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颉竹 编辑
王颉竹(1902—1974)原名王炳铎,河北景县(今属吴桥)人,中共党员,中国剧协会员。创作改编的京剧有:《将相和》《西门豹》《荆钗记》《战渭南》《金田风雷》《神海蜊》《南方来信》《春到喀隆湾》等。他个人创作改编的剧本则有《和亲记》《唐王纳谏》《赵盼儿》《唇亡齿寒》《千万不要忘记》等,大都排演和发表。
中文名:王颉竹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74年
出生地:河北景县
1933年经刘建章(解放后任铁道部副部长)、刘石生介绍,王颉竹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民众教育馆掩护下,组织读书会、反帝大同盟等,宣传组织群众,从事革命工作。后因白色恐怖猖獗,奉党组织之命转移到济南,失掉了组织关系。在此期间,曾为天津《大公报》撰写旅行通讯,揭露社会问题和淄博煤矿的黑暗势力,后为私营《华北新闻》社编辑。1936年,在天津公安局月刊编辑室任编辑,借以掩护革命秘密刊物发行。1937年1月在北平《晨报》任编辑,王颉竹偶与刘建章相遇,并由他介绍给中共北平市文委的李惠民等,恢复了组织关系,参加了文委新闻党团,从事宣传联络工作,并利用《晨报》的“民意副刊”、“妇女、青年问题”和“民众生活周刊”等版面,支持大学生革命抗日运动。“七七”事变后离开报馆,又经刘建章介绍给华北五省联络局负责人,开始担任情报工作。
王颉竹、翁偶虹改编的《将相和》,自新中国实验京剧团李少春、袁世海等在北京首演以后,太平京剧团的谭富英、裘盛戎,首都实验京剧团的奚啸伯、苏维明和李万春、景荣庆,明来京剧团的徐东明、郭元汾,进步京剧团的李鸣盛、王泉奎都相继排演了此剧。与此同时,言少朋在青岛,纪玉良在南京,白玉昆、李铁瑛在天津也争相排演。此剧1951年获北京市文化局优秀剧目剧本奖,1952年秋,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谭富英、裘盛戎以此剧参演,又获文化部颁发的剧本奖和演员一等奖。
《荆钗记》是陈毅副总理推荐给北方昆曲剧院的优秀传统剧目,当时中国京剧院已下放到北京市,与北方昆曲剧院同属一个党委领导,创作人员共同承担两院的创作任务。由于《荆钗记》原著关目繁多,必须浓缩改编,因此组织了三位作者研究改编提纲,分场编写剧本,王颉竹、翁偶虹、何异旭将全剧浓缩成十场:钗聘、江别、参相、改书、拆书、雕窗、投江、见娘、泊舟、和双祭,篇幅仅相当于原著的四分之一。由马祥麟、赵戈枫导演,傅雪漪谱曲,段纯麟、姜宗禔为舞美设计,张玉文、张凤山、韩建成、林瑞康、秦肖玉等主演,在长安、广和、吉祥等剧场蝉联公演,上座不衰,《北京日报》的评论也极为推崇。因此京剧院二团也排演了此剧,导演邹功甫,音乐设计张复、费文治,由江新蓉、江世玉、王玉敏、李世章等主演,同样获得了成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