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格玛·伯格曼 编辑
英格玛·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1918年7月14日~2007年7月30日),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瑞典导演、编剧、制作人。1944年,编写个人第一个电影剧本《苦闷》。1946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危机》,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50年,编导爱情片《夏日插曲》。1955年,自编自导的古装片《夏夜的微笑》获得第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957年,执导奇幻片《第七封印》,该片获得第1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960年,执导剧情片《处女泉》,该片获得第3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1963年,执导剧情片《沉默》。1969年,执导剧情片《安娜的情欲》。1971年,英格玛·伯格曼获得第35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1976年,凭借执导的奇幻片《面对面》获得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1978年,拍摄家庭片《秋天奏鸣曲》,该片获得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最佳原创剧本提名。1982年,凭借剧情片《芬妮与亚历山大》获得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1985年,为电视台编导剧情片《受祝福的人》。1998年,获得第51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提名。2003年,执导剧情片《萨拉邦德》。2007年7月30日,英格玛·伯格曼在睡梦中于法罗岛的家中安详地过世,享寿89岁。
中文名:英格玛·伯格曼
外文名:Ernst Ingmar Bergman
别名:英格玛·褒曼、英马尔·贝里曼、Ernst Ingmar Bergman
国籍:瑞典
出生地:瑞典乌普萨拉
出生日期:1918年7月14日
逝世日期:2007年7月30日
星座:巨蟹座
血型:A型
身高:179 cm
职业:导演、编剧
代表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秋天奏鸣曲、芬妮与亚历山大
主要成就:第35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第51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提名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埃尔文.G.撒尔伯格纪念奖
职务:制作人
幼时英格玛·伯格曼的父亲经常用自行车带着他去厄普兰地区的乡村教堂布道。当他开始布道后,英格玛·伯格曼就沉浸在教堂内部的象征世界之中,壁画、木刻生动而通俗地描绘了圣经故事 。
1937年,英格玛·伯格曼进入了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文学和艺术史,他阅读了大量莎士比亚和斯特林堡等戏剧作家的作品。同时,他经常出没于学校的学生业余剧团,编写剧本,导演戏剧,饰演角色 。
英格玛·伯格曼
1944年,英格玛·伯格曼离开大学,在哈尔斯林堡城市剧院成为一名职业导演,剧院正处于艺术与经济的双重倒闭的边缘。此后,他转移到了歌德堡城市剧院。同年,编写个人第一个电影剧本《苦闷》,该剧本抨击了瑞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的粗暴、专制和残酷压迫 。
1946年,自编自导个人第一部电影《危机》,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该片根据莱克·菲休的原著改编 。同年,执导根据奥斯卡·勃拉森话剧改编的爱情片《雨中情》 。
1947年,执导根据达格玛尔·埃德克维斯特话剧改编的剧情片《开往印度的船》,该片由霍尔格·洛文纳德勒、格特鲁德·弗里德合作主演 。
1948年,执导音乐片《黑暗中的音乐》,该片获得第1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1948年,执导根据奥尔·朗斯堡短篇小说改编的剧情片《港口城市》,该片由本格特·艾克隆特主演。
1949年,执导由哈塞·埃克曼、斯蒂格·奥林合作主演的动作片《监狱》。同年,执导根据比尔吉特·腾格罗特小说改编的剧情片《渴望》,该片由埃娃·亨宁、比尔吉特·腾格罗特联袂主演。此外,还担任了喜剧片《欢乐》的编剧,该片由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厄兰·约瑟夫森合作主演。
1950年,编导由阿尔夫·克捷林主演的爱情片《夏日插曲》 。同年,执导由阿尔夫·克捷林、西格纳·哈索、乌尔夫·帕尔姆联袂主演的剧情片《不能在此发生》。
1952年,英格玛·伯格曼开始了在马尔莫城市剧院达6年的导演生涯。同年,执导喜剧片《女人们的期待》,该片由阿尼塔·勃约尔克、埃娃·达尔贝克联合主演 。
1953年,执导由哈里特·安德森主演的爱情片《不良少女莫妮卡》 。1955年,自编自导由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厄拉·亚科布松联合主演的古装片《夏夜的微笑》,该片获得第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
