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编辑

中国北京市公办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Army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简称“陆军装甲兵学院”,是陆军兵种类高等教育院校,隶属解放军,院本部地处北京卢沟桥畔。 该学院素有“陆战之王的摇篮”美称,是全军装甲兵人才培养基地、装甲兵战法训法与陆上突击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基地、陆军院校对外合作交流窗口。

院本部(北京)前身为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以该院系为基础在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1969年迁址北京,与第二坦克学校合并组建坦克技术学校,1976年更名为装甲兵技术学校,1978年更名为装甲兵技术学院,1986年恢复装甲兵工程学院名称;1999年5月由总参谋部转隶总装备部。 2017年7月,陆军装甲兵学院于由原装甲兵工程学院、装甲兵学院、装甲兵技术学院调整组建,副军级,辖院本部、蚌埠校区和士官学校。 该学院是全国重点工科院校,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全军16所学历教育院校之一。

截至2023年6月,建有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全军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各类实验中心(室)253个,建有覆盖军事共同、兵种专业、综合演练各类训练场地(馆)141个。 现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予权,2个军事领域和4个工程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4个军队“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2个军队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开设15个本科教育专业。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外文名:Army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简称:陆军装甲兵学院

创办时间:1953年9月1日

办学性质:公办高校

学校类别:军事类

学校特色:全军装甲兵人才培养基地装甲兵战法训法与陆上突击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基地陆军合成部队建设咨询与服务基地装甲兵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创新传承基地陆军院校对外合作交流窗口

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现任领导:李胜利(院长)(校长)、杨忠(政委)(政委)

专职院士数: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本科专业:15个(截至2023年6月)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截至2023年6月)

硕士点:专业学位授权军事领域2个(截至2023年6月)专业学位授权工程类别4个(截至2023年6月)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截至2023年6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截至2023年6月)

国家重点学科:军队“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4个(截至2023年6月)

校训:信念 求实 献身

地址:丰台校区(本部):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装甲兵工程学院蚌埠校区: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士官学校: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院校代码:91006

主要奖项:陆军装甲兵学院获全国兵棋推演大赛冠军(2018年10月)装甲兵初级指挥军官融合式培养探索——“一线四阶”铸魂砺剑育人体系创新实践获国家级二等奖(2023年4月)

知名教师:单东升、瞿凡森(政治教导员)

历史沿革

编辑

学校前身

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9月1日成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

第二坦克学校军官教导连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第二坦克学校军官教导连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

1961年以该系为基础在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1969年迁址北京,与第二坦克学校合并组建坦克技术学校;1976年更名为装甲兵技术学校;1978年更名为装甲兵技术学院;1986年恢复装甲兵工程学院名称, 同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5月,根据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学院由总参谋部转隶总装备部。

合并组建

2015年12月17日,学院整体转隶陆军。 2017年,陆军装甲兵学院以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原装甲兵学院、原装甲兵技术学院为基础重建,辖院本部(原装甲兵工程学院)、蚌埠校区和士官学校,装甲兵学院、装甲兵技术学院前身分别为1950年成立的坦克学校和1951年组建的第三战车编练基地。

陆军装甲兵学院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5月15日,学院设有蚌埠校区、士官学校、基础部、军政基础系、车辆工程系、兵器与控制系、信息通信系、装备保障与再制造系、演训中心等9个系部;截至2023年,设有15个本科专业。

学院专业设置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无人装备工程

作战指挥

通信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无人系统工程

侦察情报

装甲车辆工程

武器系统与工程

装备保障工程

资料来: (截至2023年6月)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以工学和军事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形成了覆盖装甲兵作战指挥、侦察情报、兵种战术等全环节,陆军主战装备机械、控制、信息、武器等全技术,装备论证、研制、试验、使用、维修到再制造等全寿命的学科专业布局。

陆军装甲兵学院陆军装甲兵学院

截至2023年6月,学院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予权,2个军事领域和4个工程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4个军队“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2个军队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开设1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类型

类别

名称

北京市重点学科

导航—制导与工程、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兵器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二级学科授权点

导航—制导与控制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数学 、光学工程 、电气工程

注:截止至2024年(名单不全)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求是奖”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及培养对象6人,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及培养对象10人,军队青年科技英才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军优秀教师16人,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人、优秀青年基金2人、军委科技委卓青青年基金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8人。

院士

姓名

院士类别

备注

臧克茂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徐滨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已去世

备注: 资料来源(截止至2023年2月)

类别

姓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

常天庆

“求是奖”获得者

马晓庆、董世运、魏世丞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郭齐胜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马晓军

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

臧克茂

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郭齐胜

注: 参考资料来源(名单不全)(截止至2024年)

教学建设

学院拥有以工学和军事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形成了覆盖装甲兵作战指挥、侦察情报、兵种战术等全环节,陆军主战装备机械、控制、信息、武器等全技术,装备论证、研制、试验、使用、维修到再制造等全寿命的学科专业布局。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本部课程设置

学员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四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个方面是大学教育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第二个方面是军政素质训练,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军事技能、政治理论等。

第三个方面是相关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第四个方面是着眼将来岗位任职的需要,与装甲装备密切相关的理论与技能。

德育工程

学院本部于1994年在全军院校首创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全时空的系统化德育工程,为新形势下复合型军事人才培养奠定了思想根基。具体实施内容为:

