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剧 编辑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写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即兴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内容可为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喜剧、或滑稽剧。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1895年6月10日,法国路易斯·卢米埃尔出品了世界上第一部喜剧片《水浇园丁》,从此开辟了喜剧片的先河。类型戏剧中文名喜剧外文名comedy喜剧分类讽刺喜剧,闹剧,战争喜剧等图集目录1基本概念2产生历史3作品特点4类型5描写手法6著名作品7著名作者8主要电影9莎士比亚10喜剧小品▪主要成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基本信息
莫里哀《贵人迷》剧照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喜剧源于古希腊,由在收获季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演变而来。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怪癖,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由于艺术家的表现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即兴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喜剧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喜剧通过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代表性的有电影、电视剧,用诙谐的语言和台词修饰,产生让人大笑的效果。
《救风尘》
喜剧作为一种戏剧体裁,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它的希腊文Komoidia(意为狂欢舞剧),是由Komos(意为狂欢队伍之歌)与aeidein(意为唱歌)合成。它起源于农民收获葡萄时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游行者化装为鸟兽,载歌载舞,称之为Komos。希腊本部的梅加腊人于公元前7世纪初把它演变为一种滑稽戏,成为喜剧的前身。此后,它作为一种戏剧体裁逐步发展成熟,并诞生了伟大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一生共写过44个喜剧剧本,但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11部,比较著名的包括《巴比伦人》、《云》、《鸟》、《骑士》、《阿卡奈人》等。其中《鸟》是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古希腊现存的结构最完整的寓言喜剧,是乌托邦喜剧的滥觞。阿里斯托芬是整个欧洲的喜剧之父,正是他奠定了西方文学中喜剧以滑稽形式表现严肃主题的传统。在中国,约12世纪才产生出成熟的喜剧艺术。但它的起源却很早,雏型可追溯到秦汉,当时的俳(即俳优),乃是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到唐宋流行的参军戏,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表演,通过滑稽的对话和动作,引人发笑,实际上也是一种以调侃诙谐为主的表演形式。直到宋代以后,这些表演形式才有了完整的情节内容,产生出戏剧意义上的喜剧。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纪以莎士比亚、莫里哀为代表;18世纪意大利的哥尔多尼及法国的博马舍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喜剧的代表;19世纪以俄国的果戈理为代表。中国古典戏曲中也有丰富的喜剧遗产,如《救风尘》;传奇《玉簪记》;传统剧目《炼印》等,都是优秀的喜剧作品。
