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山 编辑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山地

小珠山小珠山

小珠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境中东部,前襟灵山湾,后带齐长城。山势东南-西北向。主峰大顶海拔724.9米,崛起于灵山卫西北,与次峰釜台筒南北对峙,双峰嵯峨,高入云际,海拔高度为青岛市西域群山之最。小珠山山体以花岗岩为主,是很好的建筑用石材。山区名胜甚多,《齐乘》谓之岸海名山,是青岛小珠山风景区、珠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小珠山

所属山系:崂山山脉伸越胶州湾在胶南的延伸部分

地理位置: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走向:东南-西北向

主峰:大顶海拔724.9米

面积:35 km²

名称由来

编辑
据《增修胶志》载:“小珠山与大珠山皆古朱山也。”《封氏闻见记》云:“州山即为朱山,淳于州国也,楚之人谓州为朱,则此山宜名州山。”《胶州志》载:“治南有大、小山,海疆名镇也。小珠千岩攒空两峰特起,万山皆在其下;大珠山绵亘百余里,东插入海,势如巨鳌,二山错立,天表云气,出没不绝,夏尤蓊蔚,望之累累若珠。”据此,小珠山之名,因景观特征而得名,或因“朱”演义成“珠”,又因其面积较大,珠山小,故名小珠山,民谣有“小珠山不小,大珠山不大”之说。 《齐乘》谓之岸海名山。

位置境域

编辑

小珠山在山东半岛的位置示意图小珠山在山东半岛的位置示意图

小珠山境及走向示意图小珠山境及走向示意图

小珠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南部原属胶南县北部)境中东部,前襟灵山湾,后带齐长城。山势东南西北向。 山体长7公里,宽5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

小珠山支脉较多,蔓延至灵山卫、隐珠、胶南薛家庄、王台、红石崖及黄岛区辛安、薛家岛等8处乡镇。东部有支脉4条:南行者起涝山子至大湾;起老君城子南至花科子;起鹁鸽山经扒山南转至黄山。东行者起鹁鸽山经牛王庙东至于家河。中部有支脉4条:起扎营山大黑箭经华山南至朝阳山;起水城北山南至海;起大崮顶过老君塔山北至龙斗山;起报屋顶经石灰山、喜鹊山、庙子埠北至王台东岭。西部有支脉4条:起黄山经茂隆山、团结岭、大苗山、西接七宝山、起茂隆山回旋西南,分支抵别家岭、大陡崖南岭、尚庄东岭和宅科南岭;起黄山南经香炉石西南,再过曹城山、双凤山至平岭;起曹城山,东过虎背山,南经固山,再过隐珠山,南至石嘴子入海。

另外,小珠山周围高丘陵有:大箍顶(海拔381.3米)、龙雀山(海拔350.9米)、镜台山(海拔263.0米)、陡楼(海拔369.4米)及薛家岛大间山(海拔146.0米)。小珠山低山区的西、北面有镜台山(海拔263米)、建楼(海拔369.4米)、捉马山(海拔237.9米),以及胶州湾以南沿海的高丘陵。

主峰大顶海拔724.9米,崛起于灵山卫西北,与次峰釜台筒南北对峙。“双峰嵯峨,高入云际”,海拔高度为青岛市西域群山之最。

主要山峰

编辑

小珠山主峰地区地貌特点小珠山主峰地区地貌特点

小珠山及其支脉范围内,有海拔百米以上的山近百座。主要有:

小珠山(主峰),位于辛安镇和柳花泊乡的西南部,跨黄岛区与胶南县两地。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8公里,面积10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24.9米,系境内群山之首。小珠山地处海滨,景观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最高者为大顶。大顶之南有白石顶,两峰对峙,高入云霄。周围有陡石山、洞门山、鹁鸽山、炮架山、大小崮、徐山等诸山环抱。中有天门、天桥、垂背石、船石、直楼、四角石、瀑石、穿心石、纱帽石、有桃木沟、尖顶涧、甘泉、仙人迹,有朝阳寺、大庵、小庵等名胜古迹。

黄山,位于隐珠乡驻地西北9.5公里处,为隐珠、薛家庄、铁山三乡之界山,东西向,面积约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米。《胶州志》称:“树木荫翳,诸溪旋绕,为州中胜地。”

黄山,位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西4公里处。海拔46米,面积0.4平方公里。因该山土层呈黄色,故名黄山。东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黄山,位于黄岛镇政府驻地东北1公里处。海拔53.5米,面积0.5平方公里。山圆形。北,东,南三面建有黄岛油库和原油输出码头。因该山土壤为黄色,故名黄山。

