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象山 编辑
观象山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是观赏青岛市容及海景的佳处。观象山旧称“大鲍岛东山”,海拔78.9米,是青岛老城区制高点之一。观象山公园的“穹台(穹台,即指坐落在观象山巅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窥象”是青岛十景之一,山顶观景台更是俯瞰青岛老城的绝佳之地。
中文名:观象山
别名:大鲍岛东山
海拔:78.9 m
位置: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荣誉:青岛十景之一
观象山在德国占领之前名为大鲍岛东山。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在此山兴建贮水池,遂命名为“水道山”。1905年,德国人将原设于馆陶路1号的皇家青岛观象台(1898年创建)迁至水道山上,与上海徐家汇观象台、香港观象台并称为远东三大观象台之一。1911年,此山改称“观象山”。1914日军占领青岛,更名为“测候山”。1923年,中国接收青岛后,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将此山定名为观象山,1931年在山顶建成穹顶天文观测室,1932年辟为公园。“穹台窥象”也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
观象山公园在1949年被海军接管,1957年,天文部分移交中国科学院,次年恢复公园,对外开放。1966年再度荒废。1985年经过恢复,重新辟为公园。目前此山仍分为两部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司令部气象区台。前者对外开放,后者为军事管理区。德国人于1910年到1912年所建的花岗岩古堡式观象台办公楼旧址保存完好,是一幢颇具特色的德式建筑。山上还有1952年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中国各地的海拔高度以此为基点计算),以及1987年设立的“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
观象山公园
青岛观象山风光
青岛观象台,是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发祥地之一,1898年由德人所创,先在馆陶路,1905年迁至水道山上,开展天文、气象、地磁、地震等观测及研究工作。原水道山亦由此更名为“观象山”亦称“测候山”。 1914年至1922年被日军占领,1924年由我国著名气象学家蒋丙然、天文学家高平子等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接管。蒋、高二人分别担任台长和天文磁力科长职务,从此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开创了中国近代的天文事业,使青岛观象台与上海徐家汇观象台、香港观象台并称“远东三大观象台”。 1924年,青岛观象台开展了我国自己的时间服务工作。1925年,高平子利用德人留下的16厘米天文望远镜对太阳黑子进行观测与研究,为我国积累了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现代太阳黑子资料。 1926年,青岛观象台作为我国唯一代表应邀参加了第一届万国经度测量工作,由高平子主持,于1926年10月2日至10月30日对观象山东部山巅观测点进行了经度测量。测量结果,成绩优良,得到国际经度测量委员会主席的专函称赞。1933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青岛观象台再度应邀参加了第二届万国经度测量工作。这是我国天文界参加的最早的两项国际联测活动,均以优异的成绩为我国赢得了荣誉。为此,中国天文学会和青岛市政府于1987年在观象山顶合立了一尊“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以示纪念。1928年又成立海洋科,我国的海洋科研工作由此起步,青岛水族馆即为海洋科所属的实验室。晨光穿过树梢照在观景平台上
观象山
景点常识:
最佳游览季节:
门票价格: 0
交通:乘1路,221路,225路观象路站下,2路,5路,205路,212路,214路,218路,222路,301路,305路,308路,320路,325路,366路,702路,隧道1路,隧道3路,隧道5路,隧道7路市立医院站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