阿里斯托芬《鸟》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谈到喜剧的特征,他认为:“喜剧模仿的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坏”,而是指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 在他以后,有人写了《喜剧论纲》,套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拟定了喜剧的定义,强调“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模仿的方式是“人物的动作”,“借引起快感与笑来宣泄这些情感”。它明确提出喜剧来自笑这一结论,概括了喜剧最主要的特征,并被后世的理论家普遍接受。一般认为,黑格尔关于可笑性来自矛盾的观点,更值得重视。概括地说,喜剧的基本特征是:遵从滑稽突梯的艺术规律,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把戏剧的各个环节,诸如语言、动作、人物的外貌及姿态、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等均加以可笑化,使得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愿望与行动、目的和手段、动机与效果相悖逆,相乖讹,从中产生出滑稽戏谑的效果。存在特征
喜剧只存在于人的行动和社会事件中,而不存在于纯粹的自然事物中。在自然界中,有很多事物因不符合种的属性而显示出丑的特征,如树木有美有丑,土地有肥沃和贫瘠,但它们本身都不会有滑稽。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顺应自然生成,内容和形式是一致的,也不存在动机与效果的矛盾问题。大家觉得有些动物的滑稽可笑,例如狗熊的笨拙,狐狸的诡谲,还有可笑的不自量的螳螂挡车,井底之蛙,作为动物本身的属性,它们没有什么滑稽可笑之处,只是审美主体的人的情感的赋予它们滑稽的内容,以人的尺度去衡量它们时,才感到它们的行为是好笑的。归根到底,滑稽的本质寓于人的心灵而不是在于自然物本身。因而,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不一致而引人发笑的事和行为,才是喜剧性的。这些可笑的事物可能是好的和值得赞扬的,也可能是坏的和应该批判的;还有可能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的。因之喜剧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的笑。有赞扬的欢笑,有讽刺的嘲笑,有诙谐的谑笑等等,因之喜剧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笑的性质也很不相同。
艺术特征
喜剧的艺术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所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在喜剧中“庄”与“谐”是处于辩证统一的状态。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也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喜剧。因而喜剧对丑的东西的批判总是间接的而又是意味隽永的,它往往要调运审美主体的积极情感去抨击丑的事物,在嘲笑中显出正义的力量,达到批判的效果。因而在表现手法中喜剧善用倒错和自相矛盾的技巧,在倒错的形式中显示真实。如《红楼梦》中宝玉、薛蟠等人行酒令一场,呆霸王胸无点墨,粗俗不堪,却偏偏附庸风雅,急得万般无奈,抓耳挠腮,终于闹出了“绣房里钻出个大马猴”之类的喜剧。这个滑稽可笑的情节正是绝妙地讽刺了这个恶少丑的形象,他的伪装斯文掩盖不了自己粗俗无赖的本质,因而这种欲盖弥彰的倒错更为可笑。这种手法不仅表现在喜剧中,在悲剧中它也表现为喜剧的效果。如《窦娥冤》中的县令桃杌给告状的张驴儿下跪叫他衣食父母的情节,这种极端突出地夸张生活中的倒错的现象也能创造出绝好的喜剧效果。这类倒错巧合、误会的手法也常用在歌颂类的喜剧中,如《女理发师》、《五朵金花》等。另外,喜剧还善用夸张的手法,例如上面举的内容,还有卓别林的表演,中国的传统相声表演技巧等等。
体现形式
喜剧的体现形式主要是讽刺和幽默。讽刺大多用于否定性的内容,它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极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启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但是,尽管讽刺的笑是具有否定性,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所持立场态度不同,笑的否定性性质和程度也不会一样,因而它们的美学意义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幽默也是喜剧表现形式的一种独特形态。