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 编辑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习仲勋习仲勋

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2002年5月24日),男,汉族,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2013年10月15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习仲勋同志,经中央批准,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了《习仲勋文集》《习仲勋纪念文集》《习仲勋画册》,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习仲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3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2002年5月24日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业:革命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率先提出在广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宗教事业

出生地:陕西省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

人物生平

编辑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接受革命思想,参加进步学生团体。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习仲勋发动兵变 1932年习仲勋发动兵变

1928年春,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初,受党组织委派到国民党西北军杨虎城部做兵运工作,任中共营委书记。

1932年3月,组织发动了“两当兵变”,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队委书记。

1932年9月,进入渭北革命根据地,任渭北游击队第二支队政治指导员。

1933年2月,任共青团三原中心县委书记,从事武装斗争、农民运动和青年工作。

1933年3月后,与刘志丹等同志创建照金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任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委员,军委书记和共青团特委书记,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

1934年11月,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参与领导苏区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不断排除内部“左”的和右的思想干扰中,壮大了红军武装,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他以极大精力领导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为土地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做了许多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

1935年春,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战争中连成一片,合并成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习仲勋同志为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5年9月,他和刘志丹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错误肃反中被王明路线的执行者关押。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到达陕北后,他们才得以释放平反,从而挽救了这块在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1936年1月,习仲勋同志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同年6月,随红军西征,先后任中共曲环工委书记、环县县委书记。8月,又受中共中央委派赴关中,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长达6年时间。先后担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分区专员、分区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执委、西北局党校校长。他组织领导分区军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斗争,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1943年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他书写“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的题词,予以表彰。同年2月,他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米脂警备区和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培养典型,总结经验,领导大生产运动,增强了当地的经济实力,为巩固和发展“三三制”政权做出了很大成绩。在整风审干和“抢救运动”中,抵制和纠正“左”的偏向,保护了干部和群众。

1945年6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其间,曾担任爷台山自卫反击战临时指挥部政治委员,领导了著名的爷台山自卫反击战,取得了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革命区的习仲勋在革命区的习仲勋

抗日战争胜利后,习仲勋同志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他受毛泽东同志指示,组织策动了国民党陕北保安团队起义,接应王震同志率三五九旅中原突围返回延安,参与指挥了西华池战斗。

1947年3月中旬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协同彭德怀同志指挥了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和陕甘宁边区的战役,相继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和陇东、三边战斗的胜利。他作为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和彭德怀、贺龙同志,或转战西北战场,或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等军队政治工作,或组织后方支前,战胜了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习仲勋同志在主持西北局工作中,和林伯渠同志一起,为建设陕甘宁边区呕心沥血,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在陕甘宁边区土改中,他提出的区别老区、半老区、新区不同情况制定政策和纠正“左”的偏向的意见,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转发全国各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政治委员,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他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从实际出发,正确地、积极稳妥地领导了西北地区5省的城市接管、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反和“三反”“五反”及抗美援朝等重要工作。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大胆而妥当地解决了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团结争取了一批少数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为巩固新生政权,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恢复战争创伤,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2年9月,习仲勋同志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他主持制定“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16字方针,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

1953年9月后,历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

1956年9月,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以及重要的国务活动和外交活动。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为规范国家机关活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树立了为人民当家理财的优良作风。他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总理工作长达10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称赞。

彭德怀和习仲勋一起研究作战部署彭德怀和习仲勋一起研究作战部署

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同志因所谓“《刘志丹》小说问题”,遭康生诬陷,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

1978年4月后,习仲勋同志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他坚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拥护党中央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全力平反冤假错案,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各项政策,增强了团结,稳定了局势。他团结省委“一班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率先向党中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有利形势,发挥广东的特点和人文地缘优势,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请求,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赞同。

习仲勋与徐向前元帅在一起习仲勋与徐向前元帅在一起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创办经济特区,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和排头兵,为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习仲勋同志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革命胆略,为广东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特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0年9月,习仲勋同志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后又兼任法制委员会主任,主持讨论了许多法律草案。

1981年3月,他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同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负责中央书记处的日常工作。

1988年4月,习仲勋同志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

习仲勋晚年习仲勋晚年

2002年5月24日5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

感情生活

编辑
夫妻革命两地书

1998年10月,习仲勋和夫人齐心在深圳迎宾馆 1998年10月,习仲勋和夫人齐心在深圳迎宾馆

1944年4月28日,习仲勋与齐心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在陕北绥德结为革命伴侣。

齐心深爱着丈夫习仲勋,但齐心更理解丈夫习仲勋,不能与丈夫多聚,就鸿雁传书表达关心与爱意。

1944年到1949年,齐心大部分时间在绥德县和延安的农村做基层工作,参加过历次土改。这时习仲勋担任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常在延安,夫妻相隔几百里,长时间不能团聚。习仲勋常常只能写信给齐心,一方面传递思念之情,一方面鼓励她安心基层工作。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农村是一个大学校,是学之不尽的知识宝库,用之不竭的知识泉。如果能做好一个乡的工作,就能做好一个区的工作。”齐心的好友伍仲秋偶尔看到了这封信,惊讶而又好奇地说:“这哪里是夫妻通信?简直是革命的两地书呀!”

