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 编辑
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南省邵阳县塘田市镇夫夷江对岸,与芙蓉峰隔江相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湖南省委和中共代表徐特立委派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负责创办的一所军政大学,被誉为“南方抗大”。
中文名: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
地理位置:湖南省邵阳县塘田市镇夫夷江对岸
所处时代:抗日战争时期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日寇的铁蹄越过长江后,湖南即遭蹂躏。此时,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左”右倾思潮。中共湖南省委也号召全省同胞为保卫湖南而战,要求广大青年到军队去,到前线去。在这种形势下,是年6月,湖南省文化界抗战后援会研究部主任吕振羽向省委建议,在当时的武冈县塘田寺创办讲学院,传授马列主义和抗战思想及策略,培训基层抗日干部。这一建议得到省委和中央驻湘代表徐特立的支持,并派吕振羽筹建讲学院。8月底,筹备工作就绪并陆续招生,于9月15日正式开学。徐特立特意将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的情况写信报告了毛泽东主席和张闻天。讲学院受湖南省委直接领导,吕振羽负责全面工作。中共党员、著名文学家张天翼任教务长,雷一宇任学生生活指导部主任,王时真(吕振羽的夫人)任院长办公室秘书。讲学院的领导和教师,多数是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讲学院自创办之日起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后来在学生中发展了40余名党员,并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9月开学的第一期招收学员120余人。1939年2月又招收第二期学员百余人。
讲学院教育方针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实施战时教育,培养抗战干部”。研究班的教学内容是文学、哲学、经济学、社会科学大纲、中国近代史、西洋近代史、军事常识和抗战常识等专修课。补习班设国文、史地、自然、数学、社会科学、战时防护和抗战常识等专修课。两班均以中国革命运动史、抗日民族战争讲座为共修课。教材大部分由教师自己编写,用活字木版印刷或油印。学院还引导学生深人社会,深人民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学生们先后办起儿童识字班、成人识字班、妇女识字班和民众夜校等,教材也均由师生结合实际内容编写。后来讲学院陆续派遣同学回乡,建立救亡组织,扩大了讲学院的影响,将抗战救亡的革命火种撒播到湘中和湘西南地区。
由于讲学院坚持抗日救国的办学路线,国民党反动派极端仇视,竭力破坏。1939年4月20日,武冈县政府发出布告,勒令解散讲学院,并派兵从邵阳、桃花坪、武冈出发包围讲学院。在强暴的敌人面前,为保存革命实力,讲学院决定停办,省委派李锐到学院传达省委同意撤退计划。讲学院师生在与当地群众举行话别会后,部分师生撤往桂林,成立石头出版社,安排部分党员干部到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县从事建党工作,吕振羽、游宇、阎丁南等到油塘举办建党训练班。师生们继续以新的方式传播革命理论,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塘田战时讲学院虽仅存8个月,但她为党培训了250余名进步青年,后来都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骨干力量。特别是革命师生相继在一些空白地区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推动了全省抗日救亡运动,在湖南省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83年9月,国防部长张爱萍欣然题写了“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的匾额。在旧址前额,门前立有纪念碑。
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呈晚清风格建筑,占地面积9500多平方米。现存原院房16栋,大小60余间,建筑面积2448平方米。房舍全部坐北朝南,前后七排(包括前门和后门厢房共九排),每排三栋,中栋面阔五间,左右栋各面阔三间。其建筑风格大致相同,每栋的主体为木结构梁架,两侧以青砖构筑封火墙,除后栋外,每栋的明间前后无墙壁,连接起来成为宽敞的长廊式的厅堂。
左右栋之间有水星房连接,前后栋之间有过亭连接,故所有房子成为一个整体。气势恢弘,布局清新典雅。
解放后,政府曾将邵阳县第四中学迁至这里办学。由于当时教学需要,将原来古屋拆了一座,改建为教学楼,教师宿舍等。使古建筑格局受到了破坏,一些雕花窗和门被损坏。但整体结构和面貌仍保持原状,2004年,第四中学修建了新校园,便迁出了这座古建筑。
1979年,邵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亲笔为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题写院名。1990年成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次年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上旬,国务院公布塘田战时讲学院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
上一篇 湖南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