它不像讽刺那样辛辣,而是把内容和形式中美与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列宁认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幽默感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混合。”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美、丑因素的不同配置组合,又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幽默形象。以前者为主导,构成风趣潇洒、可亲可佩的正面形象;以后者为主导,则构成鄙陋可笑却不无可爱之处的反面形象。因此,幽默突出地反映了人们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历史发展趋向的乐观精神,这种鲜明的美学特征也正突出地表现了喜剧美学的一个主要方面。
人物矛盾
剧照
喜剧性人物虽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而且人物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然而喜剧人物的根本特点就是对此没有自觉的意识,对自己的可笑境地全然无所察觉,他们既不会对外在世界,更不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喜剧人物或热衷于自己那蝇头微利蜗角虚名的追逐,为那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所得而心满意足,或者以不现实的、空幻的行动作为严肃的目标,实际上却使目的落了空。即便如此,喜剧人物也不会因此而痛不欲生,不会深刻地自我反省。《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与儿子发生矛盾冲突,以后当他再度与儿子相逢时,对于父子间的矛盾,却淡然处之,并不严肃对待,予以深究,这便是喜剧人物典型的行事态度。喜剧人物在主观的虚幻中实现着自我,实现着矛盾的和解,在自我的封闭中自以为支配着环境,驾驭着自己的命运,由此而自足自乐,达到了生活的和谐,心灵的平衡。因此,喜剧常常出现皆大欢喜的收场。但是喜剧性的大团圆,总是虚构的、非现实的,人们很容易从热热闹闹的和谐一致中,见出本质与假象之间的乖讹。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皆有这种特点。《和平》一剧中,人们从井里把和平女神打捞上来,于是和平的愿望实现了。在《财神》中,坏人变穷了,好人变富了,是由于人们把瞎眼的财神医治好了。喜剧这种艺术样式表现生活的范围十分宽广,它既可以表现生活中丑恶、腐朽的事物,也可以讴歌美好的事物,表现绚丽的梦幻理想,抒发赞颂与欢乐的心情,还可以反映人生悲痛、苦难的一面。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态度不同,它所引起的笑也有不同的性质,从而赋予喜剧以不同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讽刺喜剧
喜剧演员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喜剧人物通过活动所一心一意追求的目的,或者已是陈腐的、过时的、没有了合理性,或者为达到目的而从事的活动本身即是虚幻的,人物愈是积极活动,便愈是加速目的在现实中的落空。失去历史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喜剧活动,便是滑稽的,足称之为讽刺。如莫里哀的《贵人迷》,嘲笑粗俗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竭力追慕贵族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伪君子》讽刺那已经丧失任何实在内容的宗教崇拜。又如Н.В.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锋芒所向直指沙皇黑暗统治下的官僚体制。幽默喜剧
幽默喜剧片
在幽默喜剧中,喜剧人物所追求的目的有其正当性,合理性,甚至旨趣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为达到目的而从事的活动本身却与目的背道而驰,他的行动恰恰使他的目的落空。阿里斯托芬流传下来的喜剧,多数属于这类喜剧,如《阿卡奈人》、《妇女国》等。著名的喜剧性人物堂吉诃德以自己一躯羸弱之体,要替天下铲除不平之事,堂吉诃德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可笑而又可敬的。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李逵负荆》是一部成功的幽默喜剧,而《看钱奴》则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欢乐喜剧
