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斯立堂 编辑

北京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亚斯立堂亚斯立堂

亚斯立堂,又称崇文门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后沟胡同丁2号,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是美国卫理公会 ( 美以美会 ) 在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礼拜堂,也是北京地区现存较大的基督教会建筑 。

亚斯立堂占地面积为8246平方米,为近代折中主义风格,现存两组建筑,一组建筑为教堂大门, 另一组建筑为教堂,堂内分为正、副两堂,正堂设有四百多个座位,副堂有三百多个座位,中间有可以上下活动的闸板相隔,既可分开,亦可联用。礼拜堂呈圆形,整体为木制双层伞形结构。亚斯立堂原为教区主堂,是近代教会文化的实物遗存,对研究近代教会文化提供了实物基础 。

1990年2月23日,亚斯立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亚斯立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亚斯立堂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后沟胡同丁2号

所处时代:清朝

占地面积:8246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876-5-3

别称:崇文门堂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同治九年(1870年),亚斯立堂始建。

清光绪六年(1880年),亚斯立堂在原址扩建。

清光绪八年(1882年),亚斯立堂扩建落成 。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亚斯立堂在义和团运动中被大火焚毁。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拨款重建亚斯立堂。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亚斯立堂重建落成 。

建筑结构

编辑

亚斯立堂

亚斯立堂占地面积为8246平方米,为近代折中主义风格,现存两组建筑,一组建筑为教堂大门, 另一组建筑为教堂,堂内分为正、副两堂,正堂设有四百多个座位,副堂有三百多个座位,中间有可以上下活动的闸板相隔,既可分开,亦可联用。礼拜堂呈圆形,整体为木制双层伞形结构 。

主要建筑

编辑

大门

亚斯立堂

大门坐东朝西,立面3间,中间一间为门道,门道外立面用方壁柱和拱券装饰,门道两侧为警卫室和门房,仅留一拱券窗。檐部用砖砌出突出椽头和线脚,檐部以上为女儿墙,用突出的方柱头和雉堞造型装饰,建筑灰砖清水墙面 。

教堂

亚斯立堂

教堂地上一层,半地下一层,坐北朝南。平面为二个方形组成,形成两个独立空间,分成正、副两堂,中间以活动木墙相隔,立面向南,大门在两边布置,立面中心是个巨大拱券窗,两边附两个小券窗。大门在两边布置,均为拱券大门东部为主门廊,方形门廊上置一尖顶。教堂内部是木结构,木柱支撑三角桁架,主教堂上一座八角采光亭,亭檐下为采光窗,旁附有一个小八角采光亭。主立面和东西立面均置雉堞女儿墙,铁皮屋顶 。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约翰·卫斯理(1703年6月17日—1791年3月2日),18世纪的英国国教(圣公会)神职人员和基督教神学家,为卫理宗(Methodism)的创始者。1725年受圣公会会吏圣职。1726年被选为牛津大学林肯学院研究员。1735年应英国驻北美殖民总督邀请,与其弟查尔斯·卫斯理去佐治亚州传教。1738年脱离国教,建立独立的卫斯理宗教会。宣称能取得“内心的平安喜乐”即是幸福。著书反对美国独立战争。遗有《卫斯理日记》 。

文物价值

编辑

亚斯立堂原为教区主堂,现仍保存有主教堂、同仁医院、慕贞女中部分建筑,是近代教会文化的实物遗存,对研究近代教会文化提供了实物基础 。

文物保护

编辑

1990年2月23日,亚斯立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5月25日,亚斯立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亚斯立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后沟胡同丁2号。

亚斯立堂

交通路线

公交

北京市内乘坐29、63、103、104、957、专2路公交车,在北京站西街站下车前往。

地铁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2、5号线,在崇文门站下车前往。

驾车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亚斯立堂3.8约千米,驾车约1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