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派 编辑

张君秋创立的京剧青衣流派

张派张派

张派是京剧艺术大师、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创立的京剧青衣流派。张派是继四大名旦之后,现代京剧旦行中最有影响,流播最广的流派。张派艺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风靡一时,多为中青年女演员所刻意模仿,门徒甚众,几与梅、程诸派声势相抵。张君秋14岁从李凌学戏曲,专攻青衣。初与雷喜福合作,以优越的嗓音条件和娴熟的演唱 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初演即取得成功。之后又拜王瑶卿为师,并受教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张君秋丽质天成,扮戏有雍容华贵之气,嗓音清脆嘹亮,饱满圆润。在演唱上吸取了梅兰芳的“甜”,程砚秋的“婉”,尚小云的“坚”,荀慧生的“绵”,合四大家之长而一,形成了张君秋所独具的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演唱风格。其歌喉之佳,名列“四小名旦”之冠。张派的唱腔体系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初具规模,70年代定型、称派。是张君秋以王派(王瑶卿)的唱腔为基础,糅合梅(兰芳)、尚(小云)两派的唱腔,兼收黄桂秋、程砚秋等诸家之长,加以充分的、个性化的发展而来。其中亦留有长期与张君秋同台合作的生行演员谭富英一些唱法的痕迹。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张派

剧种:京剧

创始人:张君秋

行当:青衣

特点:刚健委婉、俏丽清新

代表剧目:《状元媒》、《望江亭》等

艺术特色

编辑

《望江亭》中张君秋扮演谭记儿(左) 《望江亭》中张君秋扮演谭记儿(左)

张派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唱法上灵活多变;一是创制新强。在演唱上,他注重以调节气息的方法控制声音的变化,高、低、轻、重,各类声音他都唱得完美自如,寓华丽与端庄,在典雅中见深沉,所谓涵腔唱法。无论在唱法上、创新腔上,他都遵循着从人物出发,为抒发角色感情的需要这一原则。如《望江亭》中的“南梆子”唱段:“我只说杨衙内又来搅乱,却原来竟是个翩翩的少年。”他在声音的控制上,旋律的变化上,都是紧紧地为表达谭记儿此此时此刻心情—惊喜交加以及对白士中的爱慕之情这一内容的。因此,张君秋的演唱又具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特点。是“四小名旦”中艺术生涯最长,成就最显著者。

张君秋嗓音条件极好,甜脆、润、圆,音域宽广,高低自如,功底深厚。张君秋的唱腔,早中期刚健清新,柔俏多姿,晚期更由醇美中显示出华丽、舒展。他尤其注意通过唱腔来刻画人物,表达感情,不同人物的唱腔各具性格,如:同为皇族成员,遭遇不同,《状元媒》中柴郡主端庄活泼,绝不同于《赵氏孤儿》中的庄姬之庄严凝重;同属大家闺秀,环境各异,《诗文会》中车静芳的飒爽流丽又有别于《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婉顺典雅。在同一剧中则根据人物心情、地位的变化做出不同的设计,如《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前部凄婉而后部流畅,等等,均能体现张派因人设计唱腔的特点。

张君秋在《奇双会》中扮演李桂枝 张君秋在《奇双会》中扮演李桂枝

板式方面较前人有较大的突破,如对二六板、南梆子等传统板式的重新组合,在散板中带有浓重的吟诵色彩的创造等,都使唱腔新颖、优美。唱法上,晚年减少了高音区的行腔,在中音区增加了跌宕、险峭的旋律,节奏也趋向自由和自如,充分显示了张君秋驾驭声、腔的功力。

念白继承了王(瑶卿)的刚、脆爽,并发展了梅派的甜、柔、传神、动听,尤以京白为最有特色。因张派形成于张君秋的中年时期,故不以武功、身段为主要表演手段。

报界评价其“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

代表剧目

编辑

张君秋剧照

张君秋常与合作的演员有孟小冬、王又宸、谭富英、马连良。1947年与马连良、俞振飞在香港演出数年,1951年返京,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组成北京京剧团,曾合作演出了《龙凤呈祥》《秦香莲》《赵氏孤儿》《状元媒》《望江亭》《西厢记》等。

张派特有的剧目多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如《怜香伴》《望江亭》《西厢记》《状元媒》《诗文会》《珍妃》《秋瑾传》等,均富个人特色。另有一批具张派风格的传统剧目(包括整理、加工的传统剧目),如《秦香莲》《赵氏孤儿》《祭塔》《苏武牧羊》《龙凤呈祥》《二堂舍子》《春秋配》《四郎探母》《玉堂春》等,则多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

张派的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红鬃烈马》《打渔杀家》《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春秋配》《诗文会》《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望江亭》《西厢记》《秦香莲》《赵氏孤儿》《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珍妃》《秋瑾》《芦荡火种》等。

张君秋剧照图册

流派传承

编辑

张派创始人张君秋 张派创始人张君秋

张派传人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有吴吟秋薛亚萍李炳淑杨春霞、张静琳、杨淑蕊王婉华张学敏、王蓉蓉董翠娜赵秀君雷英等。

下一篇 翟建东

上一篇 国家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