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寿 编辑
黄山寿(1855年-1919年)原名曜,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迟老人,又号丽生,江苏武进人。官直隶同知。幼年贫困,一志于书画,书工唐隶北魏及郑燮、恽寿平,得其神韵。画则人物、仕女、青绿山水,双钩花鸟及墨龙、走兽、草虫、墨梅、竹石,无一不能。五十后,鬻画上海,卒年六十五。《中国历代书画家集》 苏文 编绘
中文名:黄山寿
别名:旭道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55年
逝世日期:1919年
职业:书画家
代表作品:《秋山飞瀑图》轴、《梅花图》轴
主要成就:擅画墨龙标准的海上画派代表
籍贯:江苏武进
黄山寿1906年作翠岭丹峰立轴设色纸本
黄山寿荷花轴
黄山寿山水镜心设色纸本
黄山寿画作
黄山寿近代三秋图轴近现代黄山寿青绿山水
一般人对黄山寿旭初兼擅书法,专攻汉隶,于《石门颂》,极有心得。玉珊张鸣珂,继曾宾谷之后,采录晚清六十大家四六文,辑为《国朝骈体正宗》续编,于光绪十四年梓行时,即由旭初以汉隶署端,足征其书艺成名之早也。可见,黄氏的书法,对联大字,以汉隶《石门颂》为主,题画小字,以恽寿平为主,二者时时交互运用,以收相辅相成之妙。黄氏的书法,在清代画家中,自有特色。他是少数专习《石门颂》的海上画家,笔划之中,充满了唐隶的整饬流利,亦是难能。他学《石门颂》,避其沉郁顿挫之神,显其开张曲伸之形,在金石派书家之外,开方便法门之姿,广收普及隶书之效,让人人能懂,家家易学,宏扬书学,自是一功。黄山寿能在北碑金石风行天下之际,特立独行,绕过魏晋,直追两汉,把汉隶写出一种妩媚来,也能自成一格。他的隶书八言纸本对联:“德精而粹万教之本道散弥光四方为钢”,便是他习汉碑的成果。此外他的篆书亦佳,早年所书金笺篆书七言联:“新曲从翻玉连璅旧声终爱郁轮袍”,便是例子,他中晚年后,甚少书篆,此联是其难得精品。
以他这种秀美的笔性,宜其能在笔锋转处,把恽寿平妩媚萧散的行楷,转化成工整秀丽的正楷,与他的画配合无间,尽收温文儒雅之效。恽南田之书,出自赵孟頫。赵字源自唐楷,然结构松散,骨气转弱,不见一笔真卿颜色。遂使杨维桢、张雨出,倡导雄强书风,与之抗衡。然而,赵书流布天下,风行数百年,使得结构严谨的唐楷风格,荡然无存。黄山寿有鉴于赵、恽的疏散,于是在楷书上力求整饬,寓柔媚之笔法于严谨之结构,进一步发展了赵书,不可轻易忽视。
宣纸发墨奇佳,用来工笔设色,纸面容易在多层设色后,墨色晕染扩散,笔痕狼籍处处,纸面层层起毛,把好好一张画,毁去大半。但如果画家技术高超,用胶得宜,能让画家既可在实处以浓墨提醒要点,又可在虚处云雾渲染无痕,把富丽的袁派画法,引导到一派淡雅的风格之中,显出笔法凝重而不浅薄飘浮,墨色淡中而有浓墨提神的境界。
黄山寿花卉、山水、人物等四幅屏
他的人物画法,最早是源自于改七芗,后来自成一体,在题材上,走通俗路线,擅画“南极寿星”与“加官晋爵”之图,画面雅俗朴艳,兼而有之,喜气十足,仿者甚多。由以上诸家书画录中的简短描述之中,人们可以知道,黄山寿是海上派画家之中,少数早慧的天才画家与“书画全能”的大师,在十九世纪的名家之中,以题材而论,只有任熊、任预(1853—1901)父子,以及吴有如(1830—1897)、陆恢(1851—1920)等四人,可与之相颉颃。