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 编辑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

于平于平

于平,男,1954年11月9日生,江西南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兼任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囯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于平

国籍:中国

籍贯: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1954年11月9日

毕业院校:中国艺术研究院

人物履历

编辑
1970年,任江西省歌舞团舞蹈演员

1984年,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

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并在北京舞蹈学院任教。

1992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

1996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1996年4月,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主持院务工作)。

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1年6月,调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2004年4月,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

2009年3月,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

2015年9月起,任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

工作分工

编辑
担任舞蹈学科建设顾问,负责中国当代舞剧研究中心建设、舞蹈学教材建设,指导舞蹈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工作。

社会兼职

编辑
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

人物言论

编辑
1.“依靠人民”和“教育人民”,是我们文化建设对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立场的全面理解。依靠人民,首先是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其次,是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第三,是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一方面也要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以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p>于平

于平

2.“依靠人民”是我们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的前提;而在文化作用的发挥中,“教育人民”又成为主导的、关键的取向。比如我们的“引领时尚”,就包括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比如我们的“服务社会”,就包括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比如我们的“推动发展”,就不能不包括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就“教育人民”这一作用的发挥来说,十八大《报告》既提到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也提到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还提到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总而言之,发挥文化“教育人民”的作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0

3.文化建设要发挥“教育人民”的作用,就要深度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我们当下正经历的社会现代化过程,作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呈现为社会的世俗化过程。这个过程对“经典文化”或“神圣精神”的消解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个现象底层涌动的,是人们行为动机的物质化和终极价值的虚幻化。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大《报告》,为什么都特别申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要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是文化建设“教育人民”的应有之义。%20

4.文化建设“教育人民”作用的发挥,当务之急是人民精神家园的构建。构建精神家园,既要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积极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如《决定》所说:“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我们当然注意到,在出现消解“经典文化”或“神圣精神”现象的社会转型期,的确存在着精神生活无所皈依、无所适从、无所“畏惧”者,他们把“神马都是浮云”视为精神漂泊的指南,把“元芳,你怎么看”视为精神漂泊的求解,把“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视为精神漂泊的自嘲……无疑,构建精神家园就要结束精神的漂泊,就要通过梳理精神的取向、宽松精神的生态去凝聚精神的内核。%20

于平

5.作为凝聚精神的内核,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包括12个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如人们所理解的,三个“倡导”分别是在国家大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三个层面上来提出的,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民族精神传统的时代化、精神家园构建的大众化。文化建设发挥“教育人民”的作用,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也是一个时代的使命;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适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进步的精神家园构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民族众多、人口众多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需要这个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元价值共存、精神需求千姿百态的广阔社会,需要这个核心价值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更需要这个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有归宿感和自豪感,有向心力和创造力!

个人作品

编辑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舞蹈史纲》、《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舞蹈文化与审美》、《舞蹈形态学》、《高教舞蹈综论》、《舞台演艺综论》等 。

出版图书

编辑

舞蹈文化与审美

作者名称 于平

作品时间2005-3-1

《舞蹈文化与审美》是2005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平。

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

作者名称 于平

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舞蹈理论专著。于平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中华艺术文库”之一。该书着眼于中国古典哲学、宗教、文学、传统思维、文化形态等宏观范畴,史、论结合,剖析中国古典舞的本质。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典舞的礼法认知、中国古典舞的游仙旨趣、中国古典舞的整合...

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

作者名称 于平

作品时间2004-09-01

《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是200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平。

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作者名称 于平

作品时间2007-3-1

《中外舞蹈思想概论》是200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高教舞蹈综论

作者名称 于平

作品时间2004-9-1

查看更多书籍

个人荣誉

编辑
1996年,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并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

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学术兼职

编辑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特聘教授。

下一篇 艺术指导

上一篇 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