与战乱的时候,如卡图卢斯(Gaius Valerius Catullus)、撒路斯提乌斯(Gaius Sallustius Crispus)、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甚至凯撒(Caius Julius Caesar)。

卢克莱修生平事迹

由于太少的资料和消息让人甚至怀疑起了卢克莱修的真实存在性,有人认为卢克莱修只是一个匿名作家的笔名罢了,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西塞罗的朋友,阿提库斯(Titus Pomponius Atticus),死于绝食。

在历史学家卢西亚诺·坎福拉(Luciano Canfora)看来,由零碎的资料可以勉强拼凑出卢克莱修的生平事迹约公元前94年生于坎帕尼亚庞培或埃尔克拉诺,来自于卢克莱提贵族世家(但也有人认为他是附属于这个世家的一个获得自由的奴隶)。他在加达拉·迪·菲罗德莫斯(Φιλόδημος)管理的埃尔克拉诺的“伊比鸠鲁花园”学习了哲学,当时住在卢修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凯索尼努斯(Lucius Calpurnius Piso Caesoninus)的住宅里,他非常富有,是凯撒的岳父。

哲罗姆认为导致卢克莱修疯狂的原因是媚药,在少许清醒时写下了《物性论》后他就自尽了。在哲罗姆之前没有人提到过卢克莱修的这件事情,这也有可能是在五世纪已经处于信奉基督时期为了使卢克莱修名声狼藉而编造出来的,因为当时对于伊比鸠鲁学派反宗教有着非常多的争论,而卢克莱修又是伊比鸠鲁学派的追随者。有些学家认为卢克莱修只是得了躁郁症,并不是一个疯子,但是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他有得过精神疾病。总之,不喜内战,卢克莱修于公元前54年离开了罗马,而后环游了希腊,去到了雅典,伊比鸠鲁的故乡。他还去到了安纳托利亚,在这可以找到那个闻名的雕刻在家门上的”Carus“,罗马人,智慧的伊比鸠鲁学者。

有可能卢克莱修在真的去环游过希腊,由于对一段感情的失望,没有完成他的诗篇,且将他的作品交付予西塞罗,这才有了西塞罗对于卢克莱修的评价。因疯狂死去也有可能是哲罗姆为了抹黑伊比鸠鲁学派而编造的理由。

《物性论》的接收者迈密乌斯(Gaius Memmius),因一些个人的不道德行为被元老会排除在外,从上流社会跌落,在公元前52年去到了雅典,又一次让卢克莱修失望。后者回到罗马后于公元前50年左右去世。

关乎卢克莱修自尽的问题

如果卢克莱修真的患有精神疾病,这个精神疾病将他推向了哲学从而在其中寻找慰藉,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不是传闻中喝了媚药;而是由于政治原因,比如他的庇护者迈密乌斯失去了权力与地位。

卢克莱修是维吉尔在年轻时候非常崇敬的一位作家,哪怕维吉尔从一开始的伊比鸠鲁思想转换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他也在他的《农事诗》(Georgica)和《牧歌集》 (Eclogae)中提及到卢克莱修并将他称作“felix“,意为幸运女神的偏爱。在圭多·德拉瓦勒(Guido della Valle)看来,第五首牧歌描述了一个名叫达菲尼的人物的死亡(有人将它认作凯撒,也有人将他认作弗拉科,也就是维吉尔的兄弟),而这个人物也可以被认作卢克莱修,因为这个人物的死亡被描写为”过早的也是非自然的“,也就是说在年轻的时候就受外伤身亡了。但无论如何卢克莱修作为一名伟大的诗人的事迹是不能被记录抹煞(damnatio memoriae)完全抹灭的。一般被记录抹煞的都是出现在胜利者编写的流放名单上的人,比如西塞罗就曾在安东尼奥拟定的流放名单上,他们中很多人都自尽了,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是为了罗马的习俗而死。尽管维吉尔与贺拉斯都是卢克莱修的崇拜者,但由于他们是奥古斯都宫廷内的一员,所以他们必须站在帝王的那一边,维护传统美德以及颂扬凯撒的传说事迹,也正因此很多与罗马传统不合的言论都被抹去,众人只知道卢克莱修是一名伟大的诗人,而他哲学方面的看法也因此被忽略掉。

有些学者认为卢克莱修的自尽是在向罗马的政治阶层表达对其的不满并用此来展现自己的抗议,又或者他本身就被判处了死刑。

人物形象

编辑
关于卢克莱修的争议

卢克莱修在他的时代是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人物,伊比鸠鲁学派严重影响到了罗马的权力基础,尤其是在喀提林政变之后,罗马共和国内部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伊比鸠鲁学派推崇的与当初的政治情况撇清关系回到自己安逸的生活被认作是教唆罗马人脱离政治圈,也是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

当初最具有影响力的斯多葛学派反对伊比鸠鲁学派的思想,此学派渗透了罗马的统治阶层,并且更符合国家的政治传统。伊比鸠鲁学派主要流行在坎帕尼亚,维吉尔也在此加深了对于伊比鸠鲁学派的认知与了解。尽管贺拉斯从未提起过伊比鸠鲁学派,但是很明显他对此十分了解,并且比起其他学派他思想上更加认同伊比鸠鲁的。

