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纪如 编辑
胡纪如(Reuben Jih-Ru Hwu),1954年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市,药物化学与高分子化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台湾清华大学特聘教授。胡纪如于1976年获得台湾大学学士学位;1978年—1982年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1982年—1991年历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1年任奥斯纳布吕克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8月—2015年1月任台湾清华大学讲座教授;2007年—2010年任台湾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2008年任台湾中央大学化学讲座教授;2010年—2012年任台湾中央大学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备处主任;2015年2月起任台湾清华大学特聘教授;2019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胡纪如主要从事有机硅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天然产物全合成化学、生物科技、基因工程与药物开发等领域的研究。
中文名:胡纪如
外文名:Reuben Jih-Ru Hwu
出生地:中国台湾台北市
出生日期:1954年
毕业院校:斯坦福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9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Reuben Jih-Ru Hwu
1954年,胡纪如(Reuben Jih-Ru Hwu)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市。1976年,获得台湾大学学士学位。
1978年—1982年,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82年—1991年,历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
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1年,任奥斯纳布吕克大学访问学者。
2006年8月—2015年1月,任台湾清华大学讲座教授。
2007年—2010年,任台湾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
2008年,任台湾中央大学化学讲座教授。
2010年—2012年,任台湾中央大学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备处主任。
2015年2月起,任台湾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2019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胡纪如研发的DNA切割试剂可选择特定序列DNA进行切割,可应用于基因工程与疾病治疗;开发了多种抗爱滋、抗肿瘤与抗菌新药,大部分药物已经进入人体试验 ,其他研究成果如下:①、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研究;②、合成新药研发的新思路与应对策略;③、新型纳米生物材料和有机纳米聚合物的合成研究;④、新型有机硅试剂和新型硅基化反应的研究开发;⑤、建立有机合成中的“双向进攻试剂”的概念及其应用等。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3月,胡纪如已在《科学(Science)》《美国化学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相关研究领域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
发明专利
据2022年12月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 (FACS)官网显示,胡纪如已获得发明专利50余项。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19年12月 | 第18届亚洲化学大会暨第20届亚洲化学学会联盟会员大会 | 中国台湾 |
人才培养
治学态度
Reuben Jih-Ru Hwu
胡纪如强调,读理学院要有“求真”精神,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不同是,工程师造桥、盖房子不能倒,成品不能容许失败,但科学家做实验是允许失败的,要从失败中求真、求实。实验结果出来,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不能造假。学习建议
胡纪如建议,语言能力,多学不后悔,在大学四年打好基础,扎实学习,要增加竞争力,就要加强语言能力,不管学什么语言,学的越多,出路越广,多学语言不后悔,永远毕别人多一条路。
培养成果
胡纪如指导培养的学生有印度奥罗大学(AURO University)副教授Subhendu Chakroborty等。
讲学讲座
时间 | 讲座名称 | 合作院校 |
---|---|---|
2011年10月 | “Novel Anti-cancer Compounds and Materials Containing Paclitaxel ”学术报告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11年10月 | “Strategies for Delivery of New Dual Functional Pro-drugs”学术报告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
2016年3月 | “Advanced New Drug Development and Their Delivery by Nanomaterials”学术报告 | 武汉大学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73年 | Shu-Jan Prizes | 台湾大学 |
1974年 | Shu-Jan Prizes | 台湾大学 |
1975年 | Shu-Jan Prizes | 台湾大学 |
1975年 | Fu-Luen Award | 台湾大学 |
1976年 | Ming-Yu-Wen-Hwa Award | 日本明宇基金会 |
1982年 | W.H.Nichols奖学金 | 斯坦福大学 |
1992年 | 国家科学委员会杰出研究奖 |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委员会 |
1993年 | 台湾当局科技发展十大杰出青年 | - |
1993年 | 1992-1993年度杰出青年化学家奖 | 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 |
1994年 | 国家科学委员会杰出研究奖 |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委员会 |
1997年 | 第三届世界科学院化学奖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
1999年 |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
2001年 | 国家科学委员会杰出研究奖 |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委员会 |
2001年 | 国家科学委员会荣誉研究员 |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委员会 |
2000年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会士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
2003年 | 亚洲药物化学联合会会士 | 亚洲药物化学联合会 |
2005年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
2007年 | 国家创新奖 | - |
2007年 | 国家科学委员会荣誉研究员 |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委员会 |
2007年 | 医疗保健质量奖 | 中国台湾地区生物技术公司 |
2008年 | 杰出成就奖 | - |
2008年 | 国家科学委员会荣誉研究员奖 |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委员会 |
2019年 | 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 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1年—1993年 | 美国华人化学学会主席 |
1997年 | 开普敦大学客座教授 |
1998年 | 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CNRS客座教授 |
2000年 | 《药物化学迷你评论》区域编辑 |
2000年 | 剑桥大学客座教授 |
2000年 | 格拉斯哥大学客座教授 |
2000年 | 曼彻斯特大学客座教授 |
2000年 | 诺丁汉大学客座教授 |
2000年 | 帝国学院客座教授 |
2000年 | 皇家化学学会客座教授 |
2005年 |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
2011年—2013年 | 亚洲药物化学联合会主席 |
2019年 | 第18届亚洲化学大会主席 |
2019年—2021年 | 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主席 |
-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有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委员 |
-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兼职教授 |
“胡纪如在有机化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特别是在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及有机硅化学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for his pioneering research in organic chemistry, in particular for the synthesis of many compounds with important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for his innovative contributions to silicon chemistry)。”(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评)
“胡纪如是国家栋梁、社会楷模,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时任中国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