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 编辑

革命烈士、无产阶级战士

江竹筠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又名江姐。女,汉族,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现江姐村),中国共产党党员。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1947年,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11月,任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中共下川东地下工作委联络员;1948年6月14日,被叛徒出卖于万县(现万州区)被捕,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11月14日,殉难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电台岚垭,时年29岁。2009年9月1日,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江竹筠

别名:江竹君、江姐

性别: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现江姐村)

出生日期:1920年8月20日

逝世日期:1949年11月14日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主要成就: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生平

编辑

江竹君高一年级修业期满证明书江竹君高一年级修业期满证明书

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家中四口人 。

江竹君会计职业学习期满证明书江竹君会计职业学习期满证明书

1928年,家乡大旱,生活艰难。和母亲离开自贡,到重庆舅舅家。父亲失业,母亲不愿增加舅舅负担,母亲去袜厂工作,江竹筠成为童工 。

1932年,母亲病倒,由舅舅李义铭照顾孩子。靠舅舅和教会的关系,姐弟俩免费入读重庆市私立孤儿院小学。江竹筠勤奋学习,提前完成小学课程。学校历史老师丁尧夫讲述的历史深深影响了她 ;3月,入学就读。

川大读书时的江竹筠川大读书时的江竹筠

1934年7月,就读“初八学期” 。

1935年,丁尧夫因涉嫌牵扯共产党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这事对江竹筠有很大影响 。

1936年,以优异成绩从重庆市私立孤儿院小学毕业,考入重庆私立南岸初级中学 。

1939年,考入中国公学附中高中部。与戴克宇、何理立等同学讨论时局和革命理想,阅读进步书刊。在李培根和戴克宇的介绍下,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革命信念 。

1940年,中国公学附中停办,江竹筠转至重庆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 。

1941年7月,江竹筠毕业;同年9月,被党组织安排到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工作,与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一起宣传、动员、组织妇女参与抗战 。

1943年5月,江竹筠与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假扮夫妻。这使彭咏梧得到了安全住处和可靠合作伙伴,二人冒生命危险工作。江竹筠在这期间的党内工作根据形势不断调整 。

1944年,党派江竹筠去成都工作。她未受高中教育,却仅复习数月就考入国立四川大学(现四川大学)农学院。登记上称为“江志炜,22岁,前为财政部人事处助理员 。”

1943年初,转到重庆郊区赖家桥的政治部第三厅所属合作社工作 。

1945年,党组织批准彭咏梧与江竹筠结婚 。

江竹筠、彭咏梧、彭云一家合影江竹筠、彭咏梧、彭云一家合影

1946年7月,江竹筠生下儿子彭云后,休学回到重庆 ,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

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彭咏梧任委员兼下川东工委副书记,主持川东武装暴动;11月底,江竹筠与彭咏梧离别幼子,潜赴大巴山 。

1948年1月,江竹筠得知彭咏梧牺牲后,拒绝了留在重庆照顾孩子的安排,决定在彭咏梧牺牲的地方继续战斗;6月14日,江竹筠因叛徒出卖于万县(现万州区)被捕,被关押至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特务徐远举得知她是彭咏梧的妻子兼助手后,亲自审讯,试图获取地下党员名单。尽管受尽拷打,她毫不畏惧、坚贞不屈,没有泄露一字 。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电台岚垭殉难,时年29岁。

担任职务

编辑
1941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

1947年11月,任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中共下川东地下工作委联络员 。

人物事迹

编辑

志如磐石固

  • 出身贫寒

    1920年8月20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现江姐村) 。父亲离乡谋生,江竹筠与弟弟、母亲相依为命,从小照顾弟弟,辅助家务 。

    1928年,自贡大旱,江竹筠一家生活艰难,只能去重庆外婆家避难。不久,外婆去世,父亲失业,母亲进袜厂工作,江竹筠只好当童工

    1932年,江竹筠母亲康复并辞职,帮助家族照看孩子。借助三舅和教会的支持,她免费入读孤儿院小学。在校期间,历史老师丁尧夫讲授的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革命故事深刻影响了她 。

    1935年,丁老师因涉嫌共产党被捕,令江竹筠感到困惑和失望。但丁老师的谆谆教诲激发了江竹筠追求真理的渴望 。

  • 探索真理

    1936年,江竹筠在南岸一所中学求学,与好友何理立一起努力学习,通过历史课程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受到革命党人的启发。在丁尧夫老师的引领下,她接触到了一些新知识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江竹筠积极加入抗日救亡活动,但对时局的快速变化感到困惑。在追求真理和希望的过程中,她经常感到现实的挑战和困境将她笼罩。江竹筠的经历是动荡时期中国人民追求和挑战的缩影 。

