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 编辑

国民党将领

廖耀湘廖耀湘

廖耀湘(1906年5月16日—1968年12月2日),汉族,字建楚,号冠三,湖南邵阳(今湖南新邵)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39年担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2师师长,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廖耀湘部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特赦后,先后任北京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68年12月2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终年62岁。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字建楚,号冠三

出生日期:1906年5月16日

逝世日期:1968年12月2日

主要成就:参加昆仑关会战参加缅北反攻战参加雪峰山战役参加南京保卫战

主要成就:参加辽西大会战

本名:廖耀湘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清朝宝庆府邵阳县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圣西尔军校

党派:中国国民党

人物生平

编辑

少年时代

廖耀湘廖耀湘

廖耀湘,1906年5月16日出生于湖南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回龙村,其家道算是小康境地。

祖父艺圃公,名廖光宦,是一位私塾先生,曾于乡里设馆授徒。

父亲半耕半读。耀湘(耀为字辈名)这个名字寄托着祖父和父亲望其光大门楣、名耀三湘的期望,而他的表字“建楚”也正是名的引申,耀湘必定有建楚之才。

1912年,六岁时,他在祖父的指导下,开蒙读书。

1918年,受过六年传统私塾教育的廖耀湘考进了县立高等小学,接受现代教育 。

1920年冬天,廖耀湘从县立高小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考入了长沙私立岳云中学。

投笔从戎

鲁班、秦诺推进,切断日军退路。3月3日,64团攻占孟关。15日,新22师主力在战车第1营的配合下攻克坚布山北方隘口——丁高瑟,随后又继续以正面进攻的方式攻占坚布山和高鲁阳,64团乘胜攻占沙杜渣与新38师113团胜利会师。孟拱河谷的北方大门被完全打开 。

4月4日,驻印军总部又继续下达“奇袭密支那,向甘马因、孟拱全速前进”的命令,其中新22师配属第50师150团、战车第1营等部向甘马因攻击前进。10日,新22师按计划发起进攻,接连攻占瓦康、瓦拉渣和英开塘。日军被迫退守马拉高和索卡道,企图阻止中国军队攻占甘马因和孟拱。5月30日,新22师攻占马丁瑟高。6月10日,新22师又在新38师一部的配合下对甘马因发起进攻。经五天激战突入城内,胜利完成任务。25日,新38师主力攻占孟拱,随即由新22师接防。战后,廖耀湘被提拔为新编第6军中将军长。

为了尽快打通中印公路,驻印军总部于10月10日下达新的作战命令。其中新6军作为中央纵队经和平向瑞古地区推进。作为主力的新22师发起进攻后很快就完成既定任务,并乘势攻占曼大和八莫南郊的康马哈。至11月17日与新38师113团合攻八莫。21日,新22师又对瑞丽江发起进攻,经八天激战成功渡江并攻占新维,切断腊戍至南坎、畹町的日军交通线。

家庭成员

编辑
妻子,黄伯溶,廖耀湘在法国上军校,他们经朋友介绍在法国认识,然后相爱,廖耀湘的儿子也是在法国出生的,后来廖耀湘夫妇回到了大陆。后黄伯溶辗转去了香港,又去了台湾。

儿子,廖定一。

曾孙女,廖志宇。

人物轶事

编辑

担任教员

1951年1月15日,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刘伯承任院长。军事学院成立之初,教员非常缺乏。尽管从华东军政大学选留了一部分教员,后又从机关和地方大专院校招聘一定数量的知识分子任教员,但仍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刘伯承大胆从起义投诚和解放过来的原国民党军官中,筛选了一部分留做教员。刘伯承曾指名要把关押在北京功德林改造的战犯廖耀湘请来讲课 。

十全十美

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在《印缅血战记》中,称“廖将军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君子,他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近女色,他是一个以国家民族为生命的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

故居墓址

编辑
廖耀湘故居,位于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回龙村。

廖耀湘墓,位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其后,廖耀湘后人将其骨灰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移到美国来跟黄伯溶葬在一起。

廖耀湘墓廖耀湘墓

下一篇 彭新程

上一篇 陈明仁