报屋顶,位于隐珠乡驻地西北8.7公里处,是隐珠乡与薛家庄乡之界山。西有黄山,东有石寨。面积1.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6米。山顶较平,旧有豹窝,俗称豹窝顶。

石寨,位于隐珠乡驻地西北7.8公里处,东北西南向。面积0.8平方公里。顶峰峭石矗立,海拔235米。

虎背山,又称虎皮山。位于隐珠乡驻地西北6公里处,西北东南向,北高南低,状如虎背。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136.4米。

陡楼山,又称斗楼山。位于隐珠乡驻地北7.5公里处,属小珠山支体。面积8.7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69.4米。山上有天然洞穴一处。

扎营山,位于隐珠乡驻地北8.5公里、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处,为小珠山支体。东北西南向,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主峰海拔412米,面积2平方公里。山上有齐长城遗址。相传,战国时楚攻齐至此扎营(或言古代修齐长城时,曾在此山上驻扎过军队和民工),故名。

七墩山,位于隐珠乡驻地北4.1公里处,系陡楼山支体。西南东北向。长约1公里。宽约0.7公里。主峰海拔197.5米。山体自东南向西北有七个山头,状如墩,故名七墩山。

镜台山,位于隐珠乡驻地北5公里,系小珠山余脉。南北向,楔形。长约3公里,宽约2公里。主峰海拔263米。山东麓有法若真墓。山顶平缓如台,登之南眺,海面闪光如镜,故称镜台山。

孤山,位于隐珠乡驻地北4.3公里处,南北向。山体孤立。面积0.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4.3米。上有测量标志。

华山,位于隐珠乡驻东4.2公里,东南西北向。长约2公里,宽约1.5公里。主峰海拔155.8米。

朝阳山,位于隐珠乡驻地东5.8公里,与灵山卫镇交界处。海拔149米。南坡倾斜入海。上有测量标志。

土崮山,位于灵山卫北6公里,与辛安镇交界处,系小珠山支体。西连鹁鸽山,东入辛安境,西南东北向。面积2平方公里。山顶有三巨石,名船石、篷石、锚石。山体表面少石多土,故名。

鹁鸽山,位于灵山卫西北5.7公里,与辛安镇交界处,系小珠山支体。东北接土崮山,西南东北向。面积约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07米。因多产鸽,故名。

鹁鸽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处七甲山前。海拔158米,面积0.2平方公里。因山后多峭壁、野鸽群集,当地人称鸽子为鹁鸽,故名鹁鸽山。

鹁鸽山(北),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处。海拔307米,面积1平方公里。因该山的悬崖陡壁上常有众多的野鹁鸽栖宿故名鹁鸽山。又因该山位于另一鹁鸽山北,所以又称北鹁鸽山。

扒山,位于灵山卫北5公里,南北向。长约1公里,主峰海拔104.2米。

扒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处。海拔146米,面积0.3平方公里。系一土山,因远看状似一头牛趴在地上,故名趴山,又称扒山。

赵家山子,位于灵山卫西3.6公里,系小珠山支体。山体圆形。面积0.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5米。

茂隆山,位于薛家庄西南3.1公里处,南北走向。面积约2平方公里。有9个山峰组成,状如帽,俗称九顶帽儿山。主峰海拔146.6米。

石灰山,亦称赵家山,十会山。位于薛家庄东南4.3公里处,界隐珠。东北西南向。面积约3平方公里。海拔312米。东北2.3公里有喜鹊山。

石灰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5公里刘家庄村西。海拔312米,面积2平方公里。因该山产石灰石,故名石灰山。

喜鹊山,位于薛家庄乡沙沟水库东北。海拔308米。面积6平方公里。东有插旗崖,北有大黑涧。

灵鹊山,位于红石崖镇南部,为红石崖镇与黄岛区辛安镇的界山。东西走向。长2.5公里,宽约1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子海拔350.9米。

门楼山,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处,其西为大顶子。东临胶州湾,海拔307米。石质为片麻岩与砂岩。山上松树密布,多生映山红,花盛时,红映山谷,故旧称花林山。因该山有一岩石形似门楼,故称门楼山。