  • 立志革命

    1939年,江竹筠考入中国公学,与好友何理立分别后感到孤独。受丁老师影响,她偷偷阅读进步书籍。结识戴克宇后,参与抗日宣传,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江竹筠加入党后,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 。

    1940年秋,中国公学停办,江竹筠考入中华职校会计班学习,并担任学校和附近中共党组织负责人,负责学生工作。皖南事变后,她与同学何理立秘密散发中共中央南方局印制的传单,传播真理,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

    1941年秋,党组织派江竹筠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她离开中华职校到重庆妇女慰劳总会就业 。江竹筠联系沙坪坝高校和新市区女党员,贯彻“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在川东特委宋林指导下,她学会了反共高潮下的地下工作方法,包括约定身份和应对被捕的方法。她实践这些方法,并向同志传授,并进行革命教育 。

    隐蔽的斗争

  • “江姐”由来

    江姐这个名字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它的来鲜为人知。

    1941年,江竹筠在党组织指导下从事地下工作。尽管学校充满白色恐怖,但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新任务。一个年轻男人称她为“江姐”,这个称呼广为人知。江姐始终坚定果敢,以实际行动影响同志们,被亲切地称为“江姐”,至今仍然流传 。

  • 重庆转折

    1942年下半年,由于临时避险,江竹筠离开重庆,前往綦江铁矿担任会计 。

    1943年初,为防止意外,江竹筠转移到重庆赖家桥的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所属合作社工作 。

    1943年5月,江竹筠抵达重庆,接到地下党组织的任务。党组织根据新方针紧缩了党员数量,建立了单线联系网,彭咏梧是其中一员。随后,中共中央南方局传达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求开展整风运动。为了掩护党的机关,党组织安排江姐与彭咏梧假扮夫妻。江姐起初犹豫,担心世俗眼光和谣言,但在党组织解释情况后,她坚决服从并承诺:“组织分配给我的任务,我一定尽力完成 。”

    1944年春,江竹筠被特务跟踪,为保障安全,党组织决定她转移到成都。在此次转移中,江竹筠的妈妈因高血压病加重而去世,但她无法通知家人 ;同年秋,江竹筠前往四川大学,肩负着团结进步青年的使命。她既专心学业,又尽力完成党的任务。江竹筠的学习成绩和朴素待人态度深受同学尊敬,她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结交了许多朋友,并积极帮助他们提升思想境界 。

    江竹筠入读国立四川川大学入学登记表江竹筠入读国立四川川大学入学登记表

  • 勤学团结

    1944年春,江竹筠被特务跟踪,党组织决定将她转移到成都,改名江志伟,在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植物病虫害。她仅以普通学生身份,继续从事群众工作 ;同年秋,江竹筠按组织安排来到四川大学,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她的使命是隐蔽自身,团结进步青年,教育并帮助他们。江竹筠严格要求自己既要做好党的工作,又要成为出色的学生。她专心学习,很快成为班上的佼佼者。其优秀的学业成绩、朴素的生活方式和谦逊的待人态度深深影响着周围的同学,她与同学们相处两年多的时间中,结识了许多朋友。江竹筠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更致力于帮助他们提升思想境界。党提出“勤学、勤业、勤交友”的号召后,她更加自觉地团结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

  • 无私奉献

    1945年,彭咏梧向江竹筠求婚,她同意并获党组织批准。婚后,她返回四川大学继续学业 。

    江竹筠华西协合大学医院《住院病人记录》江竹筠华西协合大学医院《住院病人记录》

    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儿子彭云,但产程中遇难产,需剖腹手术。她要求一并进行绝育手术,医生不同意。当时社会风气认为子女越多越有福,江竹筠为了将来专注于革命事业,毅然决定绝育;7月,江竹筠的儿子彭云才三个月大,她按组织要求,带着孩子离开四川大学,回到重庆工作 。

    国立四川大学1946年度第一学期休学生名册国立四川大学1946年度第一学期休学生名册

    敌后游击战

  • 全面内战

    1946年6月,蒋介石集团大举进攻解放区,随后签订《中美商约》等卖国条约,换取美国军援。美军横行,市场充斥美货,进一步暴露了蒋介石的卖国本质,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 。

  • 星星之火

    1947年2月27日,四川省委《新华日报》被迫撤往延安山城地区,人民期待党的领导。江竹筠受市委指派,负责联系重庆育才学校(现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重庆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和西南学院(现重庆西南大学),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的联系方式 。