1947年春,胡宗南部队大举进攻延安,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部署下,习仲勋协同彭德怀指挥作战,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胜利。五月十四日习仲勋出席在安塞县真武洞召开的西北野战军祝捷大会。组织上为了让齐心去看望丈夫,便派她随慰问团去安塞。谁知一见面却遭到当众批评:“这么艰苦,你来干什么!”齐心对丈夫的批评十分理解,她心里明白,习仲勋并不是不想见她,而是艰巨的战争形势不容他分心,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消灭国民党军队、解放大西北的伟大斗争中去。参加了祝捷大会后,她高兴地返回了工作岗位。

夫妻互相体谅

在与习仲勋相伴的日子里,齐心一直把丈夫叮嘱她“工作好、学习好、一切事情都处理好”的话,当做人生的座右铭。齐心常对人说,习仲勋既是一个好丈夫,又是齐心尊敬的师长和挚友。

工作中的习仲勋工作中的习仲勋

1952年秋,习仲勋调到北京工作,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兼党组书记。齐心带着女儿齐桥桥和习安安于年底也从西安到北京安家,一家人说是团聚了,但却不能天天在一起。齐心先是到马列学院学习,后留中央党校工作,单位离家远,照顾不上孩子,于是把三岁多的齐桥桥送到北海幼儿园,每周只能接回一次。每当齐桥桥去幼儿园时都会哭个不停,不愿离开父母,有一次竟哭晕在爸爸怀里。小女儿安安基本上是吃奶粉长大的。

习仲勋与其子习近平在一起 习仲勋与其子习近平在一起

1953年和1956年,儿子习近平和习远平相继出生,齐心一直在远离市区的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哺育他们,直到十个月断奶后才送回城里家中。齐心既要照顾家里管好孩子,还要做好工作,不管多苦多累都没有忘记丈夫的叮嘱:以事业为重,不耽误工作,有困难自己克服。在那一段时间里,齐心从来没有想过利用习仲勋的关系把工作调换到离家近的地方。

1939年3月,年仅15岁的齐心在太行抗日烽火中参加革命,同年在反“扫荡”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大的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齐心顾全大局,坚持在基层工作,默默地奋斗在组织安排的各个岗位上。习仲勋说自己是“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齐心同样也是如此。

齐心竭尽全力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使习仲勋能够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为党和人民工作。齐心从不干预习仲勋的政务,从不给习仲勋添麻烦,更没有因为是习仲勋的夫人而自恃高贵,出风头,生活上搞特殊化。

家庭状况

编辑

习仲勋和孩子习仲勋和孩子

祖父:习永盛,河南邓州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因家境贫寒,举家逃荒,来到陕西富平淡村落户。

父亲:习宗德

母亲:柴菜花

胞弟:习仲恺

妻子:齐心(与习仲勋育有4个孩子)

长女:习和平(生于1936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次女:习乾平

长子:习富平(习正宁)

长女:齐桥桥(母齐心,生于1949年3月1日)

次女:习安安(母齐心)

次子:习近平(母齐心,生于1953年)

三子:习远平(母齐心)

<p>习仲勋与夫人齐心

习仲勋与夫人齐心

习仲勋在工作

《习仲勋传》下卷封面

《习仲勋传》下卷封面

图册“习仲勋与家人”来源:

人物评价

编辑
习仲勋同志在76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他虽几经坎坷,身处逆境,但百折不挠,奋斗不息,他始终坚定地与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持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他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敏锐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他坚持原则,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

习仲勋同志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顾全大局。他谦虚谨慎,任劳任怨,淡泊名利,能上能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不居功,不护短,爱护干部,关心青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疾苦,与工农群众、民主人士、文化艺术界和宗教界等各方面人士坦诚相见,广交朋友。他办事严谨,宽厚待人,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他德高望重,高风亮节,在党内外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

习仲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顽强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

诞辰百年

编辑

纪念会议

2013年10月15日,纪念习仲勋百年诞辰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亲属参加座谈会。张德江委员长出席。李建国等发表了缅怀讲话。与会人员全面回顾了习仲勋的光辉革命生涯,高度评价了他的不朽功勋,表达了敬仰和缅怀之情。座谈会由刘延东主持。

纪念邮票

2013年10月15日,中国邮政向全国发行《习仲勋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邮票为1套2枚,分别命名为:两当兵变前的习仲勋、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时期的习仲勋,全套面值2.4元。

<p>“两当兵变”时的习仲勋

“两当兵变”时的习仲勋

清末民初的延安

1932年3月习仲勋从事兵运工作时与刘希贤、刘书林

1932年3月习仲勋从事兵运工作时与刘希贤、刘书林

《习仲勋在延安》画册

《习仲勋在延安》画册

抗战时期的延安

抗战时期的延安

《习仲勋在延安》画册

《习仲勋在延安》画册

上图册为《习仲勋在延安》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