龙斗山,位于红石崖镇东南部,系灵鹊山支体。面积0.5平方公里。西南东北向。山腰有含磷风化石,色如绿豆,故又称绿豆山。

大营子,位于红石崖东南3公里,系龙斗山支体。海拔61米。上有古城残垣,墙宽约3米,周长500米。古有兵营。东南有汉代墓葬。

凰蹲山,位于红石崖镇西南部,老君塔山以北。主峰海拔148米。传说曾有凤凰落此,故名。

牛脐山,位于红石崖南部,灵鹊山之北。主峰海拔146米。山顶状如牛脐,故名。

老君塔山,位于红石崖镇西南隅、柳花泊乡政府驻地北3公里,为红石崖镇、王台镇、薛家庄乡、辛安镇之界山,属小珠山支脉。面积约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36.3米。山体呈四边形。原名凤凰山。因明朝中期,有人在该山前坡建石塔一座,内供老君神像,称之为老君塔(老君堂),故凤凰山逐渐改名为老君塔山。后,当地村民又依老君塔建“三教堂”庙1处,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在该山举办老君塔山会。

七角山,位于红石崖镇西南与黄岛辛安镇交界处,属灵鹊山支体。东西走向,面积约0.5平方公里。海拔234米。西邻老君塔山,东接灵鹊山。山顶有七角岩石,故名。亦称七甲山。

捉马山,位于红石崖镇东南部、辛安镇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为胶南与黄岛之界山。东西长2.5公里,南北最宽1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37.9米。山体呈三角形,北角入红石崖镇。传说唐薛礼东征过此,战马逃跑,后于此山捉到,故名捉马山(抓马山),又名陈山。《增修胶志》载:捉马山即抓马山,又名陈山,东临大海。

徐山,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小珠山东,又名西洞山。海拔87米,面积1平方公里。《三齐记》载:“始皇令术士徐福入海求不死药于蓬莱方丈山,而福将童男童女2千人于此山集会而去,因曰徐山”。山上有徐福洞等古迹。

七甲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海拔234米,面积0.5平方公里。其东为龙雀山,其西为老君塔山。原名弃甲山,当地传说,古时有一将军在此山丢了盔甲故名。后因“弃”“七”谐音而改为七甲山。

龙雀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与胶南县红石崖镇的分界线处。海拔350.9米,面积2.5平方公里。其西为七甲山,其东为门楼山。据《增修胶志》载:龙雀山又称喜雀山、灵雀山。昔年山上多映山红,花开时红映山谷,故又名花林山。

大顶子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系龙雀山之主峰。海拔350.9米。

大山子,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山陈家村西。海拔92.8米,面积0.4平方公里。因该山有大小7个山峰,亦称七顶山。又因该山玉地而起,故称大山子。

高家盘,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抓马山东侧。海拔231米,面积0.5平方公里。因山势险峻,登山道路盘曲,故名高几盘,后“几”“家”两字音变为高家盘。

大楼沟,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6.5公里与胶南县薛家庄乡交界处。海拔248米,面积0.6平方公里。因该山多悬崖陡壁,远看状似高楼,故名大楼沟。

阎王壁,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东北2.5公里抓马山东侧。海拔183米,面积0.5平方公里。因山峰险峻,峭壁矗立,故有阎王壁之称。

黑山,位于黄岛镇政府驻地西南1.5公里处,海拔40.8米,面积0.6平方公里。因该山土壤多为黑色,故名黑山。已被黄岛区人民政府开辟为黑山公园。山前为黄岛区人民政府驻地。

乳山,位于黄岛镇政府驻地东北0.5公里处,海拔58米,面积0.5平方公里。因状似乳房,故名乳山。

窟窿山,位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东北8.5公里。海拔165米,面积0.8平方公里。因山上有许多天然小石洞,当地人称石窟窿,故名石窟窿山。该山北侧近海处曾建成有上庵庙和下庵庙,已被拆除。划归青岛旅游开发区。

东嘴山,位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东北5公里处。海拔22.5米,面积0.3平方公里。海拔22.5米,面积0.3平方公里。因该山在显浪村东北部,山嘴伸入胶州湾约1公里,故名东山嘴。

陡山,位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北5公里处。海拔111.6米,面积0.6平方公里。东临薛家岛湾,西临黄岛前湾。因该山的北侧十分陡峭,故名陡山。

大涧山,位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处。海拔146米,面积1平方公里。因该山南麓有一条长1公里的山涧,故名大涧山。

烟固墩,位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处。海拔104米,面积0.5平方公里。又名穆陵山。因该山古代曾建有烽火台,当地人称烟固墩,故名,西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马头山,位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处。海拔157米,面积0.7平方公里。因该山西部象马头,故称马头山。现划归青岛旅游开发区。

砚台山,位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东北7.5公里处。海拔174.8米,面积0.9平方公里。因山上有一石形如砚台,故名砚台石。现划归青岛旅游开发区。

道管山,位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东北5公里处。海拔107.6米,面积0.4平方公里。因该山曾建有一座山神庙,由道士负责管理,故名道管山。划归青岛旅游开发区。