黄山寿四十岁以前的山水画,一般在市面上甚少见到,他从十几岁到二十岁时的作品,努力学古,专攻水墨渲淡,在笔墨设色上,恪遵古法,以淡雅为宗,绝无浓丽艳俗之病。例如他作于丁丑(光绪3年,1877)23岁时的《牛角挂书图扇页》,便是例子。此画用墨精纯,用笔纯熟,处处显示他是早熟的天才画家。他在这个时期所画的《月夜虎啸图》墨笔纸本立轴,全以墨笔为之,为了表现老虎的威风,他在宣纸上画斧劈皴,自有一种雄强气息,能助虎威。画上题句云:“夜静草明空谷月,秋高风啸一林霜”,境界不俗,颇见诗才,后有款识云:“仿汾州郝章画虎旧本,龙城居士黄山寿写于汉庐”,下有“旭初”朱文印。
不过,对二十几岁的年轻画家来说,人物仕女画仍然是最能赢得欣赏、博得喝彩的画种,值得悉心经营。他少年时在华亭县令张氏家中,锐意临仿改七芗的人物仕女画,可以乱真。《梧桐秋思图》浅设色纸本立轴,便是仿改琦,兼参王小某、费丹旭水墨笔法的佳作。画上题诗一首云:
井梧黄堕碧云天,凉信初催两鬓蝉;
一种离思抛未得,鞠花时节又经年。
黄山寿在海上派后期画家中,是少数能作诗题画者。他所写的五、七言绝句,对仗工稳,辞藻明洁,能与画意相辅相成,十分难得。他的《历代名媛图轴》四条屏,每屏均有题诗。四屏之一《木兰理妆图》浅设色纸本立轴,上有自题诗曰:
战袍初脱贴花黄,对镜重新理旧妆;
回忆黑山嘶铁骑,枕边有梦尚凄惶。
黄山寿 走兽(四件) 屏条
款识云:“仿改七芗笔法,龙城居士山寿”。这首诗,首两句写花木兰卸下甲胄,恢复女儿身的情形;但后两句,则忽然翻入回忆,写木兰的沙场经验,让人耳目为之一新,顿时使全画增加了历史对照感。至于画法,他把改琦较为刚劲的笔法,改成柔和舒缓的形状,与潘雅声的画法相近。四屏之二《班姬纨扇图》浅设色纸本立轴,题诗云:
无人庭户又黄昏,纨扇团团揜泪痕;
莫为秋风易捐弃,当时怀袖亦君恩。
四屏之三《玉女琼萧图》浅设色纸本立轴,题诗云:
秦楼人去月轮高,望断人间双凤遥;
冷露碧空秋似水,不知何处按琼萧。
诗的意境十分细致忧怨,与画法配合,甚为贴切。以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画家而言,如此表现,是十分抢眼的。他的《伏胜授经图》设色纸本立轴,作于光绪5年已卯(1879)秋九月,时年25岁,款识曰:“仿余蓉裳本黄山寿”,下有“眉公”朱文印。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是乾嘉时期的重要人物画家,所作仕女,风神清丽,仪态静朗,毫无脂粉俗气,时人称为“余美人”。黄山寿转益多师,博采诸家之长,但在设色上,则开始从轻淡转为深重,为此一题材,增加了古雅典丽的气息,也迎合了较为通俗的趣味。
五年后,他三十岁时的作品,以充满了自信的笔致,有了自成一家的气势。他这时期的代表作《东坡故实图》墨笔绢本手卷,有甲寅(光绪十年,1884)王潮题的引首。全卷分别为“赤壁怀古”、“三人同梦”、“春月和悦”、“桃花三酸”、“摘华书铭”、“箬笠木屐”、“大瓢春梦”、“梦中得诗”等十个段落,把苏东坡一生各个阶段的境遇,刻画得生动入微,是他三十岁左右企图重建历史情境的力作,在晚清人物画中,卓然成家,自成一派。
黄山寿从三十岁到五十岁间,把人物仕女的题材,发展得更纯熟,更简练,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例如他的《柳荫捕蝶图》设色绢本立轴,《谢傅怡情图》设色纸本立轴,都是这一个时期的作品。他的《卷帘看花仕女图》浅设色纸本立轴,款识云:“甲辰(1904)春三月上浣玉苔生山寿”,是他50岁的作品,画上有题诗云:
