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编辑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Acoust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成立于1964年,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水声学研究室、空气声学研究室、超声学研究室和位于海南、上海、青岛的3个研究站。2014年,以声学所为主体,联合沈阳自动化所、三亚深海所、南海海洋所等相关单位,启动筹建“中国科学院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声学所是从事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特色研究方向包括: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截至2014年底,声学所共有在职职工80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32人;共有在学研究生430人(其中硕士生223人、博士生207人)、在站博士后31人; 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外文名:The Institute of Acoust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简称:声学所
成立时间:1964年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现任所长:李风华
属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1999)
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
博士后流动站:2个
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
硕士点:5个(一级学科)
专职院士数:4人
园区风采
1956年初,新中国在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时列入了声学规划。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设立声学组,随后发展成为水声学、电声和建筑声学、超声学三个研究室,汪德昭、马大猷、应崇福分别兼任研究室主任。
1958年科学院领导经请示中央,由毛主席圈阅并由周总理、邓小平总书记批准从高校在学的高年级学生中“拔青苗”,先后抽调一百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从事声学研究,组建了中国最早的声学研究队伍。
1960年前后,科学院相继组建了南海、东海、北海三个科学工作站,以水声物理研究为主。同时,国家拨出专项经费建立声学实验室、水声测量水池、申报建造五艘水声考察船。
1964年经聂荣臻副总理批准在上述室、站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汪德昭任所长、马大猷任副所长。总人数达600人。
1970年11月声学所超声室(八室)和电声室(九室)划归中科院物理研究所。1970年11月721所划归国家海洋局建制,编为第五研究所,一直延续到1978年。
1979年元月1日,在邓小平等中央首长的关怀下,声学所得以恢复。汪德昭继续担任所长。
1984年,关定华担任所长,组成新的领导班子。
1990年2月,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
1993年4月,侯自强担任所长。
1997年7月,李启虎院士担任所长。
1999年,科学院党组根据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发展需要,对声学所行政班子进行了中期调整,田静担任常务副所长、法人代表。同年底,声学所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信息基地。
1999年至2005年,声学所经历了知识创新工程一、二期。
2001年9月,田静担任所长。
2006年,声学所进入创新三期。
2007年4月,科技部批复成立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8年1月,张春华副所长担任声学所法人,主持工作。
2008年8月,声学所通过“2+3”评估,跻身中科院优秀研究所之列。
园区风采
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水声环境特性重点实验室批复成立。2009年9月,王小民担任所长。
2010年12月,中国科学院语言声学与内容理解重点实验室批复成立。
2010年12月,声学所本部新园区改造项目通过四方验收,并投入使用。
2011年7月,《声学所“十二五”发展规划》(即“一三五”)通过院长办公会,成为首批整体择优进入中科院“创新2020”的A类研究所。
2013年9月,顺利通过“一三五”专家诊断评估,得到了评估诊断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2014年1月,声学所侯朝焕院士研究团队荣获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2014年5月,声学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声学所蛟龙号声学团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朱敏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4年7月,声学所成功举办纪念建所50周年暨第五届学术交流会。
2014年7月,由中国声学学会和声学所共同主办的第21届国际声与振动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声学所召开了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成立宣布大会。声学所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由王小民所长和倪宏、马晓川、李风华副所长组成。在北京分院党组举行的对2014年度换届单位的领导班子评选中,声学所领导班子被评为“北京分院2014年度优秀领导集体”。
2014年11月,中国声学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2014年12月,声学所通过了新时代认证中心组织的5000A二级2014年度监督评价。
2014年,以声学所为主体,联合沈阳自动化所、三亚深海所、南海海洋所等相关单位,启动筹建“中国科学院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
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底,声学所共有在职职工80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32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12人、副研究员及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57人。共有2人入选“万人计划”,15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数十人在国际组织和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任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仁和、侯朝焕、李启虎、汪承灏
姓名 | 最高学位 | 专业技术职务名称 | 入选时间 |
---|---|---|---|
王秀明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02 |
颜永红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02 |
乔东海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03 |
杨 军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03 |
刘碧龙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07 |