    1947年,江竹筠在地下党机关工作后,积极协助彭咏梧展开学生运动,成功建立了西南学院(现重庆西南大学)的共产党组织,并发展了党员。她建立了外围组织“六·一社”,与其他同志合作,赢得了多次斗争的胜利。同时,她还帮助女师学院的学生赖松加入共产党,并协助建立了地下支部。在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时,她始终与党支部一起领导群众组织抵抗,保护被捕学生 。

  • 丈夫牺牲

    1947年夏秋,彭咏梧领导《挺进报》,江竹筠协助。负责传递新华社通讯稿,发行业务,通过秘密联络点转发。这些地下活动对于中共中央在重庆的工作至关重要 。

    1948年1月,彭咏梧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江竹筠忍住心中的悲痛,决定继承丈夫的事业。虽然组织考虑到她有年幼的孩子,希望她返回重庆工作并得到照顾,但江竹筠却坚决表示:“这条线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困难,我应该在老彭牺牲的地方继续战斗。 ”;2月4日,中共川东临委(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同意江竹筠留在重庆继续彭咏梧未完的事业 。

    信仰不动摇

  • 危机暗藏

    彭咏梧牺牲后,江竹筠成功恢复了与下川东各地同志的联系,并联络上了山上的游击队。尽管地下党重庆市委受到破坏,她仍然坚持斗争。然而,她未察觉到国民党特务俘获了一名叛徒冉益智,他与她有多次工作联系,对地下党的情况了解甚深 。

    1948年春夏之交,《挺进报》的发行工作出现了疏漏,特务混入进步青年中。江竹筠领导的地下党重庆市委遭到破坏,下川东地委委员等多名党骨干受到威胁 。

    1948年端午节前,冉益智率领特务行动组秘密来到万县(现万州区),目标是下川东地委委员江竹筠、地下党万县县委书记雷震等党骨干,试图找到游击队武装和更多地下党同志 ;6月11日,特务在街上捕捉了下川东地工委书记涂孝文,他在刑讯中出卖了地、县(工)委的多名干部,包括江竹筠 ;6月13日,江竹筠发现万县县委书记雷展未归家,意识到情况不妙,开始准备离开万县;6月14日,早晨外出时,江竹筠不幸被冉益智率领的特务逮捕,随后被连夜押往重庆 。

  • 英勇无畏

    1948年6月,江竹筠等被捕的同志被押往重庆;6月17日,抵达重庆后,他们被送往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在转移停留期间,江竹筠通过刘德彬发出消息,立即通知组织撤退,避免了川东党组织更大损失 ;6月底,江竹筠被押至重庆不久,特务头目徐远举亲自审讯她,企图从她口中得到暴动地区的情报 。江竹筠在老街32号的审讯中表现坚定,面对刑具毫不畏惧,拒绝妥协。尽管受到徐远举多次威胁和酷刑,她始终保持沉默。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中,遭受持续严刑拷打,但她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刑讯最终失败,江竹筠以无畏精神捍卫了党的组织和同志。经历一整天的折磨后,特务们无奈放弃,江竹筠艰难地回到牢房 。

  • 狱中革命

    入狱时,江竹筠受伤严重,需同伴扶持。尽管疼痛难忍,她坚定不移,关心同伴,毫不畏惧地捍卫党和同志们 。

    狱中时,江竹筠与女牢友们情感深厚,共同面对敌人的压迫和痛苦。他们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克服监狱生活的限制,相互支持,共度艰难岁月 。

    狱后期,江竹筠等人成功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他们利用这一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源,为团结斗争争取更多可能性。不仅在监狱内部加强了团结斗争,还通过影响监狱内外的关系,为革命事业赢得更多支持和帮助 。

    腊梅迎春开

  • 锦绣红旗

    狱中缝制的红旗狱中缝制的红旗

    1949年秋,狱中,曾紫霞告诉江竹筠:“又收到信了。”江竹筠急忙读道:“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们听到消息,欢呼雀跃,“毛主席万岁!” 。

    在难友的示意下,江竹筠重新安静。她们决定绣五星红旗,象征新中国的兴起。在江竹筠的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满怀热爱和信念,将激情绣成星星 。

    绣好五星红旗后,大家请江竹筠揭开红旗。她深情地说:“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她寄望着新一代高举红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曾紫霞即将被送走,江竹筠劝她做好两手准备。外界消息证实曾紫霞可能会被释放。江竹筠写信给儿子云儿,希望他成为建设新中国的志士,坚定地奋斗下去 。