卢克莱修的疯癫

由于卢克莱修的悲观主义,在《物性论》中不乏对于《启示录》预言的深入解析,几乎被人认为是他不可思议的幻想。一些基督教神学家包括哲罗姆在内,都将卢克莱修的形象塑造成了患有精神病并且本性邪恶的无神论者,而这也是他精神不稳定的表现。

事实上对于这样被推测出来的卢克莱修的疯狂更有可能是为了使他名声狼藉而捏造的假象,正如他的自尽也被传成是走上了邪恶的道路。关于癫痫的推测,古人相信每个诗人都像着了魔一样,而癫痫的形象跟后者挂钩,这些诗人的作品会被阿波罗所眷顾。

有一些基督教作家如阿诺比乌斯(Arnobius)和拉克蒂安(Lactantius)则声称卢克莱修并没有发疯也没有自杀。哲罗姆《历史记》中所写的只是基于苏埃托尼乌斯(Suetonius)的推论,故难以证实。也有可能是解析错了拉丁文里Luc.的缩写,该缩写可以是Lucillius、Lucullus和Lucretius的意思。普鲁塔克(Plutarchus)曾记载过一位名为利奇纽斯·卢库鲁斯(Licinius Lucullus)的政治家,他是一位将军也是一个非常爱好享乐的人,他就是因为喝了媚药发疯而死。所以也有可能是因为Luc.缩写的理解错误而搞混了这两个人。

卢克莱修与罗马社会

由于不可能重建他一生中每个最重要的时刻,为了弄清楚他文学作品的规划只能从他的诗集中找寻信息,他的诗集也被称作是史上最蓬勃有力的作品之一。首先推动卢克莱修写《物性论》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哲学伦理的原因,由于卢克莱修推崇伊比鸠鲁学派,所以他也想邀请他的读者们跟随这个学派的思想,鼓励他们从对于死亡和神灵的害怕中解脱出来;第二个是历史原因,卢克莱修意识到罗马的政治局势正在日益恶化,处处是持续不断的战争与随之而来的分歧,卢克莱修想要鼓励罗马公民以及他的读者不要对改善如今的情况失去信心。

卢克莱修着手于革新罗马,将其带回之前被斯多葛主义占领上风的伊比鸠鲁主义的道路上。首先需要摧毁的是斯多葛主义推崇的听天由命思想。没有任何一个真理能够决定宇宙中的生命最终会爆炸然后开始一个与之前相同的循环,正如斯多葛物理学所相信的那样,宇宙是多样的,无尽的,并且是有无数可能的。因此罗马也没有所谓的神拟定的世界末日,虽说它非常伟大,但总会走到跌落的那一天。宗教作为管理国家的手段,不应该被销毁,而是融合到公民的生活中去,尽管它所说都是虚假的,但是它是有用的。

对于拉丁神的信仰卢克莱修表达了他的争论,他相信没有一个自然风暴是由祈祷产生的,他是一种物理现象,而就算神明真的存在,他们也是由细微的原子组成的。宗教应该教会人们认识并且深入了解自然的本质,享受欢愉是唯一一个能拯救罗马,停止这个土地上的战争情况的办法,。正因如此卢克莱修赞颂雅典,是它创造了那么多伟大的文人,他们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人类本身,最后他也歌颂了伊比鸠鲁,令人温暖的知识之阳。他自认为是人类风暴的平息者,也因此他向往最初的诗人,如恩培多克勒,但不同之处在于他并不是神圣真理的承载者,他带来的是人类的真理,对于所有人的真理,为的就是能够尽快拯救罗马。伊比鸠鲁对于卢克莱修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出版图书

编辑

物性论

作者名称 卢克莱修

作品时间1981-6

《物性论》是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卢克莱修。

《物性论》

这是一本用长短短六步格(Dactylic hexameter)写的具有教学意义的诗集,属于科学-哲学类。分为六本书,总共7415行,展示了从小到大的自然现象:I-II本讲的是原子,III-IV本讲的是人类,V-VI本讲的是宇宙现象。重现了伊比鸠鲁哲学与恩培多克勒《论自然》 (Περὶ φύσεως)的风格。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在卢克莱修的作品内可以找到亚历山大风格的味道与内部对称。共六本书,每两本书为一组,它们都是以光明开头以悲剧结尾。每组都有一首献给伊比鸠鲁的赞美诗,第二本和第三本书都包含一篇对于科学的赞美诗。