乐府梨园曲漫裁,内家新奏牡丹开;
卷帘看得花阴转,李白承宣召未来。
可见他这一类风格仕女作品,是多么的受到大众的欢迎。在仕女画之外,他也发展出一种属于年画式的吉祥富贵图。例如作于光绪17年辛卯(1891)他37岁时的《晋爵图》设色纸本立轴,可作为这个阶段的代表。在这一个时期,他喜画一种大幅通俗人物画,专画麻姑寿星、加官晋爵等吉祥如意的题材,笔法简练有力,造型气势开阔,气质高贵文雅,设色富丽明快,在华洋杂处的上海滩,广受一般市民的喜爱。此后他的人物画上,题诗渐少,大约是因为作品一经畅销,笔下必须快捷,构图设色已是费力耗时,诗思情意也就无暇顾及了。
三十五岁以后,黄山寿除了继续发展他的通俗题材之外,也许是应藏家之要求,全力学习袁江、袁耀父子的工笔重色之作,临仿二人的绢本条屏山水,达到几可乱真的地步。这一点,一般人多没注意到,而他这一路的山水,至目前为止,也尚未见有公开印刷发表过者。
黄山寿为求在模仿二袁之余,能够自出新意,达到更淳静厚实、淡雅清丽的境界,他特别舍绢素而用生宣,通过恰当的用矾用胶,把墨色的浓淡对比,在吸水性极强的生纸上,尽情地发挥了一番,笔笔中锋,扎实送到,毫无乱柴斧劈飞扬轻浮之病。在构图上,他继承了董其昌“因笔生笔”的原则,深悟董氏所言:“以笔墨言,山水绝不如画”之真谛,使树木的动势与山云的动势,此呼彼应,互相配合,并让人物房舍,穿插于山树云雾之间,一气喝成,浑然整体。尤其是画中的楼台界画,展现了他对传统建筑的知识与西洋透视的掌握,算得上是有清一代界画最后一代的模范。此外,他在设色上,也是极尽变化之能事,从清丽到浓艳,诸色皆备,晚清画家在设色上有如此丰富的表现者,实在是不多。这是他习古知道变通,学古又不泥古的地方。
黄山寿做于三十七岁的《四季山水条屏》与《青绿山水六屏》可谓他这方面绘画的代表。《四季山水》分别为《水殿赏春柳》、《高阁观夏潮》、《云山秋场忙》、《雾台玲珑月》。此四条屏的最后一屏,有作者的年款云:“光绪辛卯(1891)长夏鹤溪外史黄山寿”,下钤白文印:“迟日江山丽”、“家逗三吴第一楼”、朱文印:“黄勖初书画印”。用印全为徐三庚所刻。
《水殿赏春柳》一画,描写皇宫内院的初春景象,全画被一层淡淡的花青石绿所笼罩,花木于欣欣向荣之间,透露出一股料峭的寒意。全画构图作“之字型”,有人物屋宇穿插其间,紧凑、洁净而完整;用笔则以中锋为主,无侧锋野霸之气;设色虽用青绿,但以清淡为主,使全画拢罩在一股清新的空气之中,为青绿山水,开创出一种新的境界。《高阁观夏潮》一画,则写夏末(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潮之盛况,以复杂的亭台楼阁,对风起云涌的波涛,真是横直与曲折相对,玲珑与澎湃相映,气象万千,动心骇目。《云山秋场忙》一画,写秋收之后,农忙告一段落,举头但逢秋叶红树映山峰,侧眼又见山岚轻雾带水流,把秋林如束之景,农忙将闲之情,刻画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此画之特色,是在用多种颜色,把秋林、秋山之美,清净地烘托了出来,多色而又能淡雅,实在不易。《雾台玲珑月》一画,写宫殿长松,富丽之中,有几许凄清,画月下楼台,迷雾之中,有千重色彩,微妙动人。此画特色,除了楼阁灯火之精妙之外,月夜天空之灿烂,有七彩融合之趣。由此可见,黄氏图中之“彩霞明月天”,设色之丰富、复杂、精细,为历来绘制天空者所无,实为一大创新,值得后人借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