慈 松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08 |
隋富生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09 |
鄢社锋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10 |
郭 栋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10 |
李军锋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10 |
周若华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10 |
王 文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11 |
周士弘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11 |
高 艳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12 |
高永康 | 博士 | 研究员(自然科学) | 2013 |
资料来源: |
科研部门
园区风采
截至2014年底,声学所在北京的9个研究单元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在青岛建有北海研究站,在上海建有东海研究站,在海南建有南海研究站,在嘉兴市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声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声环境特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语言声学与内容理解重点实验室等
设施资源
设备设施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湖试测试分析实验平台包括新安江实验场的双体实验船、拖船等5台(套)大型共享设备,负责承接院内、外各单位的湖上水声测试任务,提供平台和场地支撑服务。室内测试分析实验平台包括中科院声学计量站、科学装置运行服务中心等所属的共享仪器设备与设施,负责提供声学计量与水池测试等服务。“所级中心”有共享仪器设备与设施共26台(套),总价值约5887万元。这些共享仪器设备在“所级中心”的统一管理下,由各平台开展设备共享运行服务工作。
设备名称 | 主要功能 | 所属单元 | |
---|---|---|---|
室内测试分析实验平台 | |||
1 | 12通道噪声和振动测量系统 | 用于声学和振动分析研究的小型便携式多通道测试系统 | 中科院声学计量站 |
2 | 4通道噪声与振动测量系统 | 用于多种振动和声学信号测试分析 | |
3 | AUTOSEA软件 | 基于统计能量法的结构振动、声学设计软件 | |
4 | ANYSIS软件 | 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 |
5 | SYSNOISE软件 | 用于声振耦合分析的分析软件 | |
6 | 音频声学混响室 | 提供声波尽可能扩散且混响时间足够长的声场环境 | |
7 | 音频声学隔声室 | 用于测定楼板、墙壁、门、窗、板材等对固体声和空气声的隔声性能 | |
8 | 音频声学全消声室 | 提供声学自由场和低噪声测试环境 | |
9 | 音频声学半消声室 | 提供半自由场空间的低噪声测试环境 | |
10 | 音频声学测听室 | 用于鉴定、评价、测试音频信号的音质效果 | |
11 | 声学换能器校准系统 | 可实现换能器阻抗、发射响应、接收灵敏度、指向性等参数测量 | |
12 | 水声换能器比较法测试系统 | 可实现换能器阻抗、发射响应、接收灵敏度、指向性等参数测量 | |
13 | 高压岩石三轴动态测试系统 | 进行简单快速的岩石试样三轴实验系统 | |
14 |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原子力显微镜(AFM) | 测试表面三维形貌显微像,压电力及电畴显微像、磁力静电力显微像、摩擦显微像等 | |
15 | 消声水池 | 在有限水域空间实现“无限”声场的水声测试环境 | 科学装置(设备) 运行服务中心 |
16 | 消声水池移动测试平台 | 配合消声水池实验 | |
17 | 消声水池精密测试行车 | ||
18 | 消声水池升降回转装置 | ||
19 | 低频测试系统 | 用于水听器灵敏度测量 | |
20 | 可加压移动式水声测量系统 | 可实现加压条件下的换能器性能水池(或湖上)实时测试 | |
21 | 水声综合测试仪 | 可用于16路单个换能器或16路波束形成器声学性能同时测量 | |
22 | 换能器特性参数测试仪 | 可用于16路单个换能器或8路波束形成器声学性能同时测量 | |
湖试测试分析实验平台 | |||
23 | 实验壹号无动力双体试验船 | 用于各种声纳设备的静态测试 | 新安江实验场 |
24 | 实验贰号科学调查船 | 用于拖驳实验壹号和抛锚,可进行各种声纳设备的静态、动态测试及拖曳试验 | |
25 | 实拖壹号拖轮 | 用于拖驳实验壹号和抛锚,可进行各种声纳设备的静态、动态测试 | |
26 | 实验2号无动力单体拖曳试验船 | 用于各种声纳设备的静态、动态测试 | |
27 | 092号工作艇 | 用于交通和各种声纳设备的动态测试 | |
资料来源: |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图书馆成立于1964年,是服务于声学所及其相关科研教学单位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小型专业型图书馆,馆藏主要为声学及其分支学科和相邻学科的理论研究及信号处理方面的文献;另有一些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方面的文献。截至2009年底,馆藏中文图书9千余册,西文图书8千余册,中文期刊合订本3千余册,西文期刊合订本8千余册;本所学位论文8百余册。年平均新增图书400余册;期刊阅览室有中文刊80余种,外文刊20余种。购有万方、IEL、ScienceDirect多个数据库资源。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2014年,声学所嘉兴工程中心和嘉善电声研发中心立足当地电声产业,在扬声器数值仿真分析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开发了扬声器异常音在线检测仪,该设备期望以机器换人方式,取代人工听音,解决这一长期困扰电声企业的共性技术难题。
国际合作
2014年,在国家主席访问斯里兰卡期间,签订两国政府间各个领域多项协议,声学所与斯里兰卡文化部郑和沉船水下考古合作项目纳入其中,并得到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批复。
2014年,声学所出访136人次,来访65人次,成功举办了“国际声与振动会议”、“国际压电晶体超声大会”等国际会议,参加了UDT、第九届ACM国际水下通信网络会议、第43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2014年度国际通信学术会议、168届美国声学学会会议、Oceans 2014等国际会议,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典、日本、韩国、瑞士、阿曼、俄罗斯、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科研成果
园区风采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该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大研究领域: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2014年,声学所共有在研项目977项。其中,承担或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8项,主持(或承担)973项目或课题11项,主持(或承担)863项目或课题29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4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3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5项、重大仪器研制项目13项。
声学所是中科院大科学装置“实验1”号科学考察船的法人单位,该科考船在2014年度完成了6个科学考察航次任务,在航155天,安全航行18961海里。