作为一本教学性诗集,他借鉴的是赫西俄德(Ἡσίοδος)、恩培多克勒与其他雅典诗人例如阿拉图斯(Ἄρατος)和尼坎德(Νίκανδρος)。

这部作品的读者

从第一本第四十二首Memmi clara propago可以知道这本书是献给Memmi家族的,也就是迈密乌斯(Gaius Memmius)。但是作者更想把这本书献给那些思想开放的年轻人们,希望当他们成为罗马政治人物的时候可以实施倡导卢克莱修所推崇的哲学思想。但至少在Memmio这里他失败了,成年之后他变得骄奢淫逸,误解了伊比鸠鲁所表达的享乐主义,他被元老会因道德败坏拒之门外。在这之后他逃到了希腊,写下了一些淫诗,其中还提及了西塞罗,他欲摧毁伊比鸠鲁的家和花园,并在此建造一座宫殿,这引起了伊比鸠鲁学者们的愤怒,他们向西塞罗求助,请他阻止迈密乌斯的行为,尽管西塞罗并未能做到。

文笔风格

卢克莱修选择了效仿卢修斯·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Lucius Livius Andronicus)、昆图斯·恩纽斯(Quintus Ennius)和帕库维乌斯(Pacuvius)的古老风格,其选择有很多种原因,首先是因为egestas linguae也就是语言的贫乏,致使他借鉴一些古老的专业词汇。卢克莱修与西塞罗都同为拉丁哲学抽象词汇的创始人,想要用诗意的光芒来填补哲学的晦暗之处。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面对,其一就是需要将意味深长的哲学词汇翻译成拉丁语,因为当时还没有与之对应的词。他试着不再直白地像将Ατομος翻译成Atomus,而是用拉丁语本来就有的词汇又或者是新造出来的词汇取代它,而这些都得感谢古老词汇的使用。更重要的是《物性论》与其他苦涩的哲学作品不同,它的内容非常富有想象力。

哲学思想

编辑
从理论上讲卢克莱修更像是明确了伊比鸠鲁学派的一些观点,其某些解释在希腊文指称中还不够清楚。

卢克莱修认同伊比鸠鲁学派对于宗教是人类邪恶与无知的本源的观点。他认为正是宗教阻碍了人类追求真理的道路,只有将其从对于死亡的害怕中拯救出来才能走向幸福。这部诗集的主要论点是真理和宗教(ratio和religio)的矛盾对立面,伊比鸠鲁学说与发展进步。Ratio在卢克莱修看来就是真理的闪耀之光,它将穿透并赶走所有的黑暗,它是关于世界和人类本性的理性论述,也就是伊比鸠鲁的学说;religio代表了愚昧和盲目的无知,所以卢克莱修将它作为“迷信”的代名词。用来形容人类在神明与其力量前的盲目迷信。因为宗教不基于理性所以它是虚假并且危险的。

卢克莱修断言宗教的有害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以伊菲革涅亚( Iphigenia )为例,神话是对现实的一种扭曲表示,就像对于宗教哲学一样,因此宗教是人类无知与难过的根源。

卢克莱修提出了伊比鸠鲁学派的主要主题如原子的聚合、parenklisis(Clinamen)、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放、从纯粹的物理和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自然现象。他用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完成了对于以上学说的讲解,但他还引入了在伊比鸠鲁学说中不存在的悲观主义元素。

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所有生物种类(动植物)都是由地球及其湿润度繁衍而来。另外卢克莱修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进化论:所有生物种类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其中畸形的已灭绝,适宜生存的则能延续下去。这种无神论,唯物论,反天命论被很多现代唯物主义思想家推崇,尤其是启蒙主义者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保尔·霍尔巴赫(Paul-Henri Thiry barond’Holbach)与朱利安·奥弗雷·拉·美特利(Julien Offray de La Mettrie)。卢克莱修也被乌戈·福斯科洛(Niccolò Foscolo)和贾科莫·莱奥帕尔迪(Giacomo Leopardi)所推崇。

关于人类与进步

卢克莱修否认任何形式的原始创造,预言和极乐,他断言说人类的生产技术虽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是一种颠覆自然的行为。对于卢克莱修来说只有在技术能将人类从压力中解救出来是它才是有益的,相反若它是人类堕落的的原因那它应当被谴责。

灵魂

卢克莱修接受了希腊对于灵魂的概念,即“是身体充满活力并赋予其生命力的重要呼吸,这也是希腊人所说的psyché,这个呼吸遍布了整个身体的所有部位,只有当最后一次呼吸后它才会离开身体”。卢克莱修将Animus翻译成拉丁文中的mens,他们与精神是同一回事。指“胸部中央的部位”,暗示了心脏的概念。它一直是人类情感与感觉的中心。这样看animus是知识与情感的结合体,而anima灵魂则是生命的呼吸。

悲观主义

在《物性论》 中可以看到很多现代存在主义的元素,例如贾科莫·莱奥帕尔迪(GiacomoLeopardi)可以说是对于卢克莱修的作品很是了解。这些痛苦的因素使很多学者强调了潜在的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从伊比鸠鲁学说的角度出发反对世界的更新换代。总而言之在卢克莱修身上可以找到两个完全相反的精神,一方面坚信理性,对人类的救赎重构满信心;另一方面摆脱不了生物的脆弱以及他们最终遭受痛苦走向死亡的命运。虽有些学家认为卢克莱修的悲观主义只是宣传伊比鸠鲁学派的一种宣传手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