强 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在这个时代,W.莎士比亚创作了一批喜剧作品,主旨在于表现那自由自在的生命,表现人生的甜美、青春的幸福、无拘无束的享乐。这类作品可称之为欢乐喜剧。代表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驯悍记》等。《仲夏夜之梦》中那些阴差阳错的离奇景象构成梦幻般的氛围,爱神丘必特的箭悄悄射出,中箭的心在爱的神奇力的鼓动下盲目地冲动起来。《第十二夜》中的误会、戏谑、恶作剧,既不伤人,又无恶意,人们只是一味地开心取乐,享受着美好的岁月。莎士比亚创造的福斯塔夫,被称为“最 完 美的喜剧性格”,他已进入暮年却干着荒唐的蠢事,他虽贫穷却很奢侈,他既机智又愚蠢,他把生命用于追求欢乐,自己逍遥自在,并随时教人取乐。这样完 美的喜剧性格,只有在那旧的社会关系被打破,而新的社会关系还未来得及建立的时代才会产生。在世界喜剧作品的宝库中,莎士比亚的欢乐喜剧独树一帜,占有特殊的地位。
正喜剧
正喜剧不同于其他喜剧,它的特点在于: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颂赞人的美德、才智、自信。18世纪意大利戏剧家C.哥尔多尼的《一仆二主》、《女店主》,法国戏剧家Pde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都属于此类。中国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的《救风尘》也可以被列入正喜剧。在这类喜剧作品中,尽管也有戏谑、嘲讽的对象,如《费加罗的婚姻》中贵族初夜权的陋习、贵族老爷的朝三暮四,《救风尘》中放荡、薄情等等,但全剧的主旨却在于表现主人公的机智、勇敢,对友谊、爱情的忠贞,对邪恶的憎恨及其斗争。中国戏曲《玉簪记》是正喜剧中较成功的作品。正喜剧与正剧比较接近,假如可笑性减弱,正剧的性质便会增强。
荒诞喜剧
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死之最终被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便构成荒诞喜剧,或曰怪诞喜剧。在F.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中,衰老的、肢体不全的贵妇返回故里居伦城,为的是向早年曾将自己遗弃的情人报仇。她以向居伦城捐赠10亿镑为代价,要居民违反人道,杀死她过去的情人。伊尔终于成为拜金教祭坛上的牺牲品。S.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作是荒诞喜剧的代表作。在光秃如沙漠的舞台上,剧中人物做着一连串无可奈何、莫明其妙的动作,讲着不知所云的话语,在等待着戈多。然而戈多迟迟不来,也不知何时能来,更不知戈多为谁,但他们却只能这样等待下去。在这部戏剧作品中,发生在人们心中的悲剧意绪竟化为滑稽的境况,用以隐喻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尴尬处境。
闹剧
闹剧来源于法文farce和拉丁文farcio,前者意为肉馅,或者意为填馅,又可译为笑剧。它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较深刻的旨趣意蕴。其中的人物只有一个被高度夸张的特点,而没有较丰富的性格和心理分析。这种喜剧形式产生于法国中世纪广为流行的市民戏剧,多由城市手工业者演出。其主旨多为反对宗教的禁欲主义,嘲弄僧侣和显贵人物,赞扬世俗的欢乐。其中最有名的是《巴特兰闹剧》(1486),主要表现律师巴特兰骗取布商的布匹,并帮助牧童同布商打官司胜诉,最后,牧童又摆脱了律师的勒索,并把他教训一顿。莫里哀的喜剧,也包含着某些闹剧的成分。在中国戏剧中,也往往穿插着以插科打诨引人发笑的场面,很能引发普通观众的兴趣。后世往往把那些以插科打诨取胜、充满粗俗的戏谑、人物漫画化、忽视情节合理性、只追求外在喜剧效果的戏剧作品,称之为闹剧。
喜剧小说创作注重表现故事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描写手法精彩细腻,叙述情节精彩可笑,整个故事耐人寻味,体现着主人公美好精神光明的一面。早产生于古希腊的喜剧起源于农民丰收葡萄时节祭祀酒神时的浩荡游行,游行队伍着装奇妙,打扮古怪,有时装扮成鸟类兽类的样子,动作非常可爱,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喜获丰收时的激动兴奋的心情。