  • 从容就义

    江姐岚垭就义塑像江姐岚垭就义塑像

    1949年11月14日,特务突然将江竹筠带出,声称“准备转移”。江竹筠脱去囚衣,换上旗袍,向难友告别。当晚,她与其他三十一人被押赴电台岚垭。途中,她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派!”刽子手慌乱开枪,江竹筠等英烈倒在血泊中!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红岩,点缀了祖国江山,党旗更显鲜艳。在歌乐山,松涛呼啸,嘉陵江流水呜咽,为他们奏响悲壮的乐章 。

  • 所获荣誉

    编辑
    2009年9月1日,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人物生活

    编辑

    人物语录

    江竹筠书信节选:“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知道我该怎样活着······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也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 。”

    江竹筠狱中受刑曾说:“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

    江竹筠在狱中给亲友的信节选:“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

    江竹筠与狱友诀别时说道:“同志们,不要用眼泪告别,坚强些,勇敢些!我们每个革命者,当面临最后考验的时刻,都应该大义凛然,从容面对死亡,脸不变色,心不跳! ”

    家庭情况

    父亲:江上林

    母亲:李舜华

    弟弟:江正榜

    丈夫:彭咏梧

    儿子:彭云

    逸闻轶事

  • 姓名演化

    “江竹筠”这个名字起源于1949年,当时江姐牺牲后,其亲属在一份烈士登记表上将其名字误写为“江竹筠”。然而,江姐的真实名字是“江竹君”。据历史记录,江姐原名为“江竹君”,但在面对特务审讯时,出于保护家人的考虑,暂时改名为“江竹筠”。然而,江姐的亲友、战友和亲人一直称呼她为“江竹君”,而非“江竹筠” 。

    尽管在一些史学著作和纪录片中,江姐的名字被误读为“江竹筠”,但事实上,江姐的亲人、战友和亲友都一直称呼她为“江竹君”。尽管有学者主张恢复江姐的原名“江竹君”,但由于“江竹筠”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英雄人物,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因此,虽然有这样的主张,但已经不太可能再更改“江竹筠”的称呼 。

  • 红色家书

    江竹筠写了8封家书,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这些信件展现了她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英雄品格和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前7封信写于1948年被捕前,寄自万县(现万州区),现珍藏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第8封写于1949年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现珍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这些信件形制多样,风格各异,书写方式也各不相同,体现了江竹筠从事革命工作的机警与睿智,以及当时地下斗争的残酷和危险 。

    江竹筠的8封家书江竹筠的8封家书

    8封家书中,抬头称呼或“竹安”、“竹安弟”,落款署名则全为“竹姐”,仿佛一对亲姐弟在互通家信。这不仅增加了亲切感,也更隐蔽了写信人的身份,尽可能减小了从事地下工作的危险性。这些信件短则一两页,长则三四页,少则一二百字、多则五六百字,平均不到500字。透过这些字迹,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江竹筠的形象 。

    1948年4月23日,江竹筠写给谭竹安的信1948年4月23日,江竹筠写给谭竹安的信

  • 人物评价

    编辑
    重庆涌现了大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如信仰坚定、不怕牺牲的赵世炎等人,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王良等人,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竹筠、王朴、陈然等人,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战斗英雄邱少云,等等。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2019年4月17日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政权来之不易,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1991年6月29日 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在观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重新排演的大型歌剧《江姐》后的讲话)

    我们伟大祖国今天的欣欣向荣来之不易,是千百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革命传统要代代相传 。(1996年11月29日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观看上海歌剧舞剧院演出的7场歌剧《江姐》后的讲话)

    江竹筠是党的好女儿。她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担任了什么职务,而在于她对信仰的忠诚 。(江竹筠入党介绍人戴克宇 评)

    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 。(新华网 评)

    竹签虎凳赛皮鞭,难挫英雄意志坚。洒尽一腔巾帼血,红梅朵朵益娇妍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评)

    江姐是盐都儿女的典范,是自贡人民的骄傲,她以生命为音符,谱写出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其英雄事迹,凝结为耀眼的江姐精神品格,镌刻于不朽红色丰碑上,长存于浩然天地间。江姐精神品格内涵丰富,犹如一条大河,汇聚了共产党人的众多优秀品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写照 。(《自贡日报》评)

    后世纪念

    编辑

    书籍阅读类

  • 《江竹筠》

    2020年3月,本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生动讲述了江竹筠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描绘了她勤勉工作、积极进取的态度,以及被捕后坚韧不屈、与敌斗争直至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

