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 编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广播频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频率呼号:CNR-5,简称:台海之声),前身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于1954年8月15日成立。1954年8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开播。2013年12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的呼号播出。2019年10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改版上线。2021年3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更名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

外文名:CMG Cross-Strait Radio

别称:台海之声

类型:民族类

成立时间:1954年8月15日

代表节目:朝闻两岸、聚焦台海

语言:汉语普通话

隶属机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对台频率:福州、马祖FM102.3兆赫,厦门、金门FM94.9兆赫

开播时间:2021年3月24日

发展历程

编辑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时期

    1954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中组部发出调令,从华东、西南、东北、河北等地调来20多位编播人员,组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 。8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创办 。

    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空中之友》正式开播,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有主持人身份出现的广播节目 。

    1995年10月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套节目)以新的面貌向台湾地区广播 。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时期

    2003年12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进行了改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的呼号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频率以新闻类节目为主。改版后的对台广播节目更具时效性和互动性。为了更好地服务台湾听众,在改版前听取了台湾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台湾听众进行了专业调查,根据听众的建议在节目编排、栏目设置和播出风格上进行了相应调整 。

    2005年底,为进一步增强对台广播宣传效果,提高对台宣传的针对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委托岛内专业市场调研机构,在台湾对广播宣传人岛情况进行调研,并在实证数据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意见 。

    2009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台北直播室》开播,是一档由驻台湾记者采编、制作完成的新闻栏目,每周一至周六每天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新闻直播板块节目《海峡在线》《早间随身听》中播出,时长约10分钟 。

    2014年8月1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60周年 。

    2018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管理 。

    2019年1月1日,适逢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对台湾节目中心制作、推出双语版新闻专题献礼《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特别节目《沧桑两岸四十载,心灵契合一家亲》,普通话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华之声”播出 。10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华之声改版上线 。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时期

    2021年3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开始曲、结束曲正式发布 。3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和“看台海”新媒体平台正式开播上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覆盖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台湾地区,使用汉语普通话播音,全天播音20小时 。4月2日,台铁“太鲁阁号”408次列车出轨事故发生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台湾广播台海之声推出特别专栏《直击台铁事故:寻找伤亡者家属》。节目第一时间滚动播发总台驻台一线记者在事故和医疗现场发来的救援进展和伤亡情况报道,提供相关救援信息,帮助寻找事故伤亡者家属 。6月1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广播剧”《到延安去》《大山》《大营救》《安妮的花海》在北京首发上线,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等广播频率播出 。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西安开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对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 。9月21日,《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用“浪漫”的视角和走心的“温度”,以8种语言为全世界受众奉献了一台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新时代蓬勃生命力的文化盛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同步向台湾地区直播了晚会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和 “看台海”新媒体平台

  • 电台文化

    编辑
    一是服务国家对台工作大局,精准做好对台传播,更加有力有效地履行国家广播电视台的职责使命。

    二是强化舆论斗争引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痛击“台独”分裂势力,坚决批“独”促统。

    三是突出对台传播特色,加大岛内新闻资讯报道比例,重点报道台湾受众关心的热点事件,强化新闻信息的时效性、贴近性;为台商台青搭建展示的平台,报道台商台企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实践和台湾青年在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新故事,展现祖国大陆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

    四是加强文化传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用心用情用功打造满足台湾同胞需求的精品节目集群,以符合年轻人收听喜好的方式和内容,增强对岛内青年的吸引力。

    五是充分发挥融合传播优势,建好用好“看台海”新媒体平台,突出移动化、视频化,强化广播与新媒体联动互动,整合联动各平台资,提升传播效果,持之以恒追求卓越、创造一流 。

    编排方案

    编辑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时期

    中华之声为新闻综合频率,全天设置9次正点新闻和早中晚三个新闻密集区以及经济、青年、旅游和服务四大专题 。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华之声时期

    中华之声为新闻综合频率,全天共三大板块:新闻及评论板块、生活服务板块、文化音乐板块。新闻及评论节目(《两岸热新闻》《日月谭》《两岸观潮》《台北直播室》《海峡军事》)权威发布,及时解读;专题服务节目(《两岸好生活》《趣旅行》《欣欣大陆》)贴近台胞,实用便捷;文化及音乐节目(《艺文“两听苑”》《音乐小聚蛋》)根脉认同,契合心灵 。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时期

    开始曲:台海之声开始曲以钢琴版《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旋律为基调,伴随着悠扬的乐曲,男女播音员用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三种语言娓娓道来,声音穿越海峡,共话两岸一家。

    结束曲:台海之声结束曲以小提琴版《在银色月光下》的旋律为基调,用熟悉的乡音与海峡对岸的骨肉天亲道一声晚安 。

    台海之声节目类型分为新闻和评论、生活服务、文化文艺、音乐旅游四大板块。新闻和评论板块,按照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分别设置《朝闻两岸》《聚焦台海》《两岸观潮》等三档新闻栏目,包含热点评论栏目《两岸开讲》和采自岛内的《台北直播室》节目。生活服务板块包括《两岸好生活》《欣欣大陆》等栏目,围绕岛内受众实际需求,解读惠台政策,服务台胞生活,提供大陆财经、健康、时尚等方面民生资讯。文化文艺板块开设《艺文两厅苑》栏目,以轻松、清新、愉悦的风格,演绎播出台湾受众喜爱的经典文艺文学作品、原创广播剧和有声小说,介绍两岸优秀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等。音乐旅游板块面向台湾岛内年轻受众,重点打造《音乐小聚蛋》《古典悦动听》《早安悦晨光》等音乐类栏目,设置在每天轻松时段,突出伴随式体验。《趣旅行》栏目主要介绍两岸旅游动态,提供实用资讯服务,分享祖国名山大川、热门景点的旅行体验 。

  • 主要节目

    编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常播节目

    节目类型

    栏目名称

    新闻和评论

    《朝闻两岸》《聚焦台海》《两岸观潮》《两岸开讲》《台北直播室》

    生活服务

    《两岸好生活》《欣欣大陆》

    文化文艺

    《艺文两厅苑》

    音乐旅游

    《音乐小聚蛋》《古典悦动听》《早安悦晨光》《趣旅行》

    节目信息来源

    收听频率

    编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收听频率

    覆盖地区

    播出频率

    /

    中波549、765、837千赫

    福州、马祖

    调频102.3兆赫

    厦门、金门

    调频94.9兆赫

    资料来源

    社会评价

    编辑
    中央台对台广播(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秉持两岸交流媒体先行的理念,把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和大陆人民的声音直接播送入岛,成为对台湾宣传的主力军 。(时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叶克冬 评)

    中央台对台广播(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始终是对台湾宣传媒介中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最稳定的工具和手段,是台湾同胞了解祖国大陆情况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被台湾同胞誉为是连接是台湾海峡两岸的心桥 。(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 评)

    60年(1954年-2014年)一甲子,中央电台对台广播(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见证了两岸关系的潮起潮落,也见证了广播媒体的变革与发展 。(时任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辛旗 评)

    对台湾广播(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走过的这五十年(1954年-2004年),是宣传中央方针政策,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加深两岸同胞亲情,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五十年,是风雨兼程、奋力前行的五十年 。(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 评)

    下一篇 中山纪念堂

    上一篇 被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