现代生活喜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范畴,拥有强烈的审美特点,因为它取材于普通民众,主要针对主人公品德的刻画喜剧式的展示故事情节,通过幽默风趣的舞台语言塑造喜剧人物的形象。
喜剧本身具有广泛的影响,其无论创作手法还是思想内含都离不开对社会各层人物心理特点的追踪与捕捉。中国现代喜剧迎合广大群众的兴趣,塑造了赞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的充满正义感的优秀艺术作品。
优秀喜剧电影海报图集(2)
《斯巴达300勇士》(300)就是这样。票房上的成功让《这不是斯巴达》的诞生显得理所当然。
(2)《神枪小子》(Blazing Saddles)(1974):
这部拿西部片开涮的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一座正好位于铁路开发必经之路的小镇被一名邪恶的政客看中,为了取得小镇的土地所有权,这名政客决定驱逐小镇上的居民。而此时新上任的镇长上岗了,他是美国西部首任黑人镇长巴特,他决定粉碎政客的阴谋,但作为一名黑人镇长,如何让所有的白人居民心服口服地捍卫自己的家园呢。
周星驰主演电影《喜剧之王》
(3)《小银幕大电影》(Kentucky Fried Movie)(1977):这部电影是ZAZ导演三人组的第一部电影(大卫·祖克David Zucker、吉姆·亚布拉罕Jim Abrahams和杰瑞·祖克Jerry Zucker)竟然能在90分钟内,对时事新闻、广告、情色电影、功夫电影、灾难电影、间谍电影以及黑帮电影等类型进行恶搞,实属不易。
(4)《逢凶化吉满天飞/空前绝后满天飞》(Airplane)(1980):
ZAZ三位导演又一部成功作品,这部电影与《小银幕大电影》一样,也对多种类型片进行了恶搞,灾难、动作、歌舞、爱情……都逃不过这部电影的魔爪。
(5)《笑破铁幕》(Top Secret)(1984):
优秀喜剧电影海报图集(1)
不管你信不信,瓦尔·基尔默(Val Kilmer)曾经也很有趣。在《笑破铁幕》这部ZAZ执导的恶搞电影中,瓦尔饰演一位扬名美国的摇滚歌手,在前往东德表演途中,认识了一位妙龄少女,为 了帮少女救出她的父亲,他不小心卷入了一宗间谍案。(6)《月亮中的亚马逊女人》(Amazon Women on the Moon)(1987):
这部由21个科幻短片组成的闹剧,是对《小银幕大电影》的致敬。这些短片大部分都是对美国夜间电视节目和低成本科幻片的恶搞和戏仿。故事包括一个男子受到自己所住房子的攻击、一个被吸进电视机里的人和一场由喜剧明星主持的葬礼等等。
(7)《太空炮弹》(Spaceballs)(1987):
剧照
《星球大战》(Star Wars)第一部热映的十年后,一部恶搞电影《太空炮弹》终于诞生。也是星球之间的战争,但是《太空炮弹》中战争的目的是向邻居星球窃取空气。(8)《白头神探》(The Naked Gun)三部曲(1988/1991/1994):
一部失败的电视剧能否成为一部成功的电影呢?《白头神探》就做到了。这部ZAZ执导的电影一共拍摄了三部,其中不少桥段还被星爷所借鉴。
(9)《超高频》(UHF)(1989):
剧照
可能大家很难相信,但是“怪人”奥尔·扬科维奇("Weird Al" Yankovic)的确拍摄过电影,而且评价还不错。扬科维奇靠解构流行文化而成名,在美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迈克尔·杰克逊的著名歌曲《Beat It》就遭他恶搞,改编成歌曲《Eat It》,把原来黑帮斗争的歌词内容改成了一位母亲劝得了厌食症的儿子吃饭。由他主演的电影肯定也十分搞笑。(10)《反斗神鹰》(HOT SHOTS)(1991):
这是ZAZ导演三人组中的吉姆·亚布拉罕(Jim Abrahams)独立拍摄的。这部恶搞汤姆·克鲁斯成名作《壮志凌云》(Top Gun)的电影十分成功,成为1991年十大卖座电影之一。
(11)《奸情一箩筐》(Fatal Instinct)(1993):
剧照
一位警察兼律师周旋于三个危险的女人之间,他的太太正预谋干掉他,他的秘书得不到他的心,便退而求其次,千方百计想得到他的身体,而他的委托人也对他有意思,并且以他的性命威胁他。这样一部辛辣刺激的恶搞电影,肯定不会有冷场。(12)《罗宾汉也疯狂》(Robin Hood: Men In Tights)(1993):
不像其他绿林好汉,《罗宾汉也疯狂》中的男主角操着流利的英语,而他的傻劲更和其他好汉相去甚远。
(13)《吸血鬼也疯狂》(Dracula:Dead And Loving It)(1995):
在成功扮演了《白头神探》男主角之后,弗朗科·德瑞宾(Frank Brebin)又拍摄了这部《吸血鬼也疯狂》,在其中扮演一个没了牙的吸血鬼。
(14)《胡说霸道》(Jane Austen’s Mafia!)(1998):
这部以《教父》等经典黑道影片为恶搞对象的电影,也讲述了黑帮选接班人的故事,但过程肯定不严肃。
(15)《惊声尖笑》(Scary Movie)四部曲(2000/2001/2003/2006):