  • 《红岩》

    2018年,以江竹筠等共产党人为素材的革命书籍出版,该书籍描写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期间,重庆的国民党当局对地下革命斗争的镇压,着重描述了江竹筠等共产党人在监狱中的英勇斗争,展现了他们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

  • 《江姐:傲雪红梅》

    2021年,以江竹筠为素材的革命书籍出版,本书共分为七个板块,讲述了江姐的故乡、童年、人生经历、革命故事、红岩档案中真实的“江姐”、伟大的革命精神等内容 。

    序号

    书籍名称

    作者名称

    出版社

    ISBN

    1

    《江竹筠》

    冷笛

    青海人民出版社

    9787225061702

    2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中国青年出版社

    9787515345147

    3

    《江姐:傲雪红梅》

    厉华;陈莎

    重庆出版社

    9787229158774

    陈列展览类

  • 江姐纪念馆

    2019年11月14日,逢江姐牺牲70周年纪念日,四川大学举办了“江姐纪念馆”开馆典礼暨“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事迹陈列馆”揭牌仪式。这是全国首家江姐纪念馆,也是西南地区高校首家专门纪念革命烈士的陈列馆 。纪念馆建设在江姐曾经居住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女生院旧址之上,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包括一个144平方米的江姐事迹主展厅、16平米的江姐宿舍场景复原展厅、77平方米的川大英烈事迹展厅,以及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小型院落 。

    江姐纪念馆江姐纪念馆

  • 江姐故居

    江姐故居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1组(原名富顺县富义乡江家湾),建于民国时期,具体年代不详。占地355平方米,建筑面积195平方米,呈L形布局,坐北朝南,结构采用川南传统小青瓦悬山式,穿斗梁架 。

    江姐故居江姐故居

    2009年,江姐故居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2020年12月14日,江姐故居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1月,自贡市人民政府对江姐故居进行了修缮和提升改造,并在周边范围内建设了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 。

    2022年4月19日,江姐故居入选自贡市首批红色资源名录 。

  • 红色景点

    2021年11月,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建成 ,占地约465亩,包括江竹筠故居修缮、新建江姐故居陈列馆和江姐剧场,以及雕像修缮、道路和景观设施等 。该基地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旅游景区,依托“五星”、“红岩”和“红梅”元素构建。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中,被定位为自贡区域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核心景区 。

    <p>江竹筠雕像

    江竹筠雕像

    俯瞰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

  • 社会纪念

    2006年11月,大山铺小学正式更名为自贡市大安区江姐小学校,将其前身作为革命烈士江姐故乡唯一一所规模较大的城市小学。该校创建于1910年,原名为江姐小学 。

    2009年7月8日,自贡市第十中学校更名为四川省自贡市江姐中学 。

    影视宣传类

  • 电影

    《烈火中永生》海报《烈火中永生》海报

    1965年,由水华执导,以江姐(于蓝饰)在丈夫被敌人杀害后,去华蓥山区参加农村武装斗争,由于甫志高的出卖,她和许云峰被捕,他们在狱中保守党组织秘密,同敌人展开顽强斗争的故事切入的电影《烈火中永生》,在中国上映 。

  • 人物影响

    编辑
  • 红岩精神

    1962年,《中国青年报》创设了《红岩精神礼赞》专栏,首次提出了“红岩精神”概念 。

    1985年10月,邓颖超在重庆曾家岩纪念馆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正式冠名并传扬红岩精神。这一精神源自南方局领导下的革命志士,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为民族自由、新中国成立而进行的斗争。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昂扬乐观、坚韧不拔、敢于奉献的精神的延伸和升华,体现了伟大气节 。

  • 艺术形象

    编辑
  • 歌剧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红岩》中江姐的故事改编成歌剧《江姐》。音乐以歌曲为主,融合了川剧、婺剧、越剧、杭州滩簧、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多种音乐风格,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塑造了英雄形象 。

  • 戏剧

    2022年9月,由重庆市川剧院创排的川剧《江姐》,由川剧艺术家沈铁梅领衔主演,精彩演绎。该剧以《红岩》小说为蓝本 ,融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的川剧唱腔、虚实结合的舞台设计和深情表达,塑造了江姐等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英勇献身的群像,歌颂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

    川剧《江姐》演出谢幕川剧《江姐》演出谢幕

  • 戏曲

    该剧是2001年国家京剧院根据同名歌剧创排京剧《江姐》,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二级教授张火丁首演,由已故剧作家阎肃编剧,导演谢平安执导。此剧是程派青衣第一出大型现代戏,实现了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大师创作现代戏的夙愿,填补了程派现代戏的空白。

  • 下一篇 图兰朵公主

    上一篇 汉宫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