2014年,声学所承担的修购专项“新安江湖上试验平台”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该项目新建的“实验叁号”无动力双体实验船总长48米、宽度22米、吃水1.45米,排水量约1100吨。该船是声学所新安江实验场新一代湖上试验主力船舶,为水声装备研究与试验提供基础平台。
2014年,声学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中科院杰出成就奖1项,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项。
2014年,声学所科研成果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538篇,其中SCI收录66篇,EI及CPCI收录89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共申请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212项,通过PCT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7项;专利授权143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欧亚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8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0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4项。
学术期刊
《声学学报》(中、英文版)两刊,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声学学会、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具有创造性的声学研究论文、实验性论文和重要应用性论文(包括实验工作、理论和应用研究、仪器研制)。
《应用声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声学学会、《应用声学》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刊载声学领域中具有创新性、应用性和应用基础性的研究论文、综述评论、报道新研究成果和产业化新技术的进展。
《网络新媒体技术》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依托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国内唯一的临床医学影像学与影像医学工程及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国家重点媒介,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0、2012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1、2、3届)、英国《科学文摘》收录源期刊、荷兰《医学文摘》收录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源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创刊于200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该刊以报道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介入超声学、介入材料学、药物学与护理学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以及医、工、理结合的成果与新进展为主,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2届)、荷兰《医学文摘》收录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源期刊。
《声学技术》是上海市声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东海研究站、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和中船重工集团第726研究所合办的技术性刊物,已收录于ULRICH国际期刊指南(美国)和《中国物理文摘》。
学科建设
声学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5个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点,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工程硕士培养点:电子与通信工程、地质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底,该所共有在学研究生430人(其中硕士生223人、博士生207人)、在站博士后31人。
培养方式
该所硕士研究生实行两段式培养,第一阶段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校本部进行集中课程学习(入学当年9月份至第二年6月份),第二阶段是回所里进行科研活动、完成各培养环节、学位论文、答辩毕业。
就业去向
该所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大部分在北京;就业层次高,博士主要去科研设计单位、高校或知名高技术、网络IT公司、高科技外企等;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基本达到100%。
组织使命
以知识创新为核心,打造国际一流的声学和数字信号处理研发机构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服务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科学奉献为宗旨,为发展声学事业做出持续不断的贡献。
释义:
组织是由一定数量的人群为了某种特定的、共同的追求或目标而组成的团体。组织使命就是对这种追求或目标的明确描述和高度概括。具体来说,组织使命就是组织的存在宣言,它阐明某个特定组织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同时揭示组织存在的目的、发展方向以及生存手段等根本性问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组织使命的确立和明晰对于声学所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 “打造国际一流的声学和数字信号处理研发机构”;
规定组织的首要责任—— “服务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揭示组织的专业本质—— “为发展声学事业做出持续不断的贡献”。
所训
标 新 立 异、一 丝 不 苟、奋 力 拼 搏、亲 自 动 手
备注:来源于汪德昭语录
所徽
所徽
含义:所徽以具有中国声学研究特色的永乐大钟和白暨豚为主要元素,配以相互交融的水面与空气中的声波波纹为背景,既体现了中国声学学科发展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成就,也标志着声学所肩负的发展中国声学事业,并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声学研究竞争的历史使命。现任领导
所 长:李风华
党委书记 、副所长:倪 宏
副所长(正局级):李明庚
副所长:杨军、杨 波
纪委书记:王雷
历任所长
汪德昭1964年7月--1984年1月
关定华1984年1月--1993年4月
侯自强1993年4月--1997年6月
李启虎1997年6月--2001年9月
田 静2001年9月--2008年1月
张春华(副所长/主持工作)2008年1月--2009年9月
王小民2009年9月--2020年3月
历任党委书记
吴国华1964年-1978年
夏 印1978年-1983年
马乾倜1983年-1991年
罗恩生1991年-2001年
田 静2002年-2007年6月
王小民(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2007年6月--2009年9月
张春华2009年9月-2020年3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