凤凰山,位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东北6.5公里处。海拔131.6米,面积0.4平方公里。因该山形似凤凰头,故名凤凰山。据《增修胶志》载:“薛家岛东为陈家岛,陈家岛东有封山(俗名风火山),封山之下则海焉。”据此可知,此山古时可能有风火台,从而得名风火山,又名封山。

瓮烂,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7公里处。海拔336米,面积1平方公里。处柳花泊乡与胶南县之薛家岛乡分界线上。因该山多腐植质土壤,类似杂草在瓮中沤烂,故名瓮烂,实为喜鹊山之一部分。

石锅,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7公里处。海拔247米,面积1平方公里。为柳花泊乡与胶南县薛家庄乡分界线,因山上有一岩石四周隆起,中间下凹,状似饭锅,故名石锅。

小土石,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海拔194米,面积0.8平方公里。此山顶部乱石密布,中下部土层较厚已被垦为农田,状似从土里生出的一堆乱石,故名土石,又因小于另一个土石山,故名小石山。

大土石,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4公里处,海拔294.7米,面积1平方公里。山顶部悬崖陡壁,中下部土层较厚已垦为农田,状似从土中长出的一堆岩石,故名土石。又因同另一土石山相比较大,所以又称大土石。

元宝石,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西4公里处。海拔159米,面积0.3平方公里。因该山东坡有一巨石形似元宝,故名元宝石。

青珠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东2公里处。海拔175.9米,面积0.3平方公里。因该山长满松树,远看山顶状似绿珠,故名青珠山。

石庙子,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西4.5公里处,海拔248.7米,面积0.3平方公里。因该山顶部有一巨石,自下向上看,状似寺庙,故名石庙子。

帽儿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南1.3公里处。海拔312米,面积1平方公里。因该山顶部有一巨石,远看状似一顶帽子,故名帽儿山。据《增修胶志》载:“帽儿山,山平冈微峰攒簇,俗称九顶帽儿山。”

祭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北2公里处。海拔250米,面积1平方公里。因该山远看状似一巨形祭器,故名祭山。

独垛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5公里处。海拔250米,面积0.2平方公里。因该山周围均为平地,状似一垛石头孤立在那里,故名独垛山。

瞅候山,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南4公里处。南辛安村南,海拔262.4米,面积1.5平方公里。因南辛安村民出门便见到此山,当地俗称见为瞅候,故名瞅候山。

洞门后西山,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西南4.5公里处。海拔254米,面积1.5平方公里。因该山地处洞门后村西1.5公里处,故名洞门后西山。

洞门山,位于辛安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海拔140米,面积0.3平方公里。该山又名豆母山。传说是因豆母娘娘做豆腐时掉下的一块豆沫变成的。又因此山顶部形似笔架,亦称笔架山。由于山前有一石洞,洞口似门,所以也称洞门山。

大庵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南3.5公里处。海拔256米,面积1平方公里。系小珠山之一峰。因该山过去曾建有一处较大的佛家寺庙,当地人称为大庵,山以庙得名,故称大庵山。1958年大庵山庙拆除,1966年在庙址处建起了珠山中学,黄岛区建置后改为黄岛第四中学,至1974年搬迁到辛安镇政府驻地,更名为黄岛农中。

大箍顶,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南4公里处。海拔382米,面积1平方公里。系小珠山之另一高峰。因该山峰顶有一环形石壁,状似铁箍,故名大箍顶。

大黑涧山,位于柳花泊乡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处。海拔374米,面积3平方公里。系珠山西北部一峰。因该山中有一条大涧长1.5公里,两旁陡险,涧底深暗,终日不见阳光,当地人称大黑涧,故亦称大黑涧山。

地质地貌

编辑
小珠山地区,地质由于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缺失了震旦亚界、古生界及中生界3迭系地层。小珠山岩相与崂山基本相同,除大面积的第四系地层以外,中生代之后,随着胶莱断陷盆地的不断沉降,在前震旦系古老的片麻岩基底之上,沉积了一层火山岩系、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碎屑岩系。主要出露有:太古界、远古界、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5个时代单位的地层。区境西部的龙雀山、窝洛子、老君塔山一带出露有较纯的大理岩、角闪石片麻岩,系变质岩,虱太古界胶东群的地层。

小珠山环形构造位于胶南之东,由呈半环状的一组弧形断裂带组成此环,受花岗岩侵入岩体所控制。a、b次岩体平面形态多呈弧形。小珠山岩体中的a、b次岩体为向西凸的不规则弧形,崂山岩体中的a、b次岩体为向东凸的弧形。大致产状都是总体向北西陡倾,反映了主要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控制。其中北东向断裂较平直(岩体的北东向边界较平直),说明三、四序次的带内次级构造为北东向扭性断裂及北西向张扭性或张性断裂。c次岩体之形态,除在小珠山为向南西凸的弧形,在青岛市区表现为北东向脉群,说明第五序次的构造成分以北东向扭性断裂为主。