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一开始是拿经典的《惊声尖叫》(Scream)来开涮,出色的票房让《惊声尖笑》很快成为了四部曲,而且一部比一部恶搞。
(16)《少儿不宜》(Not Another Teen Movie)(2001):
这部电影是对丑小鸭变天鹅这一类型电影的恶搞,从电影英文名也可以看出,这也是对青春校园题材电影的讽刺。
(17)《昆宝出拳》(Kung Pow:Enter the Fist)(2002):
如果想看一部既对功夫类型电影进行讽刺,又明显对功夫电影怀有十分敬意的电影,那么这部就是的上上之选。
(18)《我的巨型独立电影》(My Big Fat Independent Movie)(2005):
说实话,这部嘲讽独立制作电影的作品,海报比电影本身更搞笑。
(19)《约会电影》(Date Movie)(2006):
因为艾丽森·汉妮根(Alyson Hannigan)是这部浪漫爱情电影的女主角,而艾丽森·汉妮根是不会做错事的,所以所有对这部电影的评论都很节制。
(20)《愤怒的乒乓球》(Balls of Fury)(2007):
把功夫和乒乓球这两项中国人的擅长项结合在一起,挺有创意的,但为什么男主角那么像吸血鬼呢。
(21)《史诗电影》(Epic Movie)(2007):
这部电影就如片名那样,《哈利波特》、《魔戒》、《纳尼亚》以及《加勒比海盗》,都被一一恶搞。
(22)《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2011):
一部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执导。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兰(Farlan)(马德哈万 R Madhavan饰),拉祖(Raju)(沙尔曼·乔什 Sharman Joshi饰)与兰乔(Rancho)(阿米尔·汗 Aamir Khan饰)间的故事。该片一上映就打破了印度电影的票房纪录,创下了宝莱坞电影上映首日、上映首周和全球票房的最高纪录。
喜剧
(23)《食神归来》(2016)这部影片延续周星驰的《食神》拍摄风格,影片从一个天生就是吃货的男主角阿圣说起,在他吃光了山上能吃的食物之后,背负着师父“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下山来到厨林镇。厨林镇依山傍水,食材充沛,是吃货的天堂。但实际上,厨林镇是天上食神和财神合伙在人间偷偷圈的一块地。阿圣本想去厨林镇饱吃一顿,不料却陷入了一个又一个圈套。为了能在厨林镇将自己白捡的点心店经营下去,阿圣接受了厨林镇一霸洪爷的厨艺挑战,一场别开生面的厨艺比拼就此展开。天界食神又将向谁伸出眷顾之手呢?
喜剧
喜剧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占有相当份量,共10部。它们的共同风格是浪漫与抒情,所以被称为“浪漫喜剧”或“抒情喜剧”。当然,由于莎士比亚喜剧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因此他的喜剧风格也是逐步形成并日渐体现出来的。应该说,莎士比亚创作较早的喜剧,还带有一定的模仿性和试验性,个性特色还不够鲜明。如《错误的喜剧》(1592)和《驯悍记》(1593),前者模仿古罗马喜剧,在孪生兄弟之间制造“误会”,引出笑料;后者模仿中世纪意大利喜剧,描写“强悍”丈夫如何机智地驯服“泼辣”妻子的过程,体现出夫妻之间特殊的“打逗取乐”,带有通俗喜剧(闹剧)的明显痕迹。《爱的徒劳》(1594)和《维洛那二绅士》(1594)则有了明显转变和进步,情节的独创性和主题的浪漫性开始突现出来。作者肯定爱情的威力和价值,嘲笑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时代气息、抒情色彩大为增强。《仲夏夜之梦》(1595)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具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抒情性。写于1596年的《威尼斯商人》,是讽刺喜剧与抒情喜剧的巧妙结合。受命而作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具有明显的讽刺色彩,没落骑士福斯塔夫的“情场角逐”,成为描写、戏弄的对象,体现出了强烈的现实色彩和生活气息,不失为一部“闹剧精品”。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高峰,是以三部“欢快喜剧”为标志的,即:《无事生非》(1598)、《皆大欢喜》(1599)和《第十二夜》(1600)。它们完满地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浪漫、抒情的风格。