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 编辑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梆子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声腔剧种,又名京梆子、直隶梆子、卫梆子、秦腔等。鼎盛时期,曾流行于北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乌兰巴托,南至广州,东至今俄罗斯的海参崴,西至新疆的广大区域,后影响范围缩小,目前主要流行于河北、北京、天津及山东、东北的部分地区。 声腔音乐属板腔体,演唱时以梆子击节,以板胡、笛、梆子、笙等乐器伴奏,音调于高亢激越之中时时透出委婉凄楚的风格,擅长表现慷慨悲壮的情绪。

2006年5月20日,河北省申报的河北梆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Ⅳ-22。

2008年6月7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申报的河北梆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Ⅳ-22。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河北梆子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河北省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Ⅳ—22

保护单位: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历史渊源

编辑

起源

河北梆子《宝莲灯》剧照河北梆子《宝莲灯》剧照

河北梆子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蜕变而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山陕梆子流入河北的历史较久,在清代有关记载中,有的称秦腔、有的称乱弹、有的称西部,有时也叫弋阳梆子。其具体流入时间,据刘献廷之《广阳杂记》载: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刘生于清顺治五年,逝于康熙三十四年(1648--1695年),所记是十七世纪末他在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见闻,证实此时京畿地区已有“秦声”或谓“乱弹”(即梆子腔)在流行。至乾隆时,秦腔愈益盛行,对昆曲已形成压倒之势,如乾隆九年(1744年)的《梦中缘传奇》序载:“长安

河北梆子剧目,约有五百余出,多数来自山陕梆子,也有一部分是移植京剧、高腔、丝弦戏、深泽坠子戏、哈哈腔的剧目;此外还有一百余出时装戏,是梆簧合演(两下锅)以来的产物,但多未流传下来。

河北梆子时装戏,始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约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大致可分三个时期:1890年至1910年,是河北梆子时装戏的初期,剧目多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如《惠兴女士》《烟鬼叹》《梦游上海》《火烧第一楼》《蚂蚁拿臭虫》《耗子成亲》《春阿氏》《张傻子游街》等。这些时装戏开始多由田际云所办的玉成班上演,也多属玉成班自编。宣统三年至民国十五年,是时装戏的中期。由于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时装戏的题材有所扩大,不仅有以国内社会新闻为题材的戏,而且还有一些改编外国着名小说的戏,像《茶花女》《复活》《拿破仑》等即是;另外也编写了反映近代科技的戏,如《电术奇谈》等。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六年,是河北梆子时装戏的末期。这时以"三言"、"二拍"、"聊斋"等取材改编的戏大量增加,如《十五贯》《庚娘传》《胡四娘》等。因这些戏大都化为当代故事,穿时装演出,所以也称时装戏。

在河北梆子传统剧目中,也还有少量的昆曲和吹腔的戏,但在演出上与梆子戏并不相杂,而是各有其特定的剧目。此类剧目多系在清光绪中期之后从京剧移植而来。

河北梆子剧照

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殷周、列国、两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初的历史故事。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小戏,数量甚少,且不常上演。代表性剧目有:《蝴蝶杯》《秦香莲》《辕门斩子》《江东计》《南北和》《打金枝》《杜十娘》《三上轿》《双锁山》《乌玉带》《辛安驿》《花田错》《罚子都》《喜荣归》《赶斋》《打柴得宝》《观阵》《作文》《疯僧扫秦》《春秋配》《二堂舍子》《芦花记》等。

传统剧本,词句通俗易懂,常有河北地方土语杂糅其间,具有农民生活气息。文字绝少有人加工,因之有些戏文失之粗糙。主体唱词皆系齐头句式,多用七言、十言句,偶也有五言句式。

现代剧目代表作品有《李保国》等 。

代表人物

编辑

历代名家

卫派河北梆子五杆大旗

河北梆子早期的演员有十三旦(侯俊山)、十三红(孙培亭)、十二红(薛固久)、元元红郭宝臣)、五月仙(商文武)、捞鱼鹳、大金钟(韩金福)、童子红、魏联升等。

河北梆子历代演员为数甚多,响九霄、崔灵芝、小香水(李佩云)、金钢钻、韩俊卿银达子王玉磬赵鸣岐、秦凤云、贾桂兰刘香玉、金宝环、金桂芬、金紫云、高凤英、向月樵孟翠英、冀桂云、田志中、冀宽、筱翠云、梁达子(云峰)等分别是其兴盛时期和复兴时期的著名演员。后起之秀则有张淑敏张惠云齐花坦刘俊英、裴艳玲闫建国、王伯华、路翠格、李淑惠、张志奎、王瑞楼等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河北梆子演员队伍更加壮大。当时,青衣演员有韩俊卿、刘香玉、梁蕊兰、宝珠钻 、金玉茹、金香水、葛文娟等 ;老生演员有银达子、云笑天、王玉磬等;刀马、花旦演员有金宝环、金小波、张美华等;小生演员有杜义亭、武义文;花脸演员有胡满堂、马春奎;以及女武生演员红艳霞,琴师郭小亭、李寿山,鼓师王顺义、高满玉等。外地来津献艺的梆子剧团或老艺人流量增多。如小秃红、陶顺义、赵连祥、刘洪山、苗素珍、蓝立春等,均曾来津演出或授徒传艺。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艺术人才,其中建功立业的老一辈艺术家有裴艳玲、张惠云、彭蕙蘅、许荷英王洪玲、刘凤岭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有陈家和、杨晓利、王新生、马海燕、魏青、苏根树等成就卓著的中青年编创人才;还有在国内外戏剧舞台获取各种殊荣的——张秋玲、王云菊、邱瑞德、桂云、陈宝成、毕和心、田春鸟等河北梆子表演艺术精英,从而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令人瞩目的创作演出群体。

北京市的主要演员有刘玉玲(国家一级演员、首届及20届二度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凤芝(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二娥(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彭艳琴(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洪玲(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英会(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以及国家一级演员殷新泉、张四刚、张树群、丁立树、刘凤香、高德敏、蒋林燕、郭砚夫等。

梅花奖得主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Plum Performance Award)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截至2013年,河北梆子梅花奖得主有(2009年,裴艳玲因新编京剧《响九霄》二度获得梅花奖,故不在此列)

界别

姓名

工作单位

第一届

刘玉玲

北京市青年河北梆子剧团

第三届

裴艳玲

张惠云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第四届

王凤芝

李二娥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第六届

雷宝春

河北省石家庄河北梆子剧团

第十三届

彭蕙蘅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第十八届

彭艳琴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第十九届

刘丽莎

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

第二十届

陈春

王红

刘玉玲(二度梅)

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第二十二届

李玉梅

河北省保定艺术剧院河北梆子剧团

第二十三届

杨丽

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

第二十四届

赵靖

刘凤岭

王英会

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第二十五届

吴桂云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保护措施

编辑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河北梆子剧院评估合格。

下一篇 安静芳

上一篇 王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