1957年,执导由马克斯·冯·西多、本特·埃切罗特合作主演的奇幻片《第七封印》,该片获得第1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评审团特别奖提名 。同年,执导由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毕比·安德森合作主演的剧情片《野草莓》,该片获得第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1958年,执导由伊娃·达尔贝克、英格里德·图林合作主演的剧情片《生命的边缘》,该片获得第1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英格玛·伯格曼凭借该片获得第1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同年,执导由马克斯·冯·西多、英格里德·图林合作主演的剧情片《魔术师》,该片获得第2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评委会特别奖 。
1960年,执导由马克斯·冯·西多、布里姬塔·彼得森、冈内尔·林德布洛姆联袂主演的剧情片《处女泉》,该片获得第3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3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
1961年,执导由哈里特·安德森,马克斯·冯·西多联合主演的剧情片《犹在镜中》,该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1962年,执导由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马克斯·冯·西多联袂主演的剧情片《冬日之光》 。
1963年,执导由英格里德·图林、冈内尔·林德布洛姆合作主演的剧情片《沉默》 ;同年,担任瑞典国家剧院,斯德哥尔摩皇家戏剧院院长 。1966年,英格玛·伯格曼辞去皇家剧院院长之职,理由之一是想更多地投入到电影创作中来 。1969年,执导由莉芙·厄尔曼、毕比·安德森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安娜的情欲》 。
1971年,英格玛·伯格曼获得第35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同年,获得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埃尔文·G.撒尔伯格纪念奖。1973年,执导由丽芙·乌曼、英格里德·图林、哈里特·安德森联袂主演的剧情片《呼喊与细语》,该片获得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第26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英格玛·伯格曼凭借此片获得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1975年,英格玛·伯格曼因执导戏剧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76年,执导由丽芙·乌曼、厄兰·约瑟夫森联合主演的奇幻片《面对面》,他则因此凭借该片获得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1977年,执导反法西斯的惊悚片《蛇蛋》,该片由莉芙·厄尔曼、大卫·卡拉丁合作主演 。1978年,执导由英格丽·褒曼、丽芙·乌尔曼合作主演的家庭片《秋天奏鸣曲》,该片描写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母亲与女儿之间的隔膜,以及她们之间又爱又恨的相互关系,获得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1980年,执导由海因茨·本南特主演的剧情片《傀儡生命》,该片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皮特案发前的心里变化,最终杀死妓女克拉夫特,随后还奸了克拉夫特的尸体的故事 。
1982年,英格玛·伯格曼拍摄由贝蒂尔·加夫、裴妮拉·阿尔文合作主演的剧情片《芬妮与亚历山大》,该片有60个有台词的角色,1200多个群众演员,是一部把喜剧、悲剧、滑稽剧和恐怖片熔于一炉的家庭纪事,获得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4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英格玛·伯格曼凭借此片获得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最佳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1983年,自编自导剧情片《排练之后》,该片由厄兰·约瑟夫森、英格里德·图林合作主演。同年,执导纪念母亲的纪录片《卡琳的面孔》 。
1984年,执导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的剧情片《李尔王》 。1986年,自编自导剧情片《受祝福的人》 。同年,执导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的剧情片《哈姆雷特》,该片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为叔叔篡位,从而替父报仇的故事 。此外,还撰写了自传《魔灯》。