崂山和小珠山地区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尤其是进入新生代中更新世以来更甚。小珠山海拔高度724米处见有海蚀遗迹(海蚀穴)分布。

小珠山在地貌上属侵蚀剥蚀低山,一般海拔500~1000米,切割深度100~500米。由海拔400~500米以上的花岗岩山地构成了该区内侵蚀剥蚀低山地貌。小珠山山体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岩石致密坚硬。由于山体受构造抬升而隆起,侵蚀剥蚀作用强烈,山体垂直节理发育,山峰尖峭,山坡陡峻,多呈尖脊状,沿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侵蚀谷地十分发育,主体沟谷呈北东向。小珠山地区的沟谷、山脊以北北西向为主。侵蚀沟谷多为深切割的“V”型谷。

地理环境

编辑

水文

小珠山地域广大,降水丰富,是青岛市南部诸多河流的发地。

巨洋河,又称漕汶河,古称作巨洋水、朱阳河。发源于胶南薛家庄乡南部小珠山西麓,流经薛家庄、王台两乡镇,于五河头入胶州湾。全长25.35公里,汇水面积128.75平方公里。20年一遇洪流量为653.68立方米/秒。在薛家庄乡有沙沟河、大横河汇入。

错水河,又称岛耳河,古称错水。发源于薛家庄乡东南小珠山西北麓,流经薛家庄、王台、红石崖3处乡镇,于五河头入胶州湾。全长25公里,汇水面积86.12平方公里。上游建小珠山水库。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507.79立方米/秒。在王台镇有店子西河、埠后河、石梁唐东河汇入,支流总长9公里。

南辛安河,发源于小珠山北侧大箍顶山区。自西向东经上庄村,下庄村内(此段又称下庄河)、西南辛安村南,蜊汊泊村北、台头村前、港头臧村前,最后入黄岛前湾海。全长12公里。河床平均宽50米,流域面积17.4平方公里。干流坡降为14%。百年一遇防洪流量为58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防洪流量为906立方米/秒。上游源短流急,侧向切割严重,系季节性主要防洪河道。

辛安前河,发源于辛安镇洞门后西山的狐狸崖沟。流经西洞门水库、赵家河村南德利沟村北、辛安村南、薛家泊子与港头臧之间,东入黄岛前湾海。全长7公里。其中,自源头至德利沟一段支流较多,河床蜿蜒狭窄,故原称九曲河。1964年后,辛安公社开始分段对该河进行治理,并开挖河床将辛安后河一大支流汇入。1983年,全河治理结束。上游河床宽12米,中下游河床宽30—40米,基本达到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辛安后河,《增修胶志》称新安河,一条支流发源于柳花泊乡东北部的七甲山前。从窝洛子村西向东,经殷家河村南(原村址),至大山子南侧的岔路口。由岔路口南下,穿过泥沟泊村,转东南绕到辛安村后向东,经李家泊子村前入镰湾河。全长10公里。1958年后,上游先后建成了窝洛子水库,殷家河水库,黄道沟水库,河水流量减少。另一条支流从抓马山西侧经山陈家水库、山陈家村西、于家村、陈家庄前、辛安村后、李家泊子村前向东汇入镰湾河。陈家庄附近河床宽12米,辛安村后河床宽20米,最下游不断增宽至40米。

独垛子西河,《增修胶志》载:“错水,《齐乘》云:出小珠山,东入海。”今查,古之错水,实发源于小珠山大沟,流经独垛子,刘家庄,注入小珠山水库,该河即独垛子西河。建小珠山水库前,汇入石梁河进入胶南县境。小珠山水库建成后遂断流。该河系季节性河流。

镰湾河,位于辛安镇东部,上游三条支流分别发源于胶南县可洛石西山、抓马山东侧、抓马山南侧。南北走向,与辛安后河汇合后向南流入黄岛前湾海。因河道象一把镰刀,故名镰湾河。全长4公里。1969年,辛安公社对入海口以上2.5公里进行治理,挖河床宽150米,筑坝高5米,坝顶宽3米。为季节性河流。

小南庄西河,发源于柳花泊乡大庵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经青石湾,小南庄村西,注入小珠山水库。全长2.5公里。自1979年青石湾水库建成后,下游断流,河道宽20米。为季节性河流。

