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派 编辑

京剧武生流派

杨派杨派

老生杨(宝森)派成熟于50年代,其主要成就在于具有鲜明特色的唱腔与演唱风格,是杨宝森由谭(鑫培)腔入,自余(叔岩)腔出。充分地扬长避短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杨宝森初学谭派,青年时期致力于研习余派唱腔,均有成绩。30岁以后逐渐吸取谭、汪(桂芬)诸家之长,对余腔有所变革。后嗓音再度发生变化,在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的辅助下,尽量舍短用长,创立了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别于余腔的杨派唱腔。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杨派

代表人物:杨宝森

成熟时间:50年代

类别:京剧老生流派

简介

编辑
京剧老生流派-杨宝森创立

杨派老生创始人杨宝森杨派老生创始人杨宝森

艺术特色

编辑
杨宝森的唱腔、唱法,纯以韵味取胜,他的嗓子宽厚而低沉,音色不够明快,音域也不广,不宜于大起大落、激昂高亢的唱腔,他避开余派的立音、脑后音唱法,代之以自己的擞音和颤音。又利用较低部位如喉、胸的共鸣而使发声深沉浑厚,行腔与吐字力求稳重苍劲,不浮不飘,如写字之笔笔送到。杨宝森的唱腔简洁大方,虽少大幅度的起伏跌宕,却于细微处体现丰富的旋律,细腻而不琐碎。他的唱腔舒展平和,至晚年虽嗓音甚或临场失润,仍能以圆熟的行腔来弥补,而不显枯涩生硬。其代表作《空城计》中的大段唱工,以古朴恬淡的韵味给人以醇美的印象,于心平气和中蕴含深厚的感染力。另一名作《文昭关》则在谭、余的神韵中化入汪(桂芬)派唱法,成为杨派唱法再创造的典型,苍慷慨,十分吻合剧中人物的处境和心情。杨做工稳健老练,表演富书卷气,善于以概括手法刻画典型人物。靠把戏也有一定造诣,但晚年很少演出。《击鼓骂曹》一剧以疾徐中节的鼓法独擅胜场。

代表剧目

编辑
杨派剧目很多,除上述《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全部《鼎盛春秋》《击鼓骂曹》外,《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王佐断臂》《洪羊洞》《碰碑》《清官册》《桑园寄子》《二堂舍子》《红鬃烈马》《卖马》《打登州》《捉放曹》及《珠帘寨》《定军山》《阳平关》《朱痕记》《搜孤救孤》《乌盆记》《摘缨会》《一捧雪》《桑园会》《四郎探母》等均有明显的杨派艺术特色。

主要弟子

编辑
杨宝森门人有程正泰李鸣盛梁庆云朱云鹏等,私淑及再传弟子为数更多,如叶蓬杨乃彭、张克、李军于魁智杨少彭等,是近年来影响颇大的流派之一。

(概述图片)

下一篇 乌盆记

上一篇 刘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