第一学年,在帮助学员实现从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从高中生到军校学员的“两个转变”上“奠基”;第二学年,在扭住学员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个“总开关”上“培基”;第三学年,在提高学员政治鉴别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两个能力”上“强基”;第四学年在倡导学员到边疆、到艰苦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自觉服从组织分配的“三到一服从”上“固基”。

质量工程

学院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覆盖军事共同、兵种专业、综合演练各类训练场地(馆)141个。

十八大以来,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0项;

合作交流

学院是全军首批对外开放单位,先后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外军留学生3500余名,接待了80多个国家300余批次军事代表团;先后圆满完成了美国国防部长、俄罗斯陆军司令、驻华武官团参访和“中外记者进军营”等重要外事活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国际军事交流的重要窗口。

同时,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方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波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外,学院充分发挥驻地优势,常年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师资力量培训,与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攻关。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学院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军事科研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装备保障研修中心、装甲兵研究所、装备动力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以3个全军重点实验室(全军装备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各类实验中心(室)253个。

科研平台

类别

名称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

国家工程中心

装备保障工程仿真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装备表面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全军重点实验室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全军装备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注:参考资料来源(名单不全)

研究成果

学院主要承担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高新工程”装备培训、集团军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培训;先后承办了全军“基地化、网络化、模拟化”军事训练成果展示、陆军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展示、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暨军民融合高层论坛、再制造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 装甲兵初级指挥军官融合式培养探索——“一线四阶”铸魂砺剑育人体系创新实践、面向合成营军官指挥素养培育的兵棋推演课程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二等奖。

十八大以来,学院先后获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186项,获专利授权623项。

由学院本部与杭州工商联会员企业浙江美科斯叉车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完成的“全方位移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系列化产品研发”项目,被评为2014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5月,学院本部图书馆藏书近50万册,拥有50TB数字图书文献资源,与国家图书馆、总装备部科技情报所等大型图书资料中心建立了联机检索。

学术期刊

学院本部《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兵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7年4月,双月出刊,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2005年2月,《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被总参、总政批准为全军军事学重点建设学术期刊。曾先后获得总参第一届优秀期刊奖、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三等奖、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先后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等中国国内外知名期刊源与数据库收录。

校园环境

校园风景

校园文化

编辑

学校标识

校徽

陆军装甲兵学院院徽由军徽、陆军军徽、99坦克、书本、长城、齿轮、麦穗、橄榄枝、学院名称、始创年份等元素构成,其中“人民装甲兵”字样为毛主席题写。

精神文化

校训

信念、求实、献身

特色理念

办学理念特色:传承大将精神,服务陆军建设,紧贴装备育人;

人才培养特色:全程贯穿培养、交叉渗透强化、指技融合育人;

铁甲文化特色:传承哈军工、根植装甲兵、面向新时代。“忠诚使命、艰苦创业、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尊师重教、合力育人”的“哈军工”传统,“忠诚无悔、忠武无敌、忠勇无畏、忠正无私”的光达精神,以及“铁心向党、铁血育人、铁骨砺剑、铁拳打赢”的铁甲文化,是学院发展的精神火种与力量源泉,是学院独特的文化标识。

许光达大将雕像许光达大将雕像

社团文化

截至2015年5月,学院本部成立了包括美术摄影部、音乐舞蹈部、戏剧文学部、科技网络部等在内的38个学员俱乐部,全部由学员自主管理。通过开展各类竞技体育比赛,组织各种文娱活动等,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该校跆拳道队在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与75所高校对抗,获得4金5银和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攀岩队应邀赴澳门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面对来自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共43所中国国内外高校的强手,摘得2项冠军;龙舟队参加北京市龙舟大赛,连续多年蝉联冠军,校内举办军事体育运动会等。此外,该校还有长跑队、登山队、锣鼓队、游泳队、定向越野队等一批特色队伍。

校区情况

编辑

截至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有院本部(北京丰台)、蚌埠校区(安徽蚌埠)、士官学校(吉林长春)三个校区。

丰台校区

陆军装甲兵学院—院本部(北京丰台)陆军装甲兵学院—院本部(北京丰台)

校区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

邮编:100072

院本部:院本部为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前身是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陆军装甲兵学院丰台校区是装甲兵生长军官培养主阵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工学、管理学、军事学学术学位,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地点均在院本部(北京)。

蚌埠校区

蚌埠校区正门(安徽蚌埠)蚌埠校区正门(安徽蚌埠)

校区地址: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

邮编:233000

蚌埠校区为原装甲兵学院,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坦克学校; 蚌埠校区是装甲兵指挥军官任职培训基地。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在院本部(北京),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原则上按照“学员跟导师走”的要求,分别在院本部(北京丰台)或蚌埠校区(安徽蚌埠)完成。

士官学校

士官学校正门(吉林长春)士官学校正门(吉林长春)

校区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邮编:130031

士官学校:士官学校为原装甲兵技术学院,前身是1951年组建的第三战车编练基地。是装甲兵士官培训基地。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院长

李胜利

政委

杨忠

资料来源: (截止至2022年)

校友情况

编辑
校友情况

姓名

职务

滕叙兖

作家

王青

陆军装甲兵学院教授、总装信息化专家组专家

所获荣誉

编辑

时间

荣誉

2018年10月27日

陆军装甲兵学院获全国兵棋推演大赛冠军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