1997年,自编自导由伯杰·阿斯特、玛丽·理查德森合作主演的剧情片《空虚和无法呼吸》 ;同年,获得第50届戛纳电影节棕榈大师奖。1998年,英格玛·伯格曼获得第51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提名。
2003年,84岁的英格玛·伯格曼为瑞典国家电视台执导剧情片《萨拉邦德》,该片由丽芙·乌尔曼、厄兰·约瑟夫森合作主演,这是自《芬尼与亚历山大》以后20多年来唯一一部在电影院里与观众见面的英格玛·伯格曼电影,并在法国演员让娜·莫罗的建议下,参加了昂热首映电影节组织策划的瑞典电影大师观摩展 。
家庭情况
英格玛·伯格曼的父亲恩里克·伯格曼是位虔诚的路德教徒,长期担任牧师,后来成为瑞典国王的宫廷牧师。他的父亲是相当保守的教区牧师,也是个严父,英格玛·伯格曼因为像尿湿床这样的过错而被锁在黑暗的衣橱中。父亲对伯格曼的管束严厉到臻于残忍的程度,英格玛·伯格曼的童年生活笼罩着一种严峻、压抑的气氛。
英格玛·伯格曼的母亲是卡琳·艾葛伯隆,曾做过护士,一位上层阶级出身的小姐,任性而孤僻 。
婚姻情况
时间 | 妻子 | 子女 |
---|---|---|
1971年11月11日—1995年5月20日 | 伯爵英格莉·冯·罗森(鳏居) | 玛莉亚·冯·罗森,作家,1959年出生 |
1959年—1969年 | 凯比·拉雷特(钢琴家) | 丹尼尔·伯格曼,电影导演,1962年出生 |
1951年—1959年 | Gun Grut(记者) | Ingmar Bergman Jr,飞机机长,1951年出生 |
1945年7月22日—1950年 | Ellen Lundström(编舞家与电影) | 艾娃·伯格曼,电影导演,1945年出生 |
1943年3月25日—1945年 | 爱丝·费雪(编舞家与舞者) | 妮娜·伯格曼,女演员,1943年出生 |
逝世情况
2006年10月,英格玛·伯格曼动了臀部手术并且复原得很慢。2007年7月30日,英格玛·伯格曼在睡梦中于法罗岛的家中安详地过世,享寿89岁;8月18日,在法罗岛私人丧礼中下葬 。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03年 | 《萨拉邦德》 | 剧情片 |
1997年 | 《空虚和无法呼吸》 | 剧情片 |
1986年 | 《哈姆雷特》 | 剧情片 |
1986年 | 《受祝福的人》 | 剧情片 |
1984年 | 《李尔王》 | 剧情片 |
1984年 | 《排练之后》 | 剧情片 |
1984年 | 《卡琳的面孔》 | 纪录片 |
1982年 | 《芬妮与亚历山大》 | 剧情片 |
1980年 | 《傀儡生命》 | 剧情片 |
1978年 | 《秋日奏鸣曲》 | 家庭片 |
1977年 | 《蛇蛋》 | 惊悚片 |
1976年 | 《面对面》 | 奇幻片 |
1975年 | 《魔笛》 | 剧情片 |
1973年 | 《婚姻生活》 | 爱情片 |
1972年 | 《哭泣与耳语》 | 剧情片 |
1971年 | 《接触》 | 剧情片 |
1970年 | 《法罗群岛档案》 | 纪录片 |
1969年 | 《仪式》 | 剧情片 |
1968年 | 《羞耻》 | 战争片 |
1968年 | 《狼之时刻》 | 惊悚片 |
1967年 | 《刺激》 | 剧情片 |
1966年 | 《假面》 | 剧情片 |
1964年 | 《这些女人》 | 喜剧片 |
1963年 | 《冬日之光》 | 剧情片 |
1963年 | 《沉默》 | 剧情片 |
1961年 | 《犹在镜中》 | 剧情片 |
1960年 | 《魔鬼的眼睛》 | 剧情片 |
1960年 | 《处女泉》 | 剧情片 |
1958年 | 《魔术师》 | 剧情片 |
1958年 | 《生命的边缘》 | 剧情片 |
1957年 | 《野草莓》 | 剧情片 |
1957年 | 《第七封印》 | 奇幻片 |
1955年 | 《梦》 | 剧情片 |
1955年 | 《夏夜的微笑》 | 古装片 |
1954年 | 《恋爱课程》 | 爱情片 |
1953年 | 《不良少女莫妮卡》 | 爱情片 |
1953年 | 《小丑之夜》 | 剧情片 |
1952年 | 《女人的期待》 | 喜剧片 |
1951年 | 《夏日插曲》 | 剧情片 |
1950年 | 《欢乐》 | 喜剧片 |
1950年 | 《不该在此发生》 | 剧情片 |
1949年 | 《三个陌生的情人》 | 爱情片 |
1949年 | 《监狱》 | 动作片 |
1948年 | 《港口的呼唤》 | 剧情片 |
1948年 | 《黑暗中的音乐》 | 音乐片 |
1947年 | 《欲望岛》 | 剧情片 |
1946年 | 《危机》 | 剧情片 |
1946年 | 《雨中情》 | 爱情片 |
1969年 | 《安娜的情欲》 | 剧情片 |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03年 | 《萨拉邦德》 | 电影 |
2000年 | 《背信弃义》 | 电影 |
1997年 | 《空虚和无法呼吸》 | 电影 |
1996年 | 《私人谈话》 | 电影 |
1992年 | 《善意的背叛》 | 电影 |
1992年 | 《星期天的孩子》 | 电影 |
1991年 | 《善意的背叛》 | 电视剧 |
1984年 | 《排练之后》 | 电影 |
1984年 | 《卡琳的面孔》 | 电影 |
1982年 | 《芬妮与亚力山大》 | 电影 |
1980年 | 《傀儡生命》 | 电影 |
1978年 | 《小夜曲》 | 电影 |
1978年 | 《秋日奏鸣曲》 | 电影 |
1977年 | 《噩兆》 | 电影 |
1976年 | 《面对面》 | 电影 |
1975年 | 《魔笛》 | 电影 |
1973年 | 《婚姻生活》 | 电影 |
1972年 | 《哭泣与耳语》 | 电影 |
1969年 | 《安娜的情欲》 | 电影 |
1968年 | 《狼之时刻》 | 电影 |
1968年 | 《羞耻》 | 电影 |
1966年 | 《假面》 | 电影 |
1964年 | 《这些女人》 | 电影 |
1963年 | 《沉默》 | 电影 |
1963年 | 《冬日之光》 | 电影 |
