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编辑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地理环境

外文名: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学科:地理

定义:一定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总和

构成: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特点:整体性,差异性

释义

编辑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地理环境是影响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从人类总体历史发展来看,地理环境对于文明的形成及文化的传承都有关键性的作用。从世界各国的实际状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地理环境差异大的国家与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差异也非常巨大。

特点

编辑

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因受其影响,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

其次,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再次,全球大小各级自然综合体内部,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自然综合体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其内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单独改变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难的。当然,在人类强有力的影响下,地理环境也会发生局部的变化,如由于人工灌溉、沙漠地区可以出现局部绿洲;由于人为滥伐,热带雨林可以局部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但一旦人类的影响停止,让其自然发展,只要大气环流形势不变,最终地理环境仍然要恢复它原来的面貌。这表明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地理环境整体的制约。

差异性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在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我们每个人却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过程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从炎热的华南到温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著差异。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构成

编辑
根据其所受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的差别,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指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而使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方,如农业、工矿、城镇等利用地。放牧的草场和采育的林地,虽然它们仍能保留草原和森林的外貌,但其原有的条件和状态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属于人为环境。

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形成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经济结构,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乡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语言、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织结构关系,而且涉及社会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上述三种环境在地域上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互相联系的,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

发展历程

编辑
人类今天所处的地理环境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的。

首先是地表液态水的形成和原始海洋的出现。水不仅是地表环境中的活跃因素,而且为生命所必需。原始海洋是地球上最早的有机化合物的聚集场所,使它们在此演化成为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以至演化成为生命。因此,原始海洋不仅是生命的诞生地,而且由于海洋能阻挡紫外线伤害原始生命,保障了原始生命的生存和发展。也有人认为生命不起源于海洋,而起源于能防御紫外线的地壳表层(风化壳)。

其次是生命的出现。地理环境的成分包括生物,只有在生命出现以后,才标志着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前有人认为生命出现于10~20多亿年前,但近十几年,学者们在前寒武纪的岩石中发现多种正链烷氨基酸,因而认为大约在30亿年前就有生命存在。

第三是大气中游离氧的出现。最早的原始生命处于还原环境。植物出现后,卟啉类化合物已经被合成,其中一种含镁的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氧,从而使一个富含二氧化碳、不适于动物生存的环境转化成为一个适宜动物生存的氧化环境。由于大自然的放电,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对氧的作离地面20~50公里处形成臭氧层,保护了生命特别是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第四是人类的出现,人文地理环境的出现,意味着地理环境发展到了成熟的程度。

下一篇 生物圈

上一篇 路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