柳北前河,发源于老君塔山东南麓。自北向南流经宋家茔村,花林村东,柳北村前,至柳北村西注入小珠山水库。全长2公里。河道宽约18米。属季节性河流。

柳东东河,该河上游有两个源头,一为柳南山村南和老柴山沟;一为柳东山的黄泥埝子,至柳东村东汇成一河注入小珠山水库。全长2公里。河道宽约15米。属季节性河流。

大夼前河,发源于老君塔山南麓。分别流经小夼村西沟,大夼村东沟,至大夼村前汇合支流流入韩家寨东河。全长3公里。河床宽约20米。属季节性河流。

于家河,发源于西于家村西山,向东流经西于家河,东于家河两村前,注入黄岛前湾海。全长3公里。河道宽约30米。系季节性河流。

丁家河,发源于薛家岛镇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的穆陵山。自东北向西南流经丁家河村,兰村东,注入唐岛湾海。全长2.5公里,河道宽约20米。属季节性河流。该河由于干流坡降大,常有山洪为害。自建起丁家河小(一)型水库,下游河道干涸。

小珠山水库小珠山水库

小珠山水库,位于胶南薛家庄乡插旗崖村南,岛耳河上游。水库总库容311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044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7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7万亩。大坝系均土质坝,长517米,最大坝高22.65米,溢洪道为开敞式,最大泄量292立方米/秒,输水洞为廊道式混凝土压力管,内径1.0米,设计水量3.14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千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70%。

水土流失剧烈侵蚀区面积140.0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2%,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2.32%,年均侵蚀深0.6毫米,年侵蚀模数810吨/平方公里,年侵蚀总量11.7万吨。主要分布在山区有石砾和裸岩坡、高山峻岭植被差的崂山、大泽山的一部分,胶南县的铁橛山、大小珠山等荒山秃岭上。

气候

小珠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由于经常受到海洋季风和海流、水团的直接影响,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海洋气候特点。

春季气温回升缓漫,较内地相差近1个月。夏季气温高而不燥,降水较集中,湿润多雨而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比较缓慢,雨量骤减。冬季雨雪偏少,干旱,气温下降较迟,比内地偏高,多风,无寒冬。有春寒、夏、秋爽、冬暖之说,是天然的避署胜地。

温度。三面环海,因受海洋的影响,终年气温较温和,日差变化较小。年平均气温12.5℃。最高年平均气温12.9℃,最低年平均气温9.4℃。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750.7毫米。年内分布极不均匀,7月最多,1月最少。春季降水量105.9毫米,占全年14.1%。夏季降水量445.9毫米,占全年59.4%。秋季降水量170.6毫米,占全年的22.7%。冬季降水量为33.3毫米,占全年4.4%。受海洋和小山区气候的影响较重,山区和临海地区降水量差别较大。

风。该地区多风。全年最多的风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其次是北风和西北风,间而也刮东北风。秋季多北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5.4米/秒,1至4月份风速较大,7至9月份较小,最大风速可达32米/秒。每年10月份以后,随着北方冷空气的侵袭加强,风速显著增大,有时大风连续数日不歇,至来年4月份后,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风也随着减小。

土壤

小珠山地区土壤,主要分布在全区石质山的下部和大小岭系的顶荒地或坡麓梯田上,以棕壤性土为主。

棕壤性土亚类(Aa):由于其母岩为难风化的花岗岩,所以地形部位坡度较陡,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性不良.其特点是:土层浅薄,一般小于30厘米,土体含有大量砾石,发育较差,心土层不明显,表土以下为坚硬的石薄板或酥石硼,潜水埋深一般在20米以下,无灌溉条件,不易保持水肥,有机质含量少,氮、磷、钾含量低,毛管孔隙少,通气孔隙多,易旱易涝。自然植被耐旱耐瘠,如根苗、松类。

棕壤亚(AC):多发育在丘陵中、下部的坡地上,成土母质主要是坡积洪积物.其特点是:土体发育完全,土层较厚60一100厘米以上,层次明显,心土层有粘化层,并有铁锰结核,通体无石灰石反应,土壤呈微酸性到中性反应,棕色,其结构多呈棱柱状或块状,潜水埋深10米以下,自然植被茅草及禾本科杂草.农业利用一年二作或二年三作,地瓜、玉米、小麦,一般亩产400公斤左右。

植被

小珠山山区森林植被小珠山山区森林植被

小珠山地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由于人类长期的经济活动,原始森林早已无存,天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次生性。全市共有种子植物151种,768属,1469种,其中栽培种占40%。它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常见乔木树有栎、槭、杨、榆、柳、、刺槐、黄连木和泡桐等。裸子植物主要为松属。灌木常见为荆条、酸枣等,草本植物分布最广的为菅草、白羊草等,另可见到不少东北植物区系的植物,如椴、赤杨、白桦等。