剧照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喜剧的杰出代表。围绕爱情所展现的情节线索丰富多彩,就主线而言有:奥西诺对奥丽维娅的热烈追求,薇奥拉对奥西诺的暗中爱慕,奥丽维娅对薇奥拉的“一见倾心”;就副线而言有:安德鲁对奥丽维娅的“无稽希冀”,马伏里奥对奥丽维娅的“痴心妄想”,托比与玛利娅的“不谋而合”,还有奥丽维娅与西巴斯辛的“误会爱情”,等等。这里既有抒情喜剧的典雅优美、风趣诙谐,又有通俗喜剧的粗俗滑稽、嬉笑打闹。剧中女主人公实际上有两个,一是薇奥拉,另一是奥丽维娅,他们的个性相互参照,前者善良无私、坚毅忍耐,后者感情真挚、追求执著,因而在对比中共同组成了全剧的灵魂与核心。在喜剧技巧的运用上,本剧手法多样,运用灵活,乔装、误会、偷听、偷看、戏弄等等,在作者的综合调配下,取得了奇异的喜剧效果。综观莎士比亚喜剧,它的浪漫、抒情风格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与下列因素直接有关:首先,肯定性、歌颂性主题所奠定的乐观开朗的基调。莎士比亚喜剧是歌颂式喜剧,他热情肯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赞美人的力量和价值,情爱和友爱,融汇成了莎士比亚喜剧的主旋律。这是时代赋予的崇高主题,莎士比亚艺术地将它表现了出来。同时,对于生活中的阴暗面,莎士比亚也进行了揭露和嘲讽,但是他的讽刺带有温和性,而且在作品中处于次要地位,其次,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刻画生动,她们天生丽质,感情纯真,心地善良,才思敏捷,热情活跃,意志坚强。如聪明机智、幽默风趣的鲍西娅,能言善辩、利嘴如刀的贝特丽丝,活泼开朗、调皮狡黠的罗瑟琳,善良无私、坚毅忍耐的薇奥拉,还有感情真挚、追求执著的奥丽维娅等等。在她们身上,“天赋的灵奇”和“绝色的仙姿”,达到了完 美和谐的统一。因此,人们步入莎士比亚喜剧的女性画廊,顿觉春风扑面,彩蝶绕身,如行百花丛中。第三,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喜剧氛围。莎士比亚笔下的喜剧场面充满诗情画意、欢声笑语和轻歌曼舞,自然景象的美好怡人是与人物的美好情愫融为一体的。正是在贝尔蒙特柔和的月光下,在仲夏之夜典雅的森林里,在原始粗犷的亚登森林中,人物的感情才显得格外纯真美好。最后,莎士比亚喜剧的浪漫性、抒情性,也与莎士比亚所运用的喜剧语言有关。莎士比亚的喜剧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充满着奇思妙想和机智风趣,是诗意和机敏相结合的产物,因而洋溢出了绮丽、诙谐的特异光彩。上述几点,也可以看作是莎士比亚喜剧浪漫风格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因
铁岭人发扬敢作敢为的精神,为了打出地方特色,当地文化主管部门于1983年将铁岭曲艺团和话剧团合并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这项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此辽宁的戏剧和曲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多方面人才的整合为辽宁喜剧小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有着良好的创作班底,汇聚了大量的人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专业的著名回族作曲家逯贵导演了铁岭首部歌剧《洪湖赤卫队》,并创作了大量歌曲、舞蹈作品以及《张志新之歌》等话剧;话剧导演张惠中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将专业的戏剧理念运用于拉场戏;舞蹈演员出身的乔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由他导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后来成为著名编剧的张超、崔凯创作了大量的拉场戏和小品。赵本山、潘长江后来调入该团,连同原有的何广顺、李海、李静等优秀演员,构成强大的表演团队。戏曲演员出身的著名编导李春明以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将京剧、评剧、相声、二人转、流行歌曲巧妙融合,该戏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李默然以及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演员曾专程观摩考察。从此,铁岭民间艺术团形成了编剧、作曲、导演、演员一条龙的格局,可谓阵容强大,人才济济。大量的拉场戏被创作出来,《双扣门》《双送鸭》《闹鱼塘》《麻将豆腐》都是该团创作的优秀作品。从此,具有鲜明辽北风格的拉场戏正式形成,这时的拉场戏已不同于传统的拉场戏,因为话剧人才的加入使铁岭拉场戏在编剧、导演、作曲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专业性。