1961年 | 《穿过黑暗的玻璃》 | 电影 |
1960年 | 《魔鬼的眼睛》 | 电影 |
1958年 | 《面孔》 | 电影 |
1957年 | 《野草莓》 | 电影 |
1957年 | 《第七封印》 | 电影 |
1955年 | 《梦》 | 电影 |
1955年 | 《夏夜的微笑》 | 电影 |
1954年 | 《恋爱课程》 | 电影 |
1953年 | 《小丑之夜》 | 电影 |
1953年 | 《不良少女莫妮卡》 | 电影 |
1952年 | 《女人的期待》 | 电影 |
1951年 | 《夏日插曲》 | 电影 |
1951年 | 《离婚》 | 电影 |
1950年 | 《欢乐》 | 电影 |
1949年 | 《监狱》 | 电影 |
1948年 | 《港口的呼唤》 | 电影 |
1948年 | 《黑暗中的音乐》 | 电影 |
1948年 | 《Eva》 | 电影 |
1947年 | 《欲望岛》 | 电影 |
1947年 | 《没有脸蛋的女人》 | 电影 |
1946年 | 《危机》 | 电影 |
1946年 | 《雨中情》 | 电影 |
1944年 | 《折磨》 | 电影 |
监制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81年 | 《萨莉与自由》 | 电影 |
1980年 | 《傀儡生命》 | 电影 |
1971年 | 《接触》 | 电影 |
1966年 | 《假面》 | 电影 |
1960年 | 《处女泉》 | 电影 |
摄影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67年 | 《刺激》 | 电影 |
奥斯卡金像奖 | ||||||||||||||||||||||||||||||||||||||||||||||||||||||||
| ||||||||||||||||||||||||||||||||||||||||||||||||||||||||
戛纳电影节 | ||||||||||||||||||||||||||||||||||||||||||||||||||||||||
| ||||||||||||||||||||||||||||||||||||||||||||||||||||||||
威尼斯电影节 | ||||||||||||||||||||||||||||||||||||||||||||||||||||||||
| ||||||||||||||||||||||||||||||||||||||||||||||||||||||||
柏林国际电影节 | ||||||||||||||||||||||||||||||||||||||||||||||||||||||||
| ||||||||||||||||||||||||||||||||||||||||||||||||||||||||
美国金球奖 | ||||||||||||||||||||||||||||||||||||||||||||||||||||||||
| ||||||||||||||||||||||||||||||||||||||||||||||||||||||||
欧洲电影奖 | ||||||||||||||||||||||||||||||||||||||||||||||||||||||||
|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
| ||||||||||||||||||||||||||||||||||||||||||||||||||||||||
法国凯撒奖 | ||||||||||||||||||||||||||||||||||||||||||||||||||||||||
| ||||||||||||||||||||||||||||||||||||||||||||||||||||||||
意大利大卫奖 | ||||||||||||||||||||||||||||||||||||||||||||||||||||||||
| ||||||||||||||||||||||||||||||||||||||||||||||||||||||||
阿根廷影评家协会奖 | ||||||||||||||||||||||||||||||||||||||||||||||||||||||||
| ||||||||||||||||||||||||||||||||||||||||||||||||||||||||
丹麦波迪电影奖 | ||||||||||||||||||||||||||||||||||||||||||||||||||||||||
| ||||||||||||||||||||||||||||||||||||||||||||||||||||||||
波兰Camerimage电影节 | ||||||||||||||||||||||||||||||||||||||||||||||||||||||||
| ||||||||||||||||||||||||||||||||||||||||||||||||||||||||
美国导演工会奖 | ||||||||||||||||||||||||||||||||||||||||||||||||||||||||
| ||||||||||||||||||||||||||||||||||||||||||||||||||||||||
法国电影评论协会奖 | ||||||||||||||||||||||||||||||||||||||||||||||||||||||||
| ||||||||||||||||||||||||||||||||||||||||||||||||||||||||
意大利吉冯尼电影节 | ||||||||||||||||||||||||||||||||||||||||||||||||||||||||
| ||||||||||||||||||||||||||||||||||||||||||||||||||||||||
瑞典金甲虫奖 | ||||||||||||||||||||||||||||||||||||||||||||||||||||||||
