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 编辑

六书之一

会意会意

会意,六书之一,是指会心、领悟、合意、中意、了解、同意。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会意

拼音:huì yì

释义:会心的意思

词性:名词、动词

注音:ㄏㄨㄟˋ ㄧˋ

英译:Knowing

释义

编辑
1、六书之一。2、会心;领悟。3、合意;中意。4、了解;同意。

出处

编辑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

例句

编辑
1、六书之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拼合日、月两字,成一“明”字,表明亮、光明之义。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参见“ 六书 ”。

2、会心;领悟。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杨万里 《归途轿中读参寥诗》诗:“会意贪看三五句,回头悔失数重山。”

薛仁贵征辽事略》:张士贵目视刘君昴教出,君昴会意,立于帐下。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陈大郎已自会意,开了皮匣,把这些银两白华华的,摊做一台,高声的叫道:‘有这些银子,难道买你的货不起。’”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这些太监都会意,知道是来了,各按方向站立。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 颖铭 会意,便伸了一伸舌头,笑了一笑,恭恭敬敬的进去。”

3、合意;中意。

周书·艺术传·姚僧垣》:“ 梁武帝 性又好之,每召 菩提 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

《旧唐书·隐逸传·田游岩》:“游於 太白山 ,每遇林泉会意,辄留连不能去。”

《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杜牧》:“所至成欢,无不会意。”

4、了解;同意。

三国志平话》卷下:“帝曰:‘太子但有公事,教军师会意者。’”

会意字类型

编辑
1. 异体会意字

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2. 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

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孬”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如“休、尘、取、采”等。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会意字例

编辑

会意会意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隶变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恼、莫非、莫测、莫逆、莫若等词。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只盆的形状(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隶变以后,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3) “射”字。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 〔仆~〕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 〔无~〕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叠罗汉式

编辑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素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破体

编辑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已看不出它们的字了。

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虽然有相声解释说,这是妇女推翻五座大山得到解放的意思,但这是文字游戏,不是字源分析。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妇”中才能看出。这个“妇”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再比方说,东西南北的“东”字的字源,也只能从繁体字中才能分析出来。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习惯于写繁体字的人常因简化字不易看出字源来非难汉字简化,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即使如今还使用繁体字,有多少人能分析出它们的字源呢。

会意字是合体字,会意的方法比象形、指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会意突破了象形和指事的某些局限。可是它本身的局限性也很大。首先,它所表示的意义是含混、不确定、不准确的。例如:“莫”是日在草中,表示“日暮”,怎么就不可以理解为“日出东方”。“休”表示“人在树旁休息”,怎么就不可理解为“人在树旁劳动”。第二,代词和虚词没法合意,很多抽象意义也没法会意。例如:代词“我”、副词“很”,怎么会意。“

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来示意的造字方法。会意字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合体的,二是必须由合体的几个字组成新的意义。否则,不能看作会意字。

许慎 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类指事类,谊同义, 同挥,指

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并合其义而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据相关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内在或外在关系作导向。会意造字法冲破了象形、指事的局限,扩大了造字的范围。象形和指事造字多只能对单一的、静态的事物(包括人)而进行图形示意。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又不是孤立和绝对静止的,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彼此关联,就形成了人世间和自然界的种种行为和现象。要为这种种行为和现象造字,象形和指事显然不能胜任。于是古人采用了这样的手法:把表示有关事物的文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让人们通过经验和意识来体会其中的意思(即字义),这就是会意造字法。例如休字,从人从木,甲骨文作休,从这两个文字的组合方式,表现出了人与树的关系----人倚树下。“背靠大树了乘”,人们根据在野外劳累之后常于树荫下上憩的经验,就能理解这是休息的意思。

不同字形

编辑
(1)同形重复组成的会意字

<1>二字重复:从(跟随)、比(两人紧挨着)、竝(bing4 两人并排站立)、友(二手相叠,友善相助义)、珏(jue2 两串玉)、朋(两串贝)、林、犹(二犬相咬)、戋(jian1两戈交接,攻伐义)、丝(两捆丝)、棘(酸枣树)、枣(枣,高大乔木)、炎、赫(火红色)、祘(数、计算)、哥、爻(组成八卦的长短横道)、圭(用作凭信的玉,上圆下方)

<2>三字重复:森、焱(yan4 火盛)、磊(众石)、众、聂(驸耳私小语也)、轰(形容车多的声音)、芔(hui4 卉)、晶、品、淼

(2)非同形字组成的会意字

<1>由几个相关的字组成的图形式会意字: 图形式的会意字,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图形表示一个意义。它与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画出物体的形象,所画出的物体都是名物,而图画式的会意字,是画出一幅图形。这幅图形是由两个或几个独体字组成,所表示的多是动作、行为等。例:

丞(拯救义,拯字初文) 为(手牵象劳作样)

及(从又从人,追及义) 取(割取耳报功)

只(手抓一只鸟,引申为一只鸟、只) 爰(援字初文)

<2>主体与器官组成的会意字:主要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

会意字是合体字,合体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代表动作的主体,一个代表发出动作的器官。这些字主要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与表示名物连体象形字不同。

望(人竖目眺望远方) 企(企足而望之) 臭(嗅) 走(跑)

(3)不便归类的会意字

片(判木,从半木)

会意字所会之意的内涵十分广泛和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意较为直接和表象化的,一类是表意较为间接和隐曲的。表意较为直接和表象化的会意字为数较多。例如:(从)从二人,表示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紧紧跟随。

(牧)从攴从牛,表示手执鞭扑放牧。

(罗)从网从隹(鸟),且隹在网之下,表示以网罗鸟。

像这样的会意字,颇似人的行为或客观现象的素描写真,人们从字的构形上几乎一眼就能看出和想到是何事何意。可是另外一些会意字的表意就没有这么直接明了了。例如:

(臭)从自从犬。自是鼻的象形字。臭的本义是气味的总称。气味无形,可闻于鼻而不可见于目。可是古人凭狩猎生活的经验知道,狗鼻子的嗅觉对于气味最为敏感,故以犬自会意,引起人们从有形到无形的联想。

(息)从自从心。人和许多动物的呼吸都发于心脏而行于鼻腔,故以睚心会意,表示气息和呼吸。

以上诸字的构形,已经不是人的行为方式或客观现象的直接写照,字形所体现的也不是事物之间的外在关系,因而人们也就不能再简单地直接地从“字面”上去理解字的意思了。会意字的表意具有“形而上”的特征,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关系,需要人们凭着字面所提供的“信息”,去发动由表及里的联想,同时还需要人们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对一定时代的社会意识和观念形态的把握等等,去作深层的、特定的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字义。反过来说,也正是先哲们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的主观能动性,才造出了这样一些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貌似形象实则十分抽象的会意字。

后记

编辑
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会意字是“合文”为字,是以象形或指事为构件的复合体,所以会意字可以拆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独立表意的文。独体的象形字不可拆开自不待言,就是合体的象形拆开之后其中也有一部分不能成文。指事字似乎可以拆开,可拆开之后一部分是文,另一部分却是指事符号也不是文。这是表面上的复合体与独体区别。实际上构成会意字的文与象形、指事单独使用的文是有本质不同的。单独使用的文只表示相对独立和相对静止的人或物,,不与他人他物相关联;而构成会意字的人或物,则不再处于独立和静止的状态,它们彼此之间必定存在着外部或内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新的有机体、表达一个新的意思----会意字的字形和字义。概而言之,象形、指事是以独体、静态而名物,会意则是以合体、动态而示意。所以反映在语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为名词,会意字则多为动词。

下一篇 形声

上一篇 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