具体到山区,海拔均在750米以下,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臭椿、旱柳、楸等。刺槐、黑松林等均为人工造林。油松、连翘仅大泽山有自然分布,是自然分布区最南界。森林植被主要特点是:树木种类少,灌草层不及前两小区丰富繁茂。常见灌木、草类主要有荆条、胡枝子、百里香、酸枣、鼠李、悬钩子、木防己、吉氏木兰、郁李、多花蔷薇、棉槐及野古草、白羊草、黄背草、狗尾草、荻、结缕草等中生、中旱生草本植物。

自然资源

编辑

矿藏

小珠山花岗石资源分布极为丰富。从地质上讲,以崂山阶段花岗岩为主,往往构成大、中型矿床,所产花岗石结构均一,刚柔适度,色调美观,没有或少有色斑,其中有上等石材和石料。

灵山卫镇周家夼花岗石矿位于周家夼村北0.7公里处,处于小珠山岩体的东南端。矿区主要出露中粒石英正长岩,夹少量花岗斑岩。构造简单,只有几组节理,一组倾向161°、倾角88°,一组倾向240°、倾角89°或倾向60°、倾角85°。长数百米,间距1~3米。矿体为南北向展布,最长达3000米,最宽达2000米,可采面积约3平方公里。花岗石为灰白色至浅肉红色,色调协调,花纹美观。中粒—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60%、斜长石24%、石英10%、黑云母2%、角闪石2%,副矿物有磁铁矿、榍石、磷灰石。

药材

小珠山山区蕴藏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向阳山坡,由于光照时间长,气候较干旱,一般多分布一些对水分要求不太严格的药材。有地榆、桔梗、丹参、米口袋、锦枣儿、芜花、酸枣、柴胡、远志、地椒、瞿麦、木防己、石竹、马尾莲、银柴胡、中华卷柏、防风等;背阴山坡,分布有草乌、紫草、藁本、天南星、全叶延胡索、竹节香附、半夏、玉竹、太子参、百合、紫参、羊乳、白前、藜芦等;林下及林缘,多产太子参、玉竹、苍术等;山沟溪边和湿草丛中,主要分布有枫杨、毛茛、水蓼、酸模叶蓼、鸭趾草、灯心草、香附、芦苇、泽兰、葎草、杠板归等;田边路旁,主要分布有紫花地丁、米口袋、茵陈、锦鸡儿、蛇含、蛇莓、车前等。

以上山区丘陵除分布大量的药用植物外,还有一些药用动物和矿物。药用动物有全蝎、蜈蚣、蛇、獾、刺猬等。药用矿物有滑石、阳起石、磁石、石英、云母石等。

旅游资源

编辑

自然景观

小珠山珠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导图小珠山珠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导图

小珠山奇峰小珠山奇峰

小珠山大顶南有白石顶,顶上有一天然洞穴,可容200余人。两峰周围有垂背石、直楼、万人井、四角石、瀑布石、抽兜石、穿心石、天门、天桥、纱帽石、仙人迹等。

釜台筒,海拔440米,是一座孤立的山峰。远望形似直插云霄的烟筒,当地人称烟筒为“釜台”,故名釜台筒。

杜鹃谷,珠山濒临大海,山体高大,地形复杂,气候独特,成为多种杜鹃花繁衍的理想场所。花期从早春一直延续到初夏,是研究杜鹃花物种资源的天然基因库,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

人文景观

历史上,小珠山名胜甚多。大顶峰与釜台筒东侧有白云洞和鬼子洞,险峻难登。

大顶南侧有白石洞,洞分上、中、下3层,洞腹宽敞,可容200余人。而洞口狭窄,仅能容一人进出。相传明崇祯十七年(1688年),当地农民起义首领张大雅,高举义旗,集结民众,曾在此驻扎。洞西南不远处有石马棚和拴马石等,相传是张大雅栓马的地方。

太平庵遗址太平庵遗址

大顶峰前有朝阳寺,相传为唐玄宗时所建。明代成化五年(1469年)重修,寺内殿台楼阁,宏伟壮丽,已倾圮。院内有一“龙泉”,水旺甘甜,素有“胶州第一泉”之誉。泉旁原有龙祠,仅存遗址。山上原有蟠龙庵、太平庵、白云寺、双烈祠等古迹。