演变过程
拉场戏《1+1=?》是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张超、张惠中创作的作品,原由李海、李静表演,并曾获过奖,后来该团借调赵本山出演男主角,受到同行和观众的认可,赵本山因此正式调入该团。1987年,姜昆率领中国广播说唱团到铁岭演出时,观看了赵本山和李静表演的这个拉场戏,并向中央电视台推荐,《1+1=?》参加了当年的央视国庆晚会。这个拉场戏时间为20分钟,晚会导演曾提出对节目进行压缩,但考虑到节目的完整性这次并未进行大幅删改。拉场戏这种表演形式时间有长有短,如演出全本《大西厢》共需三个多小时,《回杯记》要一个多小时,而晚会上的拉场戏显然在时间上受到限制。这样,在铁岭民间艺术团后来创作的晚会节目中,就尝试着去掉唱段和舞蹈以节约时间,唱词改为直接说,名称当然也改叫小品了。但创作班底几乎未变,例如编剧崔凯、张超,导演乔杰、张惠中等人就从拉场戏顺利转入小品的创作。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拉场戏作为地方戏曲可以由不同的人来演,观众欣赏的不光是剧情和幽默,也欣赏演员的唱腔和舞蹈,所谓“歌舞演故事”;而喜剧小品则几乎无法重复演出,赵本山首演后别人很难再演,因为喜剧小品的包袱一旦抖出去之后再演就减少了“笑果”,很多喜剧小品几乎都是“一次性使用”。当然这里有一个过渡期,即拉场戏和小品曾在一段时期同时活跃在晚会的舞台上。拉场戏《驱邪》《麻将豆腐》和小品《如此竞争》《老有少心》《办班》等都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作品。自从1990年小品《相亲》在全国走红以后,电视晚会上出现的就主要是小品而非拉场戏了。但拉场戏在电视晚会以外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既有喜剧,又有悲剧,多年来在东北地区仍然深受欢迎,有些剧目如《双送鸭》《双扣门》《摘幌》等还被改编成戏曲电视剧,并多次获奖。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至2023年仍经常播出拉场戏,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
发展趋势
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拉场戏,但传播较广的往往都是喜剧作品,如《1+1=?》《麻将豆腐》等。拉场戏较其它戏曲剧种更易表现现代生活,因而能较快过渡到喜剧小品这一形式。同时应看到,传统二人转走向衰落实际是伴随着戏曲、曲艺的衰落进行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拉场戏演变为小品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节奏。编曲和演奏两个环节的省略使创作速度大大加快。铁岭小品保留了传统二人转的“说口”,虽然灵魂上仍然是拉场戏,但形式上则向话剧和相声靠近。1986年12月,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被评上全国相声“十大笑星”后赴长春领奖,曾在长春宽城文化馆剧场观看二人转演出,在欣赏了精彩的传统二人转“说口”后李文华激动地说:“二人转的说口就是相声。”他认为同样的包袱二人转演员比相声演员抖得更响,二人转演员彩装上场,又有乐队配合,比相声演员更有气势。二人转“说口”与相声的密切关系使得二人转演员对相声的借鉴得心应手。巩汉林、范伟、黄宏、句号、宋丹丹等相声、话剧人才的加盟,进一步壮大了东北喜剧小品的力量。赵本山早期表演的小品仍带有很多戏曲的特征,如《相亲》《如此竞争》背景比较简单,虚拟化特征较大,舞台较为空旷,大多只有一桌二椅。但是他后期表演的小品多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舞台布景越来越真实;《策划》《同桌的你》中不仅有屋子、窗户还有火炕和饭桌;《狭路相逢》中甚至把真车开上了舞台,这些都反映了编导人员创作理念的改变。早期经常出现的一句一压韵的连环说口,在后期的小品中也逐渐减少。《说事儿》的编剧张猛就大量借鉴了话剧和相声的创作手法,将在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小品创作,这部作品实际上在形式上已经没有多少拉场戏的痕迹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