| ||||||||||||||||||||||||||||||||||||||||||||||||||||||||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
| ||||||||||||||||||||||||||||||||||||||||||||||||||||||||
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兔奖 | ||||||||||||||||||||||||||||||||||||||||||||||||||||||||
| ||||||||||||||||||||||||||||||||||||||||||||||||||||||||
芬兰胡西奖获 | ||||||||||||||||||||||||||||||||||||||||||||||||||||||||
| ||||||||||||||||||||||||||||||||||||||||||||||||||||||||
堪萨斯市影评人协会奖 | ||||||||||||||||||||||||||||||||||||||||||||||||||||||||
| ||||||||||||||||||||||||||||||||||||||||||||||||||||||||
电影旬报赏 | ||||||||||||||||||||||||||||||||||||||||||||||||||||||||
| ||||||||||||||||||||||||||||||||||||||||||||||||||||||||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电影节 | ||||||||||||||||||||||||||||||||||||||||||||||||||||||||
| ||||||||||||||||||||||||||||||||||||||||||||||||||||||||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 ||||||||||||||||||||||||||||||||||||||||||||||||||||||||
| ||||||||||||||||||||||||||||||||||||||||||||||||||||||||
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 ||||||||||||||||||||||||||||||||||||||||||||||||||||||||
| ||||||||||||||||||||||||||||||||||||||||||||||||||||||||
西班牙圣后迪奖 | ||||||||||||||||||||||||||||||||||||||||||||||||||||||||
|
英格玛·伯格曼以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开创了很多艺术表现手法,比如运用复杂的电影语言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室内心理剧的结构形式,在看似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人的内心无比广阔的时空变幻 (腾讯娱乐评)。
英格玛·伯格曼生于瑞典小城布萨拉的一个宗教家庭,城中有大量的中世纪遗物和装饰,这使得他日后许多作品都在致力于重现宗教壁画那静默神秘的画面。宗教家庭的刻板及其与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伯格曼一生,浓重和沉郁作为普遍的底色沉淀在伯格曼的影片中 (新民网评)。
英格玛·伯格曼大部分的电影取景都来自故乡瑞典,阴冷而坚硬,是处理痛苦与疯狂的绝佳背景。他的电影显得晦涩难懂,充斥着哲学思辨、宗教譬喻和沉郁的内心独白。在一个信仰迷失、娱乐为王的时代,英格玛·伯格曼作品如同玛雅金字塔上的象形文字一样,令众多慕名读解者备感挫折 (搜狐娱乐评)。
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是对人生意义个性化的沉思,显示了欧洲人对于人生哲学、生命意义探索的喜好,把哲学的命题作为影片的主题,这一直是伯格曼影片的标签。因此,伯格曼的影片是电影中的哲学,将英格玛·伯格曼称为电影界的哲学家,也并不过分。英格玛·伯格曼由于其独特的生活背景和个人性格,使得他对生活本质意义的思考显得敏锐、准确和细腻 (南海网评)。
英格玛·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电影的理性精神和60年代瑞典新电影的写实风格殊途同归,并且极大影响了法国新浪潮电影 。他大多数作品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用摄影机窥视人的灵魂,他排除了戏剧冲突、故事叙事,以隐喻、象征的手法探讨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和生命的孤独痛苦。这一时期,英格玛·伯格曼多采用室内心理剧的结构形式,在看似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人的内心无比广阔的时空变幻 (新浪娱乐评)。
英格玛·伯格曼大事记
1976年1月30日,英格玛·伯格曼在斯德哥尔摩的皇家剧院排练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死亡之舞》的时候,被两个便衣警察以逃漏所得税的罪名将其如同一个普通刑事犯般地拘捕了,他终止一系列待完成的制作,关闭他的工作室,并且自我放逐至德国八年 。3月23日,特别检察官安德斯·努德纳德勒取消了对英格玛·伯格曼的告诉,并说这样宣称的“犯罪”并没有法律基础,就相当是“控告一个人偷了他自己的车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