灵珠山菩提寺灵珠山菩提寺

灵珠山菩提寺,原名白云寺。坐落在灵珠山,在小珠山北麓、大庵山南麓,青岛市黄岛区灵珠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占地80亩,主殿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殿、舍利塔、钟鼓楼等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江北最大的佛教寺院。白云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属汉传佛教禅宗道场。清朝咸丰六年重修,民国31年二次重修,在文革中,白云寺遭受重创,致使古寺仅存遗址。2006年12月,白云寺重建工程正式启动,2009年9月重建完成。并定名灵珠山菩提寺。该寺自明朝末年修建之后几百年间,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也逐年加深,在青岛地区有较大的影响。

齐长城,是中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先秦古长城遗址。西起平阴,经由长清、莱芜、章丘、博山、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等市县,于黄岛区辛安镇东于家下河村入海,全长500余公里。齐长城在青岛境内长度约55公里,跨越胶南、黄岛的7个乡镇。登小珠山远眺,齐长城遗址清晰可辨。东段自黄岛徐山向西,多为黄土筑就,残墙高1米左右,宽数米不等。西段保存较好,六汪乡风台顶一段,长约300米,高2~3米不等;山周北岭一段长500余米,底宽7米,高约5米,顶宽3米。齐长城多处城基用石头砌成,墙体用石灰、粘土和沙子混合的三合土筑成,各段还保存有烽火台遗址。风台顶烽火台,高4米,直径15米,形状基本完整。白石口子前残存一个城堡要塞,位于山顶开阔处,长10余米,宽8米,呈长方形,南侧紧傍城墙,其他三面向北突出,地势险要。石墙已倾塌,余1米多宽的城基。

观音阁观音阁

观音阁,相传小珠山里猛兽很多,常到附近村庄出没,百姓不得安宁。附近的村民捐资修建了观音阁,震慑猛兽。登此可消愁免灾,祈安求福。

社会经济

编辑

林业

1959年,原胶南县在小珠山地区设立环海林场,位于王戈庄河入海处。建场时,包括小珠山大庵山区14885亩和大珠山海滩9047亩,愿名“珠山环海林场”。1962年,小珠山部分下放到生产队,海滩部分压缩,保留面积4532亩。1980年,大珠山苗圃划归林场。1985年,林场总面积5511亩,其中林业用地4053亩,特种用地293亩,非利用地1165亩。林地中有黑松2756亩,刺槐707亩,毛白杨36亩,欧美杨74亩,白榆23亩,棉槐32亩,其余为苹果园。1982年立木蓄积为3362立方米。

农业

小珠山下的农田小珠山下的农田

小珠山地区,为低山丘陵地区,适于发展油粮产业。丘陵低山,间有台地和河谷小平原,土壤质地粗,保肥保水能力差,是花生商品生产基地。粮田占大部分,以小麦、地瓜、玉米为主;其实多种植花生等作物。

旅游

小珠山中建设的步道小珠山中建设的步道

森林公园山门森林公园山门

2000年12月28日,小珠山正式被国家林业局批复成立《珠山国家森林公园》。2006年山东省宗教事务局批准重建菩提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根据省、市宗教事务局的要求,在原址上实施重建。2009年9月,菩提寺建成、开放。菩提寺由山东政协常委、省佛教协会会长、青岛湛山寺方丈、山东湛山佛学院院长明哲兼任方丈,并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的要求依法进行管理。

建置

小珠山,全境在黄岛区境内。黄岛地区,历属胶县、珠山县、胶南县,1974年1月1日(黄岛区政府网为1970年10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报经国务院批准,将原昌潍地区黄岛革命委员会由昌潍地区划归青岛市,成立中共青岛市黄岛区委员会和黄岛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底,更名为黄岛区人民政府。 1984年10月,设立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该区扩展到黄岛全区,实行两区体制合一。

胶南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部落定居,历史悠久。然而建置兴废无常,或分而他属,或合而自立,几经变迁。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齐邑、越都之置;秦代设琅琊郡、县之治;汉承秦制,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晋省琅琊,境域分属今诸城、胶州旧置;隋复置琅琊县;唐再裁之,境地仍归胶州、诸城。废置千余年。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诸胶边办事处,次年析置藏马、诸胶边两县,属滨海行署;1946年改建胶南县,属滨北专区;1956年裁藏马县入胶南,隶属昌潍专区;1958年胶南县划入青岛市;1961年复归昌潍专区;1979年再度划入青岛市至今。 1990年12月撤县设市。

2012年12月,撤销黄岛区、县级胶南市,设立新的黄岛区。

失火事件

编辑
截至4月24日24时,黄岛区小珠山山林火情已调动救火人员1600余名,其中现役军人150余名,崂山、城阳、即墨、平度等区市救火人员140名,调动100余辆消防车和4架消防直升机。目前,专业救火人员正分别把控重要关口,全力扑救。

下一篇 铁橛山

上一篇 大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